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古时的游侠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谈论古代游侠的利弊~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了。
  侠客一道,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对于体制的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无论是真正武力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使得体制的强权无法控制一切,使得这个文化不会完全丧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后,在长期的王权的压制下,这个基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来了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压制,中国人吃饭、穿衣、一举手、一投足、一动念,都变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规范,是否有“绅士风度”。因此,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现代中国也是离死不远了。现今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但如果你真仔细想想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里的侠客,你会发觉那都只不过是一些可爱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为消闲,可爱固然是可爱,但与李白诗中的那种豪侠境界却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经由别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闲就够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说的新的极权世界果真降临,我们恐怕就更需要唤醒远古的基因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就算是某一种“眼花耳热后”的梦话吧!

看电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帅气又武功高强的侠客走街串巷,这些人有些是富家子弟为了增加一些阅历才到处游荡,再做一些惩强除恶的善事,那剩下的那些就是学武之人,出师后去锻炼自己。但是这些人都有共同的特性就是没有工作还不缺钱,他们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群体。

其实不止是在电视剧中,特别是在武侠小说中武侠的人物描写会比较多,这些古代的侠客们大多都是一群富家子弟,离开家四处游山玩水,而且走的还没有一点目标,为了轻松行事,行李也不拿,不过这些人倒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人都背着一把剑,至于钱财那更不用说,这些人信奉的都是劫富济贫,所以他们的吃喝用度都是不差钱的。不过也不是所有的都是劫富济贫的,他们大多都是能做到劫富,却忘了济贫。当然我们也知道小说只是小说,并不能把里面的一切都当真。

侠客这个群体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据史记记载的初代侠客是朱家的,这些人是以侠出名的,救活过许多人,不过大多都是逃犯。当然史家是个大家族,产业很多,足够有能力收养这些人;还有一些是以乐善好施出名的,比如司马迁,他也曾帮助过一些穷人;还有就是武功高强的侠客,他们经常做的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从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古代侠客很多根本不会武功,他们靠的不过是家族底蕴。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侠客这个群体不过是有钱人的一个游戏而已。

 “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司马迁的这段话一直是游侠精神的正宗描述。
  通俗一点就是:“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为了挽救危难中的人,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事情成功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第一条和第三条是要件,第二条则是核心,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是也,是游侠最鲜明的特征。
  中国的游侠自产生之初就是君权的附属物,所谓“知己”,不过是对自己有恩的君主。所以脍炙人口的四大刺客,背后都有一个施与恩惠的主人。
  反过来说,为了平民百姓而发出的“布衣之怒”,必然被归纳于“私怨仇杀”之类默默湮没,断不会大书特书以至流芳百世。
  游侠和骑士的最鲜明区别在于,游侠是完全被君权所压制的,君权利用游侠又视游侠为不稳定因素;而骑士则是一个独立的阶层,是君权所拉拢和依靠的对象,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侠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门客、将军、布衣、商人、鸡鸣狗盗之辈......凡是具有游侠精神的都可称为游侠。
  但游侠精神是隐晦的,存在于人心,但不能甄别。偶有绽现,也一逝而过。“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凡称侠者本身已违背了侠的原则。
  
  通常认为,游侠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后逐渐没落,至郭解以后几近绝迹。
  可是屈服于君权后的游侠精神就不是游侠精神了吗?未必。
  侠的种子播在西方的土壤产生出了骑士,播在东方产生出了游侠,播在日本则产生出了武士道。
  东方的君权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体系,各种因素需各安其位,不稳定因素如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会被打击排斥,于是游侠精神和开疆辟土、保家卫国的理念融合了。
  金庸书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是存在时期更长的有别于原始的游侠精神。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相对于纯粹报答知己之恩的刺客们,不是更值得赞赏吗?
  
  此刻,侠的精神已经以一种更隐晦的方式存在着,以至于数千年来,我们都找不出一个确定的代表。
  反过来想,在一个数千年都没有侠客出现的民族,至今却仍对游侠精神追思缅怀不已,这又说明什么?
  游侠精神自产生之初就以一种虚无缥缈的方式存在着,并在隐晦、压制、进化之中绵延至今。
  
  什么是游侠精神?“道可道,非常道”。
  

游侠游侠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然而游侠精神并不单单属于他们,我想写的不是侠,而是游侠精神,这样题目就广的多了,涉及的各种观念也更加复杂.
  游侠精神决不等同于侠义精神,前者比后者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意义,可以说两千多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流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一直与正统的文化道德观念相对抗
  可以说,游侠精神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

