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民俗风情有哪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民俗风情有哪些???????~

富川县瑶族的风俗传说,大多与当地人的生产劳动、生活习惯、文化生活有关,都充满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一)、与节日歌圩有关的风俗传说 富川瑶族自治县历史悠久,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富川瑶汉人民的先民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而这种文化艺术就形成了今天的节日歌圩,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盘王节。富川瑶胞的节日很多,除了与汉族的节日相同的之外,最盛大的节日是“还盘王愿”,又称“盘王节”。盘王(盘瓠)被瑶族人公认为统称始祖由来已久,关于盘王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相传古代有个平王,养有一只身上有二十四道花纹的龙犬,名叫“盘瓠”,(又称“彩狗”).有一年,邻国高王发兵征发平王的国土,平王出榜招贤抗敌,盘瓠揭榜率兵出征,咬死高王。凯旋后平王封他为盘王,并践行诺言,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给他。新婚之夜,彩狗变成一个魁梧健壮的男子,公主大喜。婚后公主为盘王生下六男六女,平王赐给外孙们每人一姓(即盘、奉、包、沈、唐、黄、李、廖、邓、任、赵、周),这便是瑶族最早的十二姓。 盘王不贪富贵享乐,安于耕猎劳作,将家人带进深山开垦耕织,教导子女自力更生。后来,在一次打猎中,盘王被一只受伤的大山羊撞下悬崖,与大山羊同归于尽。三公主命子女们剥下羊皮蒙在长鼓上,狠狠打击以报父仇。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瑶胞们便汇聚一起击鼓吹笙载歌载舞纪念盘王,久而久之就演变为今天的“还盘王愿”。为敬奉盘王,瑶胞们每三年还一次小愿、每六年还一次中愿、每十二年还一次大愿,时间少则三昼夜、多则七昼夜。节目有打排板、全村聚餐、热闹非常;一部分瑶胞如富川县莲山镇的“民家人”,还要抬出盘王塑像出游;也有的村寨习惯放大花炮、吹芦笙、跳芦笙舞、长鼓舞。如富川县新华乡的所有村寨都有这种习俗。 2、歌圩。富川县瑶族的歌圩与盘王节之类的庆典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受楚地文化的影响,在一些节日活动中,瑶民青年男女都喜欢唱歌、对歌。全县境内主要流传的民歌有过山瑶的“过山声”、“仙拜歌”;平地瑶的“依拉咧”、“哭嫁歌”;梧州话瑶民的“蝴蝶歌”,男女答歌相配、歌词内容非常丰富、曲调优美动听。其主要形式: 一是会歌堂。会歌堂一般是某一村举行“会期”或男女结婚吃花诞闹洞房之夜,大家围坐起来唱歌、打油茶、互相对唱通宵达旦。唱到难舍难分时,男女互换礼物,表示建立感情和相爱。 二是赶歌圩。赶歌圩是青年男女以唱歌恋情的一种形式。凡是节日或者“会期”唱歌,称之为摆歌堂。青年男女唱歌唱到情投意合时就互相介绍情况,并约定下次歌圩相见,赶歌圩就此结束。富川县境内的瑶族人有以歌为茶的优良习俗,因此,富川“摆歌堂”、“赶歌圩”盛行不衰。