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最后一计,要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段处下葬,有何用意?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究竟有何意图?~

首先需要声明的,这个故事在正史上是没有记录的。属于后人牵强附会,来体现诸葛亮的大智慧。但是如果熟读三国志这种正史,你就会知道,诸葛亮其实没那么厉害。三国演义里边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兵如神,多半是罗贯中自己编撰的。

那么现在就结合三国演义的故事来说下,诸葛亮为什么要用。“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这种计谋呢?当然首先我们能想到的是,他这么做可以让所有知道他墓葬之地的人都在人间消失。而这个其实还只是浅层次的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诸葛亮想在死后继续守护蜀汉的江山。这样的话,他就必须要一块清静,而且没有任何人知道的地方下葬。来避免被别人打扰。如果是风光大葬。知道他墓葬之地的人就多,前来祭拜的,盗墓的,还有前来获取孔明兵法智慧的人络绎不绝,此时身在阴间的孔明如何静下心来,为蜀汉的国家大计做思考呢?

第二个是,诸葛亮虽然并没有亲手杀过任何一个人,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屡次北伐,战死的人不可计数。这包含了蜀国和魏国无数将士,对于这些将士的家人来讲,他们都知道,自己亲人是因为诸葛亮北伐,而死亡,而古时候,这些老百姓,可没有那种为国家献身的思想觉悟,他们想要的家庭团圆,安居乐业。

而孔明的北伐,导致了,他们的家破人亡。蜀国的国力是远远不如魏国的,以一州之地抗衡魏国九州,蜀国老百姓的徭役十分沉重。即便孔明治国有方,但是蜀国来百姓绝对没有魏国老百姓那么好过。所以蜀国的老百姓,对孔明的恨是远远大于对他的爱的。孔明的坟墓如果为后人所知,难免会有无数的来百姓前来挖坟泄愤!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是期蜀汉丞相,有着很多头衔,比如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墓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今已经成为勉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让人奇怪的事情,诸葛亮遗命安葬定军山,为什么要4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便下葬?



据说在诸葛亮临死之前,曾下达了这样一条密令,那就是要求秘密安葬自己,而且不允许其他人知道具体安葬在哪里,除此之外,诸葛亮还要求四名士兵抬着自己的棺材一直向南走,直到绳子断了之后,才将绳断之处作为安葬之处,而且在下葬的时候不允许有任何的安葬品,墓穴也仅能够容下这棺材罢了,可以说是相当寒酸了,不过诸葛亮不要陪葬品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当时的三国时期还是动荡不安,整个时代也是比较崇尚节俭,而且如果下葬的时候放有大量的随葬品的话,必定招惹一些盗墓贼,要知道当时的盗墓情况确实时很猖獗的,例如曹操当年可是在军中设置了专门的盗墓机构。



士兵们从五丈原开始,将棺材抬到定军山的时候,已经走到精疲力尽,绳子毫无断裂的迹象,如此下去不知猴年马月绳子才会断。然而,就在走入定军山脚下的时候,4位士兵非常累,就停下来休息,棺材一落地,绳子突然裂开,更神奇的,背后的定军山头猛的炸裂开了,全部垮塌下来,正好把诸葛亮的棺材埋在下面,4名士兵,无法幸免,也一起埋了。



当然还有一个说法是这四位士兵觉得这个绳子根本就不会断裂,于是在抬了几天后便偷偷的直接将诸葛亮下葬了,回去之后,这四人便说是绳子断了,刘禅觉得蹊跷便杀了这四人。关于诸葛亮下葬的一事,其实在《三国志》也有所记载:“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等。



刘伯温偶然听闻: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谁会来祭拜他,又有谁会来刨开他的墓穴。刘伯温对此是毫不相信,便决定去祭拜诸葛亮。刘伯温还扬言道,若是诸葛亮没有准确预言了自己的到来,诸葛亮就是不如自己,若是诸葛亮说准了,就跪地磕上千个响头。其实无论是哪种说法,诸葛亮都达到了密葬的效果,而至于非要绳子断了才可下葬,其原因很可能就是一个障眼法,无论这四人最后做的如何,到头来刘禅都会选择杀了这四个人,这样一来,后人也就没人知道他到底葬在哪里了,就连当今的诸葛亮之墓都是后人修建的。
首先简单的把事情描述一遍,以免有的人不太了解。
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病逝的地方是在五丈原。临死之前,他交待下去,说自己死了之后,要葬在汉中的定军山。
《三国志》有记载:“亮遗命葬于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



