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地少、土瘠,为何唐朝以前的朝代都在此“发家致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关中平原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渭河平原,在历史上这里是有名的天府之国。当然,现在一提起这个名号自然会首先想到成都平原。但司马迁先生早在汉朝就曾说过“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司马迁

其实这里也包含了川蜀之地,不过是范围更广一些。隋唐是自这里发家的,而在它之前的许多朝代都是自秦川八百里走出的。比如周王朝的岐山,还有统一六国的秦朝。

(一)、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不能以当下的眼光,去判断古时候的事物。在现代地理上,关中平原比起辽阔的华北平原和富足的关东平原都略败下风。因为当地为断陷盆地,而且北接贫瘠的黄土高原。

然而战国时期,齐国身居华北平原,楚国位于荆襄之地,在地形和地势方面都占尽了优势,物资也相对充沛。但是秦王嬴政,硬生生的从这里打败了六国,最终书同文,车同轨,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那么,关中平原究竟有何资本,能够支撑嬴政的抱负呢?

嬴政

1. 古时龙兴之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领兵作战,士气和指挥是一方面,而最重要的就是后勤物资储备。关东平原面积狭小,自然所产粮食就不多。但是其他六国只有齐心协力的联手抗秦,才能稍微维持局面。秦国占据关中平原,便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

各势力合力才能对抗关中政权,这便为悬挂在西汉直到唐朝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谁占据了关中平原,谁就是天下霸主。当然东汉时期,因为豪强的打压,这种情况暂时有所缓解。但是南北朝时期,又恢复了这个规律。

而唐朝之所以衰败,是因为安史之乱爆发在河北地区。唐朝的人口集中在关中与中原腹地,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节度使们犯上作乱。握有关中平原,便能统治天下这似乎是唐朝覆灭之前天下公认的铁律。

2. 古时的富庶之地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关中平原比起华北平原,确实没有优势。但是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问题,既然是历史,就要将目光回溯,才能一探究竟。秦始皇那个时候,没有铁质农具,而木质农具更适合关中土地的开垦。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现如今被称之为母亲河,但是很多时候人们都将其称作“害河”。春秋战国时代,黄河中下游有水患,下游河道有不稳。春秋时期的中原强国,除了晋国就是齐国。当然,如今的黄河走山东,当时还没有改道,并不取境齐国。

黄河

其他的几个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黄河水的影响,所以发展起来比较困难。只有关中平原的秦国,自己闷声发大财。虽然黄河从自家门前流过,但受到的影响不大,不足为惧。而且古代的气候环境,和现在也不一样。当时的关中平原,也未尝不是鱼米之乡。

土地只要长时间耕种,就会出现退化的迹象。而当时关中平原的气候状况,也和现在不同。当时关中平原人口较少,土地能够得到休息。虽然它不一定能比得过华北平原肥沃,但是人口少了,自然所需的粮食就少,国家的负担也相对较轻。

反观齐国,“比肩继踵,挥汗成雨”,当时的临淄可是世界第一大都市。所以齐国承受的压力,自然也就大很多。

(二)、关中平原,天地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孟子所说之言,也道破了治国领兵的玄机。当时的其他几个国家,心不齐。虽然总是想着能够一举攻破秦国,解决后患,但每次都是无疾而终。有的国家,总想在其中攫取利益而不是尽心攻秦。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讨董,真正想匡扶汉室者,是少之又少。

1.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秦孝公时启用卫国人商鞅,进行变法。改革了秦国的户籍,确立了军功爵制度。一贯的奖励耕战,从此改变了秦国积贫积弱的现象。

秦孝公

当时秦国的军队能征善战,都想着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跻身上层,因此也被称之为“虎狼之师”。商鞅变法虽然损害了一部分贵族的利益,但是秦惠文王继任以后,为了平息众怒,便将商鞅五马分尸,公之于众。

等于说秦始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统一了六国。嬴政治下的国家,大家都是齐心协力,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反观其他国家,在这一点就远远不如秦国。他们各自的内部有分歧,而且说好了联合抗秦,也都不尽全力。

