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朝为何要三番五次攻打高句丽?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隋唐两朝,为何非要消灭高句丽不可?~

从西汉开始,高句丽活跃于东北亚长达七百多年。
在隋朝建立之初,高句丽为了消灭其他小国采取对隋朝臣服的政策,但后来却暴露出其野心。
公元598年,高句丽曾经联合??侵略隋帝国边境,因此隋文帝杨坚为了报复,出兵讨伐高句丽,最终以高句丽谢罪告终。
高句丽虽然远在东北边陲,但是国势蒸蒸日上,如果不挫伤其元气,中原子孙后代的心腹大患!隋炀帝更是发出了“勿遗子孙忧”的感慨,三征高句丽!
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最终退兵;第三次东征,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隋炀帝班师还朝。可以说三次东征,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但事实上,唐朝也是不灭高句丽誓不休。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令徐世绩率水陆大军进攻高句丽,次年二月李世民亲率大军御驾亲征,但最后因气候问题被迫撤军。
唐高宗时,令徐世绩、薛仁贵分率唐军进攻高句丽,最终终于平定高句丽,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勿遗子孙忧”也终于得以实现!


这个国家很皮,很喜欢挑事。
597年,高句丽平阳王联合靺鞨,先发制人攻击隋朝辽西军事驻地,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于是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此后,隋炀帝也几次征讨。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前往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拒绝,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丽。668年,彻底灭亡高句丽。

因为隋唐的皇帝的扩张念头。

高元却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主儿,他不满足于现有的高句丽王土、百姓,而是满脑子的扩张念头。开皇十八年二月,高元率靺鞨万余骑兵侵扰辽西,隋文帝大怒,即命汉王杨谅等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由于粮草不济、疫病流行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原因,水陆两军还没有和高句丽开战就被迫退还,死者十之八九。这时,高元也害怕把事情闹大了,连忙派使者前来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于是隋文帝罢兵,待之如初,但隋朝和高句丽的关系也因此有了隔阂。

唐太宗带着遗憾离世后,唐高宗继承了父亲遗志,任用文韬武略、成熟稳健的薛仁贵等人,历经新城、金山、扶余、平壤四大战役,终于将高句丽消灭。

扩展资料

唐王朝统一高句丽的过程中和统一之后,又对高句丽人采取了内迁的政策。先后被迁徙到内地的高句丽人有近一半或三分之一强,约有23万~28万人,广泛分布于今天的北京、山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市。

在唐王朝内迁高句丽人的同时,新罗也趁机掳掠和接纳了部分高句丽人,加上之后它采取积极向北扩张的政策,占据了部分高句丽政权的领土,约有不到十万(不到高句丽人总人口的八分之一)高句丽人加入到了今天朝鲜族先民建立的新罗政权中,成为今朝鲜族的先民。

而其余高句丽人则散入靺鞨突厥等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民族之中。也就是说约八分之七的高句丽人融入到了中华民族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隋唐两朝为何要三番五次攻打高句丽?



这要从特殊的历史环境说起。隋唐时最大的外部威胁是突厥,但突厥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生产力低下,即使军事势力强大,当时的隋唐政府也能够打压下去,不害怕也不影响隋唐的发展。而高句丽位于今天的东北及朝鲜一带,文化和生产力科技方面秉承了隋唐的特点,基本上是完全中国化,号称“中国第二”。虽然高句丽的地小人少,但由于自身性格决定,谁也不服,总想成为东亚的龙头老大。高句丽在不断的对隋唐进行骚扰,并且还暗地里联络突厥,想一起进攻隋唐,占得便宜。因为突厥是游牧文化,不太可能入主中原,而高句丽的文化来自于中原,可以占得很大的便宜。而隋唐的领导者也认识到了狼子野心,即使不平突厥,也要把高句丽的野心扼杀在摇篮之中。但当时的征辽东不是十分顺利,毕竟辽东离中原的补给基地较远,消耗太大了,要不是隋唐的盛世,估计都挺不下来。最后,在唐朝中期,高句丽被彻底击败,永不存在!
总结来说,隋唐与高句丽之争,主要是东亚老大之争,作为传统的老大——中国和冉冉升起的新星——高句丽,这场战争无法避免。

其实不管什么年代打来打去就几个原因 女人 地盘 面子 钱

自高句丽建国后,就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文化、贸易往来。

北魏时期,高句丽曾“岁致黄金二百斤,白银四百斤”。北齐皇帝封高句丽统治者高汤为高丽王,高句丽将“句”字去掉,自称“高丽”(仍是高句丽,不同于三韩人王建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建立的高丽王朝)。北周时期,武帝宇文邕封高汤为辽东郡公、辽东王。隋文帝即位后,仍封其为高丽王。作为藩属国,高汤在开皇初年不断遣使入隋,称臣纳贡。

