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信仰问题3

来自:广懂生活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佛教信仰的问题~

佛道同参,佛道互证.圆明居士雍正皇帝於御选语录卷首,大智圆正圣僧肇法师论御制序中云:宗徒(禅宗学人)皆视(净土慧远,讲经僧肇)为小乘,谓是菩提达摩以前时人,震旦(即中土)未闻教外别传之旨(即佛祖付嘱迦叶〔音协〕尊者之禅宗传承),不得入祖席焉(谓不得列为禅宗祖师)。朕闻肇法师所作般若无知〔般 音波〕、涅槃无名、空有不迁、形山秘宝诸论,非深明宗旨,何能了了如斯?
故僧肇法师论列于御选语录之首开宗明义。今特选僧肇大师宝藏论,以与佛家经典,禅宗语录及老子道德经相参照。学禅宗道家者,宜详熟焉。

宝藏论
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真色无形,真空无名。无名,名之父;无色,色之母。形兴未质,名起未名,形名既兆,游气乱清,寂兮寥兮,分兮别兮。(此可比拟道德经第一章者)
有善可称,有恶可名,善人所重,恶人所轻,于是即是非而竞生。其智有解,其愚有缚。其妄有识,其真有惑。非取而取,非得而得,是故理则无穷,物则无极。动兮乱兮,内发三毒(贪嗔痴 之谓也);视兮听兮,外受无欲(眼耳鼻舌身为五根,色声香味触为五尘)。其心慌慌,其身忙忙,触物动作,如火惶惶。故圣人立正教,置真谟,使无知之侣上下相依。修无为,息有余,渐至乎如如。如如之理,同本真轨,不可以修证,不可以希冀,惟寂灭性耳。(此可以比照道德经第二章)
夫真也者,无洲无渚,无伴无侣,无涯无际,无处无所,能为万物之祖宗,非目视,非耳闻,非形色,非幻魂,能为三界之根门。其正者,先离形,次泯情,不依物,不拘生,可以合大道,通神明。其用曰神,其形曰身,无为曰道,无相曰真,应物而号,随物而造,常住常存,不生不老,理合万德,事出千巧,事虽无穷,理终一道,无有证者,无有得者。有妄曰愚,无妄曰真,真冰释水,妄水结冰,冰水之二,其体不异。迷妄曰愚,惺真曰智。其冰也,冬不可释;其水也,春不可结。故愚不可即改,智不可即待,渐释渐消,以通乎大海。斯可谓自然之道,运用玄玄,非念虑所测,当可以绵绵,不可以勤勤。(老子有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语,不必仅为丹道用也)
夫进道之由(由者,途径也),中有万途,困鱼止沥,病鸟栖芦,其二者不识於大海,不识於丛林,人趋乎小道,其义亦然。此可谓久功中止,不达如理,舍大求小,半路依止,以小安而自安,不及大安而安矣。其大也恍荡无涯,含识一体,万物同怀,应则千变,化则众现,不出不没,用无有间,有心无形,有用无人,示生无生,示身无身,常测不测,常识不识,为而无为,得而无得,无形而形,无名而名,物类相感,和合而生,生而不生,其无有情,众谓之圣,众谓之明,种种称号,各任其名。然其实也,以无为为宗,无相为容,等清虚,同大空,究无处所,用在其中,其得者一,其证者密。得则不一,证则不密,然非不一,然非不密。夫学道者,习无余;不学道者,习有余。无余道近,有余道疏。知有有坏,知无无败,真知之知,有无不计,於有不有,於无不无,有无不见,性相如如。夫神通变化者,其犹於龙升天,覆宇宙者,其犹於云凝,斯未可贵,斯未可真。若取其为实者,而未为道也。或有形而丽,若有语而辨,或有智而聪,或有用而巧,若取以为道者,亦未为善也。有必不真,作必不常,乾坤尚坏(老子曰天长地久。然虽能长久,终非常道,犹有尽时),器物何刚?唯道无根,虚湛常存;唯道无体,微妙常真;唯道无事,古今长贵;唯道无心,万物圆备。故道无相,无形,无事,无意,无心,善利群品(老子曾论,水性几于道,善利万物而不争),率意人伦,可谓一切,物无不宾。
夫万物有侣,唯道独存,其外无他,其内无腹,无内无外,包含太一,该罗八冥,周备万物。其状也,非内非外,非小非大,非一非异,非明非昧,非生非灭,非粗非细,非空非有,非开非闭,非动非静,非归非逝,非刚非柔,非独非对。所以然者,若以言内,通含法界;若言其外,备应形载;若言其异,妙体无物;若言其明,杳杳冥冥;若言其昧,朗照彻明;若言其生,无状无形;若言其灭,今古常灵;若言其粗,束入尘卢;若言其细,山岳之躯;若言其空,万用在中;若言其有,阒〔音去,寂然空虚之谓也〕然无容;若言其开,摄入尘埃;若言其闭,义出无际;若言其动,湛然凝重;若言其静,忙忙物耸;若言其归,往而不辞;若言其逝,应物还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言其刚,催挫不伤;若言其柔,力屈不尪[音汪 , 羸弱,弯曲不正之谓也] ;若言其独,恒沙物族〔恒河之沙,谓其数多〕;若言其对,真一孤毂。故道不可以一名言,理不可以一义宣,盖略陈其说,何能以尽其边?是以斩首灰形,其无以损生;金丹玉液,其无以养生。真生不灭,真灭不生,可谓常灭,可谓常生。其有爱生恶灭者,斯不悟常灭;爱灭恶生者,斯不悟常生。其迷悟二名,不见真成,取舍之意,随虚妄情,故常空不有,常有不空,两不相待,句句皆宗。
是以圣人随有道有,随空道空,空不乖有,有不乖空,两语无病,二义双通,乃至说我亦不乖无我,乃至说事亦不乖无事,以故不为言语之所转也。夫铸金为人,但观其人,不睹其金,其名也迷,其相也惑,所以然者,皆失乎真。然则一切皆幻,虚妄不实,知幻是幻,守真抱一,不染外物,清虚太一,平等不二,圆通一身,不遗一法,不得一法,不修一法,不证一法,性净天真,而谓大道乎,是以遍观天下,莫非真人,孰得此理,同其一伦?其学者希,其得者微,可谓渺漠而难知。其知者师,其化者夷,无心动作,作而无为,无为而为,无所不为,和光任物,物无所羁。
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巧出紫微之表,用在虚无之间,端化不动,独而无双,声出妙响,色吐华容,穷睹无所,寄号空空,唯留其声,不见其形,唯留其功,不见其容,幽显朗照,物理虚通,森罗宝印,万象真宗。其为也形,其寂也冥,本净非莹,法尔圆成,光超日月,德越太清,万物无作,一切无名,转变天地,自在纵横,恒沙妙用,混沌而成,谁闻不喜?谁闻不惊?如何以无价之宝,隐在阴入之坑?哀哉哀哉,其为自轻;悲哉悲哉,晦何由明?其宝也焕焕煌煌,朗照十方,阒寂无动,应用堂堂,应声应色,应阴应阳,奇特无垠,虚湛常存,瞬目不见,侧耳不闻,其本也冥,其化也形,其为也圣,其用也灵,可谓大道之精。其精甚真,万物之因,凝然常住,与道同伦,故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任用森罗,其名曰圣。

