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明清戏曲,谈谈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总体特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结合《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明清戏曲谈谈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总体特征~

  0.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http://public.bdfzgz.net/student/wenxue_league/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9

  1.中国的文学一般地说是倾向于表现的,这可以从体裁和创作方法的选取看出来。
  首先,在体裁上,中国文学偏于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也较不发达。《诗经》这部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叙事诗只是小部分,而且,叙事诗中除了个别的优秀篇章之外,大都比较拙直、稚嫩,而抒情诗则显得比较成熟、老练,并已有许多杰作。中国除一些少数民族之外,没有产生过规模宏大的史诗,而几乎与中国产生《诗经》的同时,古希腊却产生了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印度也产生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两大史诗。在整个诗歌史上,中国抒情诗蔚为大观,而叙事诗则总嫌不够景气。中国小说作为不屑一顾的“丛残小语”,冷清寂寞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所起色,但真正具有小说意识——不是当作实际发生的真实,而当作虚构的“逼真”和“如实”——是进入唐代以后的事情。长篇小说的产生时期更推迟到了明代。中国的戏剧文学则不仅产生得晚,而且充满浓厚的抒情气,近于抒情诗的联缀的格局。中国戏曲的假定性的虚拟表现手法,则更为某些表现派戏剧家(如布莱希特)所乐道。
  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中国文学不重写实而重写意。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游历山川、探览名胜、凭吊古迹的题材,可以处理成叙事性或描述性的作品,但是在众多的诗歌中,却往往是代之以象征、暗示、隐喻、抒情等艺术手段,而虚化了即目所见的景象。如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并无一字关于幽州古台的具体描绘,完全是人生的感喟,心灵的外射和意念的迸发。古诗常提倡所谓“情景交融”,其实主要也是借景抒情,着眼点在于抒发、宣泄内心郁积的情感。在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杜甫以他诗人的敏锐和不可抑制的忧愤写下了一系列诗篇,其中如《哀江头》、《悲陈陶》、“三吏”、“三别”、《北征》等纪实性较浓的诗歌,曾被人艳称为“诗史”。这也恰恰说明这类可供史证的纪实性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比较不常见的。明代批评家杨慎对于“诗史”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宋人以杜子美能以韵语纪时事,谓之‘诗史’。鄙哉,宋人之见,不足以论诗也。……杜诗之含蓄蕴藉者,盖亦多矣,宋人不能学之。至于直陈时事,类于讪讦,乃其下乘,而宋人拾以为至宝。又撰出‘诗史’二字,以误后人。如其诗可兼史,则《尚书》、《春秋》可以并省。又如今俗卦气歌,纳甲歌,兼阴阳而道之,谓之‘诗《易》’可乎?”(《升庵全集》卷一百三十七)不论杨升庵评价杜诗是否准确,他对于纪实性作品的见解显然是很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理论中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语),批评按焦点透视法来作画的主张,讥笑李成“仰画飞檐”;在文学理论中也有相近的倾向。反对斤斤于目前所见:“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一种比较共同的见解。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着整套与西方不相同的范畴,这些范畴是根据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归纳出来的,它们产生之后,又反过来规范和影响了文学的审美理想、审美需要,从而规范和影响了文学发展进程的轨迹。中国的古代文论范畴是很有特色的,它们不是玄虚而是微妙,往往是拟象取譬以供参悟,不易落入言筌,如“气”、“风骨”、“韵”、“味”、“意”、“神”、“体”、“肌理”、“格调”、“意境”等等。这些范畴经过不断演变、完善,内涵也日益丰富,又逐渐在相互间交叉,形成了网络、构成了体系,相对于西方的“悲剧”、“喜剧”、“崇高”、“滑稽”、“幽默”、“典型”等美学范畴。中国古代文论的诸范畴,表现出一些多义性特点,但更注意主客体的和谐。
  中国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这些总体特点,到了“五四”以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现代文学中由于小说、戏剧受到重视,就不再显示出抒情胜于叙事、表现多于再现的特点。整个文学的思想倾向的变化更为明显,古代文学中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已被现代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所取代。此外,文学理论由于接受外来的影响已出现了许多有别于古文论的新的范畴和概念,语言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使中国文学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学的特点。


  2.分析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及格律特点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3561.html?fr=qrl3

