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指导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课外阅读语文。~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会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但理解其实并不是辅助记忆——理
解是记忆的代替。强记理论不仅是很难记得准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
根本无济干事。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
神助。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
也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就愈能得心
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
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而学生也不需多花时间。他只要能改三
个坏习惯,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
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是得不偿失。我肯定这是一
般香港学生的坏习惯。例如好几次我故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 200
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低着头忙将错误抄在笔记上。

笔记有两个用途。①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
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很多讲者
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记。老师与书本的主
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
法。②在上课听不懂的,若见同学大多而不便发问,就可用笔记写下不明之
处,于课后问老师或同学。换言之,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重
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
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
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甚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大"开水喉",
希望"撞"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
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
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
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
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
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课题
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

第三个坏习惯,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就是在选课的时候,只想选较容易的或讲
课动听的老师。其实定了某一系之后,选课应以老师学问的渊博为准则,其他
一切都不重要。跟一个高手学习,得其十之一、二,远胜跟一个平庸的学得十
之八九。这是因为在任何一门学术里面所分开的各种科目,都是殊途同归。理
解力的增长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异。老师若不是有相当本领,就不能启
发学生去找寻不同科目之间的通论。

二、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但兴趣可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有总
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无论任
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
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灌注。认为不够时间读
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力。就算是读大学,每天课后能思想集中两三小时
也已足够。要培养集中力也很简单。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
但要连贯。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
离开书本——"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第三,读书时若觉得稍有勉
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要记着,只要能集
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若你发觉能常常
在 30 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能于每次读书对
都完全忘记外物 1 小时以上,你就不用担心你的集中力。

三、问比答重要

很多学生怕发问的原因,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令人发笑。
但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要脸皮厚!就算是
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你都可以问。
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三几个浅
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上的进展往往墓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作高深
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问题,往往是一个知
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虽然没有问得太浅这回事,但愚蠢的问题却是不胜
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甚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发问,
就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认真的学生就应该在发
向前先作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上的一个重要过程。孔子说得好:"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就是做发
问前的准备工夫。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第一、问题可分三类—— A 、"是甚么"( What ), B 、"怎样办"
( How? ), C ,"为甚么"( why )。学生要先断定问题是那一类。 A
类问的是事实: B 类问的是方法: C 类问的是理论。问题一经断定是那一
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却混淆。若要
问的问题包括是多过一类的,就要将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
"不知"所在。第二、要尽量去将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你要问的一点是愈
尖愈好。第三、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自己问题的答案是否可轻易地在书
本上找到。若然,就不应花老师的时间。大致上,用以上的步骤发问题,答案
是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的。若仍须问老师的话,你发问前的准备工作会使
他觉得你是孺子可教。

四、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

学生坐下来对着书本,拿起尺,用颜色笔加底线及其他强调记号。读了一遍,
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书要分三读。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甚么问题。快读就是
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翻得惯了,速度可
以快得惊人。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

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
作问号,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可用。

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因为哪
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而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若
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很容易会选错了。 在大学里,选择书本阅读是
极其重要的。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又重读;平凡的一次快读便已足够。
在研究院的一流学生,选读物的时间往往要读书的时间多。