第一个问题:
佛教里“香、花、水”等的供养,都是用来表法的。都有一定的意义在里面。
烧香是代表要熏修戒、定、慧,是让人闻到香味能对佛的教导生起信心的。一般烧3根香,有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意思在里面。而《炉香赞》就说:“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一楼说的对,可以说是在发信号。
供养花,是提醒人见到花要想到果,也就是因果。种下善因,能得善果;种下恶因,就得恶果。意在让人精进修行,勤修佛法。
供养水,是要人看到水反思一下自己的心是不是像水这样清静无染。自己的心有没有天天被贪、嗔、痴、慢所占据,是让人注重保持清静心的。

这些对佛菩萨的供养,就是在表法。而至于谈到是不是供养了这些给佛菩萨,佛菩萨就会保佑我们了呢?答案是没那么简单的。如果一个人在过去生中和今生造下了恶业,佛不能让这个人免受业报。因为佛不能改变人的因果。佛只是一名导师,他把解脱的方法教给了我们。我们能否按照佛的教导如法熏修,能否消掉我们业障,这是我们自己的功夫。谁也帮不了忙的。

第二个问题:信佛是相信佛陀的教诲,相信佛陀的教诲,就能落实在生活中。佛的真正讲法的目的是为了使众生都能够得到解脱,脱离轮回。

第三个问题:现在很多人都打着佛教的旗号去招摇撞骗,这与佛教没关系。这是人性的贪婪,道德的沦丧,众生的业报。如果不能落实佛陀的教诲,佛很想帮忙,却也爱莫能助。

阿弥陀佛!佛教中的规律不是谁定的,也不是谁制定出来的,就像vekogz 师兄说的,法尔如是,万法本来就是这样。

佛教中说“万法”就是万事万物的意思,万事万物本来就是“如佛所说”,只因后世众生无福德去亲眼见到罢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见到的能力,就否定它的存在。