退一步讲,虽然关中平原比起其他地区相对贫瘠,但是大家都是协同一心的。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关东国家虽然富庶,但是士大夫有士大夫的考量,诸侯有诸侯的策略。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是很难真正成事的。

秦始皇

2. 天险之地,易守难攻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尤其是在战国末年,想要向外扩张更是举步维艰。而想要获得地盘的最大前提,就是保持内部的稳定。在人事方面,秦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现有的关中平原,步步为营,以蚕食之势吞并六国。这就要求,他的大后方是非常稳固的。

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函谷关和崤山一线,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水经注》“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崤函天险就是秦国的天然优势,六国曾经几度企图攻入关中平原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除了走这道天堑,他们无路可走。而一旦进入,便是羊入虎口。联军每次进攻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打函谷关都如此麻烦,更不用提进入关中。

除了崤山函谷关一线,其他地区联军更是无法进军。除了山脉,还有滚滚的黄河包围。古代的渡河能力有限,一旦补给不足便全军覆没。有了地理和人和这两样优势,秦国的势力便可以尽情的向外扩张,而不用失去自己的老巢。

(三)、以小博大,占尽优势

“兵不在多,而在精”。其实,这个道理放在统治政权身上也是一样的。关中平原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小,只要地区小,再加以合适的引导利用,便能无往而不利。中原地区面积虽大,但劣势也正在此处。每个人都各怀心思,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铁板一块的秦国,才能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六国。

1. 开发时间较早

关中地区有一块盆地,而且能够控制陇右之地。当地的马匹,可谓是历史闻名。同时,关中平原是周朝的龙兴之地,东晋建立以前,也是镐京的所在地。所以,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

而商鞅变法之后,大规模的兴起土地种植热潮。大家都开始勤劳的耕种,而且人数又较少。多余的自然可以为作战所储备。关中平原的负载能力是可以支撑起秦国和西汉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隋朝就已经失去了优势。

商鞅变法

因为关中平原的面积狭小是优势,更是劣势。隋朝要比秦朝发达的多,故而关中平原难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等到京杭大运河开凿成功以后,就没有人再把目光聚集到关中平原上来了。后来,唐朝也将洛阳设置为东都。就是因为长安的粮食,不足以供给如此庞大的帝国首都生存。

2. 背靠川蜀好乘凉

《史记·河渠书》“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这是关于秦国李冰,修筑都江堰的记载。抛开这个不谈,秦国自建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水利建设。在关中平原地区,广修河道,尽管黄河是会来回移动的,而总是能为秦所用。关中平原不是其本身富庶,而是统治者想让它变得更好。

再回到川蜀上来,自都江堰修筑成功以后这里便成了天府之国,要知道在此前天府之国专门指的关中平原。不论是关中平原还是成都平原,它们都归属于秦国的统治之下。尤其是川蜀之地,易守难攻。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在占领了古蜀国之后,这个地方就是秦国的大粮仓。而且可以从汉中,直接将粮食入秦地。其他政权想攻入,也是非常麻烦之事。有了成都平原的存在,秦国便有了骄傲的资本,可以随意的攻伐。

结语:

关中平原之所以在唐朝以前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首先就是当地的人心很齐;其次,又有各种易守难攻的天险;最后还有川蜀和陇右分别为其提供粮草和战马。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统治者有宏图伟志,就像当时的楚王是六国联盟的盟主,但是攻打秦国时却以坐山观虎斗的姿态来观望,最终灭国也无可厚非。

参考文献:

《史记》




关中平原地少、土瘠,为何唐朝以前的朝代都在此“发家致富”?视频

相关评论:
  • 19469474390历史上,为何唐朝之后再也没有定都西安呢?
    贾申师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在唐代之前,基本上所有王朝的首都都是在长安和洛阳里面选择,西汉定都在长安,东汉就定都在洛阳,唐代皇帝定都在长安,而却往往花大量的时间停驻在洛阳。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其实这和长安的所在的关中平原分不开。 关于长安的地理位置,在《史记》中,刘敬就这样劝说过汉高祖定都长安,他说:“...