这些传说处处体现出富川瑶民敬奉祖先、崇拜祖先的传统美德,也是对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向往美好爱情的赞颂。(二)与日常习俗有关的传说 日常习俗包括饮食服装、婚丧娶嫁等活动。传说常在细节上解释其来历,尤其是饮食着装、婚俗,在富川瑶民中有着动人的传说。 1、饮食。富川瑶民尤喜喝油茶,特别是富阳镇劳溪山、洋溪一带的过山瑶,每天三餐之前均要先打油茶喝,因为山瑶们居住深山,气候寒冷,即使夏天,晚上睡觉都要盖棉被,而油茶的制作配料中有姜葱等驱寒物品,所以油茶能驱除山瘴湿气振奋精神,驱除疲劳。久而久之,就留下了先打油茶喝的习俗。若有客人来,即使是素不相识,也以油茶盛情款待。习惯一喝就是三碗,所谓“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表现了富川瑶民热情好客的传统风尚。而城北镇大源山中的山瑶,日常生活中更是与油茶密不可分。他们除了待客、在家喝油茶外,外出做工带的饮料也是油茶。邀请客人到家去吃饭,他们不说去吃饭,而是说“去我家喝油茶”若不懂得这些习俗的人还真的以为只是去喝油茶,往往吃饱了饭才去,结果到了瑶民家见到满桌佳肴才知原委,有的也因此弄出很多笑话。次类事情往往发生在一些下乡的干部、外地人身上。从这些风俗上也反映了瑶民们对油茶的钟爱。 2、着装。富川瑶民着装以蓝黑色为主。男装对胸开口布扣、女装左侧开口布扣。城北镇西岭山上的过山瑶,习惯穿一种衣服叫做“狗尾衫”。其前襟长至膝下,两端精心缝制若狗尾,穿着时两端在胸前交叉,系于腰后,“狗尾”自然下垂。这种服饰传说与瑶族人崇拜“盘瓠”有关。史载盘瓠“其毛五彩”、“狗头人身”。古代南蛮及其后裔皆模仿盘瓠的形状及颜色制作衣物,瑶族人至今仍穿五色服、狗尾衫、戴狗头帽,就是以示不忘祖先。 3、婚俗。人类的婚姻史在发展过程中,排除了有血缘关系的男女间的婚姻,而富川瑶民们的婚姻形式有两种:一是“招郎”、一是“嫁女”。“招郎”是富川瑶民们中普遍存在的风俗,尤其突出的城北镇西岭山上的过山瑶,据说过山瑶民居住深山,山中多豺狼虎豹,而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男子大都具有一些简单的捕获野兽的本领,因此过山瑶民大都喜欢生女孩,长大后,女孩招郎以增加家中劳力。而过山瑶女子在家中向来享有较高的地位,她们一般也不出嫁,而是招本民族的男子上门,平地瑶至今也保持“招郎”的习俗,一般是在只有女孩没有男孩的存在。“嫁女”其形式与汉族的形式差不多,在此不多说。(三)、与宗教习俗有关的传说 我国各地区各兄弟民族,按各自的历史习惯、信仰不同的宗教,因此富川瑶民们也有不同的宗教习俗,概括起来有两类:一类是原始宗教习俗、一类是现代宗教习俗。 原始宗教习俗是指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习俗传说。富川瑶族人民对祖先很是尊敬,习惯在进餐前先念祖先几辈的名字,表示祖先先偿后子孙辈们才能食用,这样祖先才能保佑全家无病无灾、幸福安康。逢年过节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祭拜祖先。而城北镇城北街一带有“喝猪汤”的习俗。传说城北街黄姓人家的祖先在一年除夕正准备吃年夜饭时,桌上只有少量的猪肉及鸡肉却被狗叼走持掉,只剩下一碗汤及一块鸡屁股。无奈之余只好让老人掉吃鸡屁股,其余人分喝掉肉汤。后来就演变成了“喝猪汤”及敬奉老人鸡屁股的习俗,至今流传,当然食物已不止是“汤”了。如今在城北街一带,无论是出嫁的女儿还是分家另过的儿子,年节时都要把鸡屁股送回家孝敬老人。这一风俗习惯充分体现了瑶族人独特的民族色彩,也体现了瑶民们尊敬老人及友爱互敬的风尚。

