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文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不为五斗米折腰》全文翻译~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尚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③》。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④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⑤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中世。

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管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 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文集流传于人世。
注:①不吝情:真率自然。 ②晏如:安然。 ③来:语助词。 ④羲皇:古帝伏羲。 ⑤徽:系琴弦的绳子。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督邮来督察。为人骄横的督邮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因为这区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这则故事主要是赞扬有骨气,不趋炎附势 ·品格高尚的人。(参考百度百科)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尚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③》。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④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⑤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中世。

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管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 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文集流传于人世。
注:①不吝情:真率自然。 ②晏如:安然。 ③来:语助词。 ④羲皇:古帝伏羲。 ⑤徽:系琴弦的绳子。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文视频

相关评论:
  • 18269704217陶渊明不为五斗米不折腰原句
    汪娴乔《陶潜传》,即记载陶渊明生平事迹的传记。《晋书》和《宋书》均有《陶潜传》,都对陶潜的生平、主要活动和文学作品进行了介绍,内容略有不同。原句: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18269704217不为五斗米折腰下一句是什么??
    汪娴乔原文: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白话译文: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

  • 1826970421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文
    汪娴乔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③》。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④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⑤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

  • 1826970421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译文
    汪娴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注释:督邮:魏晋时,代表太守巡视县城,检查官员和邮驿,传达政令和追捕犯人的官员。白:通知,告知,报告。束带:束好衣带,这里指要穿正式的官服。拳拳:诚心诚意 译文:郡的太守派了个督邮来到县里视察,陶潜的...

  • 18269704217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句是怎么说的
    汪娴乔<\/P><P>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P><P>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P><P>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

  • 18269704217英雄也被五斗米折腰原话是啥
    汪娴乔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了彭泽。唐代李延寿的《晋书·陶潜传》。原文: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 18269704217“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和陶渊明有什么渊远
    汪娴乔“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说的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 18269704217“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前一句是什么?
    汪娴乔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庸俗,没有骨气,为利禄所动。“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 1826970421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汪娴乔原文: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译文: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

  • 1826970421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汪娴乔“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个成语,出自《晋书·陶潜传》中的原文记载:“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句话是作者形容陶渊明淡泊名利的名句,常被世人用来比喻某人有骨气、不畏强权、清高处世的样子。典故简介 《晋书》是这么说的:当时陶渊明是彭泽县令...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