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来自:评价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加强专制制度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
2、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和以法治国的理论。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的统治格局。
4、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汉武帝的大一统(国家高度的统一)措施: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重视选拔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决王国问题强化完善封建法制。军事方面出兵匈奴;进军南越。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崇法。
经济方面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地方势力迅速发展,出现外戚专政。东汉建立后,进一步加强皇权。但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后又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破坏。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大小国家都奉行专制主义原则。这一时期三省六部制日渐形成。
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发展运作程式: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用: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
(3)府兵制的改革完善等。唐中叶以后,藩镇权限增大,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加之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落。唐亡后,割据势力更加发展,演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再次遭到破坏。
6、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政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财权: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
7、元朝:行省制度的有效实施。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又在中央设宣政院,专门管理西藏事务。
8、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内容: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这一措施,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并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互相制约,构成皇权专制的可靠支柱。这一措施具有独创性,表明皇帝对自己的统治缺乏信心。它的出现,标示着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和专制制度的腐朽反动性加强。在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三司是朝廷在省里的派出机关,互不统属、分权鼎立,互相控制,遇有重大事宜,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部院,从而便于中央垂直领导,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其结果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八股取士,为统治阶级推行君主制制度培养了官僚队伍。其结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制定《大明律》·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加强君权,形成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
9、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首先,必须明确中央集权是针对封建社会的。秦朝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以后历朝加强。
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西汉:中央设内外朝制,地方是郡国并行制,后又颁布推恩令和付益之法来限制王国的权力,推行察举制,选拔民间人才。
东汉:中央是扩大尚书台权力
隋朝: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北宋:中央设参知政事分割丞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丞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财权,地方上是派文官做知州,同时又派通判监督知州,设转运使集中财权,规定地方的司法人员有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中央复核,集中司法权。同时又不断削弱节度使权力。将禁军统帅权一分为三,实行更戍法。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同时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地方设行省制度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统帅六部,后因政事繁多,又设内阁辅佐君王,地方上是设三司使。
清:中央设军机处,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地方是将全国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单位和蒙古盟旗。
注意:中央集权是指地方权的削弱和中央权力的加强,加强皇权表现为相权的削弱。这些东西课本上都有,提个建议,多看书,万变不离其宗。谢谢!

秦朝: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并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西汉:改革管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僚的控制。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从而消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易 形成将帅用兵的自重局面。

北宋: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以防武将专权。

1、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派文官做知州,知州设通判,二者互相牵制。

2、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3、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职员。 

元朝: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 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初期主要在中央,并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制定《大明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又设内阁(明朝设立的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的内阁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

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又大兴文字狱。

扩展资料:

作用

1、积极作用(明清之前):

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5]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③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④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央集权制度



首先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自秦朝开始
秦朝:专制主义(设立三公九卿,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设立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
汉朝:专制主义(汉武帝实行“内朝”,限制相权。实行察举制,自平民中选拔官员,建立“太学”,设司隶校尉监察皇亲国戚)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设立刺史检查地方,将琉球纳入管辖范围)
魏晋南北朝:专制主义(实行九品中正制)中央集权我不太知道,现在历史教学对南北朝与五代十国比较忌讳。
隋唐:专制主义(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创立科举制)中央集权(改州为道,地方上设节度使,加强与吐蕃的联系)
宋:专制主义(设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政事堂再分相权。建立枢密院分军权,三司使分财政权力)中央集权(设转运使,通判,管理地方财政与司法。文官任知州,削弱地方兵权)
元朝:专制主义(中书省管理国家大权)中央集权(建立行省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明朝:专制主义(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为辅政机构。建立一系列特务机构,如东西厂,锦衣卫。八股取士)中央集权(地方设御史台监察地方)
清朝:专制主义(建立南书房,军机处)中央集权(派遣驻藏大臣,金瓶掣签,改土归流,实行密折制)
纯手打,我自己总结的,这是会考的地方,给分吧~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北方修筑长城,南方开灵渠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
唐朝:三省六部制
明朝:废丞相
元朝:行省制度

额,这个很难回答啊。首先自秦代开始中央集权这没说的。汉代设立中外朝(内容自找),唐代隋代三省六部,明代废除丞相,清朝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雍正军机处

亲,我要加强皇权的啊
这些就是啊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视频

相关评论:
  • 17023867691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龚蓝乖秦朝: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并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西汉:改革管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僚的控制。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 17023867691中国古代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龚蓝乖汉朝:实行封国制,减弱了皇权,导致七王之乱,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隋唐宋元等朝代吸收了汉朝的教训,再也没设诸侯)后来分内阁和外阁(内阁主要是秘书亲属之类可以信任的人,外阁就是丞相之类的人)加强了皇族权利 南北朝没有相关记载,权利都掌握在将军手中,导致朝代不断更换,...

  • 17023867691各朝代对加强皇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龚蓝乖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的行中书省权利义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行使行审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控制地方巩固皇室。3.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

  • 17023867691中国古代历代皇帝都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的?
    龚蓝乖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职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财政、行政和司法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 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设宣政院,统领...

  • 17023867691请说出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削弱相劝加强皇权的措施?
    龚蓝乖在专制社会,军机处的设置将皇帝的权威提拔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它也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最后一步。所以说,军机处标志着中国专制皇权达到了巅峰。天道轮回,盛极而衰,自然之理也。皇权在明清时期走向了它的顶峰,然而,过度的集权也导致积弊丛生。终于,伴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专制皇权也走向...

  • 17023867691急!简述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
    龚蓝乖宋朝进一步削弱地方的权力,地方长官一律有文臣担任,设置钱谷,削弱地方的财政基础。军队的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元朝实行一省制,直射中书省,管理六部。明朝废除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总体的趋势就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 17023867691中国古代几次大统一个统治者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龚蓝乖汉:汉武帝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设置中外朝。在文化上废除百家,独尊儒术 西晋:把地区上大的州分成几个小的州 隋唐:中央设置三省六部 ,由于盘镇割据,所以中央不怎么集权 宋:宋太祖把兵权,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官当地方长官 元:中央设立中书门下省 地方设行省 明:中央撤丞相,权分六部 清:...

  • 17023867691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在各个朝代的表现
    龚蓝乖皇权与相权:(加强君主集权的过程)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西汉:中朝 东汉:尚书台 魏晋南北朝:三省制萌芽(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隋唐:三省六部制 北宋:行政权:中书门下 军事权:枢密院(调兵权)三衙(统兵权) 财政权:三司 元:中书省 御史台 宣政院 枢密院 (一省一...

  • 17023867691汉——清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
    龚蓝乖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2)魏晋南北朝: 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隋唐时期: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

  • 17023867691中国历史上皇权演变的轨迹和特点是什么
    龚蓝乖皇权总体呈现逐步加强的趋势 隋唐时期,同志者通过在中央实行改革三省六部制来加强皇权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重要措举是中央废丞相,行政权分属六部;地方三司分权;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牵制;颁布大明律;设锦衣卫等 说军机处设立是皇权加强的重要标志,是因为这时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