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呢?

来自:品购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于勇,而在于谋谁说的~

当将军的人有谋略比有卤莽更重要。 士兵的战斗力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

The quality of soldiers outweights the quantity.

1、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首个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

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以项羽为首的数万楚军与四十万秦军的对抗,也是项羽最为得意的一场战争。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3、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应该是所有三国迷中印象最深的战争之一吧。这一战是曹操和孙刘联军的作战,孙刘仅用5万精兵便战胜了曹操的20万大军。

4、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也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夜晚,曹操奇袭袁军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扭转了战况,获得胜利。曹操也靠此战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5、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中本处劣势地位的东晋军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此后一路北上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有效抵御了外族的入侵。



1、牧野之战: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以少胜多代表性的战役。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一说4.5万)——17万(一说70万)商全军覆没。

姜子牙带领着诸侯周室组织的5万兵力,先发于人。和商朝在牧野对战,商朝的17万大军被打败。商朝失败的很大原因在于兵力的组成,大半的奴隶和战俘用在了战场,被周给策反。周5万兵力胜商17万兵力。

2、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投入兵力超过百万的大规模作战。谢玄8万——97万(一说87万) 苻坚败至洛阳,仅剩10余万。

前秦兵力95万,东晋兵力8万。东晋主动出击,战胜前秦。前秦战略指挥失误,导致撤退的时候,自己的兵马互相踩踏而亡举不胜数,指挥者又不能有效的组织兵力进攻,兵败如山倒。前秦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没有经验的大规模作战,导致了战略的失误。

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曹操军与袁绍军,曹操军胜。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 周瑜胜。

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1900年之前,所有敢带60万以上的蠢货,或者敢“号称”带了60万以上的蠢货,都是被以少胜多的反面教材,再牛的大军事家,带60万以上也等同于自杀——珍爱生命,远离作死。
超过30万人,除非领军的将领是载入史册的顶级名将,否则带的越多输的越惨;
超过指挥官统帅能力的部队,都是累赘,多出来的部分可以全额算在敌人身上,而且是韩信白起这一级的人物带的敌人。
这里给出证据:
1、九国伐秦——贾谊在过秦论里面有一大堆高谈阔论,但实际上我想说的就一句话:9国军队太多了,必败无疑。能攻克函谷关的,无论是吴起还是齐国名将匡章,绝对没胆子带那么多兵。
2、昆阳之战——王莽“号称”100万,实际上没有,但是只要敢“号称”,就死定了;
3、赤壁之战——曹操“号称”83万,实际上没有,但只要敢“号称”,就死定了,就算曹操是大军事家也没用,大军事家能赢的上限是60万,纪录保持者是战国四大军神的王翦、兵仙韩信;
4、夷陵之战——刘备“号称”70万,我不管实际是多少,只要这个数敢报出来,就准备棺材吧;
5、淝水之战——苻坚83万,苻坚还是个牛人,手下优秀将领、臣子不少,没用;
6、三伐高丽——杨广100万,被筑了“京观”,那个时候的高丽还没什么牛人;
7、80万禁军——自从宋朝“号称”80万禁军开始,打谁输谁,被辽国、西夏、金国、蒙古一路欺负到灭国,而在“号称”之前宋军还是很牛的,就因为“80万”被生生收拾成“大怂”;
8、远征日本——100万元军+范文虎(自带全军覆没光环)=万劫不复;
9、元朝平乱——脱脱带出去100万人,元朝就此灭亡,这脱脱既是名将也是名臣,各方面能力都相当不错,可惜带了100万作死大军出去,连个窝囊废的张士诚都拿不下;
10、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号称”60万,连前头洪都之战,朱正文2万都拿不下,那据说还是个能被冷兵器把城墙砍塌一段的黑心城……
11、靖难之役——李景隆“号称”100万,朱棣其实很简单,拖到对方“号称”100万,然后怎么打都能赢;
你再看看歪果的:
大流士因为号称100万,被围观死在萨拉米斯湾;还有总数200万的十字军。
总之:
你可以翻翻历史,1900年之前就没出现过带60万以上还能赢的,也从来没出现过“号称”60万以上还能赢的,我把它称之为“60万魔咒”。凡是敢挑战这条规律的,都是被翻盘的经典战例。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啊,真正的精兵在古代十万人中有5千精兵,这就是高比例了。真正的军队组成部分主要还是短期训练的农奴军,即服兵役的农奴或者说贫农。另外,不要被影视作品误导了,真正的长矛战阵剪影是这样的:

另外,很多所谓的以少胜多并不是打胜的,只是力量对比是以少胜多而已。十万人,真正接战的能有两千人就不错了,其它的甚至还有几万人没有开拨呢~古代哪有现在这么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真正的十万人趟过的地方真是寸草不生啊,人都给你吃光喽!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夷陵之战等等。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8426423646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呢?
    安侄和1、牧野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标志着西周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商朝六百年的统治。牧野之战展现了先发制人和出色的作战策略,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巨鹿之战:项羽领导下的楚军在这场战役中以少胜多,击败了秦军,为秦朝的最终灭亡奠定了基础。这是项羽军事生涯...

  • 18426423646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呢?
    安侄和2、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以项羽为首的数万楚军与四十万秦军的对抗,也是项羽最为得意的一场战争。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3、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应该是所有三国迷中印象最深的战争之一吧。这一战是曹操和孙刘联军的作战,孙刘仅用5万精兵便战胜了曹操的20万大军。4、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也...

  • 18426423646兵在精而不在多历史典故
    安侄和"兵在精而不在多"是一句古代典籍中的格言,出自《孙子兵法》。这句格言的意思是,战斗中的关键在于兵力的精练和素质的高强,而不仅仅是兵力的数量多少。《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法经典著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之一。书中强调了战争的艺术和策略,并提出了许多兵法原则和战术思想。“兵在...

  • 18426423646哪场战争起开始体现了兵不在于多,在于精。
    安侄和淝水之战,八万对八十万 红军反围剿,迎击十倍于己的敌人 陈庆之 七千人击退三十万大军,连拔七十余座城池

  • 18426423646历史上像刘邦一样因为重视人才,善于用人而成就一番事业的事例很多,请...
    安侄和1、刘备 刘备在选人上不求多,而在精,要求所用之人在某些方面能独挡一面。诸葛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选人才时,他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孔明出山,成为尊重人才之美谈。他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搞种族地域歧视。当时西凉不属中原,但收服马超后委以重任,封为“...

  • 18426423646三国演义谁说过兵不在多而在于将
    安侄和没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要将领善于用兵即使兵少也能取得胜利,中国历史上很多以少胜多的典故都取决于将领的发挥。三国里面的官渡、赤壁之战也都一样。官渡之战中,握有重兵的袁绍因为不如曹操精明导致大败;同样,挥军南下的曹操也败给了兵少却水上作战比他高明的周瑜,八十万大军一把火烧了个...

  • 18426423646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是什么意思
    安侄和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的意思是:军队的兵不在于人多而是在于精壮,将帅不在于勇敢而在于谋断。将领的好坏在于打仗用谋略而不是勇猛,士兵打仗是要精干而不是靠质量取胜。打仗既要讲究如何带将,还要讲究如何带兵。一员大将,有勇而无谋,必是莽夫,有谋而无勇,必是懦夫。都干不成大事...

  • 18426423646“兵不在多而在精 将不在勇而在谋”出自谁口?
    安侄和出自:明·徐渭《英烈传》第七十一回,原文为“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的意思是将领的好坏在于打仗用谋略而不是勇猛,士兵打仗是要精干而不是靠质量取胜。打仗既要讲究如何带将,还要讲究如何带兵。一员大将,有勇而无谋,必是莽夫,有谋而无...

  • 18426423646兵在精而不在多什么意思?
    安侄和词目 兵在精而不在多 发音 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 释义 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引用 《残唐五代史演义》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 ...天下难保!”下面闪出耿彪,向前高叫总兵曰:“将在谋而不在勇, 兵在精而不在多 。明日...

  • 18426423646请介绍一下曾国藩
    安侄和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疆场竞斗之计》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