  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后,高汤大惧,认为隋朝接下来会撤藩,于是“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随时准备迎接隋朝大军。藩属国这种“无礼”的举动,一时激怒了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致书高汤,责问他是何居心,并说:“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句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高汤谢罪后,不久病死,其子高元即位,隋文帝仍不计前嫌地封高元为高丽王。

  事情到此,本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圆满结局,但高元却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主儿,他不满足于现有的高句丽王土、百姓,而是满脑子的扩张念头。开皇十八年二月,高元率靺鞨万余骑兵侵扰辽西,隋文帝大怒,即命汉王杨谅等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由于粮草不济、疫病流行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原因,水陆两军还没有和高句丽开战就被迫退还,死者十之八九。这时,高元也害怕把事情闹大了,连忙派使者前来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于是隋文帝罢兵,待之如初,但隋朝和高句丽的关系也因此有了隔阂。

 隋炀帝即位后,作为藩属国的国君,高元应该亲往长安觐见祝贺,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只是派使者前去应付,这让隋炀帝感到很窝火。高元做出此举,是因为他外与突厥、契丹、靺鞨主动交好,内部国力大增、军力强悍、国土扩大,以至于产生自大和忘本思想,忘记了自己藩属国的身份地位,居然不把泱泱大隋帝国放在眼里了,这是让隋炀帝无法接受的。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到突厥视察时,无意间看到了高句丽使者在此,就向他宣旨:“朕明年当往涿郡,尔还日语告高(句)丽王,宜早来朝,勿自疑惧……苟或不朝,将率军民往巡彼土。”
不料,这种善意而又带有威胁的提醒,却遭到了高元的拒命,于是隋炀帝决定攻打高句丽。从大业八年正月到大业十年二月,隋炀帝连续三次征伐高句丽,但讨伐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前两次大败而归,第三次虽取得胜利,可终究没有收服高句丽。
其实,隋炀帝攻打高句丽,并不是因为看到高句丽的逐渐强盛和对隋朝的日后遗患,而是出于一己之私,好大喜功。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时曾作诗一首,其中两句就道出了他三次攻打高句丽的原因:“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因为出兵高句丽,隋炀帝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国家,最后穷途末路,死于非命。如此严重的国家大事,竟然出于偶然,难怪《隋书》会这样评价炀帝攻打高句丽这件事:“内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怒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闻也。”
如果说隋炀帝攻打高句丽完全是出于小孩子脾气的“无厘头”行为,那么雄才大略、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也不遗余力地攻打高句丽又是为何呢?不愿意让高句丽做大做强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高句丽人对中原王朝的极端羞辱和公然挑衅。原来,隋军撤退后,高句丽人把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骸堆积起来,构成了一道毛骨悚然的“景观”,供其国人观赏。此举,足以看出高句丽人的残忍和丧失人道。唐太宗知道后,义愤填膺,于贞观五年(631年)派人去高句丽收葬了阵亡将士的骸骨,并予以祭奠。
收葬、祭奠壮士的骸骨和亡灵,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料却引起了高句丽人的万分恐惧。高句丽人自扶余城西南行至海,修筑了长达一千余里的“长城”,“以资防御”。此时唐太宗考虑到唐初经过连年战争,将士伤残,国力衰弱,需要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其间,高句丽发生了宫廷政变,唐太宗没有插手,仍然遣使册封高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句丽王。隐忍勃发,是唐太宗的一大优点。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都过来了,何况现在?此刻,唐太宗需要的是积攒力量,等待时机
贞观十七年,高句丽联合百济攻取新罗40余城,新罗危在旦夕,向唐朝请求援助。此时的唐朝,经过十余年的“贞观之治”,国力强盛,兵强马壮,于是唐太宗决定攻打高句丽,彻底解决这个由来已久的“顽症”。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以高句丽“残虐其民”、“侵暴邻国”、“违我诏令”为由,凭借“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今朕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的话语,说服了众人,于是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自己率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唐军渡辽水,在初胜后,却在安市城碰到了极善守城的高句丽人的顽强阻击。因为急于求成、用兵仓促,结果唐军遭遇失败。而薛仁贵就是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一战成名的。兵败后,唐太宗被迫班师,数万将士殒命沙场。

其实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是有着内因和外因的!一些具体的事件引起了隋唐攻打高句丽,这是导火索!
真正的主因还是当时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执政者的好大喜功!


