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魏汉吴”,为什么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指的是哪三国?是魏蜀吴,还是魏汉吴?请详细说明~

三分“魏蜀吴”是一种错误说法。应当是“魏汉吴”。。。

刘备在蜀中称帝,国号是“汉”,不是“蜀”。

清代大学者顾炎武也说称三国为“魏蜀吴”的说法不合乎历史事实。他说这一说法是《三国志》作者陈寿为了阿谀当权的司马氏而造出来。 顾炎武批评说,后人“不察史家阿枉之故”,沿用陈寿的说法,说什么“魏蜀吴三国鼎立”,这样的史学研究是称不上“知人论世之学” 后世的史学家为了将刘备所建立的汉国和之前的汉朝(西汉、东汉)及五代刘知远的汉朝(后汉)相区别,就在“汉”字前加了一个“蜀”字,称为“蜀汉”。但不知从何时起,后人竟莫名其妙地将“蜀汉”简称为“蜀”,并认为刘备建立的是蜀国,还让刘备集团的旗帜上写着一个斗大的“蜀”字!真是雷倒众生啊!

首先,魏蜀吴是基于以魏为正统的说法,比如西晋的《三国志》分魏书、蜀书和吴书三部分。曹丕称帝从形式上看受禅于汉献帝,也就是说按照魏国的理念,汉朝已经灭亡了,那就不可能存在魏汉并列的现象。

其次,到了东晋时代,晋朝到了江南也成为了偏安政权,他们就倾向于以蜀汉为正统。所以,东晋的习凿齿写的基本是同一时期的史书叫《汉晋春秋》,晋朝直接继承的汉统。

最后,在当时除了吴国无所谓以外,蜀国和魏国相互之间都认为对方属于篡逆政权。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事情,越来越没有投入感,也就是说不再计较他们谁是正统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刘备的汉毕竟和东汉不是一回事,并且也没能实现一统天下。为了区别于大一统的西汉和东汉,我们只能叫它蜀汉,或者直接就是蜀。

从本质上来说,三国确实是“魏汉吴”,但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主要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它是按照史书的叫法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史书为什么这么个叫法,那就要看这个叫法具体是来自于哪些史书,答案很明确,“魏蜀吴”的叫法来自《三国志》,它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写,记载中国古代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它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而西晋它的前身是魏国,是曹魏皇帝让位过来的,西晋的人终其根本也是魏国的人,而魏国的建立又是曹丕逼迫大汉皇帝让位过来的,这也正式宣告汉朝灭亡了,再也没有这个国号与“汉”这个国家的称号了,如果再有一个魏汉吴三国鼎立 的话,站在曹魏这个国家的正统上来看,这是说不通的。可以看魏晋蜀吴中进晋不属于三国时期

三国之所以叫魏蜀吴而不叫魏汉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通常,历史学家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后,汉朝就算灭亡。而蜀汉是偏安于四川的地方政权,从地理上,称蜀国更为习惯,不易与两汉混淆。

2.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后,曹丕建魏国,得汉传国玉玺。一般来讲,三国时期,曹魏才是正统,无论是蜀汉还是吴国都是地方性质的政权,只是宋代尤其是南宋,由于退居江南,没有占领中原,为增加自己合法的正统名义,才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把刘备的蜀汉政权视为正统,实际并非如此,所以三国时期蜀汉之所以与两汉称呼相异,主要是因为它不再是正统的朝代,而是割据政权,所以才常称蜀国。

魏蜀吴起源于陈寿的《三国志》。

当时是西晋的司马炎,晋朝继承于魏,魏继承于汉,自然不可能再搞出个汉来,否则魏晋不成了乱臣贼子?

虽然俩家的行为如此,但不能如此说不是,人家可是走过正经程序——禅让的。

失败者没有话语权的,这跟鄙视不鄙视没什么关系。

要是诸葛亮真的北伐成功,你猜蜀汉怎么处理刘协?

要知道,当初刘备称帝前,先给刘协发丧,称献帝被逆贼曹丕所害,可人家刘协活得好好的。

所以啊,历史这东西,知道就好,没必要掰扯的太清。

天下乌鸦一般黑,谁能笑话谁呢。


3. 陈寿的《三国志》章节也是分为《魏书》、《蜀书》、《吴书》,因为正史的地位,所以称三国为魏蜀吴。

史家“易汉做蜀”其真实目的是为刘备称帝行为进行遮掩与开脱,为“尊刘贬曹”创造条件。第一、刘备称帝建“汉”是公元221年,而那时曹丕已篡汉一年有余。尽管曹氏得位不正,但从当时以及后世演化情况,来看,曹魏怎么说也是承续东汉大统的后位王朝。第二、大凡取得一个政权除了实力以外,还有就是道统或法统的正当性或合理性。刘备多年来在外面打着“中山靖王”之后招牌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政治向心力”,增强自己实力,如果当时其真有力量灭曹的话,哪一定是代汉帝而自坐,不一定比曹操更好,只是没有机会验证罢了。刘备称帝建“汉”时,既没有皇帝的旨意,也非皇帝的近支和原拥帝大臣的追随,而是自己与身边人拉起的杆子,当不得正统,做不了正朔,因此,称“蜀”不仅回避了正当性合理性的问题,而且为“贬曹尊刘”政治操作增加了更大弹性运作空间。