  3.谁能简单概括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48088.html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就文学体裁而言,古典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诗歌是按照产生时间的先后所划分的汉语言诗歌两大体裁之一。 汉语言诗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分现代格律诗歌和现代风体诗歌。 什么是古典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古典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格律诗歌包括近体诗(律绝、律诗和排律)、词、曲。古典格律诗歌格律严谨,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什么是古典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古典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风体诗歌包括诗经体诗歌、楚辞体诗歌、乐府体诗歌和古体诗。古典风体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中国诗很多时称为“诗词”或“诗词歌赋”。中国的诗词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诗词有《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等。据赵翼统计《左传》引《诗经》有二百一十七处。唐宋元是诗词鼎盛的时代,一般称作唐诗、宋词、元曲,但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以前已经出现,在唐宋之后亦有很多人创作诗词。诗词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据考证有不少诗词本来是可以歌唱的,但大多数音乐已经失传。明清两代章回小说和戏曲兴起,不少小说和戏曲之中亦含有诗词。
诗除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亦反映社会文化,富于想象,语言具有节奏韵律,传统的诗歌亦常常对结构格式有一定要求。诗的特点在于除了可以阅读,亦宜于吟诵,又或者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表演。诗常透过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让字词除了表面意义之外,蕴含另一层意义,或唤起情感共鸣。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汉 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 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 2爱情 3哲理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可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上古
——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1。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2.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秦朝: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汉代乐府诗: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盛唐: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
最高成就:李白、杜甫。
李白(诗仙)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
杜甫(诗圣)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晚唐:社会的衰落使唐诗如夕阳残照。
宋代:
“词”的产生: 晚唐五代时,词已成为与“诗”并行的新诗体。温庭筠、韦庄的词都有所成就。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艺术上造诣颇高,降宋以后的作品,脱去了游乐 淫靡的宫廷生活气息,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悲惨遭遇之隐痛充盈其间。
宋词:
宋词两大流派:婉约、豪放。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
元代:
元曲的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张养浩、张可久等。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http://public.bdfzgz.net/student/wenxue_league/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9

1.中国的文学一般地说是倾向于表现的,这可以从体裁和创作方法的选取看出来。
首先,在体裁上,中国文学偏于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也较不发达。《诗经》这部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叙事诗只是小部分,而且,叙事诗中除了个别的优秀篇章之外,大都比较拙直、稚嫩,而抒情诗则显得比较成熟、老练,并已有许多杰作。中国除一些少数民族之外,没有产生过规模宏大的史诗,而几乎与中国产生《诗经》的同时,古希腊却产生了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印度也产生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两大史诗。在整个诗歌史上,中国抒情诗蔚为大观,而叙事诗则总嫌不够景气。中国小说作为不屑一顾的“丛残小语”,冷清寂寞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所起色,但真正具有小说意识——不是当作实际发生的真实,而当作虚构的“逼真”和“如实”——是进入唐代以后的事情。长篇小说的产生时期更推迟到了明代。中国的戏剧文学则不仅产生得晚,而且充满浓厚的抒情气,近于抒情诗的联缀的格局。中国戏曲的假定性的虚拟表现手法,则更为某些表现派戏剧家(如布莱希特)所乐道。
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中国文学不重写实而重写意。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游历山川、探览名胜、凭吊古迹的题材,可以处理成叙事性或描述性的作品,但是在众多的诗歌中,却往往是代之以象征、暗示、隐喻、抒情等艺术手段,而虚化了即目所见的景象。如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并无一字关于幽州古台的具体描绘,完全是人生的感喟,心灵的外射和意念的迸发。古诗常提倡所谓“情景交融”,其实主要也是借景抒情,着眼点在于抒发、宣泄内心郁积的情感。在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杜甫以他诗人的敏锐和不可抑制的忧愤写下了一系列诗篇,其中如《哀江头》、《悲陈陶》、“三吏”、“三别”、《北征》等纪实性较浓的诗歌,曾被人艳称为“诗史”。这也恰恰说明这类可供史证的纪实性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比较不常见的。明代批评家杨慎对于“诗史”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宋人以杜子美能以韵语纪时事,谓之‘诗史’。鄙哉,宋人之见,不足以论诗也。……杜诗之含蓄蕴藉者,盖亦多矣,宋人不能学之。至于直陈时事,类于讪讦,乃其下乘,而宋人拾以为至宝。又撰出‘诗史’二字,以误后人。如其诗可兼史,则《尚书》、《春秋》可以并省。又如今俗卦气歌,纳甲歌,兼阴阳而道之,谓之‘诗《易》’可乎?”(《升庵全集》卷一百三十七)不论杨升庵评价杜诗是否准确,他对于纪实性作品的见解显然是很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理论中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语),批评按焦点透视法来作画的主张,讥笑李成“仰画飞檐”;在文学理论中也有相近的倾向。反对斤斤于目前所见:“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一种比较共同的见解。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着整套与西方不相同的范畴,这些范畴是根据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归纳出来的,它们产生之后,又反过来规范和影响了文学的审美理想、审美需要,从而规范和影响了文学发展进程的轨迹。中国的古代文论范畴是很有特色的,它们不是玄虚而是微妙,往往是拟象取譬以供参悟,不易落入言筌,如“气”、“风骨”、“韵”、“味”、“意”、“神”、“体”、“肌理”、“格调”、“意境”等等。这些范畴经过不断演变、完善,内涵也日益丰富,又逐渐在相互间交叉,形成了网络、构成了体系,相对于西方的“悲剧”、“喜剧”、“崇高”、“滑稽”、“幽默”、“典型”等美学范畴。中国古代文论的诸范畴,表现出一些多义性特点,但更注意主客体的和谐。
中国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这些总体特点,到了“五四”以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现代文学中由于小说、戏剧受到重视,就不再显示出抒情胜于叙事、表现多于再现的特点。整个文学的思想倾向的变化更为明显,古代文学中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已被现代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所取代。此外,文学理论由于接受外来的影响已出现了许多有别于古文论的新的范畴和概念,语言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使中国文学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学的特点。