广西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鬼节、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此外,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盘王节”和“祝著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和“花炮节”、仫佬族的“依饭节”、毛南族的“分龙节”、回族的“古尔邦节”、京族的“哈节”、彝族的“跳弓节”、水族的“端节”等最具代表性。这些节日因民族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传统的差异而各展风韵。

壮族三月三歌节

是壮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因以唱歌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得名。举办的时间各地不一而称呼也不尽相同。壮族歌圩之俗源远流长,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后历代均有史书述事,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有关歌圩的图书记录更为翔实,歌圩的内容和形式与现代差不多。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歌圩的主要活动。对歌分组有男对男,女对女,男对女三种,以第三种最吸引人。每组起码有歌师一人,专司编歌之责;歌手2人以上,多可达10余人,专司引吭高歌(其中也有配音的)。若无歌师,歌手亦编亦唱,身兼二职。各地对歌的程序大同小异,常见的有游歌、相见歌、求歌、初交歌、深交歌、盘答歌、离别歌。歌圩期间,除对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蛋、抢花炮、打扁担、演壮剧、唱师公戏或唱采茶等项传统项目。现代歌圩还增加了物资交流、文娱体育比赛和经贸洽谈等活动。歌圩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其中尤以红水河、左右江流域各壮族聚居地最为常见。百色、田东、田阳、平果、凌云、德保、靖西、天等、崇左、宁明、龙州、凭祥、马山、都安、大化、巴马等县(市、自治县)相当流行。每场歌圩人数多者可达数万。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定为壮族统一的民歌节。而南宁市的民歌节已发展为“国际民歌节”,常有国内外著名歌手参加,成了很有影响的大型民族欢歌盛典。(附壮族三月三歌节照7.5×4.8cm黑白)

瑶族盘王节

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日。新中国成立前,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一般在秋收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时间举行,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如定期的,过节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一年一次;不定期的则是在三年、五年或十年、十二年中请师公择定吉日举行,间隔的年数越长,节日就越隆重。节期长短亦无定数,单家独户过节者多以一天两夜为期,以联户或同宗共族过节者一般以三天三夜为期,最长可达七天七夜。1984年8月,来自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北京、武汉七省市(自治区)的瑶族代表(包括干部、学者代表)在南宁举行座谈,商定瑶族节日问题,按照有利于民族统一与团结、发展繁荣和求同存异的原则,一致议定“盘王节”为瑶族统一节日,并将过节的时间定为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得到了国内各地瑶族同胞的认同。至此,各地盘王节的时间趋于一致。瑶族崇奉“盘王”或“盘古王”为本民族始祖。盘王节起源于对始祖的祭祀。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盘王节演变成怡祖、娱神、乐人兼有的民间节日。当今盘王节,其形式和内容均有变化和创新:一方面,过去盘王节冗杂繁琐的宗教仪式已经逐步改革,大操大办,糜费繁琐之风也有所节制;另方面,盘王节中表现瑶族文化精粹的歌舞如歌颂其祖先创世、迁徒、耕山、狩猎的《盘王歌》和表现其生产生活的《长鼓舞》等内容得到继承、发展和提高。节间还举办物资交流、商品展销及各项文体表演竞技活动,观者云集,盛况空前。瑶族聚居较多的以都安、恭城、富川、大化、金秀、巴马等瑶族自治县为代表,都可见到隆重的盘王节,参加人数一般都超过万人。

瑶族祝著节

祝著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二九节”、“瑶年”,是分布在都安、巴马、大化、马山、平果、隆安等地布努瑶族的传统节日。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过节正日。一般一年一次,也有三五年过一次的,通常欢庆三天。祝著节的来源民间有多种传说:一说是为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二说是为纪念瑶王蓝陆射落多余的太阳,拯救瑶民的功绩,三说是纪念为引进谷种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卡亨的忌日。节日的主题活动是打铜鼓,并通过唱始祖歌等活动,使他们不忘本族的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增强本族的内聚力。此外还有对歌、点冲天炮、打陀螺、斗画眉、赛马、射箭等民间传统文娱体育活动。聚会宴饮绝对少不了。届时,家家户户杀鸡宰羊,拿出自酿好酒,亲朋好友一醉方休。