虽说大概的地方是有了,但具体葬在哪儿呢?方位啊什么的,得讲个风水吧,这些诸葛亮都没细说,只说自己死了之后,让士兵抬着自己的棺材,在定军山一直往南走,绳子断的地方,就是埋葬自己的地方。
下面的人一听,丞相一生神机妙算,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说不定算到了什么。于是在他死之后就这么去做了。
话说几个士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走了一天一夜,抬棺材的绳子怎么也不断。最后几个士兵一合计:这不行啊,这么粗的绳子,等断了都到什么时候了,要不咱把它割断吧。几人一听,这主意好,然后就把绳子割断,埋葬了诸葛亮。



士兵回到成都,见了刘禅复命。说已经按照要求,埋葬了诸葛亮。刘禅一听,这不太可能吧,才一天呢,绳子就断了?严加逼问下,士兵说了实情。刘禅听到真相,一气之下就把这几个士兵给斩了,斩了之后才发现,坏了,忘了问丞相埋在哪儿了。至此,世上便无人知晓诸葛亮葬于何处。
当然,还有一说是士兵抬着棺材,走着走着就累了,想着休息一下,结果棺材刚一放下,绳子就断了,接着一声巨响,定军山炸开了一个大口子,把诸葛亮的棺材还有士兵全部埋进去了。这个说法带有一些传奇色彩,不太可信。
但不管怎样,最后的结果都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诸葛亮埋在哪儿。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人就已经知道了,诸葛亮这么做的用意,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他埋在哪儿!



其实在封建社会,人死入土为安,而死后被仇家掘坟报复的事儿非常多。诸葛亮一生虽说从未真刀真枪的亲自上过战场杀过人,但树立的敌人还是不少的。作为蜀国的丞相,想要做到没人知道自己的下葬地点,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他便出此一计。
有人或许会提到成都的武侯祠,说那葬的是诸葛亮,其实不然,武侯祠只是一个衣冠冢(指只埋有死亡者的衣冠而无死亡者尸体的坟墓),他的真正埋葬尸体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正是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脑回路不一般所以才会选择用这种方式下葬。诸葛亮去世前,并没有在自己的棺材里放什么金银珠宝,而是放了自己的兵书,并且嘱咐刘禅要让四个人用绳子抬着自己的棺材,一直往南走,中途不能回头,直到绳子断了后,在绳断处下葬。

而抬着棺材的这四个人走啊走,走了三天三夜绳子都没断。这四个人没有耐心继续走下去了,于是一商量,就用石头把绳子给磨断了,然后把棺材随便找了一处埋葬,就拿着绳子回去交差了。结果刘禅一查看,发现绳子并不是自己磨断的,而是用石头砸断的,就一怒之下把这四个人处死了。

这四个人一死,就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究竟埋在哪里。诸葛亮正是算准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死之前留下这样的遗言,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葬身之处成为一个谜点,才不会有任何人来打扰。

毕竟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很多人都靠当盗墓贼来养活自己,而且诸葛亮生前为刘备做事,也得罪过不少人,肯定会担心死后会有人来蓄意报复。用这样的方式下葬,才能最大可能地避免自己的墓地被发现。

不过据说最后诸葛亮的墓地还是被司马懿发现了,司马懿盗取了棺材内的兵书,然后一页一页地翻看,结果没想到诸葛亮把兵书的每一页都涂上了剧毒,司马懿在翻的过程中沾上了毒,刚把书看完就一命呜呼了。不管传闻真假,总之诸葛亮的墓现在都没人发现,足可见他的足智多谋。



“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诸葛亮是这样安排的,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现代人就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其实诸葛亮这句话的关键是“绳断下葬”,而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司马懿找不到他下葬的地方,仅此而已。

“绳断下葬”最高明,因为诸葛亮算到如果被司马懿找到葬身之地,恐怕会对他不利,于是他决定再施一计,于是便有了“绳断下葬”这一计!因为诸葛亮都不知道绳会什么时候断,所以司马懿就更不知道他的葬身之地了。

扩展资料:

诸葛亮病重而逝

八月,诸葛亮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于是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

李福与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回来的意图,近来你虽然整天与我交谈,但有些事还没有对你交待,所以你又回来听取。你所要问的事蒋琬最适合。”李福连忙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等到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负国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

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又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 

同时,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去世。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奔行数里,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

众将俱回:“尚在”。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临终最后一计是诸葛亮早就设计好的计谋,因为新绳的结实程度怎么可能是几个人能够轻松磨断的呢!所以善于心计的他估计早就计算出抬棺的人肯定会偷懒,同时军人大多性格豪爽,普遍口风不严,这样的话此事定会被刘婵知道,以刘婵的性格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这样世上就没有人能够知道自己的墓到底在何处了。当然这只是现在的推断,不管诸葛亮有么有用这个计谋至少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依然没有人知道他的墓地在哪里!

