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制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宋朝政治制度是如何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

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五大特点,即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宋朝的政治体制演变,以元丰(宋神宗年号)改制为界限,改制前与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1)历史背景: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演变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②北宋建立之初,国家尚未统一,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北宋政府实力。③宋太祖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为防止兵变历史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北宋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君弱臣强”的局面和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重演,北宋政府采取分权的方法,从“权”、“钱”、“兵”三个方面人手,把政权、财权和兵权收归中央,:⑴集中军权:①、先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主要将领的兵权;②、由“三衙”分别统领禁军,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③、又设枢密院,限制“三衙”的权力。最高军事长官都直接对皇帝负责;④、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防止武将专权;⑤、加强禁军实力,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入选禁军,一半拱卫京师、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2)影响:积极影响: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宋以后直到清代社会,中原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像五代那样的军阀割据、朝代更替频繁的局面。消极影响:①为了剥夺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政府大量赐田宅,又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加快土地的集中。地主官僚肆元忌惮地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北宋初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不断。②官僚机构膨胀,机构臃肿重叠,官吏日益颓废,办事效率低下。俸禄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③过分的集中地方财权,造成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官吏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搜刮。④过分的集中军权,“强干弱枝”,削弱了地方的武装力量;为了防止军人跋扈,实行兵将分离政策,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状况,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使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斗争中,连连战败。⑤由于加强中央集权,又形成了庞大的军事集团和官僚集团,国家要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官俸开支,加之每年给予辽和西夏大量的岁币,造成国家严重财政危机,国家出现了积贫积弱的现象,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

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在宋朝职官制度上,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权力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里?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朝逐步发展的?

宋朝的中央机构可以分为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监察和为皇室服务的机构这5个系统?宋朝行政系统,最高长官仍为宰相,其特点是官名变化多,且权力小于前代?

宋初,沿唐后期和五代制度,设中书门下?中书门下设于宫中,又称政事堂,为正?副宰相治事之所?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参知政事,各设一至三人?下设孔目?吏?户?兵礼?刑等五房,置检正五房公事?提点五房公事等官,处理具体事务?

宋神宗改革官制,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唐初三省六部制度,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左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右相,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

宋高宗又以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又改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左?右丞相,仍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北宋前期,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几同虚设,很多官称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已不代表具体职务,仅作为官品高低?俸禄多寡的依据,称为寄禄官,真正权力转向一些新设置的机构?如掌管军政的枢密院,总管财政的三司,掌管制?诰?赦?敕?图书的学士院,掌受天下奏状?案牍及颁布命令的银台司?通进司?发敕司,负责中下级文武官员任命?考核?黜陟的审官东院?流内铨?审官西院?三班院,负责礼仪的太常礼院等?

宋神宗改制后,除少数机构外,这些机构大多陆续被撤销,从而恢复了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职能?原中书门下之权分属三省,中书省取旨,门下省覆奏,尚书省施行?三省成为最高政务机构?六部除兵部外,其他五部也得到充实,特别是吏部,不仅管中低级文官,而且管武官,职权比唐代有所扩大?

南宋时候,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省,与尚书省实为两省,但习惯上仍称三省?三省不另设长官,由宰相?副相通治或分治三省事务?六部设官减少,各部或由尚书或由侍郎主持部务?二十四司亦有所省并?

宋朝寺监设置有太常?宗正?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国子?少府?将作?司天?军器六监?北宋前期九寺六监中,除大理寺?国子监?司天监?都水监?军器监外,与三省六部情况相仿,名存实亡,职权被其他机构夺取?宋神宗改制后,撤销司天监,另设太史局,九寺五监始各专其职,设官职掌,一如唐制?但各寺职务繁简不一?南宋时候,各寺监有所省并?如鸿胪寺?光禄寺并入礼部,卫尉寺?太仆寺并入兵部,少府监?都水监就并入了工部?

北宋枢密院是总管全国军事的最高行政机构,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次官是同枢密院事或枢密院副使,资历再次者则称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枢密使的地位相当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使相当于参知政事?枢密院主次官与参知政事同称“执政官”?宰相与执政官又合称“宰执”?枢密院下设兵?吏?户?礼诸房,置都承旨?副都承旨,分管各种具体事务?宋朝枢密院长官多由文人担任,不用宦官,武将任此职者也极少,仅狄青?曹彬?王德用数人?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掌管禁军的是三衙?

