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魏汉吴”,为什么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刘备当年称帝的时候,选定的国号是“汉”。但是,到了后世,我们基本上都把刘备建立的这个国家叫做“蜀”,或者“蜀国”,最多叫做“蜀汉”。总之,就是不按照刘备当初建国时选定的国号来称呼。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说,这样称呼,目的是要和汉朝的“汉”区别开来,这似乎也不对啊。历史上,建国取名为“汉”的非常多,可是,后人并没有因为他们取的国名与汉朝的“汉”重复,就取消这个“汉”的国名。两汉之间刘玄建立的“汉”,为了区别,我们叫“玄汉”,但是也没有叫它“玄”。东晋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我们称为“匈奴汉”,但没有称其为“匈奴”;

也是在这个时期,李雄在四川建“汉”,我们叫“成汉”,也没有单独称为“成”。五代十国时期,刘隐建立的“汉”,我们称为“南汉”,没有称为“南”;刘知远建立的“汉”,我们称为“后汉”,没有称作“后”;刘崇建立的“汉”,我们称为“北汉”,没有称为“北”。有人可能会说,“玄汉”第一个字是人名,“匈奴汉”前两个字是民族名,要是省略了“汉”,就搞不清楚了,不太合适。

“蜀”是以地域来命名的,这个比较合适。要说“蜀”是以地域来命名的,比较合适,也不对呀。如果是那样,“南汉”就应该称为“粤”,因为那个国家主要在广东一带。“北汉”也应该叫做“晋”,因为它主要在太原一带。为什么这些国家,却不用地域来命名它们呢?同样的“成汉”,其地域也主要在蜀地,为什么又不叫“成汉”为“蜀”呢?

显然,刘备所建立的国家,我们一定要称呼其为“蜀”,肯定有特别的意义。什么特别意义呢?

一、“蜀”是一个割据政权,并非全国性政权。虽然刘备在打天下的时候,一直标榜自己是汉朝后裔。他所建立的政权,是对汉朝的复兴。是在曹丕篡汉以后,他把汉朝延续下来了。但是,实际上刘备的这个政权,与之前的汉朝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无论是所处的地域,还是所管辖的百姓,都只是蜀地这个地域的。也就说,只能算是一个割据政权。

有人可能会说,后面的那些“北汉”“南汉”“后汉”什么的,不也是割据政权吗?为什么他们就可以称作“汉”呢?这些朝代是不一样的。在这些朝代出现的时候,与之前的两汉已经相隔得非常远了,已经不用特别强调了。而刘备建立的“蜀”,就跟在汉朝的后面,只有特别区分开来,才能引起大家注意。还有一点,不仅仅当年刘备高调宣扬自己所建立的国家,是汉朝的正宗,后世的民间,也普遍是这样认为的。

以至于《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还提出了一个“尊刘贬曹”的观点。《三国演义》的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想把刘备宣扬为那时候的正宗。而《三国演义》这部书,其实是罗贯中在收集民间三国故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由此可见,“尊刘贬曹”的思想,确实在民间早就形成了。为了矫正老百姓的这种历史观,因此在历史研究领域,才把刘备建立的国家称为“蜀”。

二、“蜀”最具有蜀地特征,体现蜀地品格。刘备所建立的“汉”,本来是一个外来政权。但是,当这个政权定都在成都以后,便具有了非常多的蜀地特征。比如,在蜀地建立的政权,基本上不可能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权。这个“魔咒”,在后世屡屡重现。包括后来的后蜀与成汉,都是这样的。虽然从诸葛亮开始到姜维结束,蜀国一直在北伐,但是,一直都没有突破。

这就体现了蜀地的地域性特征。比如,在蜀地建立的政权,容易懈怠,死于安乐。蜀地有沃野千里的土地,粮食很丰富。同时,蜀地又有山川之险,别的地方很难轻易打进来。因此,生活在这里的君王,常常会缺乏忧患意识。最后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死于安乐”。

无论是古蜀国,还是蜀汉的刘禅,还是后蜀的孟昶,最后几乎都是这样不战而亡。这样的特征还非常多。总之,刘备所建立的这个“汉”,非常具有蜀地政权的特征。因此,历史研究领域认为,把这个政权称为“蜀”,显然更恰当一些。(参考资料:《蜀文化的特色和形态》等)



因为当时刘备建立的就是蜀国。所以说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这样更加的正统。

因为刘备最后篡夺汉朝,自己称帝了。三国鼎立时是魏国蜀国和吴国,因此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

因为三国时期发生在东汉末年,此时汉朝已经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魏国吴国和蜀汉,为了避免人们混淆,所以一直把三国叫作魏蜀吴。


三国是“魏汉吴”,为什么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视频

相关评论:
  • 13697974773三国是“魏汉吴”,为什么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呢?
    殷祥超1.通常,历史学家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后,汉朝就算灭亡。而蜀汉是偏安于四川的地方政权,从地理上,称蜀国更为习惯,不易与两汉混淆。2.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后,曹丕建魏国,得汉传国玉玺。一般来讲,三国时期,曹魏才是正统,无论是蜀汉还是吴国都是地方性质的政权,只是宋代尤其是...

