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供写唐诗的名家散文作品吗,急用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描写黄土高原的风景和人物的名家散文!(最好是名家的啊!现代文、古诗都可以)~

高原人家   文 / 彭瑞雪








在这片土地上,或者繁华喧嚣、或者纯朴宁静……多看看别人笔下描写的风土人情,也能拓宽自己的眼界。



牛铃声摇醒睡梦的时候,清晨的纤手正从墙洞里伸进来,把一片洁白无瑕的阳光镶进又一个新鲜的日子。一阵清风过后,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声音皆是鸡啼鸭呤,狗吠羊叫。空气清新滑爽得让人只知吞咽,有丝丝薄荷叶般的香味浸入血液,我仿佛已置身于一泓圣泉,洗去了所有世俗的尘垢后心境澄明。
这是中国云贵高原西北边陲,一个远离城镇的,如今还没有被车轮辗碎朴实和简约的,汉族苗族人共同驻守的山村。
阿姨依旧把一碗荷包蛋煨在煮着猪仔早餐的大铁罐里。捧碗手中,温暖的感觉和野草的清香比我以前吃过的任何早点都诱人。其实阿姨有如母亲般的疼爱已足够让我一日三餐饱满,让我感觉这是我前生的家园,寻寻觅觅的梦境想抵达的地方。
村前的山凹里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褐色石头,如古战场上被割下的英雄头颅,怒视无边的苍凉和岑寂,无声地述说一段段血腥的历史。更像是一群跋涉过千山万水的老人,紧拥风残烛年的忠诚,守护最后的一片栖息地。石头的皱褶间连绵一丘水田,这是村子方圆十几里山地唯一能够生长稻子的地方。于是本来就不大的田被分割成棋盘状,村里的几十户人家就在这盘里各显神通。明里暗里的较量让每家在收割季节都能够得到比上年更多的实惠,但与山下的人家相比,总显得收获的微不足道和付出的汗水太多。不平衡、不服气、不服输让山上的人们深深厌倦大山的限止,憎恨生活环境的恶劣,渴求最根本的改变。是啊,这白山黑水间,这高原的边缘地带,这石头比土壤更多的地方……可以想象这里的人是如何在与天斗、与地争、与贫脊的较量中,求取生存最根本的。但是谁也不肯离开这个小村,哪怕是在祖辈倒塌的吊脚楼上重新砌成的是土墙房,就算裹腹的食物永远是粗糙的玉米和马铃薯,人们也愿意把生命和精神根深蒂固地植入这片贫穷和苍凉。就如同苦行僧般,这些人(无论是汉人还是苗人)永远也不愿意抛弃简单落后的生活方式,去求取繁华刺激的日子。他们固执家园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已近乎迂腐,多半带有某种宗教性的色彩,但是你不得不被他们对土地倾注的热爱深深地打动。在这里,你会读懂土地与人的关系:枝和根,母与子,血与肉,水和山……任何的比喻都显得太单薄。
正缘于此,这个村里的人很珍惜土地。他们不会轻视石头缝间任何有土的地方,就算是方寸间也会种上一株玉米或别的可以有收获的种子。所以,这个村子的屋前房后,前山后山总是欣欣向荣,总是绿荫浓浓。就算阳光直直地从头顶泼下来,你也不会感觉热浪扑面。凉风阵阵,树影森森,村口的古井里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山泉,喝上一口,那清凉,那甘甜,沁人心脾,留醇记忆。谁说这不是一个避暑的名胜呢?虽无古树参天,不听古寺木鱼,但闻得绿海碧波里马嘶啾啾,牛铃叮铛,却也是别样洞天府地。想来陶翁笔下的桃源秋色也不过如此……当我一路享受着和风抚慰,感叹风景如画,凭诗意自由飞翔时,阿姨家的人早已收割完了自家田里的稻子,又召集其他几户帮五保户老人整地。我想我的悠闲和浪漫真的是一种浪费,与阿姨家的人相处,我感觉到勤劳和健康是那样的美好,你会在他们的朴实憨厚里,发现娇情和客套是多么的可笑可悲。
随意摘下田埂上红透的野果,随意地用衣角擦擦,沾着黄土的粗黑的大手已伸到你的面前,卫生或美味在此时成为传说。在真诚的笑颜感召下,你愿意拒绝这盛情的款待吗?何必以为是客人,从你的脚踏过村口那棵老槐树,你就是这个村里的朋友了。咀嚼酸涩的果子,听阿姨阿爹说些儿女情长的笑话,看阿弟阿妹们在泥土中追逐打闹,田园生活的简单和真实,以最纯朴的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灰熄火尽后,一堆温暖中蒸腾出烤马铃薯的香味,那是午饭,是阿姨抽空时间拾柴煨好的。一边剥皮一边吹气,小阿弟的手上、嘴唇上沾满了黑黑的柴灰。大概感觉额头上有虫子的叮咬,啪,一巴掌扑上去,几条黑印,瞬间便完成了非洲土著的造型,惹得一阵大笑。他呼啦一下扯开衣摆,把几个剥得光溜溜的还有热气的土豆死劲往我手上一塞,就脱下褂,大叫“接招”直扑笑得正蜷在一片草桔中的阿妹。阿哥的酒香熏醉了我的耳朵,我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大堆赤膊露背的男女都坐在田埂上。他们吃着同样的烤土豆,一口酒,一口烧辣椒,几句****的双关语。热****辣,有滋有味,****蠢动的日子就被演释得精彩淋漓。
