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7真情本主是非有处

来自:识号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7真情本主是非有处

题文诗:

不知道者,如今而见,柔懦者侵,矜为刚毅;

刚毅者亡,矜为柔懦.本中无主,而为见闻,

舛驰于外,故终身而,无所定趋.譬犹不知,

音者之歌,歌浊之则,郁而无转,歌清之则,

燋而不讴,及至韩娥,薛谈之讴,侯同之歌,

愤之于志,真情积内,盈而发音,皆比于律,

和于人心.中有本主,以定清浊,不受于外,

自为仪表.故魏两用,楼翟吴起,而亡西河,

湣王专用,淖齿死于,东庙是由,无术御之;

文王两用,召公奭与,吕望而王,庄王专任,

孙叔敖霸,有术以御.弦歌鼓舞,以之为乐,

盘旋揖让,以之修礼,厚葬久丧,以之送死,

孔子所立,墨子非之.兼爱尚贤,右鬼非命,

墨子所立,杨子非之.全性保真,物不累形,

杨子所立,孟子非之.取舍人异,各有晓心.

是非有处,得处无非,失处无是,各适其宜.

丹穴太蒙,反踵空同,大夏北户,修股之民,

是非各异,习俗相反,君臣上下,夫妇父子,

有以相使.此之是则,非彼之是;此之非而,

非彼之非.其譬之若,斤斧椎凿,各有所施.

    【原文】 

   今不知道者,见柔懦者侵,则矜为刚毅;见刚毅者亡,则矜为柔懦。此本无主于中,而见闻舛驰于外者也,故终身而无所定趋。譬犹不知音者之歌也,浊之则郁而无转,清之则燋而不讴,及至韩娥、秦青、薛谈之讴,侯同、曼声之歌,愤于志,积于内,盈而发音,则莫不比于律而和于人心。何则?中有所本主,以定清浊,不受于外,而自为仪表也。

  今夫盲者行于道,人谓之左则左,谓之右则右,遇君子则易道,遇小人则陷沟壑。何则?目无以接物也。故魏两用楼翟、吴起,而亡西河,湣王专用淖齿,而死于东庙,无术以御之也;文王两用吕望、召公奭而王,楚庄王专任孙叔敖而霸,有术以御之也。

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修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趋舍人异,各有晓心。故是非有处,得其处则无非;失其处则无是。丹穴、太蒙、反踵、空同、大夏、北户、奇肱、修股之民,是非各异,习俗相反,君臣上下,夫妇父子,有以相使也。此之是,非彼之是也;此之非,非彼之非也。譬若斤斧椎凿之各有所施也。

【译文】

    如今一些人不知道处刚柔之间为得道根本的道理,看到柔弱懦怯会被人侵凌,就追求起刚毅凶猛来;看到刚毅凶猛导致灭亡,就强调起柔弱懦怯来。这实际上是这些人内心根本没有这种处刚柔之间为道之根本的观念,让外界的所见所闻支配自己的思想,所以是一辈子都摇摆不定,无固定的归宿。这就好比不懂乐理的人唱歌,唱低音时沉浊滞凝而不婉转悠扬,唱高音时脆弱枯涩而不圆润激亮。但像韩娥、秦青、薛谈、侯同、曼声这些歌手,他们无论是随便的哼吟,还是合乐的歌唱,都能在内心积聚着感情,这种充盈于内心的感情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因此没有不合音律、不和谐动人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内心有着一个根本的东西作主宰来确定音调的高低清浊,而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能自成标准法度。

    现在那些盲人在路上行走,别人叫他往右走他便往右,别人让他往左走他便往左;情况好些的话,碰到君子引路会引他走上平坦安全的路,情况不好的话,碰到小人引路会引他走进深沟陷阱中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眼睛看不见外界事物。所以是,魏国两用楼瞙、翟强而丧失了黄河以西的土地,齐湣王专用淖齿一人而被淖齿杀死在东庙,这些都在于没有权术来驾驭下属大臣;周文王同时任用姜太公和召公奭而天下得以治理,楚庄王专用孙叔敖一人而称霸天下,这些都在于有权术驾御下属大臣。

