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内部构造划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盆地内部的构造划分~

羌塘盆地是一个统一的地块,还是由两个地块组成,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一个统一的地块,具有一个统一基底的盆地,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和金沙江缝合带是其南北界线。
另一种意见认为,晚二叠世—三叠纪时,拉萨地块、羌塘-昌都与可可西里-松潘甘孜等地块是连成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劳亚大陆的南部边缘,但又说它们都属于冈瓦纳古陆结构复杂的北部边缘(任纪舜等,2004)。

图1-8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下白垩统岩相古地理图

一种意见(李才等,1995)认为,羌塘地块中部有一条东西向延伸的古断裂,即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断裂,它将羌塘地块一分为二,并作为欧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分界线,即羌北构造单元属于欧亚古陆,羌南构造单元(包括中央隆起的一部分)属于冈瓦纳古陆。两大陆于晚三叠世时拼合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羌塘盆地基底,并在此基底上接受了大面积的沉积。认为早侏罗世羌南为深海相继承性沉积,而羌北地区由于碰撞消减等原因形成大面积的火山喷发与中酸性岩浆杂岩体的侵入,构成了火山岩浆弧。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班公错-怒江带闭合,导致羌塘盆地的整体隆升,并在135~35ma时成为剥蚀区。肖序常等(2000)赞同李才的观点,提出澜沧江缝合带作为冈瓦纳古大陆与欧亚大陆的分界,即是古生代特提斯主洋盆的部位。肖序常还提出在缝合带附近为活动型沉积、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强烈,远离缝合带的部位仍为稳定型浅海及海陆交互相沉积。进入中生代中期,特别是中侏罗统—上侏罗统(称为雁石坪群)为最广泛出露的地层。但是他同时又肯定了班公错-怒江缝合带的存在。陈炳蔚等(1987)提出,洋盆发生于石炭纪初,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洋盆发展的全盛期,至晚二叠世洋盆才封闭形成缝合带。

(一)盆地类型分析(孟祥化等,1993;Roberson,1994;张克信等,2001;李思田等,2004;潘桂棠等,2008)
1)克拉通盆地(克拉通陆表海盆、克拉通陆相盆地、克拉通陆相火山岩盆地)。
2)陆内伸展型盆地(裂谷盆地、山间断陷盆地)。
3)陆内挠曲型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压陷盆地、坳陷盆地)。
4)走滑带盆地(拉分盆地)。
5)活动陆缘盆地(海沟-斜坡盆地、弧前盆地、弧后盆地、弧间盆地、弧背盆地、残余海盆)。
6)洋盆(深海平原)。
7)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二)盆地边界分析(李思田等,2004)
盆地沉积边界:指现今保存的盆地边界处保存有完好的盆地边缘相带,如滨岸浅水相带,伴有指示极浅水的沉积构造(如泥裂、雨痕、帐篷状构造、鸟眼构造等)和滨岸带化石组合等。
盆地侵蚀边界:是指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剥蚀作用,现今保存在盆地边界处的边缘相带残缺不全,往往出现原盆地内部的深水相带。
控盆断裂边界:以同沉积断裂为边界的盆地边界,如伸展型断陷盆地的一侧往往由控盆断裂构成其盆地边界。
(三)盆地充填序列分析(威尔格斯等,1993;王鸿祯等,2000)
退积式:是沉积岩垂向层序的一种叠加方式,为层序内部构成自下而上为海侵(或湖侵)的向上(水体)变深序列,沉积速/率容纳空间变化速率<1。
进积式:是沉积岩垂向层序的一种叠加方式,为层序内部构成自下而上为海退(或湖退)的向上(水体)变浅序列,沉积速/率容纳空间变化速率>1。
加积式:是沉积岩垂向层序的一种叠加方式,为层序内部构成自下而上水体深度保持不变的沉积序列,沉积速/率容纳空间变化速率=1。
海退沉积层序:指海平面下降,引起海岸线向海方向推进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砂泥岩组合。浅水沉积物沉积在深水沉积物之上。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
海侵沉积层序:指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线向陆方向推进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砂泥岩组合。深水沉积物沉积在浅水沉积物之上。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
(四)盆地构造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盆地基底与盆地构造单元(盆内隆起区、盆内坳陷区);古构造运动面与古(沉积)间断面;伸展裂陷作用(主动裂陷作用、被动裂陷作用);盆地断裂构造(盆缘断裂、盆内断裂);盆地同生构造(同生盆缘断裂、同生盆内断裂、同沉积向斜、同沉积背斜、盐底辟构造);盆地构造反转(正构造反转、负构造反转);盆地幕式构造作用与盆地演化阶段(盆地裂陷期、盆地裂后期)。
表3-12 大陆沉积区沉积体系、沉积相、亚相分类体系表


