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第171节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学微生物无处不在,如土壤中、淡水中、海水中,乃至海底下、空气中均有。每天我们都在吃入、饮入和吸入微生物。但是,尽管微生物似乎是到处都有,人体却罕有被其侵犯并繁殖后引起感染的。甚至当他们引起了感染,有时因感染十分轻微而不引起任何症状。相对较少的微生物能直接引起疾病。而大多微生物存在于人体皮肤、口腔、呼吸道、肠道和生殖道(特别是阴道)。一种微生物是否为宿主的无害伴侣或侵犯机体引起疾病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特点和人体的防御能力。★常住菌群一个健康人同在其身体的特别部位上固定的正常微生物群协调地共同生活。这种占据在人体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被称为常住菌群。不仅不引起疾病,常住菌通常还保护人体免受病原菌的侵犯。如果这种协调被打乱,常住菌能努力重建其自身的位置定殖。微生物定殖在宿主数小时或数周而不能永久性定居者,称为暂住菌。环境因素——如膳食、环境状况、空气污染和卫生习惯可影响一些菌种成为人体常住菌。例如,乳酸杆菌是摄入大量乳制品的人肠道中普遍生活的常住菌,而流感嗜血杆菌则通常定植在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的气道。在某种情况下,作为机体常住菌的一些微生物亦可引起疾病,如化脓性链球菌可以寄居在咽喉部而不引起危害,但当机体防御能力减弱或链球菌为特别的毒株,它就可引起链球菌咽峡炎(喉部感染)。类似地另外的一些常住菌亦可因宿主的防御屏障被破坏而得以侵犯机体引起疾病。例如,患有结肠癌的病人,就易于受到正常生活在肠道的细菌的侵犯,这些微生物能经血播散和感染心脏瓣膜。接触大剂量的射线亦能引起这些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引起全身性感染。★感染是如何发生的多数感染性疾病是由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的微生物所引起。而多数微生物的入侵又是当它们粘附于人体细胞开始的。粘附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过程,包括了人体细胞和微生物间的密切连接(见第167节)。是否微生物留在侵入原位附近或扩散至远处取决于它们是否产生毒素、酶或其他物质等因素。某些侵入机体的微生物产生对其附近或远距离的机体细胞有毒的毒素,多数毒素成分特异性连接到特定细胞(靶细胞)上的某些分子上,并由此引起疾病。由这种毒素起主导作用所致的疾病包括破伤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霍乱。少数感染性疾病是由微生物在体外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由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微生物和机体间存在的几种相互关系类型共生:微生物和机体在相互受益的情况下共生;共栖:微生物和机体在彼此无害下共同生存;寄生:微生物在此种方式下获益,而机体受害。绝大多数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具有共生和共栖关系。微生物入侵以后必须要繁殖才引起感染。然后可能出现下述三种情况之一。首先,微生物能继续繁殖并能克服机体的防御系统,这个过程能引起足够的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其次,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引起一种慢性感染,在这种争斗中,无论微生物或者病人均未获胜。最后,机体不管有或无药物治疗,能消除入侵的微生物。这时机体可重建健康并常能提供对相同微生物引起的另一次感染的持久免疫状态。很多致病微生物具有增加疾病的严重性(毒力)和耐受机体防御机制的特点。例如某些细菌产生破坏组织的酶,使感染扩散得更快。某些微生物具有阻断人体防御机制的方法,如某些微生物能干扰机体抗体的产生或能特异性地攻击它们的一种白细胞——T细胞的发展。另一些微生物具有外壳(包囊)能耐受白细胞的消化。隐球菌在侵入肺部后可形成一种较厚的囊膜,其发生的理由为这种较厚的囊膜形成是在CO2环境下,而肺内较之真菌正常生长的土壤中有CO2,这样,当肺部受隐球菌感染时,机体防御机制就没法起到作用。某些细菌能耐受血流循环中某些物质的分解(溶解),某些微生物甚至能产生对抗抗生素作用的化学物质。★感染对机体的影响某些感染引起血液、心脏、肺、脑、肾、肝和肠道的变化。医生通过确定这些变化能够判定人体有某种感染。★血液的变化白细胞作为机体防御感染的一部分,计数是增加的。这种白细胞增高可出现在感染发生的数小时内,是白细胞从贮存的骨髓中释放的结果。白细胞中之中性粒细胞首先增高。如感染持续存在,则单核细胞和其他种类的白细胞亦增加。