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函谷关、陈仓关和阳平关的历史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潼关、函谷关、陈仓关和阳平关的历史~

 陈仓,古称西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周文王母弟虢仲在此封地西虢,秦武公(公元前687年)设虢县,秦孝公(公元前361年)设陈仓县,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因闻陈仓山有“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县。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陕西省宝鸡县,设立宝鸡市陈仓区,这是本辖区置县2600多年来的一次历史性重大变革,标志着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历史上函谷关有三处,除了上面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建关的函谷关(即今通称的秦关)外,还有汉关和魏关。   汉关,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500米,西距秦关150公里。据灵宝市志记载,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就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公元184年)在新安县城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汉关早已废弃,现在仅存有关门遗址。   魏关,位于灵宝市东北20公里,距秦关约5公里。相传三国时候,曹操西讨张鲁、马超,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许褚在那里开凿隧道,筑起关楼,距秦关不远,故称新关。这处后来成为东达洛阳,西接长安的重要交通干线。抗日战争时城楼毁于兵火,遗址为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

潼关,古为桃林塞。《左传》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那时桃林的范围,包括今潼关以东到河南灵宝县西境。战国时,函谷关(今灵宝县坡头乡王垛村一带、东临弘农涧)就成为秦的东大门。潼关关城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杨家庄附近。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战国时,战国七雄除秦以外的其余六国曾联合对抗秦国,但秦国在函谷关成功抵御住六国联军的攻势。西汉贾谊的政论名篇《过秦论》写道:“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ūn)巡而不敢进”,其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
由于函谷关易守难攻,秦朝末年各地起义抗秦后,新立的楚怀王为尽快平息战乱,宣告谁先入关中,得为关中王,此处所指的关亦是函谷关,之后刘邦先入关中,不过并非直入函谷关,理由即是函谷关易守难攻,加上关内即是秦的首都咸阳,护守函谷关的秦军必是精锐,为避免攻坚,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绕道进入关内。不过,项羽不满刘邦先入关,设下鸿门宴,但又不愿违逆楚怀王当初的宣告,因此在册封时将刘邦封为巴王,之后封为汉王,虽然巴、汉两地也属于关中关内(函谷关以西),但当时为未开化的不毛之地,甚至是秦与秦朝专门用来流放罪犯的地方。不过刘邦仍然在汉中成功积蓄力量,最终在楚汉相争中战胜了项羽。

陈仓,古地名,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东周春秋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建城“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古陈仓城遗址),距今已有2770余年,所以宝鸡市区有2770余年建城史。东周秦武公(公元前687年)设虢县,秦孝公(公元前361年)设陈仓县。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因闻陈仓山有“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此地为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

阳平关,为蜀道上一个镇,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蜀北主要门户。唐朝属中央直辖三泉县。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唐书》载“古为桃林塞”。《左传》也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那时桃林的范围,包括今潼关以东到河南灵宝县西境。战国时,函谷关(今灵宝县坡头乡王垛村一带、东临弘农涧)就成为秦的东大门。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潼关关城始设于汉,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杨家庄附近。隋大业七年(611 年),移关城于今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 形势更加险要。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 潼关就是现在的潼关。 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 现在的潼关,经宋、明以来多次修葺,保存尚好。西门有明代建筑的门楼,俗称“樵楼”,宏伟壮观。
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据《通□ 》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汉潼关城在今城北村南。
到隋大业七年(611年),移关城于南北连城间的坑兽槛谷,即禁沟口。唐朝天授二年(691年),又迁隋潼关城于黄、渭河南岸。宋熙宁元年十年(1068年月 1077年),遣侍御史陈洎扩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千户刘通筑城,明洪武九年,指挥金事马 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清朝增修扩建,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修筑潼河大桥。城内建有金陵寺、钟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象山祖师庙及牌坊、楼阁多不胜举,古称“金碧辉煌,映映川原。”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隔河炮击,飞机轰炸。国民党军队借修筑工事之机,拆毁大量建筑物,西城门楼和箭楼被焚。 解放后,党和政府又拨出专款,对县城部分建筑物又进行了修复。不过,五十年代末,中央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城建筑物拆除。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战国时,战国七雄除秦以外的其余六国曾联合对抗秦国,但秦国在函谷关成功抵御住六国联军的攻势。西汉贾谊的政论名篇《过秦论》写道:“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ūn)巡而不敢进”,其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可见其战略影响。
由于函谷关易守难攻,秦朝末年各地起义抗秦后,新立的楚怀王为尽快平息战乱,宣告谁先入关中,得为关中王,此处所指的关亦是函谷关,之后刘邦先入关中,不过并非直入函谷关,理由即是函谷关易守难攻,加上关内即是秦的首都咸阳,护守函谷关的秦军必是精锐,为避免攻坚,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绕道进入关内。不过,项羽不满刘邦先入关,设下鸿门宴,但又不愿违逆楚怀王当初的宣告,因此在册封时将刘邦封为巴王,之后封为汉王,虽然巴、汉两地也属于关中关内(函谷关以西),但当时为未开化的不毛之地,甚至是秦与秦朝专门用来流放罪犯的地方。不过刘邦仍然在汉中成功积蓄力量,最终在楚汉相争中战胜了项羽。
西汉建立后,在函谷关边设县,称弘农,治弘农郡。东汉末年群雄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强行将汉献帝从洛阳迁到长安时,就以函谷关坚固易于防守为理由。三国时代,曹魏曾在附近建关楼,常被称为新关,与秦函谷遥相呼应。此后两千年间,地势险要的函谷关常常成为军事争夺的对象,包括唐代安史之乱,甚至抗日战争等。
陈仓,古地名,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东周春秋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建城“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古陈仓城遗址),距今已有2770余年,所以宝鸡市区有2770余年建城史。东周秦武公(公元前687年)设虢县,秦孝公(公元前361年)设陈仓县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陈仓不是关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上,在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和阳安铁路(阳平关至安康)的交汇处,有一个小镇叫阳平关,又称做阳安关
东汉灵帝末年,益州牧刘焉阴谋割据巴蜀,遣张鲁为督义司马,攻打汉中。张鲁率兵自成都北上,沿剑阁栈道出古百牢关,到达沔阳(今勉县)。首先从阳平关打开缺口,并筑寨堡于西侧的走马岭,随后,南渡沔水(今汉江)占领定军山,北面夺取天荡山,杀死汉中太守苏固,从而占领整个汉中,统治汉中长达20多年。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兵10万,攻取徽县、凤县后,开始进军汉中,攻阳平关。张鲁命其守将张卫、杨昂、杨任等人依山筑寨坚守。曹兵久攻不下,只好诈退,使阳平关守军放松警戒。而后,曹兵乘机攻取阳平关,张鲁守军自乱,杨昂战死,张卫、杨任逃回南郑,张鲁逃往四川巴中。曹操夺取汉中后,留夏侯渊、张郃、等镇守汉中,自己则因恐后方不稳而率主力回到北方。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率领诸将进兵汉中,被张郃阻挡在阳平关外汉江上流的深山峡谷之中,彼此相互对峙一年有余,刘备未能进入汉中盆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一面派兵攻打张郃在走马岭的营堡,一面南渡汉江,沿山间小路,通过夜间偷袭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并且斩了夏侯渊。张郃闻夏侯渊败死,即退守阳平关。随后,曹操增兵阳平关与刘备决战,刘备坚守不出,曹军终因军粮不济,将士伤亡过大,而败退关中。自此,汉中归刘备管辖。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出师北伐,率领各路大军屯兵于沔阳长达八年之久。在这八年里诸葛亮一直把阳平关作为他进可以攻、退利于守的大本营。其中,六出祁山,有四次都是出阳平关沿陈仓古道进行北伐的。而每当退兵时,他又在这里休养生息,教兵演武。现今在古阳平关的卧龙岗上仍留有诸葛亮读书台遗址。