苗年

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苗年每年一次,节期三天,也有十天半月的。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有的在农历十一月的第一个亥日(猪日),有的在九月、十月、十二月的第一个卯日(兔日)或丑日(牛日)举行。南丹中堡苗族则在六月三十日。苗年前夕,各家净扫庭院、房舍、缝制新衣,添置新的生活日用品。各户普遍�鸡、杀鸭、买肉、酿酒、做糯米糍粑。除夕那天,家人要团聚,晚上要守岁,鸡啼时即放鞭炮或鸣粉枪报年。苗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吃同年”。“吃同年”是苗年期间人与人或寨与寨之间的交往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各寨普遍性的互“吃同年”之俗特别其中耗资巨大的活动已逐渐改革,一些友好的走访及一些健康的文娱活动则保存。节间,大一点的苗族村寨便组织芦笙队,进行串寨赛芦笙活动。有时还要进行斗牛、斗马、斗鸡、斗鸟、射击、爬竿等传统体育比赛等。

侗年

是侗族的传统节日。各地侗族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举行,也有在农历十月间进行的。节间,各家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

花炮节

是侗族和部分壮、汉、瑶、苗、仫佬等民族盛大的传统节日。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具体日期因地而异,一般于春节或三月三歌节在旷野举行。但以春节为最多,秋季次之。节间,参加人数少者上千,多者数万。新中国成立前以娱神为主要活动内容,兼有娱人的成分;新中国成立后,以娱人游乐为主,也遗存一些娱神成分。现今盛行花炮节的地区有: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富禄(农历三月初三)、梅林(农历二月初二)、程阳(农历正月初三)、斗江(农历二月十五)、林溪(农历十月二十六),柳城县北乡洞古寨街(农历三月初三)、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农历二月初二)、灵山县丰塘(农历正月初二至元宵节)。花炮节的主要内容是竞技活动——抢花炮。旧时,有“还炮”、“游炮”、“抢炮”、“接炮”、“养炮”等程序,20世纪50年代以后,“抢炮”一项得到继承和发展,“游炮”则摒弃其娱神成分,加入娱人的内容,“还炮”、“接炮”、“养炮”等项则予以简化。

仫佬族依饭节

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祝丰收、保护人畜平安的隆重传统节日。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罗姓逢农历闰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五年举行一次;四把乡谢姓每逢丑、辰、未、戌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三年一次;大梧村和四把乡吴姓每逢卯、未、亥年立冬后的头一个未日过节,每四年一次。其他姓氏与上述略同。依饭节以一至三天为期。新中国成立前,依饭节在祠堂举行,没有祠堂的在族头家举行。届时,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九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依饭节仪式的程序依次为“开坛”、“请圣”、“点牲”、“合兵”、“送圣”。整个仪式由两位司公任司仪。其中一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敬神的经文,称为“唱师”。依饭节的祭神仪式宣告结束,族人一起宴饮、唱歌、演对、耍龙舞狮,欢庆几个通宵。新中国成立后,依饭节经过改革,成了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节日,节间的祭神仪式已逐渐简化,封建宗法性的东西弃掉,增加了演新戏、唱新歌、进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的内容。

毛南族分龙节

是毛南族祈神保佑丰收的传统节日。于农历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龙日)前后举行,一般活动有两三天。说是“龙”是管雨水的,“龙日”前后祭拜它,是求其均匀降雨以获得好收成。过节前一天,要“椎杀”一头公牛,用牛头、牛尾、牛脚、牛内脏祭龙。祭时有法师喃经、跳神。牛肉则分给各家各户或拿到市上出卖,收入作为节日费用。祭龙后二三天,各户自拜祖先、三界仙、灶王、地主娘娘等,也是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又用糯饭、粉蒸肉喂牛,以酬谢它耕作的辛劳,并给牛放假一天,让它好好休息。嫁出去的女儿则带上子女和礼品回娘家过节,亲戚朋友也常常登门贺节,青年男女则盛装聚会唱歌,选择知音。现在过此节,宗教迷信活动多已废弃。增加了文体竞赛或者开展有关生产生活方面的科普活动等。