  • 13697974773三国是“魏汉吴”,为什么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
    殷祥超《三国演义》的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想把刘备宣扬为那时候的正宗。而《三国演义》这部书,其实是罗贯中在收集民间三国故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由此可见,“尊刘贬曹”的思想,确实在民间早就形成了。为了矫正老百姓的这种历史观,因此在历史研究领域,才把刘备建立的国家称为“蜀”。二、“...

  • 13697974773三国是“魏汉吴”,为什么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
    殷祥超因为三家归晋了,而且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即是蜀汉之人,同时也是西晋之人。在正统的问题上,这个是容不得马虎的,陈寿是西晋人,那当然晋是正统,那晋的正统哪里来的呢?来自于魏的正统,魏的正统来自于汉献帝,也就是东汉的禅让,就这样,汉传魏,魏传晋,这样顺下来的。所以,在三国志,被称为...

  • 13697974773...的三国并不是魏蜀吴,刘备的国家不是蜀国,为什么呢?
    殷祥超当时三国时期,天下正统依旧是汉。曹操挟太子以令诸侯之后,打的旗号依旧是汉,魏是曹操封王时的封号,魏王是一字王,在封建礼制中,一字王是仅次于皇帝的王是最尊贵的,直到曹操死后,曹丕登基后才正式改旗易帜改国号为魏。东吴孙权,称吴王,吴王与曹操的魏王相同,也是一字王,吴国乃其封地的封号,吴国...

  • 13697974773三国是“魏蜀吴”,还是“魏汉吴”??
    殷祥超魏蜀吴,刘备虽然定国号为“汉”,意思是两汉的延续,但是当时魏吴两国并不承认他,而是称呼他为蜀国。陈寿的三国志对蜀汉也是称呼蜀,三国志分三大部分《魏书》《蜀书》《吴书》,所以后世都称刘备为蜀

  • 13697974773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殷祥超三国是指魏蜀吴三个国家 东汉末年,皇帝无能昏庸、宦官掌权、再加上一些自然灾害 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们揭竿而起 显示爆发了黄巾起义和十常侍之乱 后艰难平定叛乱,但何进的错误决定,把众多不怀好意的诸侯引来了朝廷 结果导致逆臣董卓掌权 各路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 纷纷起兵,各据一方 后来曹操、刘备...

  • 13697974773三国指的是哪三国?是魏蜀吴,还是魏汉吴?请详细说明
    殷祥超三分“魏蜀吴”是一种错误说法。应当是“魏汉吴”。。。刘备在蜀中称帝,国号是“汉”,不是“蜀”。清代大学者顾炎武也说称三国为“魏蜀吴”的说法不合乎历史事实。他说这一说法是《三国志》作者陈寿为了阿谀当权的司马氏而造出来。 顾炎武批评说,后人“不察史家阿枉之故”,沿用陈寿的说法,说...

  • 13697974773三国是“魏蜀吴”,还是“魏汉吴”??
    殷祥超魏蜀吴,刘备虽然定国号为“汉”,意思是两汉的延续,但是当时魏吴两国并不承认他,而是称呼他为蜀国。陈寿的三国志对蜀汉也是称呼蜀,三国志分三大部分《魏书》《蜀书》《吴书》,所以后世都称刘备为蜀

  • 13697974773三国是“魏蜀吴”,还是“魏汉吴”
    殷祥超显然是“魏蜀吴”,蜀汉虽然原称是汉,但是相对于全国的环境来说,毕竟只能算是一个地方政权,即使有着合理合法的继承性,但控制的人口土地实在有限。这也是史学界一直称其为“蜀汉”,和“汉”区分开来的原因。

  • 13697974773三国鼎立的局势是怎么形成的?
    殷祥超建国号魏;而于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权向魏称臣,而丕封权为吴王,加九锡。同年,备以报羽之仇为名东征权,权派出接替吕蒙的陆逊迎战。结果备惨败,不久病死于白帝。223年,刘禅登位,汉吴再度结盟,最终魏汉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吴王权称帝,建立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