打个比方好了,你父亲见到你承认他存在,祖父也见到了你也承认,那曾祖父、祖祖父你都没有见到,你能否认他没有吗?当然有人听到如是说一定会反驳道:这是不一样的道理。 其实,这和你自己生死轮回、巡回往复是一个道理,只是一个人从小的时候父母就灌输,不断的灌输,爸爸的爸爸是爷爷,爷爷也有爸爸,爷爷的爸爸也有爸爸。。。。。所以从你小时候你就认定这是真的,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其实你在六道轮回里面生死往复,痛苦的轮回着。。你前生有可能是天人,阿修罗、乾达婆、可能在畜生、恶鬼、地狱道里面受诸苦报,要是有人从小这样告诉我们,想必每个人都断恶修善,不敢再早作恶业了。

但是如是这些,是佛所说,要知道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佛所说一切皆是宇宙内真实的一切,但并不是佛所制定(佛是宇宙间的正觉者,而佛不止有一个,我们目前正处在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法运时期。)因为,六道轮回乃至一切法界、虚空界,皆出自我们的心。一真法界以外皆为妄心使然,而一真法界,即是一切真实的法界,突破所有的烦恼障碍,真心自性现前的法界,可是这个法界也不是由谁创造的,同样也是由心而显现的。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因无常而无可得。因此佛如是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而在楞严经上佛也曾说:种种法因种种心而起,种种心又因种种法而起、所以,万法由心生,是有它一定道理的。如果执着于内外两尘,便在这六道里面轮回不止,生死相续。此念不断,下念又起。众生本来如是,但又非如是、为什么呢?无始劫来烦恼习气遮障我们的慧根,闻佛法而不能信受,但真心自性与佛相等。故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好,唠唠叨叨了这么多,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都是缘起业力。不是谁能制定的。佛陀是觉悟者,觉悟了一切,觉悟了就是明白了真理的意思而已。但是无法制定什么。因为佛陀不是创世主。
佛陀是什么?
佛陀,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译。
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
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二千五百八十九年(公元前六二三年),生于印度迦毘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意为寂默。这就是佛教的教主。
佛陀是创世主吗?
不。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的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良医,能为众生的痛苦诊断处方,服他的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药,佛陀也是爱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导,能给众生引导出离世间的苦海,听从佛的引导,必定得度,如果不从引导,也是爱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创世主自居,能够实践佛的言教,就等于见佛敬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创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但却不能代替众生离苦得乐。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导师。

我就一块回答了如下:

1.佛教信仰核心是舍离一切诸行,或说无我,或说空。
2.如何确定?太多太多,详见佛经。佛到底是怎样的?答案同上。
3.天人食人间烟草留在人间之说法,类似于中古代仙女思凡的故事。充其量算是六道轮回中天人堕落人间的一个规律,而不能说成是人道起源于天人道。如果一定要从生命起源来想问题,应该是畜生道比人道更早,但畜生很多濒危了现在。每个众生都有投身六道的机会,他们各有机缘从哪一道开始,佛一般只说无始以来如何如何,显然行走江湖出身已不太重要,关键是怎么走,不要从人变畜生比较好,但是条件所限,也不妨从人先变成鬼。若“民与鬼,两不相伤”可以相安无事,鬼仙调整结构也有机会修成正果。
4.舍利子不是成佛的象征,却是有清静修行的证明。
5.对于佛陀的本意,众生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
6.成佛即无所得。因为无所得,故名为得涅盘。灵魂有生灭。涅盘入极乐,不再轮回。轮回是一个灵魂灭了,在其废墟上新的一个灵魂又诞生,就象灯塔水母。
7.觉者,不妨说是发现者、悟到者。规矩可以由人制定,但规律是客观存在,只能被发现和利用,不能被创造。
8.能不能看懂佛经,在于有无慧根,文字障碍已经越来越少,有白话文和优秀法师的视频,随机可得。
9.不同的认识,没有统一,多数还在六道,少数往生极乐。
10.虽然追求,但是盲目的,目标可能还没找到或者找错,死后继续轮回到世间,苦海沉浮,生不如死。

佛陀确实不是创造者,是参透者,确实是这样的。如果要说“六道轮回”“因果法则”有制定者,那制定者就是“心”,上到人天极乐、下到地狱三途,无不都是由“心”所成就的。“万法唯心所造”,什么样的心感召什么样的境界。佛教中的真理也可以用一个“如”字来形容。“如”就是本来的意思,本来的面目。“如来”就是回归自在本性,消除无常生死,不生不灭,达到恒久的圆满。

猜解 未知 则终无实益 犹如玩泥土 终无是处
要不然 如沙如土 无限探索 终是有限 则无所谓限者
一切万物 平等如是 无有高下 无所谓高下 欲无所谓造者谁 实为妄见
假设 可能是无限的猜想 永无止息 反反复复 轮回反转 终无实益 唯觉知悟道 是为不可得 !
所谓真理皆为悟觉之也!