回族古尔邦节

是回族人民宰牲献祭的传统节日。阿拉伯语称为“尔德·古尔邦”或“乐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古尔邦节的具体日期是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举行。节期三天。第一天,以一家为单位,或几家合伙将鸡、鸭、鹅、牛、羊等带到清真寺去举行隆重的宰牲典礼,并举行礼会,在阿訇的带领下,面向圣地麦加方向朝拜,各人回顾一年中做过的错事。无清真寺的地方,各户在家中宰牲或购买牛羊肉过节。节间所宰禽畜必挑选体壮全美的,牛羊肉分三份,一份送邻居亲友,一份济贫施舍,一份自家吃用。还常利用过节期间走亲访友,以油香作礼互相祝贺。

京族哈节


哈节是京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哈”或“唱哈”,京语即唱歌之意,哈节就是歌节。哈节的具体日期因地而异。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尾、巫头两地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八月初十,红坎是正月十五。节期一般为三天,通宵达旦,娱神娱人。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哈亭位于村边,以上乘木料建成,坚固美观。哈亭正堂设有神台,上供全村共同敬奉的神位(如“镇海大王”、“陈朝上将”等)和祖先牌位。哈节活动可分为四个程序:首先是迎神,其次是祭神,再次是入席和唱哈。“唱哈”是哈节的高潮,所占时间最长。有“哈哥”、“哈妹”调琴击梆配唱,曲调有30余种;唱的有叙事歌、劳动歌、风俗歌、颂神歌、苦歌、情歌等。“听哈”者以8人一桌入席,一边饮宴,一边“听哈”,其乐融融。最后一个程序是送神。送完神,历时数天的哈节才算结束。

彝族跳弓节

跳弓节即跳公节,彝语称为“嘈契”,意为“跳弓舞”,也称“孔够”,意为“快快乐乐,祈祷祝福”。跳弓节是居住在那坡县桂滇交界地区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各个村屯过节的具体日期虽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每年农历四月上、中旬举行。节的来历,据传是有一位祖先曾率领彝人在保卫疆土的战斗中被敌人围困在大山竹林中,情况十分危急。后他们以竹子制造弓箭,奋起反击,终获胜利。凯旋回来,受到族人的热烈庆贺,久而久之,遂成风俗节日。跳弓节的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多彩,而以祭神和歌舞为主,整个节日活动要举行三天才能结束。第一天,先祭祀祖先和天地众神。祭完神后,人们集中到村寨场坪跳集体舞,表现以前庆祝胜利归来的场面,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第二天晚上,人们又到各家各户去跳,互祝和平生活。在两天的跳舞过程中,还不时穿插具有特定内容和民族特色的表演活动。第三天是做“三朝”,主题是上坡祭山,祭山结束后,来参加节日活动的客人要立即离去,否则便被视为不友好。等客人走完,全村男女凡能干活的都得于当天下地干一门活路,表示人勤神佑,今年定将获得好收成。

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又因水族的这个年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岁首要过年,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分散居住的彝胞,为方便互相走访,也有按地域约定时日过端节的。

端节(水年)

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和预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满的传统节日。节日前夕,水族人民舂新米,酿新酒,缝新装,筹备各色食品、果品,以备祭祖待客之用。除夕夜,人们将铜鼓或大皮鼓悬于庭中,尽情敲击,以示辞旧迎新。初一凌晨,各家设素席,祭品有鱼(水族把鱼看作素菜)、新糯粑、新米饭、新米酒、豆腐、笋干、南瓜、花生、水果、糖、青菜等。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炖“鱼煲韭菜”和“炕(烤)鱼”为必不可少的祭品。水族民间有“无鱼不成年”的说法。初一早上,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准备丰盛的酒菜迎候登门拜年的客人。节间,各村寨还举行“赶端坡”的娱乐交际活动。“端坡”会上,人们尽情赛马、斗牛、斗鸟进行各种歌舞活动。在广西的南丹、环江、河池、宜州、融水等地居住的水族过“端节”民俗甚浓。

