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服,从一品到七品介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明朝一品到九品分别有哪些官职~

1、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2、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各省总督 、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散秩大臣、副将
3、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4、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5、正五品: 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6、正六品: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7、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七品典仪 、盛京游牧副尉
8、正八品: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外委千总
从八品: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9、正九品: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各营兰翎长
从九品: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额外外委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官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
夏、商两代,约1000年。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朝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殷纣王在位,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辞职隐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谏,被罚作奴隶;纣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则因进谏被剖心致死。孔子说,“殷有三仁焉”

第二个时期
从西周到春秋,约600余年。周朝君主称“天子”或“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君主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
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
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
从战国至清末,时间长达2300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官职

明代官服是当时材料工技水平最高的服装,就制度而论它承袭唐宋官服制度的传统,指导思想比较保守。但制作更趋精美,整体配套也更趋和谐统一。明太祖洪武元年,朱元璋鉴于局势尚未安定,学士陶安请制定冕服,朱元璋指示礼服不可过繁,祭天地、宗庙只需戴通天冠,穿纱袍。一品至五品官服紫,六、七品服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礼部官员提出,古代服色按五德的学说,夏尚黑、殷尚白、周赤、秦黑、汉赤、唐黄。明取法周汉唐宋,以火德王天下,色应尚赤,朱元璋认可,并规定正旦、冬至、圣节(皇帝生日)、祭社稷、先农、册拜等大典要穿衮服。

