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初一下册政治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初一下学期政治问题~

1.因为后者是因为青年人礼貌;
2.要礼貌待人,平和待人,做人和气;
3.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起到了绝大的作用,
有时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我们应从现在做起
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中学生。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怎样尊重他人? 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自信有助成功 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课 走向自立
自己的事自己干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 (举例)
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 ,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依赖思想的危害: 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就是所谓 “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挫折的作用:⑴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
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
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 ⑶善于管理自己。 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品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防患于未然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1)
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http://www.smjcy.xm.fj.cn/news/show.aspx?id=96&cid=10

(2)
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危害某一社会形态中某种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出来的利益形式的属性,在我国,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危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以及体现这些社会关系的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特征。行为虽然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没有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的,国家没有必要规定为犯罪用刑罚加以制裁,因此,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它揭示了国家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的原因,阐明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国刑法第13条具体规定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各个方面的表现:(1)对我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危害;(2)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危害;(3)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危害;(4)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危害;(5)对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财产的危害;(6)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危害;(7)对社会秩序包括治安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等的危害;(8)对国家国防利益、军事利益的危害;(9)对国家机关公务活动秩序和公务活动廉洁性的危害。一个行为危害上述任一方面的具体社会关系,都必然构成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整体的侵害,都表明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表现为实际的危害结果,有的表现为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现实危险,有的表现为物质性的危害结构,如侵犯财产的犯罪和侵犯人身的犯罪是对被害人财产和人身的危害,有的表现为精神性的危害,如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的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对被害人人格、尊严的贬低。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是一个纯粹的事实概念,这体现了对犯罪行为的否定的社会政治评价。因此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只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客观危害,而且也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是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统一。

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很多,一般主伙,这些因素或变理主要有:

1.行为侵犯的客体,行为侵犯的客体是指行为侵犯了什么样的社会关系,这是决定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首要因素。侵犯的社会关系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关系越重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越严重。

2.行为的手段、方法以及时间、地点,如行为的手段是否凶狠、残酷、行为是否采用暴力方法、是否使用危害器具、是否在法律禁止的时间、地点实施行为等,都与待业的社会危害性直接相关,甚至会决定社会危害性的有无。

3.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如行为是否造成了现实的危害结果、造成的危害结果的种类和程度等,这些因素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直接相关,在结果中,如果行为没有造成现实的危害结果,或者造成的危害结果十分轻微,就不能认为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4.行为人的个人情况,如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犯罪责任能力、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特殊身份或特定职责,是初犯还是累犯等。

5.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行为是出于故意还是出于过失,有没有经过预谋、是否出于特定的目的、动机是否卑劣等主观心理因素,直接决定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从而制约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从广义上讲,只要行为人有意识地实施了可能对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损害的行为,就应当认为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其中,只有触犯刑律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才是现代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在罪刑法定原则支配下,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

在我国刑法是,刑事违法不仅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的规定,而且也包括违反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单行刑事犯罪法律的规定和行政、经济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同时,不仅是指违反刑法分则性规范的规定,而且也包括违反刑法总则性规范的规定。例如,违反刑法总则关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共同犯罪的规定等。

刑事违法性既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也是划分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基本界限,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只讲社会危害性而不讲刑事违法性,就会导致罪刑擅断主义。但是,如果只讲刑事违法性而不讲社会危害性,也会掩盖犯罪的社会政治相质,陷入法律形式主义中。应当看到,一方面,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体现。一个行为一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一般也就表明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体现了刑法的限制和保障机能。只有当一个行为既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也违反刑法规范,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具有刑事违法性,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三、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任何具有行为能力的人实施了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实施了违法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承担受国家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犯罪的概念包含刑罚的要求。我国刑法第13条明确地将“应受刑罚惩罚”这一特征写进了犯罪定义,表明应受刑法惩罚性是我国刑罚规定的犯罪的一个基本特征。一个行为如果不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则不能认定为犯罪。

行为应当不应当受刑罚与需要不需要进行刑事惩罚是两个范畴的问题。应当不应当受刑事惩罚解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而需要不需要进行刑事惩罚则是在行为构成犯罪、应当受刑事惩罚的前提下,对具体案件的具体行为人是否实际给予刑事惩罚的问题。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缺一不可的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了国家将一定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以刑罚惩罚的理由,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揭示了犯罪与刑法的关系,反映了罪刑法定原则中罪刑法定的基本要求。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而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则反过来说明和体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我们认为,犯罪的科学、完整和简约的定义应当是“刑法规定应当受刑罚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
在社会生活和工作实际中,遇到“别人”的批评,不管其方法、方式和态度如何,多少都会在心中造成“地震”,都会产生一定的思想压力,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对待批评。

要有容纳百川的胸怀。在汉语中有一个“有度有识”的成语,说的是:既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又有远见卓识和自己的主张。这句成语实际上来源于明代,吴惟顺《兵镜吴之十三篇》“详审斟酌,斯为有度有识之将也”,这虽然是对一个将军的要求,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借鉴之用。对待别人正常正确的批评,就应该以宽容之心,行包容之事。要认真根据别人的批评对照检查自己,找出不足的一面,迅速改正之,并且要在行动中认真履行,以表达自己真心接受批评的愿望。对一些非正常渠道的批评,例如:自由主义的议论,不负责任的编造等,会造成对人的一些伤害。在一定的时机,适当的场合,用恰如其分的方法去作一些解释工作,也可能会起到一些好的效果,但有时也容易产生“越描越黑”的后果,既然这种批评是编造的,就不加理睬。德国有个学者说过“对于批评既不必提出抗议,也勿须为自己辩解;不必把它放在眼里,而是用行动来说明。”这就要求一个人对待批评要有包容之心。以达“防微杜渐,终宜驱出,但未有隙可乘耳”的目的。

