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离技术中化合物的极性,中性和非极性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结构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反向色谱,非极性色谱和液液色谱的区别?~

首先一点,是“反相”色谱,不是“反向”色谱。

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是这么来的。一般情况下(历史发展的原因),色谱法中固定相一般都是用极性较大物质,比如常用的硅胶柱,而流动相(洗脱剂、展开剂)一般用的是极性很小或者非极性的物质。因此固定相极性大,流动相极性小的色谱被称作正相色谱。发展较早的色谱大多是遵循这个模式,比如薄层色谱(一般都是硅胶涂板,用石油醚等做展开剂),气相色谱GC。
而后来随着液相色谱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出于仪器制造以及应用于生物、有机分子的分析分离的具体实际情况,人们发现,固定相使用极性很小或者非极性的物质,而将流动相使用极性较大的物质,使用效果将会很好。和传统的正相色谱正好相反,因此被命名为反相色谱,即固定相极性小,流动相极性大。现在科研和实际中大量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绝大多数是反相色谱,用非极性柱或者小极性的柱子,而使用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很大的物质来配制流动相。

非极性色谱这里的非极性指的是色谱柱材料是非极性。根据上面关于反相色谱的论述,你应该可以知道了,很多反相色谱的色谱柱用的是非极性物质,因此很多反相色谱其实也可以被叫做非极性色谱。只要使用的柱子是非极性的即可,常用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做填充柱固定相就是一个典型的非极性色谱。当然有非极性色谱,也有弱极性色谱,中等极性色谱,强极性色谱的命名。

注意,和上面一个概念的区别是,非极性色谱是另一种命名体系。这种命名关注的是固定相的极性大小。而正相色谱反相色谱关注的是固定相和流动相哪个极性更大,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就可以称作正相色谱,而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就可以被叫做反相色谱。

液液色谱则是另一种命名,根据的是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固定相都是固态,流动相为液态或者气态。而液液色谱则固定相和流动相都为液态,这个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萃取有点像(只是原理有点像)。当然这是针对特殊的工艺要求或者分离要求而发展的。液液色谱有几个特殊的要求,第一是流动相和固定相一定要不互溶,不然分不开;第二是由于固定相是液体,因此还需要有载体(不然也流掉了怎么算固定相啊)。载体起到吸附固定相的作用。液液色谱的优势是一般应用于实际的分离中,因为一般的色谱都是固定相是一定的然后调整流动相的极性(溶剂的配比)来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是很多实际条件下由于制得的样品需要特殊的存在环境,因此成品往往直接作为流动相,流动相是不能变的,只能调整固定相的吸附能力来测试分离效果。所以液液色谱的优势体现在这里,载体一般用的是多孔硅胶或者是均匀的硅胶藻土全多孔型载体,只要把需要的固定相涂在上面,就可以进行分析。如果极性不合适,也可以在换涂其他的固定相。
液液色谱的缺点是固定相是涂在载体上的,因此载体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吸附作用,流动相不可避免地会冲刷下一部分的固定相。为了弥补上述缺陷,70年代初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固定相叫做化学键合固定相。这种固定相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各种不同的有机基因键合,用化学键的作用来取代吸附作用。为了与传统的液液色谱相区别,这种色谱被称作化学键合相色谱(简称键合相色谱或者键合色谱)。现在键合相色谱在大多数时候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液液色谱。

不知道这样的答复能不能算说清楚。
如果还有问题,请补充提问。

物质的极性和非极性是由分子的结构造成的,当分子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为极性分子。均匀则为极性分子。分子是否为极性可以简单的通过官能团来判断,这是由于形成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造成的,这种束缚能力相差越大,极性越强,比如-OH, -COOH, -CO, -CN等等都是极性的官能团。但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没有严格的判断依据,比如,甲醇是极性物质,但当碳链增长,如变为正十八醇或更多时,物质的极性逐渐下降,偏向于非极性。

不是结构。对固定液的极性在我国是根据(Rohrschneider)1959年提出的相对极性测定方法分类的,规定b,b'-氧二丙腈的相对极性为100,角鲨烷为0,进行测定的。我国一般选五种物质为标准物质(苯、丁醇、2-戊酮、硝基丙烷、吡啶。)通过测定五个相应指数差综合评定待测固定液极性。当然也可以按化学性质和官能团分,但不利于采用保留值定性。