宗人府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宗人令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左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右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左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右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经历 一人 正五品 宗人府经历司三公太师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傅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太保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三孤少师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少傅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少保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太子三师太子太师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太子太傅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太子太保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太子三少太子少师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太子少傅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太子少保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东宫太子宾客 无定员 正三品 东宫大臣内阁中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武英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文渊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中书省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左丞相 一人 正一品 中书省右丞相 一人 正一品 中书省平章政事 一人 从一品 中书省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左丞 一人 正二品 中书省右丞 一人 正二品 中书省参知政事 一人 从二品 中书省 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郎中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左司郎中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右司员外郎 一人 正六品 中书省都事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检校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检校照磨 一人 从七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照磨管勾 一人 从七品 中书省参议 一人 正三品 中书省参议府 吴元年革参议府参军 一人 从三品 中书省断事官 一人 从三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断事官断事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经历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都镇抚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都镇抚司 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考功郎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考功所 洪武元年革考功所中书舍人 十人 从七品 中书省 旧名直省舍人东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吏部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吏部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验封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稽勋清吏司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吏部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文选清吏司 洪武三十一年增设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正统十一年增设户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户部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户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户部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 二人 正五品 户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 四人 正五品 户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 宣德以后主事 七人 正六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湖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陕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福建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山东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贵州清吏司礼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礼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礼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礼部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礼部仪制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礼部祠祭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礼部主客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礼部精膳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礼部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礼部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礼部仪制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礼部祠祭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礼部主客清吏司 兵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兵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兵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兵部   郎中 二人 正五品 兵部武选清吏司   郎中 二人 正五品 兵部职方清吏司   郎中 二人 正五品 兵部车驾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兵部武库清吏司 万历九年并革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兵部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兵部武选清吏司 后革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兵部武库清吏司 后革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兵部职方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兵部   主事 三人 正六品 兵部武选清吏司   主事 四人 正六品 职方武选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兵部车驾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兵部武库清吏司 后革 刑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刑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刑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刑部其属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刑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刑部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刑部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湖广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陕西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广东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山东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福建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刑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刑部广西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贵州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刑部云南清吏司 工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工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工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工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工部司务厅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工部 营缮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工部 虞衡清吏司   郎中 五人 正五品 工部 都水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工部 屯田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工部   员外郎 二人 从五品 工部营缮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工部   主事 五人 正六品 工部都水清吏司   主事 三人 正六品 工部营缮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工部屯田清吏司   所正 一人 正七品 工部营缮所 都察院  左都御史 无定员 正二品 都察院   右都御史 无定员 正二品 