2.分析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及格律特点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3561.html?fr=qrl3

3.谁能简单概括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48088.html


结合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明清戏曲,谈谈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总体特征视频

相关评论:
  • 18691283782结合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明清戏曲,谈谈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
    宫往类答:首先,在体裁上,中国文学偏于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也较不发达。《诗经》这部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叙事诗只是小部分,而且,叙事诗中除了个别的优秀篇章之外,大都比较拙直、稚嫩,而抒情诗则显得比较成熟、老练,并已有许多杰作。中国除一些少数民族之外,没有产生过规模宏大的史...

  • 18691283782诗歌的发展史
    宫往类答: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发展历程如下:1、历史演变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到了战国时期...

  • 18691283782从古代艺术中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任选一个...
    宫往类答: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

  • 18691283782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字史出现了一种能...
    宫往类答: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字史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体诗是:乐府诗 【中文名】:乐府诗 【外文名】:yuefu poems 【始 于】:秦朝 【出 于】:汉族 【乐府双壁】:《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属 于】:汉代诗歌 【特 点】:汉乐府多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

  • 18691283782从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任选一种...
    宫往类答: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 18691283782诗,词,散曲三种文学样式的异同
    宫往类答:诗经、楚辞、汉魏古诗、唐诗、宋词、元曲……虽然它们都植根于诗歌的艺术特质,但又因其不同的体式而各以其特有的姿色在诗坛闪耀着光辉。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中曾指出:“任何一种文艺种类都遵循一种特殊的目的,因为如此,它才通过特殊的形式,和其他文艺种类有所区分,因为形式是文艺种类用以达到...

  • 18691283782会考历史小论文400(诗经,楚辞,唐诗,宋词)
    宫往类答: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陈亮等.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

  • 18691283782汉乐府诗和《诗经》、《楚辞》以及唐诗的区别
    宫往类答: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的诗体。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乐府诗、《诗经》、《楚辞》和唐诗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它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

  • 18691283782古诗词发展史
    宫往类答: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隋唐诗歌,宋词,元曲,明清诗歌中国古诗词来源于春秋战国的《诗经》、《楚辞》,发展于汉魏时期的《乐府》和四、六骈文;兼收而并蓄,久锤而始成;波澜壮阔于唐、宋,余波激荡于明清;是中国汉语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早在远古时代,文字还不发生以前,在民间已经传播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

  • 18691283782我国的诗歌发展史是怎样的
    宫往类答:3、汉赋: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词形式。4、唐诗: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