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18课的批注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语文的语文历史~

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
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了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

扩展资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与上层建筑关系密切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需要。恰逢此时,时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的叶圣陶先生提出了“语文”这个新概念。
1949年8月,叶老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时,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用来取代当时在小学称为“国语”、在中学称为“国文”的课程。1950年,由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课本时,统一名为“语文”。
并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辑大意”里作了如下说明(小学教材中也有大致相同的陈述):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
改称“语文课本”。1964年2月1日,叶老在给友人的信中进一步回忆了“语文”的由来:“语文”一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
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原意如是,兹承询及,特以奉告。
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详见《少为人知:“语文”一词从何而来?》作者王本华,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注:江西一教师指出,王本华该文存在严重错误,是经起推敲的。
“叶圣陶是‘语文’一词的创始人”之说法,在汉语语言学上,在语文课程论上,都无真理性可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文

形容时间慢慢流逝的句子大全
1. 到了一定的时候,我身边的人纷纷离去。当一个个熟悉和离去的越来越快的时候,我发现已经很久没有遇见以前朝夕相伴的人了。
2. 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动着的,不仅仅是你身体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时间。听,一丝丝抽尽,缓慢却又急促,带着你,由青春步入衰老。
3. 明知年华终将老去,而我站在青春的尾尖静静眺望,盼着风的微笑,盼着这颗心温暖到老。看那消逝的岁月在指尖滑过,依然明白,我与青春不止遇见。
4. 转眼间,一年的悠悠岁月已如同手中紧抓的沙子,无声无息的流失。然而,沙子流失,可以再抓一把;花儿凋零,可以等到来年春天重绽芳颜;童年流逝,却永远无法回头再来。
5. 有时,我真的会愿意去相信一些讲述时光倒流的电影,可幻想终归幻想,现实是如此无奈。
6. 流逝的岁月,流逝的神话,这些许是地是神的旨意,温柔的宇宙,我这颗小星球又能怎样?只有在流逝中等待新的奇迹。
7.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旧日的笔记,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深意境的交错。仿佛回到了那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去,旧时的回忆依旧,只是少了几分忧郁,几分繁华,多了几分沧桑。
8. 明知年华终将老去,而我站在青春的尾尖静静眺望,盼着风的微笑,盼着这颗心温暖到老。看那消逝的岁月在指尖滑过,依然明白,我与青春不止遇见。
9. 岁月,对人来说,是一样人捉摸不到的东西。然而,就是这样东西,使人更珍惜自己的时光。如果,岁月可以给每一个人愿望。我希望,岁月可以倒转。
10.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岁月是那么的公平,从不多给人一秒,相反也不会少给任何人一秒。每个人都会由时光的飞逝而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如: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沉着,有纯真到心思慎密。
11. 在一个个成千上万的日子里,我到底能做到什么?恐怕只有匆匆地过日子罢了。过去的日子像薄薄的雾,被风吹散了,被雨淋潮了,那青春给我留下了什么痕迹呢?岁月的抹痕吧。
12. 时光犹如奔腾的小溪,再怎么挽留,终究有流入大海的那一霎那。
13. 时光总是悄悄地伴随着我们慢慢老去,偷走我们的青春,等到我们再也没有力气感慨之时,他才会停下来,似笑非笑的看着你悲痛的走向另一个世界,抑或是安然。
14.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从指缝中消失,在我们还来不及欣赏它的时候,它已经一去不复返。
15. 逝去的岁月也如溅起的细小的水花,静静地涤荡着陈旧泛黄的思绪,如一段没有声音的影像,尔后就不见了踪影。
16.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17.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8.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9.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
2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1. 渴望的东西却被时间而改变了。
22.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23. 年难留,时易损。
24.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5. 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26.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27.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8.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9.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30.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31.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32.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33.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34.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35.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3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37.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38.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39.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40. 女人像是一本书,男人也许用一生的时间都未必能读懂!
形容时间慢慢流逝的句子精选
1. 其实时间一直都在,只是自己的心在变,情在变。
2. 前世的姻,来生的缘,错在我们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3. 人生就像是一场戏,自拍自导自演,多希望有多一点点时间。
4. 如果时间能回头,你会不会爱上我。
5. 时间匆匆流去,但回忆,永远存在。
6. 我依然相信你不会消失,消失的不过是时间,还有,伤痛。
7. 喜欢一个人,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时间老不够用。
8. 有天当你想起我,时间已摆平所有的错,也学会不再问为什么。
9. 梦回般的旋律,流水般的记忆,为何只有留恋。
10. 流水无痕的只是流水,不是时间,也不是记忆。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五年级下册语文18课的批注视频

相关评论:
  • 18611037670牛和鹅课文批注可以怎么写?
    高底庞18.牛和鹅 ①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②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批注】1.开门见山,开头扣题。题目是“牛和鹅”,开头讲到“牛、鹅”,就是开头扣题。2.讲牛和鹅眼睛看人的特点,点明牛怕人、鹅不怕人的原因,为后...

  • 18611037670人教版语文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批注
    高底庞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

  • 18611037670五年级下册语文18课的批注
    高底庞《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

  • 18611037670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深几个自然段
    高底庞《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该文章被选入了国家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 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十八课慈母情深,整篇课文批...

  • 18611037670人教版18课 慈母情深 怎么写批注???
    高底庞可以用到我们的字典和词典,找重点句子里的重点词,然后翻字典找重点词,再联系上下文,用一些自己的语言来写,这样就能写的很好、很多。望采纳!

  • 18611037670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批注
    高底庞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批注如下:题目解析:“慈母情深”这个题目直接表达了文章的核心情感——深深的母爱。题目采用“情深”这个词,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深沉和厚重,引发对母爱的崇敬和感动。背景信息:在文章的开始,我们可以了解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中国,这是一个物质极为...

  • 18611037670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十八课慈母情深,整篇课文批注怎么写?
    高底庞1、写“我”迫切地希望得到一本《青年近卫军》。“一直”说明“我”的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与下文“我”由于没钱买书而整天“失魂落魄”相呼应,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向母亲要钱买书做铺垫。2、“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从不同角度点明了这一元多钱不论对“我”还是“我”家来说,都绝对...

  • 18611037670四年级下册十第十八课牛和鹅怎么批注
    高底庞批注:“拖”“啄”“扑打”写出了鹅对弱小的“我”越来越残暴了,它无视“我”的哭叫,反而更凶,也可以看出“我”当时的胆怯和无助。牛和鹅的道理:牛和鹅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

  • 18611037670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书下册18课《广玉兰》批注怎么写
    高底庞楼主可以把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勾出来,然后按照这个格式写就ok了(运用的修辞方法+本体、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使文章更风趣,吸引了读者兴趣】之类的+自己的看法【这个可有可无】)

  • 18611037670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预习笔记、课文批注
    高底庞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下面是对该课的预习笔记和课文批注:预习笔记:1、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篇小说《阿Q正传》。2、鲁迅于1936年因肺结核病逝世于上海,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哀悼。3、本课讲述了鲁迅生前的几个故事,包括鲁迅与周建人、鲁迅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