都察院   左副都御史 无定员 正三品 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 无定员 正三品 都察院   左佥都御史 无定员 正四品 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 无定员 正四品 都察院   经历 一人 正六品 都察院经历司   都事 一人 正七品 都察院  监察御史 一百十人 正七品 都察院通政使司  通政使 一人 正三品 通政使司   左通政 一人 正四品 通政使司   右通政 一人 正四品 通政使司   誊黄右通政 一人 正四品 通政使司   左参议 一人 正五品 通政使司   右参议 一人 正五品 通政使司   经历 一人 正七品 通政使司经历司大理寺  卿 一人 正三品   左少卿 一人 正四品 大理寺   右少卿 一人 正四品 大理寺   左寺丞 一人 正五品 大理寺   右寺丞 一人 正五品 大理寺   寺正 一人 正六品 大理寺左寺   寺正 一人 正六品 大理寺右寺   寺副 一人 从六品 大理寺左寺   寺副 一人 从六品 大理寺右寺 后革   评事 四人 正七品 大理寺翰林院  学士 一人,正五品 翰林院   侍读学士 二人 从五品 翰林院   侍讲学士 二人 从五品 翰林院   侍读 二人 正六品 翰林院   侍讲 二人 正六品 翰林院  史官修撰 无定员 从六品 翰林院   编修 无定员 正七品 翰林院   检讨 无定员 从七品 翰林院国子监  祭酒 一人 从四品 国子监   司业 一人 正六品 国子监  五经博士 五人 从八品 国子监博士厅   衍圣公 正二品 孔氏世袭 太常寺  卿 一人 正三品 太常寺   少卿 二人 正四品 太常寺   寺丞 二人 正六品 太常寺   典簿 二人 正七品 太常寺典簿厅   奉祀 一人 从七品 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一人   提督四夷馆   少卿 一人 正四品 提督四夷馆光禄寺  卿 一人 从三品 光禄寺   少卿 二人 正五品 光禄寺   寺丞 二人 从六品 光禄寺,   典簿 二人 从七品 光禄寺典簿厅   署正 一人 从六品 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   署丞 四人 从七品 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太仆寺  卿 一人 从三品 太仆寺   少卿 三人 正四品 太仆寺   寺丞 四人 正六品 太仆寺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太仆寺主簿厅 鸿胪寺  卿 一人 正四品 鸿胪寺   左少卿 一人 从五品 鸿胪寺   右少卿 一人 从五品 鸿胪寺   左寺丞 一人 从六品 鸿胪寺   右寺丞 一人 从六品 鸿胪寺 尚宝司  卿 一人 正五品 尚宝司   少卿 一人 从五品 尚宝司   司丞 三人 正六品 尚宝司六科  吏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吏科   户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户科   礼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礼科   兵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兵科   刑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刑科   工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工科   吏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吏科   吏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吏科   户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户科   户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户科   礼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礼科   礼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礼科   兵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兵科   兵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兵科   刑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刑科   刑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刑科   工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工科   工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工科   给事中 四人 从七品 吏科   给事中 六人 从七品 礼科   给事中 八人 从七品 户科   给事中 十人 从七品 兵科   给事中 八人 从七品 刑科   给事中 四人 从七品 工科中书科 中书舍人 二十人 从七品 中书科 行人司   司正 一人 正七品 行人司   左司副 一人 从七品 行人司   右司副 一人 从七品 行人司 钦天监   监正 一人 正五品 钦天监   监副 二人 正六品 钦天监其属,主簿厅   官正 五人 正六品 春、夏、中、秋、冬各一人   五官灵台郎 四人 从七品 钦天监 太医院  院使 一人 正五品 太医院   院判 二人 正六品 太医院 上林苑监   左监正 一人 正五品 上林苑监   右监正 一人 正五品 上林苑监   左监副 一人 正六品 上林苑监   右监副 一人 正六品 上林苑监   左监丞 一人 正七品 上林苑监   右监丞 一人 正七品 上林苑监  典署 一人 正七品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 五城兵马指挥司   指挥 各一人 正六品 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副指挥 各四人 正七品 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顺天府   府尹 一人 正三品 顺天府   府丞 一人 正四品 顺天府   治中 一人 正五品 顺天府   通判 三人 正六品 顺天府   推官 一人 从六品 顺天府 僧录司   左善世 一人 正六品 僧录司   右善世 一人 正六品 僧录司   左阐教 一人 从六品 僧录司   右阐教 一人 从六品 僧录司 导录司   左正一 一人 正六品 导录司   右正一 一人 正六品 导录司   左演法 一人 从六品 导录司   右演法 一人 从六品 导录司   神乐观提点 一人 正六品 导录司   龙虎山正一真人 一人 正二品 导录司 王府长史司  左长史 一人 正五品 王府长史司   右长史 一人 正五品 王府长史司   审理正 一人 正六品 王府长史司审理所   副 一人 正七品 王府长史司审理所 承宣布政使司   左布政使 一人 从二品 承宣布政使司   右布政使 一人 从二品 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政 无定员 从三品 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政 无定员 从三品 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议 无定员 从四品 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议 无定员 从四品 承宣布政使司   经历 一人 从六品 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   都事 一人 从七品 承宣布政使司   理问 一人 从六品 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副理问 一人 从七品 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提刑按察使司  按察使 一人 正三品 提刑按察使司   副使 一人 正四品 提刑按察使司   佥事 无定员 正五品 提刑按察使司   经历 一人 正七品 提刑按察使司经历司 行太仆寺   卿 一人 从三品 行太仆寺   少卿 一人 正四品 行太仆寺   寺丞 无定员 正六品 行太仆寺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行太仆寺 苑马寺   卿 一人 从三品 苑马寺   少卿 一人 正四品 苑马寺   寺丞 无定员 正六品 苑马寺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苑马寺 都转运盐使司   都转运使 一人 从三品 都转运盐使司   同知 一人 从四品 都转运盐使司   副使 一人 从五品 都转运盐使司   判官 无定员 从六品 都转运盐使司   经历 一人 从七品 都转运盐使司经历司 盐课提举司   提举 一人 从五品 盐课提举司   同提举 一人 从六品 盐课提举司   副提举 无定员 从七品 盐课提举司   市舶提举司 提举 一人 从五品 市舶提举司   副提举 二人 从六品 市舶提举司 府   知府 一人 正五品 府   同知 无定员 正六品 府   通判 无定员 正六品 府   推官 一人 正七品 府 州  知州 一人 从五品 州   同知 无定员 从六品 州   判官 无定员 从七品 州 县   知县 一人 正七品 县 爵   公 无定员 超品一等爵   侯 无定员 超品二等爵   伯 无定员 超品三等爵   驸马都尉 无定员 超品位在伯上   五军都督府 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属   左都督 一人 正一品 都督府   右都督 一人 正一品 都督府   都督同知 无定员 从一品 都督府   都督佥事 无定员 正二品 都督府   经历 一人 从五品 都督府经历司   都事 一人 从七品 都督府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 一人 正三品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 二人 从三品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 四人 正四品 京卫指挥使司   镇抚 二人 从五品 京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 一人 从七品 京卫指挥使司经历司王府仪卫司   仪卫正 一人 正五品 王府仪卫司   仪卫副 二人 从五品 王府仪卫司   典仗 六人 正六品 王府仪卫司 留守司   正留守 一人 正二品 留守司   副留守 一人 正三品 留守司   指挥同知 二人 从三品 留守司   经历 一人 正六品 留守司经历司   都事 一人 正七品 留守司   断事 一人 正六品 留守司断事司   副断事 一人 正七品 留守司断事司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 一人 正二品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同知 二人 从二品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佥事 四人 正三品 都指挥使司   经历 一人 正六品 都指挥使司经历司   都事 一人 正七品 都指挥使司   断事 一人 正六品 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副断事 一人 正七品 都指挥使司断事司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 一人 正三品 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 二人 从三品 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 四人 正四品 卫指挥使司   镇抚 二人 从五品 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 一人 从七品 卫指挥使司经历司所   正千户 一人 正五品 千户所   副千户 二人 从五品 千户所   镇抚 二人 从六品 千户所   百户 十人 正六品 千户所 土官   宣慰使 一人 从三品 宣慰使司   同知 一人 正四品 宣慰使司   副使 一人 从四品 宣慰使司   佥事 一人 正五品 宣慰使司   经历 一人 从七品 宣慰使司经历司 宣抚司   宣抚使 一人 从四品 宣抚司   同知 一人 正五品 宣抚司   副使 一人 从五品 宣抚司   佥事 一人 正六品 宣抚司 安抚司   安抚使 一人 从五品 安抚司   同知 一人 正六品 安抚司   副使 一人 从六品 安抚司   佥事 一人 正七品 安抚司招讨司   招讨使 一人 从五品 招讨司   副招讨 一人 正六品 招讨司 长官司   长官 一人 正六品 长官司   副长官 一人 从七品 长官司