要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宋代朱熹曾说过这样一段非常著名的话:“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本矣”。其中“有则改之,无者加勉”一言说的就是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正确就虚心接受,加以改正;不正确也要引以为戒。这实际上是一个人对待批评的一种最正确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所以就会产生不愿听批评意见的问题。事实上,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同矛盾打交道,任何人都无法也不可能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有时说“当事者迷,局外者清”,有些问题只有别人点拨以后才会发现,这对改正错误,促进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真正为你指出问题的人,都是你的朋友,否则别人才不管那些呢。要牢记“责我以过,当虚心体察,不必论其人何如。局外之言,往往多中”的道理。

要开展自我批评。古希腊有句名言:“谴责自己过错,比谴责别人的过错好”能够开展自我批评不仅是正确对待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改过自新,奋发向上,创新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勇于自己承认并改正错误,可以使批评产生更好的效果。但每个人都要注意:“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就是要学会及时放下,及时改正。

其实总结起来,正确对待批评主要是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错误。如果能够实实在在的理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内涵,不管是善意的批评或者是恶意的指责,我们都会正确对待。
(4)
http://www.pep.com.cn/czlssy/jszx/kcjc/jcjs/200703/t20070305_295178.htm

教材分析:
第三框题:“防患于未然”。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和远离违法犯罪等内容。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
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其次,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然后,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要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教育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现象深恶痛绝,且能做到遵纪守法。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原因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导致少数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如目无组织纪律,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欺侮低年级学生,甚至抢劫偷盗,看黄色录像。还有一些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动辄以出走、逃学威胁家长,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还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如不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而要远离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重要在于青少年本身。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并且一定要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展开教学: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
1、组织学生活动:案例分析(见教材第97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他曾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3、教师提问导入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
①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
对。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②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没有什么好处吗?)……
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教师朗读)。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
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
4、教师归纳小结: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5、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连接”的内容: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教师归纳过渡:通过前边的学习和探究,我们知道: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呢?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
1)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同学们,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的材料“小张改掉了占小便宜的习惯”)思考其中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弄清什么事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国有一部《预防为成年人犯罪法》,这部法律就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为我们划清了是非界限。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内容。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集体或指定学生朗读P99“相关连接”的内容并把相关知识勾画下来。)
学生活动:填表(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100页的表格)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
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学生填好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

教材分析:
第三框题:“防患于未然”。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和远离违法犯罪等内容。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
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其次,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然后,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要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教育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现象深恶痛绝,且能做到遵纪守法。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原因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导致少数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如目无组织纪律,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欺侮低年级学生,甚至抢劫偷盗,看黄色录像。还有一些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动辄以出走、逃学威胁家长,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还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如不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而要远离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重要在于青少年本身。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并且一定要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展开教学: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
1、组织学生活动:案例分析(见教材第97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他曾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3、教师提问导入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
①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
对。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②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没有什么好处吗?)……
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教师朗读)。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
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
4、教师归纳小结: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5、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连接”的内容: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教师归纳过渡:通过前边的学习和探究,我们知道: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呢?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
1)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同学们,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的材料“小张改掉了占小便宜的习惯”)思考其中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弄清什么事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国有一部《预防为成年人犯罪法》,这部法律就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为我们划清了是非界限。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内容。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集体或指定学生朗读P99“相关连接”的内容并把相关知识勾画下来。)
学生活动:填表(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100页的表格)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
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学生填好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

呃……课本上兜冇的.

忘了


一些初一下册政治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9515152133初一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
    左戴殷3、情绪的影响?怎样调控情绪?怎样合理宣泄情绪?宣泄情绪时应注意的问题?⑴影响:①不同的情绪会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而当人们的情绪消极时,情况则相反。②不...

  • 19515152133初一下册政治问题急!
    左戴殷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 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

  • 19515152133初中七年级政治下单元知识
    左戴殷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 七年级政治 下单元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七年级政治下知识1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1.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①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

  • 19515152133初一下册政治如何成为一名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左戴殷成为一名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可以做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懂得知耻、自尊和尊重他人,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详细点就是:1、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2、做有尊严、有价值的人要...

  • 19515152133初一下册政治重点问题,(每单元的)我们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我就先按着这 ...
    左戴殷初一下册政治重点问题,(每单元的)我们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我就先按着这些复习。快快快快快快,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 爱情错觉是ME 2011-05-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

  • 19515152133七年级下册政治题男生女生在交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左戴殷3、(掌握)男女生正常交往应注意 (1)互相尊重,自尊自爱 (2)开放自己,把握分寸,学会保护自己 (3)主动热情,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4)自然交往、公开坦诚、落落大方

  • 19515152133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2021
    左戴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202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1:第六课 “我”和“我们”1. 怎样感受集体的温暖: ①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②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

  • 19515152133初一年级政治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左戴殷面对前进中的问题、困难乃至失败, 我们要看得淡一些,从容应对,把力量集中到完成任务上,不断增强实力。(5分) 说明:考生只要能围绕“看到进步与长处和增强信心与实力”两个方面组织答案,言之有理,条理清楚,均可适当赋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 19515152133初一下册政治知识点 问答题 精
    左戴殷初一下册政治知识点 问答题 精  我来答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

  • 19515152133初一下册政治复习题
    左戴殷初一下册政治复习题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438011336 2011-07-03 · TA获得超过26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五单元 珍爱生命5.1 生命宝贵1、生命世界美丽神奇。 (1)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