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曾国藩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请介绍一下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系出曾氏南宗),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扩展资料:
国藩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著作收于《曾文正公全集》中。
生前出版影响深远的《曾国藩家书》,另还著有《挺经》、《冰鉴》等现代畅销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曾国藩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分不开的。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曾国藩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左宗棠、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淮军六万,配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沙河地区,使捻军无处可逃,然后加以消灭。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代。

  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垂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曾国藩生平

(作者不详)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
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
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
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
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
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
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
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曾
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
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
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曾国藩刚28
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
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
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
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从文才上
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
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救,不耻下问,博
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
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
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
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尤其他曾主张或奏明皇上,
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
等。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
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
废。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
曰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一遇困难,国家必有乏才
之患。”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
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
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
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
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
征战毕生,直至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二)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
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
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
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
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
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
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
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
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
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换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
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
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
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
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
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
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
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
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
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
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
之气”。选 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
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
“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
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
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
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
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
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
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
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
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
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
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
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
而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
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
“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褒贬不一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
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
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
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
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历史是各
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从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
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
求。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随
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希望
能透过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
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
以上是俺从百度知道上见的,俺在某期《散文选刊》上好象见过一篇说他的文章,好像在2006年第一期上。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
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
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
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
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
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
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
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曾
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
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
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曾国藩刚28
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
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
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
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从文才上
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
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救,不耻下问,博
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
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
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
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尤其他曾主张或奏明皇上,
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
等。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
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
废。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
曰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一遇困难,国家必有乏才
之患。”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
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
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
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
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
征战毕生,直至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二)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
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
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
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
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
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
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
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
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
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换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
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
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
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
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
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
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
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
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
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
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
之气”。选 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
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
“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
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
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
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
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
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
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
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
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
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
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
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
而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
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
“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褒贬不一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曾国藩刚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从文才上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救,不耻下问,博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尤其他曾主张或奏明皇上,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等。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废。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一遇困难,国家必有乏才之患。”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征战毕生,直至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
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
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
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
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
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
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
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曾
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
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
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曾国藩刚28
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
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
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
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从文才上
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
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救,不耻下问,博
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
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
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
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尤其他曾主张或奏明皇上,
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
等。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
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
废。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
曰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一遇困难,国家必有乏才
之患。”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
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
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
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
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
征战毕生,直至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二)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
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
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
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
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
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
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
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
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
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曾国藩是晚清政治军事人物、湘军首领1。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


请介绍一下曾国藩视频

相关评论:
  • 18129041784曾国藩有哪些好的诗句?请介绍谢谢!
    郎肩蚂曾国藩有哪些好的诗句?请介绍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8个回答 #热议# 「捐精」的筛选条件是什么? kmchenxi 2007-11-14 · TA获得超过3.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3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曾国藩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

  • 18129041784请详细介绍一下曾国藩的为人处事.
    郎肩蚂曾国藩是一个个性内向的人,用现代的话说是一个老实而聪明的人。由于五四运动,尤其建国后对传统文化的扫荡,当代的中国人可能已经不很了解我们的先人在人性修养上的学问了。中国古代对人性的修养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进行的,曾国藩则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他受到孔孟的影响,尤其是宋明理学的影响很大,讲究...

  • 18129041784曾国藩全书的人物介绍
    郎肩蚂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仅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

  • 18129041784请介绍一下《曾国藩家书》
    郎肩蚂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 18129041784曾国藩全书人物介绍
    郎肩蚂他的智慧与人格魅力,使他在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从一个普通的地主家庭出身,凭借勤奋和儒家精神,逐步晋升为朝廷重臣,官至总督,一品之位。他倡导“耐烦”治政,主张勤俭廉劳,以德为官,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与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国藩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他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

  • 18129041784曾国藩的人生经历介绍?
    郎肩蚂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

  • 18129041784请详细介绍下曾国藩的为人处事.
    郎肩蚂曾国藩一生中的三愿立功,立言,立德. 德行是一切治道之根本。因此,要求人们崇尚德行,谨慎地修治道行。道德既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人们的道德观念同其它事物一样,也有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各种类型的道德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道德观念,认为“才而...

  • 18129041784著有曾国藩家书的曾国藩,是怎样的一个人?
    郎肩蚂首先,曾国藩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在交通仍然不便的年代,一封封家书寄托了他对于父母、对于兄弟、对于家族的无限惦念之情。其次,曾国藩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官员。28岁中进士点翰林,此后一路扶摇直上,37岁已成为从二品的清廷大员,而这时的他在书信中还时常透露出经济上入不敷出的窘迫,为官之...

  • 18129041784曾国藩的故事:揭秘清朝大臣曾国藩的人生
    郎肩蚂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用比较轻松的叙述方式介绍了曾国藩的一生,介绍了曾国藩是如何让从一个农村出生的傻小子,到考中进士,如何十年七迁,仕途坦荡,如何成为军队统帅,最后又怎么会被称作卖国贼,郁郁而终的。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祖上没有人当官的,自己的祖父小时候也是好吃懒做,好在后来反省...

  • 18129041784曾国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郎肩蚂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