  一品常服:头饰用珠翠庆云冠,珠翠翟3,金翟1,口衔珠结。鬓边珠翠花2,小珠翠梳1双,金云头连三钗1,金压鬓双头钗2,金脑梳1,金簪2,金脚珠翠佛面环1双。镯钏都用金。衣服为长袄、长裙,质料各色纻丝、绫、罗、纱随用。长袄镶紫或绿边,上施蹙金绣云霞翟鸟纹,看带用红、绿、紫,上施蹙金绣云霞翟鸟纹。长裙横竖金绣缠枝花纹。二品礼服,除特髻上少1只金翟鸟口衔珠结外,与一品相同。二品常服亦与一品同。
  三品礼服:特髻上金孔雀6,口衔珠结。正面珠翠孔雀1,后鬓翠孔雀2。霞帔上施蹙金云霞孔雀纹。钑花金坠子。褙子上施金绣云霞孔雀纹。余同二品。三品常服,冠上珠翠孔雀3,金孔雀2,口衔珠结。长袄,看带或紫或绿,并绣云霞孔雀纹,长裙横竖襕并绣缠枝花纹,余同二品。四品礼服特髻上比三品少1只金孔雀,此外与三品同。四品常服与三品同。
五品礼服:特髻上银镀金鸳鸯4,口衔珠结。正面珠翠鸳鸯1,小珠铺翠云喜花3朵,后鬓翠鸳鸯1,银镀金云头连三钗1,小珠帘梳1,镀金银簪2,小珠梳环1双。霞帔上施绣云霞鸳鸯纹,镀金银钑花坠子。褙子上施云霞鸳鸯纹。余同四品。五品常服冠上小珠翠鸳鸯3,镀金银鸳鸯2,挑珠牌。鬓边小珠翠花2朵,云头连三钗1,梳1,压鬓双头钗2,镀金簪2,银脚珠翠佛面环1双。镯钏皆银镀金。衣服为镶边绣云霞鸳鸯纹长袄,横竖襕绣缠枝花纹长裙。余同五品。
六品、七品礼服:首饰特髻上翠松三株,银镀金练雀4,口衔珠结。正面银镀金练雀1,小朱翠花4朵,后鬓翠梭毬1,翠练雀2,翠梳4,银云头连三钗1,珠缘翠帘梳1,银簪2。衣服绫或罗、绸、绢大袖衫,绣云霞练雀纹霞帔,钑花银坠子。褙子上施云霞练雀纹,余同五品。六、七品常服冠上镀金银练鹊3,又镀金银练鹊2,挑小珠牌,镯钏皆用银。衣服为有边长袄,紫或绿绣云霞练鹊文看带,横竖襕绣缠枝花纹长裙。余同五品。

