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筝:童年的伤痕,一生都无法弥补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人在孩提的时候,虽是知道的不多,但正如猫儿狗儿,对于身边的人对它们好不好,它们是最能感受得清楚的,真情实感伪装不了,一旦虐待它们,你便可以从它们的白眼中,见到它们对你的厌恶和憎恨。

儿童也是如此。

鲁迅先生在童年时,正是对自己的亲弟弟,犯过此种过错。

很显然,那个时候鲁迅并不知道,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更不明白,这种童年的伤痕,会伴随着受害者的一生,也会让以后的自己悔恨、遗憾、内疚、自责,甚至痛苦。

弟弟喜欢放风筝,鲁迅不但不喜欢,还嫌恶,这还罢了,他竟然要把自己的嫌恶,强加给弟弟,对于弟弟的喜悦,“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他同样嫌恶。

因此,他能够做出走进弟弟房间、亲手把弟弟好不容易做的蝴蝶风筝的翅骨抛在地上,然后踩断踩扁这一连串无情、虐待、欺辱的动作,面对弟弟的“多病,瘦得不堪”,他这哥哥不仅不多加爱护,反而横加暴虐。

人性在童年时候,或是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慢慢体现出来了的,鲁迅那个时候就以此为满足和快乐,“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此处彰显的是鲁迅在少年时期的恶,应是毫无疑问的,故此从孩提到青少年,都需要教育、教化和教养,以共同缔造和谐之 社会 。

鲁迅终是成一代大家,以他的聪明才华,亦终于从西方的书籍中了解了这一事情的本质,这令他内疚自责,却也于事无补,“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但这时候的补救,来得及吗?

来不及了。

人生很多事情,实则便是如此,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懂了的时候,却已经历尽沧桑,再多补救,也弥合不了那道裂痕了。

鲁迅先是想着补救的方法,送他风筝,一起放之类,但又马上想到大家都是有胡子的中年男人了,并且脸上都有了“生的条纹”,又怎么能够放下成年人的包袱、以及对彼此的生疏和成见,心无防备、无忧无虑地一起放风筝呢?

他们都知道这已经不可能了,不现实。

没错,生疏很多时候,往往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也存在,正如那句话所说:

显而易见,少年鲁迅是“无情的”,面对哥哥的无情,弟弟自然从小就对他产生了生疏和疏远,还有鲁迅“不知道也没有留心的”弟弟对他的怨恨、憎恶,以及童年幼小心灵的阴影、压抑和裂痕,将会伴随一生,永远无法弥补。

这是补不起来的,就像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那句名言:

这两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所有在童年遭遇过不幸的人,就更准上加准。

那些童年不幸的人,长大后往往在性格上有缺陷,在很多地方也有难免的缺点,譬如沉默寡言,譬如抑郁消极,譬如不相信任何人和一切,谨小慎微等等,就像那街头巷尾,受尽折磨、伤害与委屈的流浪猫流浪狗,在躲在阴暗角落瑟瑟发抖的同时,又默默舔舐着自己的伤口,无情地注视着世间的一切,似乎与它们无干。

故此鲁迅在请求弟弟宽恕的时候,弟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有过这样的事么”?

不是遗忘,而是不愿再提起,既不想在自己伤口上撒盐,也是不想得罪亲人,避免横生枝节了。



鲁迅也是知道的,“无怨的恕,说谎罢了”,越清楚,他便越痛苦,“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并且“无可把握的悲哀”,“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他是多么地想补救和悔恨自责,悔不当初,从因果律来说,又或是一种报应,施之于人的虐待,终究还是还给他了。

那个童年受过伤的人,他不会再提了,而是变成了一种漠然的审视,用沉默和平静,去应对过往的一切。

那些童年遭遇过不幸的人,最后往往也只能如此,忘却,那是永远忘不掉的,至于是哪些不幸,没经历过的人,也永远无法理解,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因此我们只能一边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一边希冀他们能走出阴影,拨云见日,接受温暖的阳光。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

这句话也是无比地准确。

若你在青少年,为避免将来追悔莫及,那便请不要对别人的童年施加伤害,一个上下学经常被同学围堵、遭遇校园暴力的孩子,你怎么能够奢望他心理 健康 ?若你为父母,一个在夫妻争吵甚至家庭暴力和虐待中长大的孩子,你怎么能够渴求他身心无恙?若你想造就下一代,在这之前,请想好,至少要给他们一个,不那么阴暗的童年。

