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理发展特征与心理健康(5)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人类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脑科学的研究发展证明,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与发展,决定其以后的发展水平,因此,婴儿期年龄界定为0-3岁,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婴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其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1、0-1个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刚刚离开母体,外界的环境对新生儿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刺激,新生儿必须建立能够独立适应新环境的各种心理活动,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个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活动就是新生儿的各种无条件反射,这也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在此基础上,在成人帮助下形成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不学就能、遗传而来的反射。通常把引起这种反射的刺激物称为无条件刺激。例如,当手碰到热的东西,人们自然会把手缩回去;将食物放到新生儿口中即引起分泌睡液。这些都是无条件反射。手所碰到的热东西及食物即是引起这些无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

新生儿出生时,脊髓和大脑皮层以下部位的发展已相当完善,能够凭借无条件反射回应内外刺激,并和外界环境保持初步的交往。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定向反射、食物反射、

防御反射、吞咽反射等,这些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维持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此外,新生儿还出现一些与个体生存无关的无条件反射。如巴宾斯基反射,即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大脚趾会本能地竖起,伸开小趾,使整个足呈扇形张开。还有抓握反射、迈步反射等,这些反射在出生后第一年便先后消失。假如不及时消失,往往是不正常的表现,应予重视。无条件反射可以使有机体适应固定不变的环境,却不能使有机体和经常变动的生活环境保持平衡,因此需要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以适应环境。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后天一定生活条件下学会的反射,人类形成的各种习惯(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就是条件反射的结果。引起这种反射的刺激物称为条件刺激。以铃声为例,铃声本身并不引起动物分泌唾液,但如果每次发出铃声之后,接着就给予食物,如此反复数次之后,即使动物单独听到铃声,也能引起分泌唾液。这时铃声便是引起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铃声便是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使有机体可以对生活环境作广泛灵活的适应。它的形成是在条件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的暂时性神经联系。所谓暂时性神经联系,是说条件反射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也能在一定条件下消失。

人的一切活动,不论最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反射活动。对于新生儿来讲,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取决于开始训练建立条件反射的时间。因此,为了使新生儿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今后的发展,要根据新生儿的发育特点,尽早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促进其身心发展。

条件反射的建立,标志着心理活动的发生。新生儿具有多方面原始的感觉,如东西碰到嘴唇会引起触觉,洗澡时过热或过冷的水会引起明显的温觉反应,出生1-3天的新生儿对不同的味觉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等,以后,感觉逐渐发展并变得复杂,并且和动作联系起来加以强化和发展。例如,新生儿在2-3周时。听到拖长的声响时,会停止一切运动安静下来,直至声音响完为止。到第4周成人对孩子说笑,也会引起同样反应。

新生儿具有人际交往的需要,在吃奶时,眼睛会不时地看着妈妈,接近一个月的新生儿,当视线直接对着人脸时,甚至会手舞足蹈起来。还有的新生儿当身体感到舒适时,会对看着他(她)的人做出愉快的情绪反应。

总之,新生儿在适应新环境时心理发展迅速。新生儿所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为其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1-6个月婴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婴儿出生30天即满月之后,心理发展的速度仍然很快,人们常说孩子的发展一天一个样。半岁以前儿童不会坐,也不会爬,视野范围和活动范围都要受到限制,因此儿童的心理发展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视觉和听觉的发生上。这个时期眼、手的动作也开始发展,逐渐能区分出熟人和陌生人。随着婴儿视觉与听觉、手眼协调动作迅速发展,婴儿开始认生,大约5个月以后的婴儿,己经能区别亲人的声音,能识别熟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对陌生人会做出躲避的姿态,这就是婴儿认生的表现。婴儿认生能力的产生是婴儿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说明婴儿已经有了感知辨别能力。与此同时,婴儿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对亲人更加依恋,对熟悉程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3、6-12个月婴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1)动作的发展:6-l2个月这一期间,儿童的动作发展较之6个月前的儿童更加灵活多样,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坐、爬、站、走等动作都是在这一期间学会的。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活动的能力,儿童开始从成人的怀抱摆脱出来。儿童动作的发展、无论是身体动作还是手的动作是遵循一定规律,这些规律表现为:一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二是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三是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四是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手里接触啥,就抓啥,动作没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以后随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动作越来越受意识的支配,也就从无意性向有意性过渡。

2)语言的发展:6、7个月的婴儿语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发出声音以引起成人的注意。7个月的婴儿还会用不同的声音招呼别人。招呼别人时常用“唔-唔”,“唉-唉”等声音,10个月左右能听懂成人讲的简单句子,大约12个月,听到“妈妈”一词,知道寻找自己的妈妈。这时儿童开始掌握具有信号作用的语词。

3)依恋关系的发展:依恋是儿童情感发展的一种基本表现。儿童大约在一周岁的时候,会对亲近的人产生依恋,对妈妈的依恋更为明显,更加注意妈妈,喜欢与妈妈在一起,与妈妈在一起会感觉很愉快,离开妈妈时会哭闹,当身体不舒服或生病时,婴儿的依恋情感表现得更强烈。研究表明,婴儿与依恋对象在一起,使婴儿具有安全感。有依恋对象在婴儿的身边,婴儿很少有害怕的表现,并且婴儿感到恐惧时,也总要寻找依恋对象。研究还表明,父母及亲近的人能否给孩子以足够的爱抚,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影响日后个性的形成。