  八品、九品礼服:首饰为小珠庆云冠,银间镀金银练鹊3,又银间镀金银练鹊2,挑小珠牌,银间镀金云头连三钗1,银间镀金压鬓双头钗2,银间镀金脑梳1,银间镀金簪2。衣服为大袖衫,霞帔,褙子,霞帔上绣缠枝花,钑花银坠子,褙子绣摘枝团花。及襟侧镶边绣缠枝花长袄,余同七品。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败了元朝帝国,也废止了元代的服饰制度,从皇帝到老百姓,都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大臣们参考周、汉、唐、宋的服饰形式,加以修改,先后试用了二十多年,才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一三九三年),确立了基本的款式。
明朝的文武百官,依照官位大小品级,有不同的规定。戴在头上的有: 一、梁冠:
文武百官在国家重大祭祀典礼,庆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时候,都要戴上梁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线的多寡来区分。

二、乌纱帽:
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后高,靠后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着头发。三、幞头:
是在重大的朝廷集会、奏事、谢恩时戴的,形体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缘左右有两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弯,再往左右弯。
四、四方平定巾:
布做的像长方体的帽子,又称方巾、角巾。明朝建国初年,做这种帽子的人,为了歌颂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勋,所以命名为「四方平定巾」,是读书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飘飘巾:
帽子像三角形屋顶、帽脊前后又各有一片长方形布披,随风飘动,所以叫飘飘巾。跟八仙中的吕洞宾戴的帽子一样,所以又称纯阳巾(纯阳真人是吕洞宾的道号),不过纯阳巾的前后帽顶布披有圈卷的云纹。有的帽披上也加块玉,脑后垂两条长带子。

六、东坡巾:
苏东坡发明的帽子。长方帽子,戴成菱形状,折线居中,两边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竖披。
其它尚有儒巾、平顶巾、汉巾、软巾、吏巾、二仪巾、万字巾、披云巾、网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色色,有时也加上披肩。

明代袍的颜色,也分等级。一至四品官穿绯色(大红),五至七品官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绿色。官袍圆团花纹直径的大小也区分等级,一品用大独科花,直径五寸;以下品级用品,随品级大小而缩小。
官袍的补子,也依照官阶的大小有一定的图像规定:
一、公、侯、驸马、伯用麒麟补、白泽补(白泽、麒麟,是神话动物或古代绝种的动物)。

二、文官,一品画仙鹤的补子。二品画锦鸡。三品画孔雀。四品画云雁。五品画白鹇。六品画鹭鸶。七品画鸂
鸂。八品画黄鹂。九品画鹌鹑。杂职画练鹊。风宪官画懈廌。

三、武官,一品、二品画狮子。三品、四品画虎豹。五品画熊罴。六品画彪。七品也画彪。八品画犀牛。九品画
海马。

明代官袍圆团纹,除了龙团纹,还有蟒衣(四个爪的龙)、飞鱼(有翅膀和鱼尾巴的龙)和斗牛(头上有两只弯角的龙),以及麒麟的纹路,穿这一些花纹大红袍的人,都是一、二品到公、侯、伯、驸马以上的高官。

官服补子

明代官像画保存了当代的官服艺术形式。明朝传至今日的官服,几乎荡然无存,少数从墓穴挖出来的几件,也是破损腐朽变色了。而官像画里的服饰鞋帽,色彩鲜艳,配件齐全,加上写实的人物表情,可说是纪录了明代近三百年历史的官样服装秀,也提供学术研究、古装戏、现代的服饰造形设计良好的参考。

明代的官像画服饰,验证了文献记载的史实,并补充文字叙述的抽象和不足,我们从许多官像画的服饰实例中,可以发现几种特色:

一、冠帽方面:
可看出官方规定格式,只是原则上的条件宣告,样式也是多采多姿富于变化的。古人与现代人都注重头围身段、个性气质的整体表现,除了大小的自然改变外,男生冠帽的配饰,如帽缘中间玉饰的形状、雕花、大小、镶边都不太一样。女生冠钗细件的形式花样,更是多采多姿,翠博山(翠盖)、金凤(金翟)、珠翠翟、珠滴、宝钿;三博鬓(皇后才有)、珠牌(挑珠排、挑排结子)、珠翠云片、冠缘设计,乃至发形、耳饰、胸针等,都有极丰富的变化内容,这显示出古代手工社会,注重冠帽艺术表现,以及个人美感风格造形的品味。