关于佛教信仰问题3视频

相关评论:
  • 18393838805关于佛教信仰问题3
    仰垄雅阿弥陀佛!佛教中的规律不是谁定的,也不是谁制定出来的,就像vekogz 师兄说的,法尔如是,万法本来就是这样。佛教中说“万法”就是万事万物的意思,万事万物本来就是“如佛所说”,只因后世众生无福德去亲眼见到罢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见到的能力,就否定它的存在。打个比方好了,你父...

  • 18393838805关于佛教的3个疑问,一直在纠结,急想弄明白。
    仰垄雅1)恶人拿刀砍你,而你是无欲无求的那种所谓佛的境界,但这刀难道就看不着砍不伤你了吗?(一念入地狱,一悟逹天堂,一切皆有"业力"於世间,别人如何对你是"受",你如何看待它是"觉"!)2)想修成佛而脱离世间之苦,就是个极大的欲望啊?(誓言发於坐定之前的宏望,开悟是了脱生死後的回答:"原来...

  • 18393838805问人间佛教的几个问题
    仰垄雅1.倡议人间佛教的第一人是释迦摩尼佛,早在古印度时期,佛教人士都是担负起国家的教育任务,把知识与信仰普及人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战乱等因素,好多以前的教条都变了样,许多佛家的教诲、经典的都被误解了,就好像是中国的儒家传统到了朱熹那些人手中就变了味道,从而导致后代好多人要反儒的一...

  • 18393838805关于佛教的几个问题
    仰垄雅2,佛,只是一个象征符号,佛有没有并不用轻信。我们只要相信伟大的真理,相信善恶的区别,努力去从善便符合正道了。成佛了,只是成佛了。并没有任何目的性。佛帮助别人,并不以他要成佛为条件。所以成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普渡众生。而是说,普度众生你才成佛。3,学佛修炼的大智慧和普通人不断的社会...

  • 18393838805问几个宗教信仰上的问题…
    仰垄雅1、烧香,不一定是拜佛,拜佛,不一定是佛教徒。全中国近14亿人口,信奉佛教的人口不足一亿。2、信教乃是自愿,没有必须,有些民族信教是历史遗留及风俗。有信仰的人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改换宗教信仰。3、法律至上,教规必须在法律之下,中国所有宗教都在国家控制之内,触犯了法律,必定会被扣上邪教的...

  • 18393838805三个佛教最基本的问题,还请高人给于指点。。。
    仰垄雅文字意义上说,佛法正见正思维都是佛所说的经律中,在前辈大德的论说中,深入领会学习,加上自己的内心觉悟如理思维,自然会见到。从实相上说,法源于自性,法不离自性,由于无明妄想的蒙蔽,人人自身都有真如法而不自知。所以从自己心中去觉察吧,识得自性解脱即是识得佛法。

  • 18393838805关于信仰佛教的问题
    仰垄雅他拜他的,那是他的宗教信仰自由(我国有宗教法的),如果你确实接受不了就不要看,多简单的问题。再说了,所有的宗教缘起都是好(善)的,如果出现了不好的因素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传教者、时代的变迁、各地的风俗等,佛教对于这讲法是成住坏空。释迦佛在世时不提倡甚至是反对偶像崇拜,只是佛陀...

  • 18393838805诚心请教关于佛教的问题:
    仰垄雅第三问题:成为居士,首先要在寺院里面“遇”一位与你有缘的出家人,再通过一段时间过度你是否要真正的皈依佛教,因为在没有彻底的考虑清楚就去皈依的话,那么就不能得到真正的信仰给你带来的“好处”。等你考虑清楚了,也经过自我考验以后确实要皈依佛教了,那么就告诉这个出家人,他会告诉你一个时间...

  • 18393838805关于佛教的几个疑问
    仰垄雅而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还是吃三净肉的。这也有其原因,南传佛教保持佛陀住世是的风貌,托钵乞食,施主给什么吃什么,不能挑剔,施主给肉吃,自然得吃肉,不然也不能让施主给自己单独做或扔掉。而藏区呢,蔬菜几乎不能生长,蔬菜的价格比肉还贵许多,僧人不吃肉都得饿死了。所以只有汉地这种殊胜的情况能...

  • 18393838805佛教的信仰是什么
    仰垄雅1. 信仰指的是个人坚信并遵循的一种信念体系,认为某位或某些人已经达到对宇宙和人生深刻理解的境界,并愿意效仿其生活方式和教导。2. 在我幼年时期,我认为我的父亲是生活的典范。随着年岁的增长,李嘉诚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成功代表。如今,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学习,我认识到佛祖,即历史上的乔达摩·悉达多...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