虽然我在以上建议的读书方法是着重大学生,但绝大部分也适合中小学生学
习。自小花一两年的时间去养成这些读书的习惯,你会发觉读书之乐,实难以
为外人道。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需要的。“我们可并不是说‘指导’就是由教师一个人这样从头到尾讲下去。‘指导’得在讨论里。”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从叶老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重视方法的获得,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书籍的性质不一,因而略读指导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就一般说,应该指导的有以下几项。
1.版本指导。
进行版本指导,就能使学生“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哪种本子校勘最精审,哪些本子是作者的最后修订稿,都得给他们说明,使他们遇到那些本子的时候,可以取来复按,对比。”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这方面的指导,宜运用校勘家、目录家的知识,而以国文教学的观点来范围它。”在小学阶段虽然版本指导不必高深,但是对语文教学有益的部分还是要指导的,比如:有些著作是翻译过来,哪个翻译家翻译得比较好;有些是文言文注解的,哪些人注解得好;台湾翻译的作品与大陆翻译的作品的区别;修订版与初版的区别。版本之间的比较,对于语文教学的功用是使学生能够知道产生不同的原因,通过比较阅读,推敲出这样写比那样写的好处,提高作品的鉴赏能力。
2.序目指导。
“读书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理情事件发生的脉络。
“教师指导,要教学生先看序文,要审查序文的重要程度,与以相当的提示,使他们知道注意之点与需要注意力的多少。”序文的提示了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了解梗概。如果是自序的话,能够清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着序文可以探究作者的思维线路;如果是他人作序,对书的内容有一些评价,提示读者注意书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阅读时注意重要部分,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与序文作者进行比对,得出自己的结论。
3.参考书籍指导。
“参考书籍,包括关于文字的音义,典故成语的来历等所谓工具书,以及与所读书有关的必须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书籍。”参考书籍的作用一是帮助理解,而是帮助比对借鉴,帮助阅读向更深更广的程度进行。
通过参考别的书籍,“从小的方面说,阅读一书而求其彻底了解,从大的方面说,做一种专门研究,要从古今人许多经验中得到一种新发现,一种系统的知识,都必须广博地翻检参考书籍。”参考别人的,可以彻底理解当下要了解的这本书,同时通过比较获得阅读经验,为将来阅读打下基础。
4.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胡。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在叶老看来,所谓的阅读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揣摩、体会,然后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是方法。能够发现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实的阅读,才能够锻炼语感,才能够对阅读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着力点应该放在学生不太注意,学生自己不能发现的语言点上,通过这样的点激发学生,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入。
“不论短篇与书本,性质相近的,就该用同一读法去读。”教师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用相同方法读类似的书,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相近的书获得这样的体验。但是,阅读方法又不是拘泥一种的。“文字各式各样,阅读方法字也不能一律。多读些文字,练习到的方法就多些。”“阅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就分量说,单篇与整部的书应当有异,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方法的多样性在于读物的多样性,整本书阅读在于突出一两种方法,精细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面面俱到也难有什么深刻印象了。
(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
按照叶老的阅读教学过程理论,整本书阅读指导也要大体经历“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
对整本书阅读指导而言,“包括阅读以前对于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阅读以后对于阅读结果的报告和讨论。”这是很明晰的指导过程,有读前和读后的指导,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有指导。对此,叶老还作了更为细致的说明:“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至于实际阅读,当然在课外。”
1.阅读前提示方法。
阅读指导从阅读前就已经开始了,“文字浅显明白的,不妨少点工夫,看下去就是。文字深微曲折的,就得精细得解说,周到的剖析,达到透彻了解的地步,才歇。”“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这都是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的。
2.阅读中进行指导。
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教师可以限定大致的进度,等到读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可以看到学生读的进度,可以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阶段汇报以后,学生根据获得的经验再读。
3.阅读后组织讨论。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收获。“成本的书分量多,不便在教室里精细讨论,所以教学生根据精读的经验,自己去读。略读的‘略’字表示学生所受教师的指导简略一点的意思,并不是说马马虎虎地读。”要重视学生的自读与自悟,讨论是交流收获,交流经验。
除此之外,“文字最好能读熟”“文字又最好能复习”,交流讨论以后,可以形成文字材料,也可以指导学生再读,读出更多的感受,这样不但能把一本书读通读透,而且可以防止学生浅尝辄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整本书阅读讨论示例。
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它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很多不同。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从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在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始终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试以三本书为例,谈谈小学各个年段在指导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低年级
低年级可以从阅读图画书开始。在阅读《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的时候,因为书中情节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很多关键地方教师都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通过学生想象和书中故事情节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故事的温馨与感人。尤其是书的最后小甲龙跑到山顶的部分,让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出示下一个画面。相信学生一下子会被感动,因为他们想不到小甲龙竟然找到了父母。一年级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的时候,一定能把小甲龙想象成自己。其实,整个故事孩子都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甲龙。这样的处理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故事中的温情。
通过这本读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图画书之所以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关键是能带来视觉冲击和无穷的想象。但是,想象要以看懂图画内容为基础。所以,教师在用图画书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看画面。图画语言是学生天生的语言,他们很容易看懂,甚至很容易发现细节。这本书中有一页是小甲龙在霸王龙的怀里睡着了,图画上的霸王龙背上有几个洞,当然这是它保护小甲龙时被吉兰泰龙咬的。如果学生观察不到这个细微之处,教师就要提醒:“霸王龙的背上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图画想起前面的内容,能更深的体会此时霸王龙的情感。看懂图画能促使学生走进情境之中,感受到作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
图画书的阅读,阅读画面要重于阅读语言,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渲染、思维的历练,是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
2.中年级
以《亲爱的汉修先生》(新蕾出版社)为例谈中年级的阅读。
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可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然后提问:“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让学生说理由,就是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
进行交流:“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学生会选择不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这样可以丰富每一个学生读书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
接下来就是探究细节,教师可以抓住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设计。比如,“电话铃响了。妈妈正在洗头,她叫我去接。是爸爸打来的。我的胃忽然变得很沉重,好像要垂到地上了。我每次听到他的声音就有这种感觉。”胃沉重怎么和听电话联系在一起呢?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联系前面的一系列内容才能弄清楚。这样的思考锻炼了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整体的能力。同时,这里又是表现主人公对爸爸复杂矛盾情感的重要情节,在这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觉得悲伤,同时也感到很欣慰。”作者为什么这样结束这本书呢?通过这样的追问,让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思考作者成长的心路历程。
最后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本书和其他书比较,有什么不同?”又回到一个整体,要求学生跳出书本。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之处,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更鲜明,是用书信和日记穿插的形式来写的,还有很多关于写作方法的介绍。让学生注意整本书的特点,是对语言表现形式的一种关注。
3.高年级
整本书阅读讨论需要经历很多个阶段,有时可以按照章节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有时候可以按照人物进行阅读,然后再回归整体进行交流和讨论。
例如,开展《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读书交流,适于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按照人物进行交流。可以将一个人物或两个相近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交流。比如“秃鹤”和“细马”这两个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让学生先说出对这两个人的印象,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他们名字的由来,然后根据自己推测,看看作者为什么给这两个人起这样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探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同时了解作者给人物命名有时隐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最后,围绕“两个人身上哪里最让你感动”进行交流,理解“尊严”和“责任”的含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阅读交流。《草房子》这本书中每章节的每个部分只用“一、二、三”来划分,让学生给每一部分命名,锻炼学生概括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对情节的整体把握。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同读,并且要不只一遍的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开展阅读以前,教师可以写读书推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书评、写心得。在交流之前,让学生通过做书签,写读书感受,写书评等形式,把理解的内容条理化,在交流时就不会泛泛而谈。读书交流要从整本书开始,又从整本书结束,保证书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开展阅读和交流,始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交流读书感受,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要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否则,就是加重学生负担,就会破坏学生的阅读胃口。不管面临什么样的书,教师本身都应该有能力进行阅读指导,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投入到阅读中来。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跳不出课文的阅读教学方式,积极拓宽课外阅读范围,做到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