读过几年私塾也曾上过朝鲜战场的阿爹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能干人。不论是田地里的挑、耕、犁、割,还是家里的煮、洗、清、扫,他都拿得上手。更重要的是他能言善辩,刚直不阿,公正无私。几年前他凭着个人力量硬是说服了乡领导,把电杆子插进了小村,把学校办进了山里。早些年人们支持过他竞选村长,但因为老母长年卧病,家中孩子年幼,他谢绝了乡亲的好意。但是他在人们的心中依旧是个无冕之王,山前山后,不管是苗人还是汉人,谁家有点难事好事都会找他帮忙。他也会尽力而为。久而久之,大人们都习惯叫他“师傅叔”,孩子们叫他“老师爷”,他真正的名字除了阿姨外很少人知道了。人们更不会把他如今的盛名和他祖辈显赫的家簇背景联系起来,他也不需要满清时爵位五品的祖先阴德的庇护。在这个小村里,他极其普通的活着,和他的乡亲们努力活出人样来。我知道他心里已经酝酿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开发利用后山的石灰岩层,为村里人找到一条致富的门路。为此,他必须说服村民集资出力修一条通向乡镇的机耕道。听着他周密的计划和诚恳的请求,我都被他说服了,当然他的“村民”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在人们的欢声笑语里仿佛看到了一栋栋楼房的倔起。
“酒足饭饱”后的男人开始小憩,他们随意地躺在石头间的树下,人仰马翻,鼾声浩荡。女人脱掉上衣后在沟水里小心地擦洗身上的尘土。那檀香木色的丰满胴体,那自然如野花的姿态,活生生的一幅宗教油画,却有达芬奇也描绘不出的纯洁人性。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停止了,阳光小心易易地蹲在石头上守护着他的孩子们。我想,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就在敢于脱去裹体的遮羞布,回到初临人世时的纯粹。而真正的性文化绝非是男人坚挺的生殖和女人结实的****能够完全支撑的。此时,是原始还是前卫的结论,都难于诠释出这一幅纯朴田园风情。阿妹嫁期不远的喜悦挑逗女人们生命中隐秘的情节,她们背向男人,在各自的肌肤上读着女人的幸福。或许,她们用一生的时间也理解不了女权主义、女人心灵的需要和女人人性的独立。但是,在最实在的两情眷怀,肌肤摩沙的婚姻生活中,她们知道怎样让自己的男人更心疼自己。这远比那些自以为高雅情调的城市丽人更懂得生活和爱情的真谛,也更少些对男人的怀疑。因而这个小村的老少女人看上去都是那样的温柔娴静……宁静的山湾中,我几乎陷入苍凉旷寂却又古典高雅的意境里不能自拔。这是我从没有梦到过的山村啊,它让我感觉到熟悉和依恋。
阿爹怀揣着一把草药就匆匆出门,后山有人摔伤了。阿弟去村外溜马,他没有忘记拿上弹弓,说是要让我这个远方人尝尝野味。阿哥领着几个男人去看岩石,计划路线。他们的热情把小村人家的炊烟点浓了,已是傍晚时分。阿姨在厨房里忙碌。阿妹在昏暗的灯光下绣着她的嫁衣。屋檐一角随风飘舞的几件绣花布裙还在述说着苗家女儿的妩媚,除此,山村的建筑几乎已找不到古老苗寨的旧迹了。那是十几年前的一把天火,烧毁了许多房屋,烧断了民族的界限,几十户人家从此被命运拧在艰辛中重建家园。村口那棵枯干的槐树上依旧有着燃烧的痕迹,它已成为村里人祭惦神灵的圣坛,也是这个村子从废墟中爬出来的最好的见证。
晚风中缀满燃烧的柴草气息,沉甸甸的,如篱笆墙般围栅成小村的安适。满屋子湿淋淋的新谷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吮吸着农人收获的喜悦,我感觉到自己的苍白。许多年来,我用生命激情书写的诗歌,不过是干瘪的字符,它没被农人的汗水浸泡,没有孕怀过收获的希望,更没有初婚血流的濡染……我曾在城市里构想过千万次的高原风景,在我置生的小村生意盎然,稻丰粮熟的浓墨重彩里是那样的单调和呆板。我知道,我与土地已隔膜了很多年。
这是高原的边寨,这是远离城镇的山村,这是石头比土地多的旮旯……这里不生长玉兰却有国色天香的妹子。她们穿上漂亮的衣裙,如蝴蝶般飘进了夜色之中。这里没有歌剧院却是开口成曲的音乐王国,从小村周围篝火点点的树林里,时时传来青年男女的对歌,依依呀呀调试爱情的弦子,在浓浓的夜幕后搅起一浪一浪的热情,想是要将小村灌醉似的。阿爹已经有几份醉意,他举起杯硬要与阿姨喝个交杯。阿哥和阿弟也一边叫喊着,弄得阿姨脸上红晕阵阵。她佯怒地把他们轰了出门。老槐树边的学校里今晚正播放《追日》,一屋的老少爷们:醉着的、半醉着的、想醉的;抽纸烟的、抽水烟的、正学抽烟的……这决不是一个寂寞的山村。
青蓝无云的夜空漂浮着密密的星星,那样的明亮,那样的近距离,感觉中随时就会被风拂落。更像是一床厚厚的钻石镶成的被子,让我有些透不过气来。眯上双眼,遥想月光下故乡澎水,一波一波的细浪在风中如丝般地柔顺。乡愁渐起,如是高原深夜的雾霭,轻薄而又缠绵。轻轻的,阿姨为我盖上她的一件衣服后,又坐在晒场的另一头敲打大豆秸了。我依旧假寐,只是想静静地体会这高原山村的夜。躺在大大的晒粮用的竹斗筐里,童年的一些情节不禁袭上了心头。那时,每当晴朗的夏夜,养娘忙完家务后,她就会让我枕在她的腿上,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给我唱一些老歌。她说再过一些年她也会变成天上的一颗小星星,她会永远地看着我。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和我一起在夏夜里看过星星,但是她在灯下缝纫机上做衣服的姿势是我心中最大的慰藉,就如此时的阿姨般,母亲用她的勤劳给了我少年时期最安定的日子。我知道,只要母亲还依旧坐在机器旁,日子就会有滋有味……
阿姨烧完最后一炷香,把几个热热的鸡蛋塞进我的行襄里。我早已是泪流满面。在阿爹让我以后一定再回来的叮嘱声中我只是一个劲地点头。我真的不知道我还应该说些什么,这个我生命旅途中路过的小山村啊,它把我所在的女儿的感情都从心底里扯了出来,让我告别的时刻肝肠寸断。

