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记录时间、怎么表达时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古代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时间?~

古人表示日期的方式除了普遍地用干支来表示以外,就是用某月某日的方式。表示日期的方式应该是“几月初几”,如“九月初九”、“十月初一”等等,和今天农历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一样的。
时间表示的方式为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

扩展资料:
在古代,光阴表示时间。时间是人根据物质运动来划分的,不是本来就有的,宇宙中的"时"本来是没有间的。物质运动需要耗费"时",
但是如果不把"时"分割成间,我们的思维就无法识别"时",我们之所以能思考,是因为思维能对物质世界命名,物为实,思为虚,思命物以虚名,为思所用。没有进行分割过的"时",无法被命名,无法进行区分,只有分割成"时间"后,才能被思维所用,因为分割后可以命名了。
比如我们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运动过程划分为一年,地球自转一圈的运动过程划分为一日,这样的划分便于思维使用数字符号来计算。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绝对不会以地球的运动过程来分割时。
所以,时间不过是人为了便于思维思考这个宇宙,而对物质运动进行的一种划分,是人定的规则,而并非什么自然规则。间是人为的划分,怎么分都可以。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 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时辰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地支对应的生肖、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纪时的时刻、五行、阴阳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节气时间段 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时刻 五行 阴阳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时—1时 水 阳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时—3时 土 阴
寅 虎 立春—惊蛰 正月 2月 3时—5时 木 阳
卯 兔 惊蛰—清明 二月 3月 5时—7时 木 阴
辰 龙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时—9时 土 阳
巳 蛇 立夏—芒种 四月 5月 9时—11时 火 阴
午 马 芒种—小暑 五月 6月 11时—13时 火 阳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时—15时 土 阴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时—17时 金 阳
酉 鸡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时—19时 金 阴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时—21时 土 阳
亥 猪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时—23时 水 阴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在该年出生的人就“属”这个生肖。人的岁数是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编辑]
组合
地支有六个组合,称为“六合”,有四个由三个地支组成的局势,称为三合局和全会方局,这种地支组合之后,亦会变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地支除了会合化局之外,地支还有互相冲克及相刑,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为阴阳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会西方金局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持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为自刑之刑
[编辑]
其他用处
地支主要用来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来分章节,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数学刚传入中国时,中国的数学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别代表k-v这12个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扩展资料:

古人对白天与晚上的称谓是不同的。白天说“钟”,晚上说“更”或“鼓”。那时候城镇里都设有钟鼓楼,晨起(辰时,7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傍晚(酉时,19点)鼓报时,所以晚上又说“几鼓天”。

晚上说时间用“更”,是有巡夜人边巡逻边打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有“三更半夜”的说法。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差不多等于现在的24分钟。其实很多称谓也流传了下来,活跃在今人的口头,但我们往往不知道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再比如,现在我们一个昼夜是24小时,但在古代,一昼夜是12个时辰。12个时辰也不是用一二三四来计算,而是用“子丑寅卯……”来表示,这叫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是古代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将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为甲子日,那么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

据说干支纪日法是从商朝开始的。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来,其顺序从未间断或错乱过。

中国传统上使用的是干支纪年和王朝纪年,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曾出现数百个年号用于纪元。清朝帝王统治瓦解之后,1912 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全国,开始使用公历纪元法,同时使用中华民国纪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法。不过,民间历书上,依然在使用干支纪日法。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仍然沿用传统农历推算。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地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和今人的计时方法不同 不会说今天几月几号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扩展资料

古代计时方法,可能更久远一些的,并非十二时辰。又资料记载的是先秦时代就有“十个时辰”的说法。十二个时辰,比较准确的应该是到了春秋战国以后,

特别秦汉时期,干支系统全面的纪年纪月纪日以后,十二时辰说应更为明确。宋以后,又把每个时辰一分为二,称“初,正”,所以十二时辰实际上已经演变为二十四时辰了。

十二时辰是平均分割时间的,就是每天平均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接近现在的2个小时。不多,这套十二时辰计时传到日本后,在早期,演变出了一套昼夜各六个时辰计时,并且昼夜时辰长短不齐。

现在熟悉不过的24个小时制,是平均划分时间的,不管是凌晨1点到2点这个1个小时,还是下午5点到6点这1个小时,时长是一样的。

也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每天24小时长度也是一样的,这种“平均太阳时”也被叫做“定时法”。但在江户时代,大概是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这近300年时间,人们并没有使用24小时制。他们将一天分为白昼6个时辰,和黑夜6个时辰。白昼和黑夜则是以每天日出日落时间点来区隔。