由官家妇女装扮的华丽,也可看出先生对太太的疼惜与尊重,女生爱美、艺术要求的天份,就在凤冠上展露。也有一些女官像没有戴凤冠,只插几个头钗,可能是官便装,或早期凤冠还未形成制式、流行,也有可能跟官位大小有关系。

二、衣服方面:
颜色的表现上,可能并不如官方规定的:一至四品官用大红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绿色。一般官便服都以暗蓝色、天青色居多,也有绿色。而戴官帽的官服,则以大红色常见,如我们在古装戏看到中进士或状元的人,都穿大红色官服,然而依照官阶,进士、状元是七品官,然而依照官阶,进士、状元是七品官,应该穿青色官服,大概是中国人比较喜欢红色的喜气洋洋,就并不完全照规定穿着了。而官家妇女更以红色官服较多,所以,我们称女生的刺绣、手工艺叫「女红」,是有民族文化特格特色的。

明代官服的纤绣花样纹图也颇多变化。有人说只有皇帝才能穿五爪金龙的龙袍,然而明朝留传下来的「李贞写真像」中,李贞就穿着五爪金龙的龙袍。官太太也有穿龙袍的,但可能都是比较大的官妇人。


明朝官服,从一品到七品介绍视频

相关评论:
  • 13834741173明朝官服,从一品到七品介绍
    吴罡璐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左丞相 一人 正一品 中书省右丞相 一人 正一品 中书省平章政事 一人 从一品 中书省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左丞 一人 正二品 中书省右丞 一人 正二品 中书省参知政事 一人 从二品 中书省 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郎中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左司郎中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右司员外郎 一人...

  • 13834741173明朝官职品级对应俸禄?
    吴罡璐1、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太师 太傅 太保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都督 左右宗人 2、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都督同知 3、正二品(月俸六十一石)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尚书 左右都御使 都督俭事 正留守 都指挥使 袭封衍行公 4、从二品(月俸四十八石)...

  • 13834741173明朝一品到九品分别有哪些官职
    吴罡璐1、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2、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

  • 13834741173明朝官职品级一览表
    吴罡璐正七品官:都给事中、编修、监察御史、大理评事、行人司正、五府都察院留守、司都司都事通政、司按察司经历、太常博士、典簿、兵马副、营膳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副断事审理、副安抚佥事、蛮夷长官。从七品官:检讨给事中、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光禄典簿、署丞詹事、太仆主簿、京府经历、...

  • 13834741173明朝官职品级分别有哪些?
    吴罡璐明朝(中央官员品级)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 13834741173明朝的官服图案代表什么
    吴罡璐1、蟒服:皇帝赐予太子、皇后、文武大臣等的赐服。2、文官朝服: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3、武官朝服: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 13834741173明朝官服颜色级别 明朝官服简单介绍
    吴罡璐1、在官服的颜色上,明朝规定:一品至四品穿绯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未入流杂职官服与八品以下相同。2、明代给每级官员都设计了一种动物图案作标志,把它绣在两块正方形的绵缎上,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各缀一块,这种就是补子,这种官服就叫补服。3、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

  • 13834741173明朝地方官职品级
    吴罡璐地方官职 一、府 1、知府 一人 正四品 府 2、同知 无定员正五品府 3、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府 4、推官 一人正七品府 5、经历 一人正八品府经历司 6、知事 一人正九品府 7、照磨 一人从九品府照磨所 8、检校 一人未入流府 9、司狱 一人未入流府司狱司 二、州 1、知州 一人 从五品 州 2、...

  • 13834741173明朝嫔妃的职位
    吴罡璐从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四位)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正三品:贵嫔 从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华 从四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正五品:嫔 从五品: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贵人 从六品:才人、美人 正七品:常在、娘子 从七品:...

  • 13834741173明代官服颜色与品阶
    吴罡璐明代官阶九品,一品至四品绯色,五品至七品青色,八品九品绿色。另外,官袍分公服和常服: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及在外武官每日公座服公服;凡常朝视事穿常服。公服与常服通常都为乌纱帽、团领衫、束带,只不过常服有补子(缝在胸前的一块方形的布),公服没有。公服:带饰:一品玉,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