是为了起到误导的作用,让别人以为他没有死,可以让蜀郡有充足的时间撤退。虽然死了,但是还想尽最后的力量。

就是为了自己死后能够安宁,能够不被人打扰,而且为了隐瞒死去的消息,为蜀国争取一点时间


诸葛亮临终前最后一计,要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段处下葬,有何用意?视频

相关评论:
  • 13874853045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计是什么?
    元彩杭诸葛亮生前计策无数,临终前的最后一计就是:即是命四个人等他死后,抬着他的棺材一直往南走,当绳子断掉之后,将他埋葬在绳子断掉的地方。当四个人抬着他的棺材走了几天几夜之后,绳子依然很结实,没有要断掉的意思。他们打起了小算盘,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诸葛亮的尸体埋掉,然后回蜀国交差。

  • 13874853045诸葛亮临终前最后一计,要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段处下葬,有何用意?
    元彩杭“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诸葛亮是这样安排的,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现代人就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其实诸葛亮这句话的关键是“绳断下葬”,而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司马懿找不到他下葬的地方,仅此而已。“绳断下葬”最高明,因为诸葛亮算到如果被司马懿找到葬身之地,恐怕会对他不利,于...

  • 13874853045诸葛亮临终前最后一计,要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段处下葬,有何用意?
    元彩杭正是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脑回路不一般所以才会选择用这种方式下葬。诸葛亮去世前,并没有在自己的棺材里放什么金银珠宝,而是放了自己的兵书,并且嘱咐刘禅要让四个人用绳子抬着自己的棺材,一直往南走,中途不能回头,直到绳子断了后,在绳断处下葬。而抬着棺材的这四个人走啊走,走了三天三夜绳子都...

  • 13874853045诸葛亮临死要求“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下葬”,这有什么讲究?
    元彩杭诸葛亮死在了五丈原。为了不引起曹魏的注意,葬礼不能大办,抬棺材的四人通常是一些小将领享受的待遇。即使敌人在棺材里找到了诸葛亮,他们也不会相信,因为他们认为用这样简单的方法埋葬是不可能的。生前曾向刘禅提过几个要求:死后,必须安排四人抬棺材南下,直到绳子断了,他落脚的地方就是他下葬的地...

  • 13874853045诸葛亮临终前最后一计 从此埋葬之地成了一个迷
    元彩杭关于这个传说,我只知道抬棺的四个人被杀以后,诸葛亮的埋葬之地,便从此成了一个迷!公元234年,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薨于五丈原!临终前,他告诉杨仪,在自己死后,由四名壮汉抬着棺木沿着定军山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八月,杨仪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带领人马撤至关中,并由...

  • 13874853045诸葛亮死前用的最后一计 诸葛亮死前用的最后一计是什么
    元彩杭诸葛亮死前的最后一计用在了自己身上,即是命四个人在自己死后,抬着自己的棺材一直往南边走,当绳子在哪个地方断掉,就将自己埋葬在绳子断掉的地方,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三国时期动荡,而且盛行盗墓之风,就连曹操都组建了盗墓大军,希望从中大捞一笔,诸葛亮不想死后还被人骚扰,因此想了...

  • 13874853045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4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便埋葬,有何玄机?
    元彩杭按照诸葛亮的身份,他的葬礼应该是风光大办,以彰显他的身份,但是诸葛亮对于自己葬礼的要求,却奇怪得让人匪夷所思。首先,在他死后,必须安排四个人抬他的棺材;不多不少必须是四个人,每个人各抬一角,多地送葬仪仗甚至是护卫军队一律不要。这四个抬棺者抬起棺材后,必须一直向南走;不许停下来,...

  • 13874853045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究竟有何意图呢?
    元彩杭诸葛亮是一个传奇太多的人物,生前就以神秘莫测的计谋闻名天下,甚至到了死之前,都安排了不少妙计,比如这一件事,传说就是诸葛亮的妙计。诸葛亮死后,吩咐四人抬棺,绳断下葬。诸葛亮在前线病逝以后,尸体被送回成都。按照诸葛亮的遗嘱,刘禅安排了这次的下葬任务。由四个人抬着棺材一路向南走,一直...

  • 13874853045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有何用意?
    元彩杭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 13874853045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究竟有何意图?
    元彩杭诸葛亮在世之时,刘禅过得十分压抑,诸葛亮死了之后,刘禅终于长舒一口气。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究竟有何意图?第一个就是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诸葛亮担心自己的身后事,于是特意交待了刘禅一番,让四个壮汉抬着他的棺椁,一直往南边去,一直走到绳子磨断为止,然后在绳...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