宋初沿用后周制度,设殿前司与侍卫司?但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与侍卫司的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逐渐不再任命?以后,侍卫司又分裂为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与殿前司合称三衙?三衙长官都称都指挥使,副职有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其属有指挥等武官?宋初三衙长官有统兵出征者,后来则无?

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平日枢密院掌握调兵权,三衙掌握管理训练权,统兵出征时则另外遣将,三者都不能拥兵自重,从而防止了宋朝兵变的发生?

宋朝财政系统,国家财政管理的主要机构是三司和部?三司即盐铁部?度支部?户部?三部各设正使?副使?判官?三司使称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宋神宗改制时,撤销三司,分其职于尚书省户部?三司使则由户部尚书取代?但全国财政大权又绝非尚书省所属户部所能全面经理,所以北宋后期又有总领财赋官及经制使?经制使主要掌管东南财政?内库始于宋太祖建封桩库,宋太宗时扩大为内藏库,以后内藏库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大,支出广,朝廷重大财政开支多仰仗于内库?内库的主管,多为内臣或专门委派的朝臣,宰相?三司皆不得过问?

宋朝司法系统,北宋前期有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和审刑院?刑部掌刑法狱讼?不过北宋前期刑部职权多被侵夺,或由他官兼理,或由御史台来审断?

大理寺负责详断各地奏报案件?御史台有推直官和推勘官,负责司法方面的事务?审刑院设于宫中,有知院事一人和详议官六人?北宋前期,凡案件经大理寺审断,报审刑院复查,由知院事和详议官写出书面意见,上报中书,奏请皇帝裁决?事实上审刑院侵夺了刑部复审权,成为皇帝直接控制下的最高司法机构?宋神宗诏令审刑院并入刑部,重新恢复刑部和大理寺为最高司法机构?

宋神宗改制后,刑部设尚书?侍郎?郎官?员外郎和都官郎中?比部郎中?司门郎中等官职;大理寺置卿?少卿?正?推丞?断丞?评事?主簿等官职?宋朝大理寺的特点是内部分左?右二寺,左寺断刑,右寺治狱?审问与判决分别由不同机构官员担任,可以互相监察,保证司法的质量?

最高监察机构仍是御史台?宋朝监察御史无分察地方之责,主要是监察尚书六部?与御史台职能相近的有谏官,设左右谏议大夫?补阙?拾遗等职?

宋太宗时候,改补阙?拾遗为司谏?正言?这些官职,虽名为谏官,但无诏令并不任事?宋仁宗初年正式成立谏院,长官称知谏院事,以司谏?正言充任?宋神宗改制,废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任谏职,分隶门下?中书两省?

宋承唐制,也设有翰林学士院,并正式成为国家机构?学士院中有翰林学士若干?学士中资历深者称承旨?入院未授学士衔的称直院?如学士缺,他官暂代学士职务的称权直?冠有翰林之名而不属学士院的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以在皇帝左右进讲书史为职?宋朝翰林学士待遇优异,地位仅次于正副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为群臣所仰慕?

此外,宋朝还新增设殿阁学士?如龙图阁?天章阁等藏书处,各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这些官员的职责是管理秘籍,为文学侍从之臣?不过朝官外出也往往加某某阁学士的头衔,以示恩宠?北宋著名政治家?清官包拯,经常用龙图阁直学士,就是这类官称?

为皇帝服务的宦官机构有入内侍省和内侍省?入内侍省,设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等,掌管宫廷内部生活事务,与皇帝?皇后最为亲近?内侍省,设左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等,掌管殿庭洒扫等杂役?太子官署称东宫官,设置与唐代相同,皆以他官兼任,太子即皇位后即废?

宋朝地方分路?州?县三级?宋初沿唐制,将全国分为十道?宋太宗改道为路,凡15路;宋仁宗初年为18路;宋神宗增至23路;宋徽宗时候又增至24路;南宋仅存17路?宋朝的路具有地方监察区和行政区的双重性质?路的主要机构设置有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使司,北宋各路不全设,南宋时普遍设置?长官为安抚使,通常由本路最重要的州府长官兼任?主管一路军政,同时也兼理民政?南宋前期,安抚使为路的第一长官?转运使司,最初也是临时机构,宋太宗时候改为正式机构?长官是转运使?若兼任两路以上,官位较高,则称都转运使?副长官有转运副使?转运判官?主管一路或数路财政和漕运?提点刑狱司,宋太宗时候始设,后罢?宋真宗时候复设,遂成定制?长官是提点刑狱公事,也称提点刑狱?副长官是同提点刑狱公事,或武臣提刑?主管一路司法?提举常平司,宋神宗时候始设?长官为提举常平使?主管一路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路下的府?州?军?监同为一级?一般多称州,领数县或十几个县;国都?陪都以及皇帝即位前居住过或任过职的州称府;军事要冲之地称军;盐铁矿冶之区称监?