(据刘宝珺,1985;何镜宇等,1987;李思田等,2004;陈建强等,2004)
表3-13 海陆过渡和海洋沉积区沉积体系、沉积相、亚相分类体系表


(据刘宝珺,1985;何镜宇等,1987;李思田等,2004;陈建强等,2004)
表3-14 海洋沉积区沉积体系、沉积相、亚相分类体系表


(据刘宝珺,1985;何镜宇等,1987;李思田等,2004;陈建强等,2004)
表3-15 构造古地理单元划分和识别标志及其沉积岩建造组合类型与图例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说明:表中的“沉积岩建造组合(五级)”中所列的岩石建造组合类型与所对应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单元并无严格对应关系,如弧前盆地中并非全是表中所对应的以深水相为主的浊积相沉积,在弧前盆地的边缘亦分布滨浅海相沉积建造组合,因此必须以实际材料为依据客观地划分岩石建造组合类型,并据所划分岩石组合类型的“优势组合”和“特征组合”进行构造古地理单元类型的划分。

1.盆地内(32°N~34°N ,87°E~92°E)主要构造走向

在重力图(图3-7、3-14)、磁力图(图3-12、3-13)、电性图(图3-15、3-16)上均显示了北西走向的等值线分布。结合局部背斜构造的分布,可以看出盆地内主要构造线应是北西向,并可以分成多条北西走向的条带:

(1)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北西伸展的条带,即半隐伏的岩浆岩-火山岩带,由35.3°N,89°E起向南东伸展到32.5°N,93°E。在重力图和磁力图上显示很清楚,电性图上也有明确的范围。

(2)多尔索洞错-雪环湖北西向深凹陷带,从35°N,88°E起向南东伸展到32.3°N,93°E,包括西北部的江尼茶卡、错尼、中部的多尔索洞错、米提江占木错等湖区以及东南部的土门凹陷等。在重力图上很清楚地显示为一系列剩余重力高点,沉积较厚,为沉积盆地的主体部位。中部如普若岗日等地为一些隆起,为隐伏的岩浆岩火山岩带,也是重力、磁测和电性异常反映一致的地段。

(3)藏色岗-热觉茶卡-双湖西-朋彦错-诺尔玛错-纳江错一带的隆起带,即从34.4°N,86°E到32.3°N,90.3°E,大体上与前述的两个带平行。在剩余重力图上为一个负剩余异常带;在磁剖面图上显示有(3~7)条东西走向短的线性异常,而总体上呈北西-南东走向。磁性体的埋藏深度较浅,为1 km上下,推测为下二叠统的玄武岩层的深度。由于磁场变化相对平缓,所以表明其深度变化不大。这一特征与区域航空磁测结果是一致的,与这一异常带平行的还有4~5条北西-南东向的磁异常条带,它们整体上与西喜马拉雅弧的走向是一致的,可能表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成因联系。此外,还存在着另一组与其成共轭交叉的断裂,如阿尔金山、念青唐古拉山及东喜马拉雅弧等北东-南西走向的构造线。同样在塔里木盆地南东缘和南西缘也可以见到一系列的共轭结构的线性强磁异常带。两组构造线相比,后者的规模和强度都要弱得多。在两组构造的合成方向就是南北向的挤压力下,形成了一系列的近东西向的构造线。

吴珍汉等(2003)依据遥感综合解释、野外地质地貌观测资料确定高原内部发育有大量的NW-NWW和NE-NEE向的断裂,并依据共轭夹角的变化推测了地壳的缩短量。此外,还对这些构造现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在印度大陆持续向北推动下,高原内部先发生区域性挤压变形构造(共轭角<90°),然后在其基础上再向区域性伸展变形构造转变(共轭角>90°)。因此,推测两组磁异常条带的产出正反映了喜马拉雅弧和阿尔金山(或塔里木地块)阻挡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查明这些断裂及其发生的年代是不是晚喜马拉雅期(18~13.5ma)。

(4)南羌塘凹陷应一分为二:①从佣钦错(约32.2°N,86.2°E)到诺尔马错和纳江错(约32.2°N,88.7°E)一带是一低重力带,可以分成西、东两个部分,由浅层岩浆岩体和巨厚沉积区组成;②纳江错-色哇一带为剩余重力高值区,表明中生代沉积层厚度较大,这一地段应当说还是属于有找油希望的地段。这两个带均是上述NW-SE走向的磁异常带的延伸部分。

(5)盆地东北部的构造

与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北西-南东向条带相平行的还有两条构造带,一条是从雁石坪向西北伸展的正剩余重力异常带;另一条是从沱沱河向西北伸展的负剩余重力异常带,它们可能分别为沉积层较厚地区和岩浆岩火山岩带分布带。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对盆地内部构造进行了划分(图3-17),其中次级构造划分为北西走向的“5凹4隆”,各构造单元之间可能为大断裂所隔。新划分方案与前人的“两隆三凹”,或“一隆两凹”的构造格局划分都不同。

图3-17 盆地内二级构造新划分方案

(赵雯津等,2005)