真读:一个真正带领、陪伴你读书的平台
是不是有些书你早已久仰其盛名,但始终畏惧其内容晦涩艰深而产生畏难情绪;是不是有些书淘来时欣喜若狂、视如珍宝,但总是由于琐事羁绊或是人性中难以摆脱的惰性,而最终将它们束之高阁,沦为书架上的陈设;是不是有些书深深地吸引了你,读它、品它,有万千感受想找到同好交流,结果是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真读”,将带领一切想读书、爱读书之人,通过结识同伴、相互督促,并在领读者的引导下进行带有深度思考地阅读!在思想见解、文笔华彩、逻辑架构与自身共鸣等多方面反复涵咏,从而充实自我、提升气质、升华精神以至指导人生。
不同于听他人“讲书”,不同于看“浓缩”看“二手”。
“真正”花费时间,“真实”全神贯注,“真切”领读讨论。
将鸿篇巨制,将永恒主题与经典人物,深邃在你的血脉之中。
“真读”平台,凭借互联网所提供的便利,引发阅读者更深层次的扪心自问,从仪式中淬炼出真实,让文字不局限于知识本身,重在其与灵魂的激荡,以及由内而外地自我表达进程。
真读平台,期待你的参与!


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指导视频

相关评论:
  • 18466731385小学阶段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乐杰保答:梁老师的整本书阅读是要求一个月内师生共读一本书。在这一个月内上四节课外阅读课,用以指导学生阅读这本书。“这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分成四个阶段四节阅读课。从导读、推进到赏析、转化,梁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确定整本书阅读的课型 梁老师指出,不论是哪种课型,想要...

  • 18466731385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思考
    乐杰保答:在我看,拓展练习的基本教学思路应该是,布置要求,让学生在课外获得实践体验积累素材,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梳理信息,形成成果。      总之,教师在做整本书阅读指导时,要突破常规教学形式的思维定式,把握整本书阅读的特点,从儿童阅读规律和阅读成果出发,确定讨论话题,采用创新的...

  • 18466731385课外阅读指导课该怎么上
    乐杰保答: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具体化。 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讨论型。 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讨论型,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课文后,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在各课中依据大纲的要求,课文的深浅程度,重点难点...

  • 18466731385整本书共读策略案例
    乐杰保答: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为了强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我们对整本书共读进行一些思考,让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

  • 18466731385如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乐杰保答: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二、读书方法指导课例 (一)从学生已有生活感受入手,谈话激发兴趣师: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读哪类的书?都是怎么读的?有什么收获吗?

  • 18466731385如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乐杰保答: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具体化。 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讨论型。 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讨论型,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课文后,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在各课中依据大纲的要求,课文的深浅程度,重点难点...

  • 18466731385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乐杰保答: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主要使用以下五种方法:1、一页一页翻着看。这方法不是我的发明创造。有本书叫《小淘气鲁夫》,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艾得偌·艾斯提斯的作品。鲁夫是个非常淘气的小男孩。四岁时,姐姐们看书,他淘气、捣乱。姐姐们不愿意跟他玩,小鲁夫生气地说:“读书,谁不会,不就是一页...

  • 18466731385整本书阅读教学
    乐杰保答:其二,落实整本书阅读还需课堂指导。课堂指导可按照“三环节八课型”进行。三环节:导读、促读、展示。八课型如下表:                        如何分享?            &...

  • 1846673138520201216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乐杰保答:叶圣陶、朱自清曾写过一本《略读指导举隅》(1943年出版),所谓略读,主要指的就是整本书阅读。 就教学而言,课内精读是主体,课外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 我连续参加了三年洛阳市有关“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讨会,“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确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如何指导学生读整...

  • 18466731385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乐杰保答: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