  • 19469474390《白鹿原》读后感1500字
    贾申师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美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的反映出了鹿姓和白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白鹿两大家同宗、不同姓,为房为地,明争暗斗,陈忠实先生把关中农民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越读越被里边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吸引。 鹏鸣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讲:“我手里捧的仿佛不是一部书,而...

  • 19469474390成都为何叫天府之国
    贾申师另外,李唐重臣郭子仪对关中也有雷同的评价:“雍州之地,古称天府,右探陇蜀,左扼崤函,前有终南太华之险,后有清渭浊河之固,神明之奥,王者所都。” 关于成都平原称为天府之国,史书鲜有记载,只有《三国志》诸葛亮与刘备的《隆重对》中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三国演义》中将...

  • 19469474390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受限制的因素?与西方城市相比,其存在的缺陷因素有...
    贾申师周部族在文化定型时期主要在以岐山——长安以西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为活动地域。这一地域,南有秦岭山脉,西北是黄土高原,是一个庇护性和可捍性很强的空间,具有良好的小气候,夏季雨量充沛,日照强,热辐射多,利于农作物生长。由这一时期的生态经验和文化积淀来看,围合的、资源丰富的自然景观是值得依恋和信赖的,是一种可...

  • 1946947439017世纪80年代大家吃得饱吗
    贾申师陕西关中平原土沃水足,开一井灌田4—5亩,“薄收亦可得谷八九石,更若粪多力勤,且可十二三石”。约计年亩收谷2—3石,因为产量高,所以像三原县,“中人之家,不能逾十亩,世世守之,可资俯仰”。一家5口,人均2亩就可以了。乾隆时,陕西耀州知州侯珏说,该州北境位于深山穷谷中的一批土瘠力薄原马厂地,“垦...

  • 19469474390“都很好”被派去做间谍的郭征是如何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_百度...
    贾申师此外,郑国渠还面临着改善关中干旱缺水的问题。秦深知统一六国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打持久战,粮食产量很重要,于是他和特务郑约定,开始着手建立。但是,这个计划是在消耗秦国的国力,却造就了秦国的优势。不但没有达到“废秦”的初衷,反而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这使得强大的秦国更加强大,加速了...

  • 19469474390武则天为什么不在西安建都而是在洛阳
    贾申师唐朝既然已经有一个长安做都城了,为什么李治又要兴师动众的再建一个洛阳来当都城呢? 答案就是,洛阳比长安更加适合。 在李治统治的时期,坐落在关中平原的长安城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灾害多发、土地贫瘠,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做为帝都了。 据史料记载,公元654年,天下大雨,河水大涨,山洪暴发直冲玄武门。右领军郎将薛仁贵...

  • 19469474390历史题,西汉时期我国最发达的地区在哪里
    贾申师文化融合,人才济济,提供精神支持;思想方面,思想开放,包容,兼容各民族的思想,博采众长;政策方面,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民族政策,有利的发展政策,鼓励对外贸易;交通方面,稳定的政治环境,交通发达,水路、陆路畅通;地理方面,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历史方面,历代的王朝积淀,统治稳定 ...

  • 19469474390天府之国粮食何缘不能支撑诸葛亮北伐?
    贾申师自公元228年开启北伐战争,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逝世,在这6年时间里蜀国历经5次北伐战争,虽然战果颇丰,但少有完整保全。五次伐魏除去第三次防守反击战和第五次诸葛亮逝世主动撤军外,另外三次北伐失败都或多或少因为粮草问题半途而废。这不禁令我们疑惑,坐拥天府之国的蜀地自古以来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为何频频...

  • 19469474390陈忠实白鹿原读后感1000字
    贾申师《白鹿原》的书名就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陕西关中平原上一个叫白鹿原的村子,传说很久以前在这里出现过一头通体纯白的鹿,所过之处万物复苏,枯木逢春,人畜无疾,是幸福与和平的象征。村子里的两大家族即是白家和鹿家,故事就围绕着白鹿两家三代人的恩怨展开。 白嘉轩是白氏家族第二代长子,从父亲白秉德手中接过权利...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