反之,就是“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我们都希望林黛玉的少年童年,能扛过去“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从而进入薛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鲁迅风筝:童年的伤痕,一生都无法弥补视频

相关评论:
  • 17571685226鲁迅风筝:童年的伤痕,一生都无法弥补
    仇菊群答:很显然,那个时候鲁迅并不知道,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更不明白,这种童年的伤痕,会伴随着受害者的一生,也会让以后的自己悔恨、遗憾、内疚、自责,甚至痛苦。弟弟喜欢放风筝,鲁迅不但不喜欢,还嫌恶,这还罢了,他竟然要把自己的嫌恶,强加给弟弟,对于弟弟的喜悦,“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

  • 17571685226对鲁迅《风筝》的理解 谁知道呀 急!!!
    仇菊群答:但是,即使《风筝》写的是作者自身的经历,却也不等于鲁迅在执笔时对原材料没有取舍,没有突出,没有必要的渲染和强调,否则,恐怕就难以取得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而且,以上仅是就创作素材而言,重要的是对作品主题的认识。所喜鲁迅两位亲属都是一直从儿童教育角度来谈《风筝》的。周建老明确指出:“我想他所以这样写,主...

  • 17571685226鲁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的关系尽量说的详细点
    仇菊群答:鲁迅的童年直接影响了他小说创作的取材与立意。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自己生活的影子,特别是少年时期生活的影子。如《社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寄予了很多好的理想和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幼年的心灵伤痛,加上一生病魔时不时地困扰,医学的影响在鲁迅的心理上一直...

  • 17571685226名著读后感1000字。(初一)
    仇菊群答:"坚持"从我们口中不知出现了多少次,而对于鲁滨孙来说,坚持让他解决了一切困难,当他来到孤岛上,他没有食物,没有任何生活用品,而他却坚持在荒无一人的岛上寻求一线希望,他找到了一艘破烂的船只,他把船上所有的木材都运下来,为自己打造了一艘小木船,还取了一些船上浸湿的火药和枪支,他靠着枪在森林中找到了一群...

  • 17571685226赞美风筝的现代诗句有哪些?
    仇菊群答:童年就像风筝,或浓或淡地渐渐离我们远去。无论多么久远,总有那么一条线,时不时将你往童年的往事牵引。4、现代卑微如我《风筝》:我是一只风筝,在空中努力保持着平衡。被风吹起的灰,迷了我的双眼,黑暗中也曾遍布伤痕。我是一只风筝,在空中凝望我深爱的人。我渴望自由驰骋,却因被爱牵拌,无力...

  • 17571685226鲁迅小时候的生活背景!
    仇菊群答: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独多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得暗淡无光。鲁迅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 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

  • 17571685226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仇菊群答:这里,又突然脑子里冒出了鲁迅笔下那个月光下的润土了。文章中说“到最后,总是这的世界赢得了胜利”,于是所有都成了世界的孤儿,失败的宠臣,故乡、童年、回忆……美好的事物都被远远的抛弃,留下满地伤痕,也给所有人一刀,这刀痕至死都留在人心中无法抹去。宗教给了信仰着内心的宁静,可是,宗教却...

  • 17571685226关于母亲的现代诗
    仇菊群答:1、写给母亲的诗 近现代:冰心 母亲,好久以来,就想为你写一首诗。但写了好多次,还是没有写好。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不知道该怎样结尾,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还是该选择逃避。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我决定还是要为你...

  • 17571685226名著阅读1000字——主要写人物
    仇菊群答: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却被一只风筝无情地划出了一条让人一生无法祢补的伤痕。在一次风筝大赛上,阿米尔为了赢得冷漠父亲的注意,他奋力竞争,荣获冠军,但正想拿着风筝去领奖时,风筝却被猛风吹远了。“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坚持要为阿米尔追回那只已经得奖的风筝,却因此不幸地遭到了一群流氓的侮辱,眼看着同伴遇难,...

  • 17571685226《追风筝的人》段落赏析
    仇菊群答:赏析:阿米尔没有出手帮助哈桑,他给自己列出自己时懦夫,害怕阿瑟夫,但根本原因是他认为哈桑只是一个仆人,所以哈桑受苦无所谓,他在乎的是可以得到父亲赞赏的风筝。最后他如愿以偿,父亲很高兴,他也很开心,再见哈桑时,哈桑没有愤怒,仍然是逆来顺受。4、我看着哈桑被人强暴。我明白这是个下在我身上...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