可能是因为刘备创造的是蜀国不再是汉朝,所以一直是魏蜀吴这个叫法。

因为三国时候汉朝的政权仍在,如果使用魏汉武,则可能存在歧义,使用蜀汉则特指刘备的势力。

因为当时刘备虽然成立了,但并不是汉朝正统的皇帝,这个时候的汉朝已经名存实亡了,而且它所占的地盘只有川蜀一带,所以称为蜀汉,再说三国的时候也会说魏蜀吴。

因为蜀汉政权的国号是汉,但他所建立的政权是以属地为根据地,而很多情况都是以处的地点来称呼他国家的名字,因此称为蜀。


三国是“魏汉吴”,为什么一直用“魏蜀吴”这个叫法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5057626169魏蜀吴三国在真实的历史上分别叫做什么名字?
    明映轰答:曹操的魏国是窃来的,而蜀汉才是正统,晋朝自然也就名不正言不顺。如果陈寿将蜀国写成“汉”,他是要掉脑袋的。很多人都将陈寿写的《三国志》视为正史,认为它有着很大的权威性。因此之后的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像《三国志》上面那样,魏蜀吴的叫着。其实,应该叫魏汉吴。

  • 15057626169三国时期三字顶立指哪三个国家
    明映轰答:是指魏国,吴国,蜀国。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

  • 15057626169有种说法是三国为魏汉吴,而不是魏蜀吴。
    明映轰答:楼主您好,蜀汉又叫季汉.如杨戏有<<季汉辅臣赞>>.季,在古汉语里就是第三的意思.如第三名,叫季军.西汉第一,东汉第二,蜀汉就是第三.只是他没能一统,属于割据政权.至于刘备和刘禅到底算不算是正统,可以参见刘秀的例子 刘秀(前6—57年),汉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后汉王朝(...

  • 15057626169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明映轰答:三国是指魏蜀吴三个国家 东汉末年,皇帝无能昏庸、宦官掌权、再加上一些自然灾害 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们揭竿而起 显示爆发了黄巾起义和十常侍之乱 后艰难平定叛乱,但何进的错误决定,把众多不怀好意的诸侯引来了朝廷 结果导致逆臣董卓掌权 各路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 纷纷起兵,各据一方 后来曹操、刘备...

  • 15057626169古代人拜关公像有什么讲究?不同颜色的袍子有什么不同?
    明映轰答:唐有“咏三国诗”,宋元有“三国讲唱”,明清有“三国说唱”,这些艺术表现形式,还因“以曹魏为正统”和“以刘汉为正统”分成了不同的流派。 这里要提请读者诸君注意,“三国”从来就不是“魏蜀吴”而是“魏汉吴”:曹丕建立了魏,孙权建立了吴,而刘备刘禅父子一直坚称自己是“继位”而不是“开国”,他们绝不会在...

  • 15057626169三国历史
    明映轰答: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称帝,定国号“魏”。刘备在西川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八年后...

  • 15057626169三国里刘备的国家到底是蜀还是汉。。。
    明映轰答:刘备以宗室称帝于蜀,继承汉统,为三国之一,史称为蜀汉。蜀汉的“蜀”本来不是这个国家的国号,但后人为了记忆方便,便以这个蜀字代替。这个国家的创始人刘备是汉代皇室的后代,汉代灭亡以后,刘备自然成了汉代的延续,所以这个国家自然继续叫“汉”,也就是“西汉”“东汉”之后的“汉”。当时,刘备...

  • 15057626169...年代?那时有皇上什么吗?那时的“吴、魏、蜀”三国各代表现在哪些地方...
    明映轰答:三国时期简介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西园...

  • 15057626169三国故事
    明映轰答:223年,刘禅登位,汉吴再度结盟,最终魏汉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吴王权称帝,建立吴。 内争外战 刘备死后,汉经过讨伐南中拱固益州后方,诸葛亮便在227年至234年间向魏实行五次攻伐,但最终未能成功。亮死后,姜维也多次伐魏,也都没能取得明显战果,反而使得国力大为消耗。此外,蜀汉后期,刘禅因宠信宦官黄皓而令...

  • 15057626169三国政策
    明映轰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做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正因采取屯田措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