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都不会旱灾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在中国古代,如何应对旱灾?~

中国旱灾频繁,旱灾记载见于历代史书、地方志、宫廷档案、碑文、刻记以及其它文物史料中。公元前206年~1949年,中国曾发生旱灾1056次。16世纪至19世纪,受旱范围在200个县以上的大旱,发生于1640年、1671年、1679年、1721年、1785 年、1835年,1856年及1877年。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在不同地区先后持续受旱4~6年,旱区“树皮食尽,人相食”;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有13个省受旱,据记载,“草根树皮,搜食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15个省受旱,有“啮草嘬土,饿殍载道,民食观音粉,死徒甚多”的记述。20世纪以来,1920年陕、豫、冀、鲁、晋5省大旱,灾民2000万人,死亡50万人;1928年华北、西北、西南等13个省535个县遭旱灾; 1942~1943年大旱,仅河南一省饿死、病死者即达数百万人。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①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②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③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④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其实历朝历代都差不多。当代社会也经常大旱,只不过,现在生物技术和农业技术发达,而且灾难可预测和全国性支持。所以一般旱情都不怎么报道。而反观古代就不同了,传统农耕、封建迷信等等…一遇大旱非死即残。

说起来,先秦时期成都也有旱灾,而且非常严重。当时,旱灾和洪灾都是成都平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四川盆地四面都有山,成都平原的地势是从西北往东南倾斜,河流的海拔落差是比较大的。以岷江为例,都江堰距离成都50多公里,但海拔落差将近300米。每逢雨季,必发洪灾,成都平原整个就成了一片汪洋。但旱季的时候呢,地表的河流径流量太小,沟渠又少,所以又成旱灾,农作物收成极少。这也就是古蜀原始部族和古蜀国频繁迁徙的原因,郫县古蜀遗址、新津宝墩遗址等,都是因为被旱灾和洪灾弄得生存不下去了,只有往牧马山上跑,在双流建立了“瞿上城”。等到李冰把都江堰修好后,最直接的好处是洪灾减少了,经过汉代和三国时期成都河堰和沟渠的修建,旱灾也减少了。“天府之国”逐渐有了名气。

会吗?不会吧。岷江那么大,在都江堰分成数条河灌溉成都平原


古代成都不会旱灾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3885957058古代成都不会旱灾吗
    汤闻刮说起来,先秦时期成都也有旱灾,而且非常严重。当时,旱灾和洪灾都是成都平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四川盆地四面都有山,成都平原的地势是从西北往东南倾斜,河流的海拔落差是比较大的。以岷江为例,都江堰距离成都50多公里,但海拔落差将近300米。每逢雨季,必发洪灾,成都平原整个就成了一片汪洋。但旱季的时候...

  • 13885957058古代成都不会旱灾吗
    汤闻刮1. 在先秦时期,成都平原同样遭受旱灾的困扰,其严重性不容忽视。2. 当时,旱灾和洪灾并列为成都平原的主要自然灾害。四川盆地四周环山,成都平原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河流海拔落差显著。3. 以岷江为例,都江堰距离成都约50公里,但海拔落差却达300米。雨季时,平原常沦为泽国;旱季来临时,地表径流稀少...

  • 13885957058都江堰的是怎么回事?
    汤闻刮现在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与鸟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

  • 13885957058都江堰是怎么回事
    汤闻刮现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常常遭受水旱灾害的困扰。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对那个时代的困苦境况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如“蚕丛与鸟凫,开国何茫然”和“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这种状况主要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的“恶劣”自然条件造成的。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

  • 13885957058谁能简介都江堰建造原因和当时背景
    汤闻刮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岷江出岷山山脉,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去,对整个成都平原...

  • 13885957058成都为什么有"天府之国"的称呼呢?
    汤闻刮天府之国是四川的称呼,不单是成都的哦···古时称四川为蜀:秦昭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造都江堰,凿离堆,灌溉三郡,开稻田,於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无水旱灾.又"穿广都盐井诸坡池,也就是说,李冰兴修了水利,还为蜀...

  • 13885957058四川为什么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千年前的那地方怎么样?
    汤闻刮所以中原地带的农民要是碰上旱灾天气,也不会颗粒无收。当时秦朝的蜀国省长李冰积极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让四川以后不惧旱灾天气,原本四川盆地就是非常肥沃,再加上都江堰水利的灌溉,即便在旱灾天气,四川盆地也能大丰收,因此才成就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所以四川成为古代最富庶的地方。再加上蜀道难,难于上...

  • 13885957058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汤闻刮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后,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了。+++++++++++++++ 希望您能满意!

  • 13885957058都江堰坐落在哪个平原 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
    汤闻刮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273m。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

  • 13885957058都江堰的建造历史背景
    汤闻刮而且悬得十分厉害。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273m。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