富川县瑶族的风俗传说,大多与当地人的生产劳动、生活习惯、文化生活有关,都充满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一)、与节日歌圩有关的风俗传说 富川瑶族自治县历史悠久,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富川瑶汉人民的先民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而这种文化艺术就形成了今天的节日歌圩,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盘王节。富川瑶胞的节日很多,除了与汉族的节日相同的之外,最盛大的节日是“还盘王愿”,又称“盘王节”。盘王(盘瓠)被瑶族人公认为统称始祖由来已久,关于盘王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相传古代有个平王,养有一只身上有二十四道花纹的龙犬,名叫“盘瓠”,(又称“彩狗”).有一年,邻国高王发兵征发平王的国土,平王出榜招贤抗敌,盘瓠揭榜率兵出征,咬死高王。凯旋后平王封他为盘王,并践行诺言,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给他。新婚之夜,彩狗变成一个魁梧健壮的男子,公主大喜。婚后公主为盘王生下六男六女,平王赐给外孙们每人一姓(即盘、奉、包、沈、唐、黄、李、廖、邓、任、赵、周),这便是瑶族最早的十二姓。 盘王不贪富贵享乐,安于耕猎劳作,将家人带进深山开垦耕织,教导子女自力更生。后来,在一次打猎中,盘王被一只受伤的大山羊撞下悬崖,与大山羊同归于尽。三公主命子女们剥下羊皮蒙在长鼓上,狠狠打击以报父仇。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瑶胞们便汇聚一起击鼓吹笙载歌载舞纪念盘王,久而久之就演变为今天的“还盘王愿”。为敬奉盘王,瑶胞们每三年还一次小愿、每六年还一次中愿、每十二年还一次大愿,时间少则三昼夜、多则七昼夜。节目有打排板、全村聚餐、热闹非常;一部分瑶胞如富川县莲山镇的“民家人”,还要抬出盘王塑像出游;也有的村寨习惯放大花炮、吹芦笙、跳芦笙舞、长鼓舞。如富川县新华乡的所有村寨都有这种习俗。 2、歌圩。富川县瑶族的歌圩与盘王节之类的庆典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受楚地文化的影响,在一些节日活动中,瑶民青年男女都喜欢唱歌、对歌。全县境内主要流传的民歌有过山瑶的“过山声”、“仙拜歌”;平地瑶的“依拉咧”、“哭嫁歌”;梧州话瑶民的“蝴蝶歌”,男女答歌相配、歌词内容非常丰富、曲调优美动听。其主要形式: 一是会歌堂。会歌堂一般是某一村举行“会期”或男女结婚吃花诞闹洞房之夜,大家围坐起来唱歌、打油茶、互相对唱通宵达旦。唱到难舍难分时,男女互换礼物,表示建立感情和相爱。 二是赶歌圩。赶歌圩是青年男女以唱歌恋情的一种形式。凡是节日或者“会期”唱歌,称之为摆歌堂。青年男女唱歌唱到情投意合时就互相介绍情况,并约定下次歌圩相见,赶歌圩就此结束。富川县境内的瑶族人有以歌为茶的优良习俗,因此,富川“摆歌堂”、“赶歌圩”盛行不衰。这些传说处处体现出富川瑶民敬奉祖先、崇拜祖先的传统美德,也是对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向往美好爱情的赞颂。(二)与日常习俗有关的传说 日常习俗包括饮食服装、婚丧娶嫁等活动。