处在北半球的日本,昼夜长短并不相等,并且还要随季节发生变化,夏天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所以这个时辰长度也是变化着的。为了能够准确显示当时这种计时方法,早期的钟表,是通过改变擒纵系统的摆频来调整昼夜时辰长度的差异。早期的钟表,有些配备单平衡摆,有些是双平衡摆,可以自动切换速率运作,来显示一天不同时长的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地支





$8aVHBGPn$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 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时辰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地支对应的生肖、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纪时的时刻、五行、阴阳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节气时间段 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时刻 五行 阴阳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时—1时 水 阳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时—3时 土 阴
寅 虎 立春—惊蛰 正月 2月 3时—5时 木 阳
卯 兔 惊蛰—清明 二月 3月 5时—7时 木 阴
辰 龙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时—9时 土 阳
巳 蛇 立夏—芒种 四月 5月 9时—11时 火 阴
午 马 芒种—小暑 五月 6月 11时—13时 火 阳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时—15时 土 阴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时—17时 金 阳
酉 鸡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时—19时 金 阴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时—21时 土 阳
亥 猪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时—23时 水 阴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在该年出生的人就“属”这个生肖。人的岁数是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编辑]
组合
地支有六个组合,称为“六合”,有四个由三个地支组成的局势,称为三合局和全会方局,这种地支组合之后,亦会变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地支除了会合化局之外,地支还有互相冲克及相刑,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为阴阳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会西方金局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持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为自刑之刑
[编辑]
其他用处
地支主要用来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来分章节,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数学刚传入中国时,中国的数学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别代表k-v这12个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参考文献: 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97%B6%E8%BE%B0


古代人如何记录时间、怎么表达时间视频

相关评论:
  • 18925516166古代人时间是怎么记录的
    缪黛素1. 在中国古代,时间记录方法多样,包括干支计时法、十二时段计时法、更点计时法和漏刻计时法等。2. 干支计时法采用十二地支加上“时”字来表示一昼夜的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和亥时。3. 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例如,子时对应2...

  • 18925516166古代的时间记法是什么?
    缪黛素古代的时间记法是:纪时法、十二地支。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晚、暮、昏。太阳正中时称日中,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太阳西斜称日昃,太阳落山称日入。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

  • 18925516166古代人时间是怎么记录的
    缪黛素1、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有几种:干支计时法,十二时段计时法,更点计时法,漏刻计时法等方法。2、干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3、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与...

  • 18925516166古代怎么表示年月日
    缪黛素1、古人表示日期的方式除了普遍地用干支来表示以外,就是用某月某日的方式。表示日期的方式应该是“几月初几”,如“九月初九”、“十月初一”等等,和今天农历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一样的。2、时间表示的方式为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

  • 18925516166古代人,时间怎么计算,什么时间该说什么
    缪黛素中国古代,利用“日晷”测定时间:一个圆盘的中央垂直盘面有一根细细的“指针”,指针指向“北极星”。这就是日晷。在白天,日影指向北极星的方向的那一瞬,就是正午。正午的对面,就是子夜。这条线就叫做“子午线”,就是现在的“经线”。把圆盘分成12 等分,每一个等分就是一个“时辰”。古人吧十二...

  • 18925516166古代人如何记录时间、怎么表达时间
    缪黛素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 18925516166从古至今人们都是利用什么来记录时间的
    缪黛素1. 圭表:我国最早的时间记录工具之一,圭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圭表通过观察太阳的影子长度来判断时间。它由直立的标杆或石柱(表)和平放的刻板(圭)组成。由于日影的长度可以作为时间单位,"阴"(时间)的计量自然就采用了"分"和"寸"这样的单位。2. 日晷:...

  • 18925516166古代人怎么说几分钟?
    缪黛素在古代,人们如何表达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常用“一炷香”来描述时间。比如,说“半炷香”或“一炷香”的时间,意指大约十到二十分钟。另外,“一盏茶”也是一个常用的时间单位。喝一碗茶的时间,或者说“一刻”,或“半刻”,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分钟或五分钟。古代的时间计算单位包括:一年十二月,...

  • 18925516166我们怎样记录时间,中国古代怎样记录时间,古今怎样记录时间?
    缪黛素中国古代时间记录方法: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

  • 18925516166历史的记忆,中国古代怎么记载年份?
    缪黛素中国古代记载年份的方法:一、干支纪年,这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