竺可桢的资料及简介

来自:装修装饰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竺可桢在学习。
每逢入学季,来自天南海北的浙江大学新生,总会在紫金港校区东大门南侧的一块巨石前驻足片刻。石上篆刻的,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浙大人的著名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这是老校长竺可桢在1936年首次参加新生入学典礼时提出的。
彼时,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位刚刚担任浙大校长、面容和蔼学问精深的留美博士,即将陪伴全校师生13年艰难的岁月。他的名字,也因这段历史而与浙大密不可分。
毅然回国 科学报国
2018年11月,一部由浙大黑白剧社创作的校史大戏《求是魂》,在紫金港小剧场重磅开演。整部话剧共分四幕九场,围绕竺可桢一生中的典型片段,反映他对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讲起这位浙大老校长的故事,一个绕不开的年份就是1918年。那时,28岁的绍兴小伙竺可桢,正在面临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抉择。
竺可桢曾经在美留学8年。他先进入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农业,毕业后又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当时新兴的气象学。倘若留在国外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可他却选择在1918年获取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
“虽然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我们的农业与高度商品化的美国农业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与农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气象。”原来,竺可桢从“转专业”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科学救国”的打算。回国后,他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第一个地学系,并在国内建立了拥有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
西迁办学 坚守育人
今年暑假,来自浙大的6支社会实践团队的近百名学生奔赴贵州湄潭,实地重温浙大西迁办学的历史。
那是一段颠沛流离的时光。任凭历史的巨轮驶来,作为校长的竺可桢却无所畏惧。
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浙大被迫举校搬迁。家国危亡,该迁向何处?“浙大决不搬迁到武汉、长沙或重庆那样的大城市去,而是要搬迁到那些从未有过大学的城镇,以至僻静的农村,使大学的内迁与普及教育、开启民智相结合。”9月,竺可桢带领师生离开杭州,横穿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到贵州遵义、湄潭,并在当地办学7年。途中为保护师生,竺可桢不顾个人安危,总是走在队伍最前列。
西迁途中,竺可桢提出了“大学教育与内地开发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沿途不忘造福乡里。在湄潭时,看到当地气候土壤很适合茶树,竺可桢就请浙大的茶叶专家教老百姓种茶和炒茶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浙大前教务长苏步青教授曾回忆:“我们到了泰和以后,见江水经常泛滥为患。江西的老百姓,受的苦真是说不完。竺先生知此情况后,就让土木系的师生考察并设计解决方案,最后由县政府组织施工,在赣江边建造了一条长堤,终于把千年水患给制服了。”这条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的长堤,在当地被称作“浙大堤”。
竺可桢曾把师生召集在一起,语重心长地说:“国家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来培植大学生?为的是希望诸位将来能做各行业的领袖。在这国难严重的时候,我们更希望有百折不挠、刚强果敢的大学生来领导民众,做社会的砥柱。”
求是精神 薪火相传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如今,每位浙大学子吟唱起这首校歌时,都不会忘记这段西迁历史,以及诞生于西迁途中的“求是”校训。
1938年11月19日,竺可桢在广西宜山主持召开校务会议。在他的倡议下,会议确定了“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竺可桢经常说,“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而要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要有刻苦耐劳、富于牺牲的精神,“凭自己之良心,甘冒不韪”,以使“真理卒以大明”。
正是这种“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求是”精神,支撑着竺可桢在物资匮乏、居无定所的困境里,依旧坚持办学、坚持科研,千方百计提高全校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使浙大在烽火中发展壮大,崛起为全国著名的学府;同时也为国家保护和培养了李政道、叶笃正、谷超豪、程开甲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李政道曾说,一年的“求是”校风熏陶,发端了他几十年细推物理之乐,给了他攀登世界高峰的中华文化底蕴。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在纪念竺可桢诞辰一百周年的集会上,作出这样的评价:竺可桢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一名忠诚战士。
抛开这诸多头衔,竺可桢更是一名学者。竺可桢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从1918年留学回国的第二天直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他始终保持着每天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的习惯。
迁校跋涉的过程中,竺可桢对个人的科研事业也毫不松懈,他先后发表了近40篇文章,其中特别重要的有《杭州之气候》《中国之温度》《徐霞客之时代》等论文。1941年前后,竺可桢因公到重庆,看到一家书店陈列着一些西文书籍,便进去如饥似渴地翻阅起来,一口气便看了3个多小时。
竺可桢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可这位大科学家,还是认为“自己知道得太少了。”1974年1月23日,84岁的竺可桢生命已处于垂危之中。夫人看他咳得厉害,把来探望的亲戚、朋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了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来。竺可桢强作精神,艰难地坐在书桌旁边。夫人心疼他,可他却很“执拗”——原来,竺可桢对自己缺乏“基本粒子”的知识感到着急,而外孙女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竺可桢自然很想把握这个求教机会。
竺可桢对于自己提出的“两问”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第一,求学,应不仅在科目本身,而且要训练如何能正确地训练自己的思想;第二,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服务,而不在享受。
跨越两个世纪,竺可桢一直保持着学者特有的坚韧和单纯,他不停地学习、工作,不断追求科学和生命的真理,并将这份追求真理的精神无私地播撒给身边的人。


竺可桢的资料及简介视频

相关评论:
  • 13480102189竺可桢生平简介
    柯闸东答:竺可桢,这位杰出的科学家,以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气象事业和物候学的探索,出生于1890年3月7日,浙江上虞。1908年,他进入上海复旦公学求学,两年后获得公费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深造,1913年夏毕业后转至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气象学科,于1918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荣获博士学位。1920年,他受聘于...

  • 13480102189竺可桢的代表作
    柯闸东答:《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

  • 13480102189竺可桢怎么读
    柯闸东答:竺可桢在历史气候学上另一大贡献是历史物候学。竺可桢曾经在国内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2、竺可桢在历史地震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和李四光共同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所组织编制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及有关研究工作。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竺可桢 ...

  • 13480102189竺可桢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柯闸东答:在这一进程中,竺可桢为整顿和统一全国气象业务,曾拟出《全国气象观测实施规程》,通过政府颁令全国实施,还在1930~1937年间连续主持召开过3次全国气象机关联席会议,使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逐步走向统一规范化的轨道。竺可桢还将气象资料的整理、出版视为气象事业的一项基础工作,予以重视。他领导气象研究所...

  • 13480102189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有哪些?
    柯闸东答:2、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3、钱伟长(1912.10.9—2010....

  • 13480102189竺可桢爷爷的资料50字
    柯闸东答: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 13480102189竺可桢的文学常识
    柯闸东答: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哈法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

  • 13480102189竺可桢的资料
    柯闸东答:在历史地震学上的贡献 竺可桢在历史地震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和李四光共同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所组织编制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及有关研究工作。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的贡献 竺可桢毕生领导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掘事业,目的在于阐明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杰出贡献,以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 13480102189关于竺可桢爷爷的故事,急需呀!!!
    柯闸东答: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 13480102189竺可桢是什么时候的人
    柯闸东答:竺可桢是毕生为国“求是”的气象事业和物候学的开拓者,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竺可桢1908年入上海复旦公学求学,1910年公费留美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 ...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