在其他的白细胞中,如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侵袭时增加,但细菌感染时通常不高。某些感染,如伤寒,白细胞实际上是减少的,白细胞减少亦可能发生在骨髓受到明显抑制不能快速产生足够白细胞去替代为战胜感染而损失的白细胞。来自医疗操作技术引起的感染通常人们认为感染总是发生在微生物侵入人体并粘附于特别的细胞上时。但微生物亦能粘附于放置入人体的医疗器具上,如导管、人工关节和人工心脏瓣膜,并随医疗操作技术进入人体定植下来,随着医疗器具被放入人体而引起感染扩散。贫血可能出现于感染所致的出血,红细胞破坏,或骨髓受抑制。严重感染时可以导致广泛的血管内淤血,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见第155节)。纠正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治疗基础疾病,具体在此即是感染。只有血小板的减少而没有其他改变时,可能也是来自感染(指示有基础感染)。★心脏、肺和脑的变化感染时可能有的心脏变化包括心率加快和心输出量增加或减少。虽然多数感染脉搏增高,但某些感染如伤寒可引起较之其发热严重程度相对较缓的脉率。血压可下降。在全身性感染,血管的广泛扩张可导致血压严重下降(败血性休克)(见第176节)。感染和发热通常引起机体呼吸加快(呼吸率增加)。意味着的CO2被从血中转运和由肺呼出,使得血更带酸性。肺的硬度可能增加,这将影响呼吸和导致一种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状况(见第33节)。胸部的呼吸肌也呈现易于疲劳。无论微生物是否直接侵入大脑,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大脑功能异常,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意识障碍,高热亦能导致惊厥。★肾、肝和肠道的变化肾脏的变化可能从尿中微量的蛋白丢失到急性肾衰竭。由于心功能减弱,包括血压下降,或者由微生物对肾脏的直接损伤都可以引起肾脏病变。很多感染可以改变肝功能。尽管微生物并不直接攻击肝脏。最常见的症状是因胆汁返流造成的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见第116节)。当黄疸是由感染引起时,它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体征。严重的感染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而导致出血,通常出血量不大,但在少数人亦可出现大出血。★人体对感染的防御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系统包括:自然屏障如皮肤,非特异性机制,如某些种类的白细胞和发热,以及特异性的机制,如抗体。通常,如一种微生物得以通过机体的自然屏障,则由非特异和特异的防御机制在其繁殖前将其消灭。★自然屏障一般地讲,皮肤能保护机体免于很多微生物的侵袭,除非它的完整性受到损伤。例如由外伤、昆虫叮咬或烧伤。还有例外的情况出现,如人乳头瘤病毒可直接感染皮肤形成疣。其他的有效自然屏障是粘膜,如机体呼吸道和肠道表面层粘膜。典型的粘膜都覆盖一层分泌物,这层分泌物能抵抗微生物。例如眼睛的粘膜是由泪液浸泡,泪液含有一种称为溶菌酶的酶,这种酶能溶解细菌使眼免受感染。呼吸道粘膜能有效地滤掉吸入空气中的颗粒。在鼻腔中的弯曲道壁上覆盖的粘膜,有助于将吸入异物的多数去除。如果一种微生物达到了下呼吸道,覆盖于粘膜表面的细毛样结构(纤毛)会将其从肺中排出来,而咳嗽进一步帮助清除这些微生物。胃肠道亦有一系列有效的屏障,包括胃酸、以及胰酶、胆汁和肠道分泌物的抗菌活性。肠道的收缩(蠕动)和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脱落帮助排除有害的微生物。人体的泌尿生殖道是由一定长度的尿道所保护(约20cm长),因为有这种保护机制,细菌很少能进入尿道,除非无意中被外科器械带入。女性则受阴道的酸性环境所保护,冲洗作用如膀胱的排空是另一种男女两性均有的保护机制。机体防御机制受损的人更易受感染(见第188节)。例如,无胃酸的人特别易感染结核病和沙门菌。在肠道常住菌间的平衡对维持机体防御也是重要的。有时,人体因某处的感染摄入某种抗生素能打乱这种常住菌间的平衡,而造成致病菌的数量增多。★非特异的防御机制任何一种损伤包括细菌的入侵能引起炎症反应。炎症部分地是处理损伤和感染部位直接的防御机制。通过炎症过程,血供增加,白细胞通过血管进入发炎部位更容易,白细胞在血流中的数量亦增加,骨髓从贮存中释放大量的白细胞,使之成为新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出现的白细胞是嗜中性白细胞,它们开始吞噬入侵的微生物并试图将感染局限在小的范围(见第167节)。如果感染持续存在,白细胞的另一种类型(具吞噬能力的单核细胞)将以增加的数量到达。然而,这些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能被数量巨大的微生物或其他减低机体防御能力的因素,如空气污染(包括吸烟)所压倒(超过)。