中国古代的游侠,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创始人墨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数是社会下层的人士,以自苦励志,习武修身。门人中分为两类管理:一类称“墨辨”,从事谈辨与论战;一类称“墨侠”,从事武艺与格斗且纪律严明。
墨翟死后,墨家曾分裂成三个派别,到战国后期又汇合成二支。一支是注重自然知识类的文士,通过各种渠道谋取官职;一支却转化成各路小股式到处行侠仗义的游侠。故此,也就有了“游侠”的称谓,但受到儒家和法家的责备


如何看待古时的游侠视频

相关评论:
  • 13780703340谁能介绍一下古代游侠的形成、发展、衰落?
    纪甘飘答:一、游侠的起源 游侠的兴起,是正值古代奴隶社会的崩溃时期。随着春秋战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国家秩序的变革使国君的权力削弱,许多贵族豪强竞相养士,“陵夷至於战国,合众连联衡,力政争彊,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 13780703340古代游侠存在的原因?有哪些代表人物?
    纪甘飘答:造成游侠这种特殊人群是那时期社会和文化所决定的,首先周王室的衰微带来的社会法制礼制崩溃,在不断的战乱中最值得信赖的最能保护自己的是个人最具有的能力,这种涵盖了信心勇气武力判断力的综合能力在那个年代备受推崇,这就为侠客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次,数百年逐鹿中原的权力战争,模糊了原来森严的...

  • 13780703340为什么对古代女侠的描述,都有种男性之风?
    纪甘飘答:由此知,古时"侠""夹"通用,"夹"原意指大物以两手持,有辅助之意,仗义助人即是"侠"的精神内涵,为了这一目标,侠客可以舍生忘死,甚至付出生命。 春秋战国是一个侠客辈出的时代,有吴国专诸、要离,魏国聂政,燕赵人荆轲等四大侠客,汉朝司马迁甚至在《史记》中专门设立了《游侠列传》,但此时的侠多为男性,女侠可以说...

  • 13780703340古代史书中侠客形象的背景
    纪甘飘答:“侠”的由来:“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文中“游侠”、“私剑”并称,而“带剑者”的特徵是“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后世关于“侠”的观念在此已露端倪,这就难怪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以《韩非子》此说开篇。只是...

  • 13780703340从游侠再到官侠,中国古代“侠”之文化为何会发生异变?
    纪甘飘答:中国古代的侠客文化一直在变化,一开始这只是民间的影响,后来便是有了为天下豪侠,最后更是出现了官侠。侠客,我们对他们的印象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那种,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身份的人物,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充满着黑暗以及不平等的现象,因此也就出现了侠客这种劫富济贫的人物。在古代生产资料十分...

  • 13780703340古代历史中的那些游侠,都是靠什么维持生活的?
    纪甘飘答:这个人每天喝酒作乐。兴高采烈的时候,写一首诗,留一首绝句,纵情山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真的有一些隐世大师,他们不需要为了挣钱而工作谋生,也不需要在法庭上玩耍。他们不需要每天操心吃喝,只需要玩得开心。那么这些看起来没有收入来源的隐士是怎么生活的呢?让边肖告诉你一点点。在中国古代,隐士...

  • 13780703340猎人 刺客 盗贼 游侠 斥候有什么区别和相似之处?
    纪甘飘答:在以往猎人一直都是以小博大,他们擅长使用智慧和工具捕捉猎物,同时为避免受伤以及快速攻击猎物,大部分猎人都使用远程武器,同时他们擅长布置陷阱,追踪猎物,同时在不断的狩猎中学会使用被驯化的动物帮助自己。游侠:其实这个职业有些微妙,在古时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为游侠儿,楼主...

  • 13780703340古代的游侠又穷,又处处受管制,都是用什么当武器呢?
    纪甘飘答:拿着宝剑,仗义出手,游荡于城市和荒野之间,古时游侠真的如此吗?首先,告诉各位一件可惜的事情,游侠无论是在东方或是西方,都是对流氓和黑社会的委婉说法,就好像在意大利,你不能直接说黑手党,要说“朋友中的朋友”。1.盾牌都不大 其次,无论东方西方政府对普通民众的武器肯定是管制的...

  • 13780703340古代有名的游侠
    纪甘飘答: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一说五大刺客)之一,鱼肠剑出于专诸刺王僚”。2,荆轲(?—公元前227...

  • 13780703340古代赵人历史上著名的侠客事迹
    纪甘飘答:为人民服务》中说,"中国古时候有个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相传荆轲也说过这样的话。《燕丹子》卷下记荆轲云:"今轲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这种生死观,不仅是司马迁的,大概更是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