      以弹琴唱歌击鼓跳舞算作“乐”,用回旋周转作揖谦让来讲“礼”,用丰厚陪葬长期服丧来送别死者,这些都是孔子所提倡的,但墨子是反对的;互相亲爱、推崇贤能、敬崇鬼神、不信天命,这些都是墨子所提倡的,但杨子是反对的;保全本性的真纯,不以外物拖累形体,这些都是杨子所提倡的,但孟子是反对的。这真是各人的取舍各不相同,每人只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心思。所以确定是与非是离不开一定条件和环境的,处在一定条件和环境里是对的,离开了一定条件和环境就变得错了。丹穴、太蒙、反踵、空同、大夏、北户、奇肱、修股这些九州之外的国家,他们的是非观念各异、习俗相反,君臣上下,夫妇父子,也都按一定的礼节相处、支使。在这里是正确的,到那里就可能是错误的;在这里是错误的,到那里就不一定是错误的。这就好像斧刀椎凿各有各的用处一样。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7真情本主是非有处视频

相关评论:
  • 15553644773《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7真情本主是非有处
    高萍真《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7真情本主是非有处 题文诗:不知道者,如今而见,柔懦者侵,矜为刚毅;刚毅者亡,矜为柔懦.本中无主,而为见闻,舛驰于外,故终身而,无所定趋.譬犹不知,音者之歌,歌浊之则,郁而无转,歌清之则,燋而不讴,及至韩娥,薛谈之讴,侯同之歌,愤之于志,真情积内,盈而发...

  • 15553644773求一篇文章的翻译!
    高萍真< 淮南子 卷十三 氾论训 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古代君主没有衣帽,(鍪而绻领)只是用布包着头,裹着脖子,他也...

  • 15553644773《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5人有厚德无问小节
    高萍真牛蹄之涔 , 鳝鲔不生 , 蜂 之巢 房 , 不容鹄卵 ;小形不足 , 以包大体 . 夫人之情 , 莫不有短 .其大略是 , 虽有小过 , 不足为累 ; 若大略非 ,有闾里行 , 未足大举 . 夫颜喙聚 , 梁父大盗 ;为齐忠臣 . 昔 段干木 , 晋国大...

  • 15553644773十岁的雅称是什么 十岁雅称出自哪里
    高萍真1、十岁的雅称是黄口。黄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及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2、出处:《孔子家语六本》云:孔子见罗崔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

  • 15553644773《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8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高萍真《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 18 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题文诗:古善赏者 , 费少劝众 ; 古 善罚者 , 刑省奸禁 ;古 善予者 , 用约为德 ; 古 善取者 , 入多无怨 .赵襄子 也,被 围晋阳 , 罢围而赏 , 有功五人 ,高赫赏首 , 襄子 释 曰 : ...

  • 15553644773《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3论世为事权事为谋
    高萍真《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 13 论世为事权事为谋 题文诗:猩猩知往 , 而不知来 , 乾鹄知来 , 而不知往 ,修短之分 . 昔者苌弘 , 周执数者 , 无所不通 ,然不自知 , 车裂而死 . 苏秦经营 , 万乘之主 ,服诺诸侯 , 然不免于 , 车裂之患...

  • 15553644773黄口指什么年龄
    高萍真黄口是一个典故名,出自《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原意指雏鸟的嘴,现指十岁以下。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 15553644773《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古王德朴趋利避害
    高萍真《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古王德朴趋利避害 题文诗:古之王者,有鍪绻领,以王天下.德生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之人,不诽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乌鹊之巢,可俯而探;禽兽也者,可羁而从.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古者其民,泽处复穴,冬日不胜,霜雪雾露;...

  • 15553644773古代人分年龄段,当时的黄口指的是几岁?
    高萍真黄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

  • 15553644773准南王刘安的《淮南子》。
    高萍真”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目录 卷一原道训 ·卷二 俶真训 卷三 天文训·卷四 坠形训 卷五 时则训 ·卷六 览冥训 卷七 精神训 ·卷八 本经训 卷九 主术训 ·卷十 缪称训 卷十一 齐俗训 ·卷十二 道应训 卷十三 氾论训 ·卷十四诠言训 卷十五兵略训 ·卷十六 说山训 卷十七...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