4、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1-3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学会了走路,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感知觉不断丰富。开始学说话,借助于语词刺激可以形成复杂的条件联系,出现表象、思维、想象等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化奠定了基础。

1)动作的发展:大约满周岁左右的儿童,在成人帮助下,开始学会走步,待到十三、四个月左右,儿童能够独立行走。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儿童在7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更多地喜欢用某一只手而不是另一只手来抓东西的倾向,即利手的发展。1周岁以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右利手的儿童约占90%,左利手不会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任何影响,不要强迫改变儿童使用左手的习惯。

2)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这些活动儿童大约是在两岁左右形成的。

    表象的产生为儿童想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岁的儿童只能胡乱摆弄物体,2岁左右的儿童已经能够拿着物体进行想象的活动。比如,他们会把手里的小椅子放倒当小马骑,拿着玩具小汽车,把它想象成是真的小汽车,嘴里一边模仿小汽车嘀嘀叫的声音,一边移动小汽车。这说明儿童已经出现了游戏的萌芽。2岁左右的儿童,能拿着笔画近似圆形的东西,并

想象成是太阳或“大饼”,出现了最初的绘画活动。

2岁以后的儿童能够区分性别和年龄,知道称呼岁数大的男性为“爷爷”,岁数大的女性为“奶奶”,称小男孩为“小哥哥”,称小女孩为“小姐姐”。这些表现说明,2岁以后的儿童已经有了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出现了人类典型的认识活动的方式——思维。但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是具体而直观的,并且是伴随着活动思维的,儿童大约到3岁时,其认识过程从感知到思维才初步形成。

3)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大约在1周岁之后,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常常看到刚学会走路的儿童,摇摇晃晃的还走不好,就想跑,看到啥摸啥,到处钻,见到东西就扯,见到有洞的地方就抠。有时走到路上,看见了好奇的东西,停下不走,总要看个究竟,有时会把一个小木棍当枪玩,还有时在地上捡块小石子拿着玩,这些都是儿童出现独立性的行为表现。独立性的出现,使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明显的表现,儿童知道把“我”和他人区别开来,在成人指导下学会了使用人称代词,从原来的说“宝宝要喝水”逐渐学会说“我要喝水”,这个时期儿童独立活动的愿望特别强烈,作为家长和老师对儿童的这种行为要因势利导,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4)独立性的发展: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它说明儿童有了自我意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心理特点。自我意识发展具有很复杂的内容,要经历很长的过程,这个时期儿童自我意识虽然是刚刚开始发展,但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才真正开始形成人类的全部心理机能。


人类心理发展特征与心理健康(5)视频

相关评论:
  • 19446021553人类心理发展特征与心理健康(5)
    凌阎选半岁以前儿童不会坐,也不会爬,视野范围和活动范围都要受到限制,因此儿童的心理发展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视觉和听觉的发生上。这个时期眼、手的动作也开始发展,逐渐能区分出熟人和陌生人。随着婴儿视觉与听觉、手眼协调动作迅速发展,婴儿开始认生,大约5个月以后的婴儿,己经能区别亲人的声音,能识别熟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对...

  • 19446021553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
    凌阎选四、性意识趋于成熟 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逐渐成熟,大学生的性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希望多了解异性,追求纯洁美丽的爱情,努力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爱情关系。她们的性意识开始觉醒,表现出对性刺激的反应、对性知识的兴趣、对性问题的思考和相应的体验。

  • 19446021553心理健康的特征和标准?
    凌阎选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起码的含义,如同身体没有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一样;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有无具体的标准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 19446021553心理健康的特征与评价标准是什么
    凌阎选一、个体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对自己的价值有积极的看法,并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明确的愿景,并且有强烈的动机和能力去追求他们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二、情感表达: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恰当地表达他们的情感,无论他们表达的情感是积极还是消极。他们理解情感是生活的一...

  • 19446021553心理健康的特征与评价标准是什么
    凌阎选5. 适应性和灵活性: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条件的变动。他们具有适应性思维,能够灵活地看待问题,并找到适应新情况的方法。6. 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处于心理发展的阶段,有成长和发展的愿望及能力。他们追求学习新技能和知识,寻找新机会和挑战,以维持自己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

  • 19446021553谈谈对心理健康、心理调节,心理发展等的认识和理解?
    凌阎选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的稳定和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心理健康的表现包括情绪稳定、自信、乐观、适应能力强、积极向上等。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心态等。心理调节是指人...

  • 19446021553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特征是什么
    凌阎选1.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久且积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心理活动的协调统一,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的全面发展。2. 心理健康要求个体在环境变迁中展现出适应性,拥有健全的个性特征,并能无缝融入社会,与社会的节奏同步。3. 心理健康的个体在认知上具备清晰的自我认知,情绪上保持平衡,意志上坚定...

  • 19446021553心理健康含义和标准(心理健康含义)
    凌阎选适应与发展:个体心理素质的体现 个体的适应性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志,这意味着他们能适应环境变迁,拥有健全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和行为积极稳定,同时具备自我调控的能力,确保心理平衡与和谐。生活实践中的心理健康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自我,能自我控制,理智面对外界影响,保持心理平衡,这些都是...

  • 19446021553心理健康主要有哪些特征?
    凌阎选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1、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2、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

  • 19446021553心理健康有哪些表现?
    凌阎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