传说常在细节上解释其来历,尤其是饮食着装、婚俗,在富川瑶民中有着动人的传说。 1、饮食。富川瑶民尤喜喝油茶,特别是富阳镇劳溪山、洋溪一带的过山瑶,每天三餐之前均要先打油茶喝,因为山瑶们居住深山,气候寒冷,即使夏天,晚上睡觉都要盖棉被,而油茶的制作配料中有姜葱等驱寒物品,所以油茶能驱除山瘴湿气振奋精神,驱除疲劳。久而久之,就留下了先打油茶喝的习俗。若有客人来,即使是素不相识,也以油茶盛情款待。习惯一喝就是三碗,所谓“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表现了富川瑶民热情好客的传统风尚。而城北镇大源山中的山瑶,日常生活中更是与油茶密不可分。他们除了待客、在家喝油茶外,外出做工带的饮料也是油茶。邀请客人到家去吃饭,他们不说去吃饭,而是说“去我家喝油茶”若不懂得这些习俗的人还真的以为只是去喝油茶,往往吃饱了饭才去,结果到了瑶民家见到满桌佳肴才知原委,有的也因此弄出很多笑话。次类事情往往发生在一些下乡的干部、外地人身上。从这些风俗上也反映了瑶民们对油茶的钟爱。 2、着装。富川瑶民着装以蓝黑色为主。男装对胸开口布扣、女装左侧开口布扣。城北镇西岭山上的过山瑶,习惯穿一种衣服叫做“狗尾衫”。其前襟长至膝下,两端精心缝制若狗尾,穿着时两端在胸前交叉,系于腰后,“狗尾”自然下垂。这种服饰传说与瑶族人崇拜“盘瓠”有关。史载盘瓠“其毛五彩”、“狗头人身”。古代南蛮及其后裔皆模仿盘瓠的形状及颜色制作衣物,瑶族人至今仍穿五色服、狗尾衫、戴狗头帽,就是以示不忘祖先。 3、婚俗。人类的婚姻史在发展过程中,排除了有血缘关系的男女间的婚姻,而富川瑶民们的婚姻形式有两种:一是“招郎”、一是“嫁女”。“招郎”是富川瑶民们中普遍存在的风俗,尤其突出的城北镇西岭山上的过山瑶,据说过山瑶民居住深山,山中多豺狼虎豹,而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男子大都具有一些简单的捕获野兽的本领,因此过山瑶民大都喜欢生女孩,长大后,女孩招郎以增加家中劳力。而过山瑶女子在家中向来享有较高的地位,她们一般也不出嫁,而是招本民族的男子上门,平地瑶至今也保持“招郎”的习俗,一般是在只有女孩没有男孩的存在。“嫁女”其形式与汉族的形式差不多,在此不多说。(三)、与宗教习俗有关的传说 我国各地区各兄弟民族,按各自的历史习惯、信仰不同的宗教,因此富川瑶民们也有不同的宗教习俗,概括起来有两类:一类是原始宗教习俗、一类是现代宗教习俗。 原始宗教习俗是指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习俗传说。富川瑶族人民对祖先很是尊敬,习惯在进餐前先念祖先几辈的名字,表示祖先先偿后子孙辈们才能食用,这样祖先才能保佑全家无病无灾、幸福安康。逢年过节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祭拜祖先。而城北镇城北街一带有“喝猪汤”的习俗。传说城北街黄姓人家的祖先在一年除夕正准备吃年夜饭时,桌上只有少量的猪肉及鸡肉却被狗叼走持掉,只剩下一碗汤及一块鸡屁股。无奈之余只好让老人掉吃鸡屁股,其余人分喝掉肉汤。后来就演变成了“喝猪汤”及敬奉老人鸡屁股的习俗,至今流传,当然食物已不止是“汤”了。如今在城北街一带,无论是出嫁的女儿还是分家另过的儿子,年节时都要把鸡屁股送回家孝敬老人。这一风俗习惯充分体现了瑶族人独特的民族色彩,也体现了瑶民们尊敬老人及友爱互敬的风尚。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民俗风情有哪些???????视频