达夫散文 故都的秋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
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
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
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
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小石城山记 》
《黄州快哉亭记》
《道山亭记 》
《张中丞传》后叙
《六一居士传》
《陆文学自传》
《方山子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尹师鲁第一书》
《与微之书》
《寄欧阳舍人书》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后赤壁赋 》
《荔枝赋并序》
《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 》
《鞭贾》
《兴贤》


能提供写唐诗的名家散文作品吗,急用视频

相关评论:
  • 13875881339能提供写唐诗的名家散文作品吗,急用
    宗聂味《小石城山记 》《黄州快哉亭记》《道山亭记 》《张中丞传》后叙 《六一居士传》《陆文学自传》《方山子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尹师鲁第一书》《与微之书》《寄欧阳舍人书》《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后赤壁赋 》《荔枝赋并序》《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 》《鞭贾》《兴贤》

  • 13875881339求一本古代文言文书的名字,内容为名家(或佚名)的禅意散文集。
    宗聂味应一平 从《安期寿枣图》感悟我国古代之仙风禅流 《文博》2009年第1期。封面重点文章。简述《西园雅集图》《文博》2009年第1期。静穆 清虚 浑沦——品读龚贤《峰峦台阁图》中的意象“造境”《美术研究》2009年第02期。从人生价值格趣品读钱选《白梅寒雀图》《文博》2009年第2期。无涯妙道皆古意...

  • 13875881339经典朗诵有哪些
    宗聂味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这些古代经典诗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适合朗诵。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都是经典朗诵的佳作。二、名家散文朗诵 如朱自清的《背影》、余光中的《乡愁》等,这些散文作品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感染力强,也是朗诵的很好选择。三、经典诗词...

  • 13875881339唐诗宋词有哪些代表人物
    宗聂味3.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4.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

  • 13875881339介绍一两本唐诗宋词赏析 比较权威的书。
    宗聂味回答:台海出版社的《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选取唐诗 1800多首,加上评注引用,合计 2000 首左右,囊括历代脍炙人口的唐诗佳作。还设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等板块,最后还附有三百多位诗人的生平简介,方便查阅,囊括各种题材、各种风格齐备,既注重名家作品,也收录小...

  • 13875881339名家散文新读的作者简介
    宗聂味、《毛泽东与文化名人》、《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唐诗与政治》、《徐志摩传》、《现代诗四十家风格论》、《唐人七绝选》、《唐七律诗精评》、《名家读书法》、《名家写作法》、《朦胧诗二十五年》、《性文学十讲》等二十多部,主编《历代名臣上书录》等多种,并发表了大量的散文和评论。

  • 13875881339名家散文,300字左右。可以片段
    宗聂味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

  • 13875881339名家写自然理趣的散文
    宗聂味名家短篇散文精选 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

  • 13875881339名家写的散文,浪漫点
    宗聂味名家写的散文,浪漫点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 凤翅云龙 2011-05-01 · TA获得超过954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2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44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烟花三月下扬州 熊召政 儿时就背诵唐诗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绝句...

  • 13875881339名人名家诗歌散文朗诵
    宗聂味名人名家诗歌散文朗诵篇1 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