★发热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达38℃以上(以口表测试)。发热实际上是对感染和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体温的上升能增强机体的防御机制而仅引起相对小的不适。正常情况下,体温每日均有上下波动,最低是在早上6点,最高约在下午4~6点。虽然常规正常体温是37℃,而实际上在早上6点正常最高可达37.2℃,下午4点可达37.6℃。大脑的下丘脑部分控制着体温,发热实际上来自下丘脑恒温调节中心调整的结果。人体通过将血液从皮肤表面移到身体内部(分流),减少热的散失,将其体温升高达到一个新的较高的恒温水平。由肌肉收缩引起的发抖可以增加热的产生。机体努力保存和产热直到血流使下丘脑达到新的较高的体温。这样体温再按正常的方式维持,稍后,当体温调节在建立它的正常水平时,机体通过出汗和让血液流向皮肤来消除过量的热,当体温被降低时,可以发生寒战。发热可以是一种每日有高峰又回到正常的形式,亦可相反出现稽留热,此时虽有体温波动,但不能降到正常。某些人,如嗜酒者、高龄老人或幼儿,对严重感染的反应亦可以出现体温下降。引起发热的物质叫热原,热原可以来自体内或体外。作为体外热原的一个代表就是微生物,及其产物称为毒素。来自体内的热原实际是由其刺激机体使其释放自身的热原。体内形成的热原通常是由称为单核细胞的白细胞类型所引起。然而,感染并非引起发热的唯一原因,所有的炎症过程、癌症或过敏反应亦可引起发热。★发热原因的确定通常发热均有确定的原因,如像流感或肺炎。但有时发热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如心内膜的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当某人有至少38℃发热时,经全面检查未发现原因,医生常称之为不明原因发热(见第263节)。这种发热的潜在原因包括任何一种引起发热的疾病。但至少在成人最常见的是感染、由人体自身组织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种未发现的肿瘤(特别是白血病和淋巴瘤)。为了确定病因,医生可从询问病人现在和过去的症状和疾病、近期的用药情况、接触感染情况、近期旅游情况等开始。发热的类型通常对诊断没有帮助。然而,有某些例外情况,如隔日出现和每三日出现一次的发热是疟疾的典型表现。近期旅游,特别是到国外,或接触某种物质或动物,可以提供病因线索。美国的西南部是球孢子菌病的流行区,而俄亥俄州和密西西比河谷有组织胞浆菌病流行。某人饮用了污染的水(或由污染的水制作的冰制品)有可能感染伤寒。而在肉食品加工厂工作的人可能感染布氏菌病。询问上述有关问题后,医生进行仔细的身体检查以发现感染的来源和疾病的证据。在医务室或在医院进行体检,视病人发热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血液检查能用于检测对抗微生物的抗体,直接培养微生物和测定白细胞数量,某种特异抗体的水平增高能帮助确定入侵的微生物。白细胞增高通常提示感染。白细胞区别计数(各类白细胞比例)可给予进一步的思路,如中性白细胞增高提示有急性细菌性感染,酸性白细胞的增加提示寄生虫感染,如绦虫或蠕虫。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对诊断有帮助。标记白细胞扫描能用于确定感染或炎症的部位。做此实验时,注入人体一种用放射活性标记的白细胞,因为白细胞被吸引至感染区和注入的白细胞已放射活性标记,扫描时就能确定感染部位。如试验结果为阴性,医生需要从肝、骨髓或其它怀疑的部位取活检。活检标本再用显微镜进行检查诊断。某些发热原因感染,如细菌或病毒感染癌症过敏反应内分泌紊乱,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过度运动,特别是在炎热气候下过度的日晒某些药物,包括麻醉药,抗精神病药,和抗胆碱能药物,以及过量的阿司匹林下丘脑损伤(大脑控制体温的部分),如脑损伤或肿瘤★发热的处理因为发热具有潜在的好处,因而对是否需要常规的处理发热存在着争论。然而,如一个过去有发热引起惊厥(发热惊厥)的儿童,发热应予治疗。有心肺疾病的成人发热也应予类似的治疗,因为发热会增加氧耗,每增高0.5℃耗氧增加7%(指体温上升到37℃以上时)。用以降低体温的药称为退热药,应用最广泛和有效的解热药为醋氨酚和非类固醇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然而,阿司匹林不能用于儿童和少年的发热,因可以增加发生雷耶(Reye)综合征的危险,它是可致命的。★特异的防御机制一旦感染发生,则免疫系统全力进入动员(见第167节),免疫系统产生能针对攻击入侵微生物的各种物质。例如,抗体吸附于入侵的病原体以帮助固定它们不再扩散,抗体亦可直接杀死病原体或使其更容易被白细胞攻击和消灭。此外,免疫系统可提供杀伤T细胞(还有其他类型的白细胞)以特异性地攻击入侵微生物。抗感染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药或抗病毒药能协助人体自然防御系统。因此,如机体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这些药物亦常常失去作用。