相关评论:
  • 13177611449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民俗风情有哪些???
    毕战研答: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一)、与节日歌圩有关的风俗传说 富川瑶族自治县历史悠久,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富川瑶汉人民的先民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而这种文化艺术就形成了今天的节日歌圩,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盘王节。富川瑶胞...

  • 13177611449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民俗风情有哪些???
    毕战研答:富川瑶族有着丰富的宗教习俗,包括原始宗教和现代宗教两种。原始宗教习俗中,瑶族人对祖先的尊敬表现得尤为明显,每餐前都要念诵祖先的名字,以示敬意。而现代宗教习俗,则反映了瑶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总的来说,富川瑶族自治县的风俗传说,不仅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

  • 13177611449瑶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土特产是什么
    毕战研答:三、瑶族的土特产 瑶族烟熏腊肉主产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烟熏腊肉采用原汁原味的农家土猪肉为原料,配上瑶家特有的米酒腌制,打造出的腊肉具有肉香味浓,口感好,肥而不腻的特点。每年到了三荒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或家中有客人来了,热情的瑶族同胞就会在自家厨房的灶口或火塘上取下火烟腊肉,...

  • 13177611449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景点,中国推荐的旅游景点富川
    毕战研答:5、马殷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马殷庙是为楚王马殷而修建的庙。6、福溪古瑶寨: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民居。富川县有富川生态高值农业科技示范园景区、神仙湖风景区、富川古...

  • 13177611449富川明城相关报道
    毕战研答:广西有座“明富川城”,即今日的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这座城镶嵌于富江河西畔,风景宜人,如同一幅悠然雅致、淳朴的画卷。它犹如富川明城银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无限的光芒,激发人们的无尽想象。“明富川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即公元1396年。起初,城壕环绕,护河萦绕,街市齐备,商贸繁荣...

  • 13177611449一处民宿一处景 广西旅游民宿布局“一个龙头,六大片区”
    毕战研答:重点发展区域:桂林市环城区域、漓江沿江区域(城区大圩草坪杨堤阳朔)、桃花江旅游度假区、阳朔县的遇龙河旅游度假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昭平县的黄姚古镇及周边、兴安县环猫儿山区域、灌阳县灌江沿线、恭城县城区莲花镇沿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状元村岔山村福溪古村、钟山县的百里水墨画廊景区及周边...

  • 13177611449富川脐橙节
    毕战研答:富川脐橙节暨瑶乡文化旅游节简称富川脐橙节,一般在11月中下旬举行(脐橙收获时),每两年举办一次,期间一般包含有开幕式文艺表演、瑶族风情表演、脐橙系列评比表彰、脐橙展销、吃脐橙比赛、地方风物民俗展、脐橙丰收观光游览等系列活动。

  • 13177611449贺州民族风情
    毕战研答:富川县的秀水状元村被誉为“宋明清民居博物馆”,古城、风雨桥、瑞光塔等古建筑展示了不同时代的风貌。此外,贺州出土的战国时期神兽麒尊,更是岭南文化的瑰宝。贺州的民族风情更是多彩多姿,瑶族的“盘王节”、“打油茶”等传统习俗,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等,以及苗族的“芦笙踏堂舞”,这些...

  • 13177611449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旅游
    毕战研答:主要景观有秀水八景:秀峰挹爽、三江涌浪、灵山石室、眼兔藏烟、坦水澄清、鳌岫仙岩、飞鹰振翅、化鲤排云等,还保留比较完好的历史建筑有状元楼、进士堂、古书院、古戏台等。 富川立新脐橙基地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境内。距县城中心1千米。是一个国有农场,广西最大的脐橙种植基地也是贺州大型...

  • 13177611449计划去贺州三日游,有哪些热门景点值得推荐?
    毕战研答: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川瑶族自治县是贺州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这里居住着瑶族人民,保留着丰富的瑶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在这里,你可以参观瑶族村寨,体验瑶族的生活方式,欣赏瑶族的歌舞表演,品尝瑶族的特色美食。以上景点是贺州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文化背景。在三日游中,你可以根据...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