2.关于西部隆起区

在西部隆起区地表出露的老地层并不多,从85.6°E的戈木日(海拔6053m)向东延伸到双湖(西部海拔为6304m)的89°E,基本上是呈带状分布,宽度不大。航磁剖面图(图3-13)上显示,从双湖向西出现的两条磁异常,一条走向为西偏南的,面积比较大;另一条为西偏北的方向。两带之间是负磁异常区。在85.6°E以西,即盆地之外的羌塘地块内南部有一系列NW-SE走向强磁异常,在北部则为一些呈现NW-SE向的可能成雁行排列的强磁异常,其地质含义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西部隆起与盆地的关系还不是清楚的。37页对盆地西部边缘的描述是其北部为沉积边界,南部为断裂分界(见图2-1)并未说明盆地和西部隆起的构造关系。这是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盆地内部构造划分视频

相关评论:
  • 18427814789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祝券垂(一)东部坳陷 东部坳陷位于墙红断层以东,包括田东凹陷、那笔凸起、头塘凹陷。图2.7 百色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 1.田东凹陷 平面形态似纺锤形,长轴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与盆地走向一致,沉降中心位于东加村北,呈北断南超、北陡南缓的箕状形态(图2.7)。凹陷以塘浮断裂和那坤断裂为界,划分为北部...

  • 18427814789盆地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祝券垂根据现今盆地的构造,结合盆地的演化历史,将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天环坳陷、陕北斜坡和晋西挠褶带六个一级构造单元。(1)伊盟隆起。自古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相对隆起状态,各时代地层均向隆起方向变薄或尖灭缺失,隆起顶部是东西走向的乌兰格尔凸起。新生代河套盆地断陷下沉...

  • 18427814789盆地内部的构造划分
    祝券垂Ⅰ—北部坳陷带;Ⅱ—北侧隆起带;Ⅲ—中央坳陷带;Ⅳ—南侧隆起带;Ⅴ—南部坳陷带 1.二级构造单元分为5个,即 (1)北部坳陷带:由江尼茶卡-特拉什湖盆地边缘坳陷和盆地内部的长颈湖-多格错仁坳陷以及乌兰乌拉湖坳陷联合组成;(2)北部隆起带:由和其补热拉盆地边缘隆起和司务岗长垣潜伏隆起...

  • 18427814789盆地构造
    祝券垂区内盆地构造主要有由南华纪—奥陶纪地层构成的向斜构造及中生代地层构成的沉积盆地和火山岩盆地。(一)陆内盆地构造(印支期)1.蓝田(向斜)盆地 由南华纪—奥陶纪地层构成的向斜构造,于基底岩块之上呈现盆地效应,俗称蓝田盆地,为江南古隆起内部(隆内)凹陷盆地。蓝田地区核部层位为华严寺组及西阳山...

  • 18427814789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祝券垂根据基底埋藏深度的起伏,地层发育情况,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对莱阳群沉积的控制情况,将盆地划分为诸城坳陷、柴沟隆起、高密坳陷、大野头凸起以及莱阳坳陷五个构造单元(图5-8)。图5—8 山东胶莱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 (据陆克政等,1994)1.诸城坳陷 诸城坳陷位于胶莱盆地西南端,介于柴沟隆起与苏鲁造...

  • 18427814789盆地内部构造划分
    祝券垂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对盆地内部构造进行了划分(图3-17),其中次级构造划分为北西走向的“5凹4隆”,各构造单元之间可能为大断裂所隔。新划分方案与前人的“两隆三凹”,或“一隆两凹”的构造格局划分都不同。图3-17 盆地内二级构造新划分方案 (赵雯津等,2005)2.关于西部隆起区 在西部隆起区...

  • 18427814789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祝券垂东南坳陷走向近北东,面积约为72300km2。缺失古生界,中新生界直接覆盖在前震旦系变质岩基底之上。可划分为民丰凹陷和若羌凹陷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图1-5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兀划分图 1-拜城凹陷;2-阳霞凹陷;3-南喀—英买力低凸起,4-哈拉哈塘凹陷;5-轮南低凸起;6-草湖凹陷;7-库尔勒鼻凸;8-轮台...

  • 18427814789盆地的类型有哪些
    祝券垂克拉通盆地按其大地构造位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类:1.克拉通内部盆地:位于克拉通内部,常呈碟状大面积稳定下沉,构造变动微弱,倾角平缓,如密歇根盆地及威利斯顿盆地;2.克拉通边缘盆地:位于克拉通边缘,向海域方向逐渐下倾,如北里海盆地。什么是盆地:盆地,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

  • 18427814789盆内构造单元的划分
    祝券垂苏北盆地内部可划分为4个呈近东西向展布的二级构造单元,由南向北分别为东台坳陷、建湖隆起、盐阜坳陷和滨海隆起。坳陷可进一步分成24个三级构造单元,其中东台坳陷包括凹陷6个,低凸起9个;盐阜坳陷包括凹陷5个,低凸起4个(图1.1 )。由盆内区域上看,三级与四级构造单元主要呈北东向展布、北西向...

  • 18427814789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祝券垂依据以上4条原则,将准噶尔盆地的构造单元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和44个二级构造单元(图2-10)。图2-10 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 西部隆起:包括乌夏断裂带、克百断裂带、红车断裂带、车排子凸起、中拐凸起5个二级构造单元,北东向展布,长300km、宽20~30km,总面积13500km2。 主体由3个断裂带组成...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