开封府称东京,有时设置府尹,多以太子?亲王担任?如无人任尹,则由待制以上官员充任?包拯曾知开封府事?

府设知府事,州设知州事,军设知军事,监设知监事?“知”是主持的意思,知州事总管一州的行政?财赋?军事等事?知州通常由中央指派文官充任?又设通判,同领一州之事,对主官有监督之责,各种公文须由通判和知州事联合签署才能生效,从而形成了对知州事权力的牵制?

地方行政最低一级为县?县分京师内的赤?京城外的畿?4000户以上的望?3000户以上的紧?2000户以上的上?1000户以上的中?不满千户的中下?500户以下的下这8等?县设令,如以京朝官领县事,则称知县?

县令或知县负责一县之民政?财政?狱讼等事,若县有驻军,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属官有主簿和尉?主簿分管官物和簿书,尉在主簿之下,分管训练弓手,维持治安?令?主簿?尉,常不全置?

北宋前期的官品为九品三十阶?宋神宗改制,重订官品,设九品正从十八级?北宋前期散官阶也沿用了唐制,为官吏的一种附加性官衔?文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共二十九阶?

武散官从骠骑大将军到陪戎副尉,共三十一阶?勋官十二阶,与唐制相同?宋徽宗曾罢文官勋官,南宋时又恢复?

宋朝爵位分为十二级: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凡有爵位的都有食邑,以户为单位?不过食邑是个虚数,食实封才是实数?食实封者,按实封一户每日计钱25文,随月俸向官府领取?

宋朝官员正俸多以钱计算,禄粟以粮食计算,春秋服装以匹帛计算?不过有时应发放实物的也折合成钱?除俸禄外,还有各种名目的额外补贴?高级官员也有食邑之封,地方官有职分田?总的说来,宋朝官员的物质待遇在历史上各朝代中要算最优厚的了?




宋朝官制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9564486309宋朝官制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马萧果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在宋朝职官制度上,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权力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里?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朝逐步发展的? 宋朝的中央机构可以分为行政?军事?...

  • 19564486309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
    马萧果(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有其历史必然性,目的就是要结束唐朝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专制皇权.(2)主要措施:集中军权,皇帝直接统辖禁军,并设枢密院以掌全国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兵将分离,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一半驻京师,一半屯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集中行政权,在中央,削弱...

  • 19564486309南宋时中央集权的措施
    马萧果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从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这类官有两种情况:第一,在宋太祖、太宗统一五代...

  • 19564486309宋朝有何官职制度的特点?
    马萧果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朝政治体制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特点,这在官职制度上体现为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1. 中枢机构的演变:宋朝实行“二府制”,设立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分别掌管文武事务。2. 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宋朝在元丰改制后,恢复唐朝前期...

  • 19564486309中央政府机构从唐朝到宋朝有哪些调整
    马萧果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五大特点,即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宋朝的政治体制演变,以元丰(宋神宗年号)改制为界限,改制前与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一)中枢机构的演变 宋朝...

  • 19564486309宋控制地方的主要举措
    马萧果宋控制地方的主要举措是实施中央集权制度,并通过多种手段削弱地方势力,加强官僚体系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在宋朝,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宋朝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宋朝实行了官制改革,通过增设官职、分割职权等方式,使地方官员的权力受到限制。例如,宋朝设立了转运使、...

  • 19564486309宋朝是如何在政治上建立制约机制并设官封职
    马萧果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等),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和要害正如宋太宗所说“事为...

  • 19564486309宋朝加强皇权的作用
    马萧果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将领剥夺权利。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了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

  • 19564486309宋朝的官制改革是如何做到相互牵制的?
    马萧果宋朝的官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举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加强 地方制度的改革。其中,科举制度的建立是宋朝官制改革的核心。通过科举制度,使得选官不再依靠贵族世袭或者地方豪强推荐,而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提高了官员素质和政治效能。同时,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

  • 19564486309南宋时中央集权的措施
    马萧果3. 中央集权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专制主义则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主宰一切。在秦汉时代,中央集权制就已经确立起来,但专制主义还未至登峰造极的程度。4.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从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