第三级病毒有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等。第四级病毒有埃博拉、拉沙热、克里来亚刚果出血热等。
埃博拉被确定为最高级别的四级,是人类发现的最凶猛的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呈多形性的细长丝状,有包膜。这种病毒的形状就像柔软的面条一样,有的呈L形,有的呈S形。


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仍未完全清楚,大多数人认为果蝠很可能是其天然宿主。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人群普遍易感,无年龄性别差异,无明显的季节性。感染者(包括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为传染源,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是产生感染病例的最重要原因。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是造成埃博拉出血热扩大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包括: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 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农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认清致病机制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 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 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在分类学、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例如: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找到关键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 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应用潜力极大 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视频

相关评论:
  • 18676295623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汪眉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

  • 18676295623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分为几级
    汪眉隶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分为四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风险和微生物危害等级。第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处理低致病性或无明显传染性的微生物,操作相对简单,无需特殊防护措施。第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用于研究中等致病性微生物,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因此需要使用生物安全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 18676295623我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四级哪一级的防护水平最低
    汪眉隶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1级防护水平最低。BSL-1代表病原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物质都是已知的所有特性都已清楚并且已证明不会导致疾病的多种微生物物质。研究通过日常的程序在公开的实验台面上进行。不需要有特殊需求的安全保护措施。操作人员只需经过基本的实验室实验程序培训...

  • 18676295623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四级,哪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最高
    汪眉隶3. BSL-3:操作具有较高危险性的微生物物质,如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等。需保护周围环境中的操作者免受危险物质暴露。通常需使用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柜。4. BSL-4:操作具有极高危险性的微生物物质,如埃博拉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操作者需接受熟练的培训,熟悉相关操作、防护设...

  • 18676295623生物安全等级第三,四级的病毒有哪些?
    汪眉隶第三级病毒有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等。第四级病毒有埃博拉、拉沙热、克里来亚刚果出血热等。埃博拉被确定为最高级别的四级,是人类发现的最凶猛的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呈多形性的细长丝状,有包膜。这种病毒的形状就像柔软的面条一样,有的呈L形,有的呈S形。埃...

  • 18676295623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四级,哪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最高
    汪眉隶根据《GB 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根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第四级是安全防护要求最高的等级。其中,微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BSL-1、BSL-2、BSL-3、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ABSL-1、ABSL-2、ABSL...

  • 18676295623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为四级哪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最高
    汪眉隶四级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涉及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危害程度也最高,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四级生物实验室一般为一栋独立的建筑物,如与其他级别生物实验室共用建筑物,也需要在建筑物中占据独立的隔离...

  • 18676295623生物安全防护分为几级
    汪眉隶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分为四级,一级最低,四级最高。生物安全防护一级实验室一般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二级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三级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四级适用于对...

  • 18676295623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
    汪眉隶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即防护实验室,处理的是那些能引起严重疾病或死亡,但一般不会通过空气传播的微生物。实验室设施需具备更严格的隔离措施,如生物安全柜和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高级别的生物安全规程。最高级别是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针对那些高度危险、可能引发人畜共通传染病,如埃博拉...

  • 18676295623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四级哪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最高
    汪眉隶四级(BSL-4)。根据查询百度教育显示,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四级,哪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最高? A.一级(BSL-1);B.二级(BSL-2);C.三级(BSL-3);D.四级(BSL-4);正确答案:D。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实验室属基础实验室,常为基础教学、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1级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