潼关、函谷关、陈仓关和阳平关的历史视频

相关评论:
  • 17774505335潼关、函谷关、陈仓关和阳平关的历史
    夏昭苇潼关关城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杨家庄附近。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

  • 17774505335历史上哪些城市是兵家必争之地
    夏昭苇相比于函谷关,潼关就弱了很多。首先,潼关是可以绕过去的。唐末黄巢起义,义军就绕过了潼关,明末的李自成也从秦岭南麓直接绕过了潼关;其次,潼关没有攻击性。因为潼关以东是狭窄的崤函通道,关中军队出潼关后,极容易被设伏。唐朝哥舒瀚就是在潼关以东,秦函谷关以西的灵宝被安史叛军包围,造成了惨绝人...

  • 17774505335古时"三关"是指哪里?
    夏昭苇函谷关,玉门关,潼关。分别在长安城北方的三个关卡。三关是古代为了防止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都城而设置的关卡,和长城意义差不多。其中潼关关卡还有60多米的城防线,现在去潼关西北能看到。函谷关已经没有了。玉门关为西域和中国古代的分界线和防御关卡。三关都有重兵,而且三关的城防设置比帝都洛阳的设置...

  • 17774505335中国古代的二十六个名关的名字是什么
    夏昭苇山海关 函谷关 嘉峪关 阳关 玉门关 潼关 剑门关 大散关 阳平关 武关 蓝田关 荆紫关 虎牢关 雁门关 武胜关 镇南关 娄山关 分水关 天井关 平型关 居庸关 井陉关 娘子关 昆仑关 七盘关 萧关 紫荆关 昭关 峻极关 瓦桥关

  • 17774505335三国的四大雄关
    夏昭苇光益州就有阳平关,葭萌关,涪关,绵竹关四大雄关,再加上洛阳附近的虎牢关、汜水关,长安附近的潼关、武关、函谷关等等

  • 17774505335请问魏晋南北朝时期9州各有什么比较著名的关隘?每州各举出一个即可,有...
    夏昭苇潼关,西凉与长安的分界!阳平关,汉中出入长安的关键!壶关,河套出入河东的关键!函谷关,关东与关西的分界!武关,中央的南面保障!暇萌关,汉中与西川的分界!合肥,扬州与徐州的分界!关渡,中原与河北的分界!赤壁,江北与江东的分界!公安,荆北与荆南的分界!乌林,荆州与江东的分界!夷林,西川...

  • 17774505335我国古代有许多军事关口请你写出几个有名的古代关口搜集资介绍其中一个...
    夏昭苇古代比较有名的嘉峪关,中原地区的虎牢关泗水关。函谷关武关崤函之固。潼关临潼关。阳平关阳安关。四川的剑阁,三国时期的葭萌关瓦口关。山海关。雁门关。一般关隘都是在有山的地方。

  • 17774505335三国志11地图上有哪些关口?
    夏昭苇壶关,虎牢关,函谷关,潼关,武关,阳平关,剑阁,葭萌关,涪水关,绵竹关

  • 17774505335关隘的历史上的关隘
    夏昭苇潼关、壶关、雁门关、倒马关(鸿上关,汉称常山关)、娘子关阳关,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与玉门关同为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宋代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渐废。 阳平关阳平关建于221年。据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第957页载:“阳平关...

  • 17774505335如何才能一统天下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夏昭苇答:嘉峪关、潼关、大散关、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固关、阳关、函谷关、萧关、武关、虎牢关、剑门关、阳平关、葭萌关、邵武关、建宁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关相卫~请把银两备好先,要过关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