看该物质结构,往往根据其分子结构对称与否还有就是所带的官能团比如带有-OH,-COOH一类的极性就大

电子偏转显电性就是极性


色谱分离技术中化合物的极性,中性和非极性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结构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3061765582色谱分离技术中化合物的极性,中性和非极性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结构吗...
    费香童分子是否为极性可以简单的通过官能团来判断,这是由于形成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造成的,这种束缚能力相差越大,极性越强,比如-OH, -COOH, -CO, -CN等等都是极性的官能团。但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没有严格的判断依据,比如,甲醇是极性物质,但当碳链增长,如变为正十八醇或更多时...

  • 130617655823.说明液相色谱法的种类以及固定相、流动相和分离化合物的极性情况?
    费香童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不同,可以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两种。正相色谱中,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适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常用的固定相包括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硅胶是一种无定形颗粒,表面有许多微孔,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因此能够吸附许多极性化合物...

  • 13061765582在色谱分离实验中为什么极性大的流动相使化合物在固定相中移动的更...
    费香童在色谱分离实验中,流动相的极性对化合物在固定相中的移动速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色谱分离过程中的吸附作用和溶解作用所导致的。首先,色谱分离是一种基于吸附和溶解差异的分离技术。固定相通常是具有吸附能力的固体颗粒或涂层,而流动相则是携带待分离化合物通过固定相的液体或气体。当流动相流...

  • 13061765582化合物的极性,洗脱剂的极性如何影响洗脱顺序
    费香童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先用非极性溶剂洗,一般使用石油醚,实验室合成的产物都是极性比较大的,所以洗不出来,在产物中的大分子类似于色素的东西也不会出来。

  • 13061765582为何选择溶剂洗脱时要注意化合物的极性?
    费香童组分的极性较弱,就应选用吸附性较强(即活性较高)的吸附剂,用极性较小的溶剂进行洗脱。化合物极性与其结构有关。按结构的特征,各种有机物的极性大小顺序为:烷烃 <烯烃 <醚类 <硝基化合物 <酯类 <酮类 <醛类 <胺类 <醇类 <酚类 <酸类 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醚 < 环己烷 < ...

  • 13061765582在吸附色谱法中,如何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和固定相的活性选择适当的流动...
    费香童如果被分离的物质既有极性又有非极性,如药物等,则应选择中等极性的流动相,如醋酸乙酯等。固定相的活性:固定相的活性也是选择流动相的重要因素。如果固定相的活性较高,可以选择极性较弱的流动相;反之,如果固定相的活性较低,则应选择极性较强的流动相。对于一些特殊的固定相,如手性固定相,应选择...

  • 1306176558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如何完成从弱极性、中等极性、强极性物质的检测?
    费香童检测技术:使用合适的检测技术,如UV-Vis检测器或质谱检测器,以便于检测弱极性化合物的信号。中等极性物质的检测:中等极性物质在反相色谱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优化和分离条件。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法:柱填料选择:考虑使用介于弱极性和强极性之间的柱填料,如C8柱。流动相的优化:考虑梯度洗脱或者使用添加剂...

  • 13061765582如何分析在高效液相色谱中不保留的,极性大的化合物?
    费香童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对于不保留的、极性大的化合物,其分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分配系数,容易在流动相中快速通过色谱柱,导致难以获得有效的分离和检测。以下是对这类化合物在HPLC中进行分析的方法和策略: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对于极性大的化合物,选择具有强极性固定...

  • 13061765582薄层色谱法分离组分的极性大小如何判断?
    费香童Rf越大,这种物质经展开剂展开后扩散越快,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它的极性就比较小,不容易被吸附剂吸附,所以Rf与其极性成反比

  • 13061765582正相分配色谱适合分离极性大的还是极性小的成分
    费香童标准答案: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大,流动相极性小,适合分离极性大和中等极性的物质。我的理解是:在正相色谱中,极性大的物质流速慢,需分离物质之间的RF值更大,分离因子β更大,换句话说,就是灵敏度更高。因此,更适合极性大的物质的分离。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