隋唐两朝为何要三番五次攻打高句丽?视频

相关评论:
  • 15024164034隋唐两朝为何要三番五次攻打高句丽?
    戎薛庙因为隋唐的皇帝的扩张念头。高元却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主儿,他不满足于现有的高句丽王土、百姓,而是满脑子的扩张念头。开皇十八年二月,高元率靺鞨万余骑兵侵扰辽西,隋文帝大怒,即命汉王杨谅等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由于粮草不济、疫病流行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原因,水陆两军还没有和高...

  • 15024164034隋唐为什么要三番五次攻打高句丽 68
    戎薛庙其实,隋炀帝攻打高句丽,并不是因为看到高句丽的逐渐强盛和对隋朝的日后遗患,而是出于一己之私,好大喜功。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时曾作诗一首,其中两句就道出了他三次攻打高句丽的原因:“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因为出兵高句丽,隋炀帝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国家,最后穷途末路,死于非命...

  • 15024164034隋唐两朝为什么一直攻打高句丽?
    戎薛庙隋唐为什么要打高句丽,因为不论是隋炀帝杨广,还是唐太宗李世民,都希望将唐朝领土扩张到跟汉朝一样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拿下高句丽,因为在汉朝,这里都是属于中国的地盘。在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朝鲜北部,都是汉朝领土,分别属于带方郡、乐浪郡。直到东汉、三国魏晋,都是如此。这张...

  • 15024164034隋朝和唐朝为什么都要攻打高句丽?李世民就不怕重蹈覆辙吗?
    戎薛庙隋朝和唐朝一定要攻打高句丽主要是因为高学历一直以来就是这两个朝代的心腹大患,尤其是在对外外交上,高句丽这个政权在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心目当中,一直以来算得上是一个大敌的存在。而且高句丽的历史发展还是比较长,而且比较久远,所以随着高聚力的发展所获得的地盘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威胁到...

  • 15024164034隋唐为什么三番二次攻打高句丽?
    戎薛庙因为当时高句丽占领了现在中国辽宁的领土 但是在当时 隋唐之前 这些地方一直处于中原王朝管辖。如汉朝 就越过了鸭绿江 设置了乐浪郡 ,将朝鲜半岛的一半处于汉朝管辖。唐朝的时候 朝鲜半岛又处于三国分裂的局面 ,当时是有 高句丽 百济 新罗 三个王朝 眼看着新罗的势力越来越大 唐太宗应百济王的请求出兵...

  • 15024164034解密:隋唐两代多位君王为何要多次征服高句丽?
    戎薛庙1、稍懂中国史的人都知道,在公元七世纪以前,中国东北的辽河以东和朝鲜北部,存在着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国──高句丽。这个神秘王国,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可自隋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连续进攻这个王国,历经四代,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

  • 15024164034隋唐是因为穷兵黩武才拼了命灭高句丽吗,还有其他原因吗?
    戎薛庙其次,高句丽首鼠两端,屡次背叛中原王朝,后期更是明确对抗隋唐,它曾拒绝向隋炀帝进贡,拒绝向唐朝称臣,这直接导致了隋唐两朝不约而同的要灭高句丽。不得不承认,高句丽运气不错,在隋唐进攻它的时候,它的国内恰好出现了几位名将,再加上天气和中国内部形势的变化,使得几次进攻它的作战都无功而...

  • 15024164034隋唐为何前仆后继的征战高句丽呢?
    戎薛庙有一种解释说,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的战争目的是为了截断内亚延伸至草原再到东北平原和朝鲜半岛的贸易路线。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误解就是,从草原进入东北平原的交通枢纽就是营州,也就是今天辽宁省的朝阳市,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龙城,这个枢纽,被隋唐两代牢牢地控制在手中,突厥与高句丽势力沟通...

  • 15024164034隋炀帝、李世民为啥拼了命都要打高丽?
    戎薛庙而在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三国的背后都要撑腰的“大哥”。而三国中最强大的,与中国地缘政治最密切的高丽,却因为其野心,自认为背后有“大哥”撑腰,屡次挑衅中原“大哥”的忍耐度,引来隋唐两朝接连的征伐。虽然隋因为征伐高丽政策的失当,惨遭亡国。但是唐王朝却通过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消灭掉了不安分的高丽,同时也...

  • 15024164034为何隋炀帝和唐太宗都那么执着于攻打高句丽?
    戎薛庙天下大定之后,隋朝统治者就将消灭高句丽定为国策。两代帝王屡次兴师攻打高句丽,但都功败垂成,死伤遍野。而唐朝建立后非但没有吸取隋朝攻打高句丽失败的经验,放弃进攻,采取其他政策。反倒也是屡次发兵攻打高句丽,不惜花几十年时间,才终于收服这个边陲民族。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怨,才能让两朝帝王不惜...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