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韵部的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韵脚的问题。~

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

  浅说诗词格律

  一、平仄音

  一般来讲,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绝不是肯定。如以普通话发音作为韵的平仄确定,一准出现错误。因为在不少入声字里,它的发音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声,而入声字,又偏偏就是诗韵中的仄音。我对入声韵字最头痛,稍不留神就会出错。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里,被人挑出毛病的地方,多为入声字的错误使用。

  入声字怎样才能记住?有人总结了窍门,但我不太认可。我认为入声字的掌握,应该是在长期写作时慢慢感悟出来的,在不熟悉的时候,只能靠查韵书去确定,这样做虽然比较烦琐,但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平仄出现错误。

  入声字韵书上写的很分明,这里就拿几个字作为例子,不过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些字可不是平音,而是仄音:剥、吃、出、*、激、息、等等,这些字的发音都是普通话的“阴平”,但在诗韵里,它们都是仄韵。

  附加讲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平仄声的问题: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其实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部,可在普通话读来却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能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光是平仄音就说这么多,其实,如果手里有一本韵书就是最方便的事情了,许多字的平仄音在吃不准的时候,就可以翻查。过去我比较喜欢使用“平水韵”,而现在只喜欢在书店里购买的《诗韵新编》,在本书被称为“新韵”,而新韵就是改良后的古典诗词的韵书。如果到一些比较大的书店里去,应该可以找到这类书卖。(三联书店里就有这些书籍)。

  附:《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书本定价10.60元

  二、关于韵的几个概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实,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甚至连民歌都会押韵。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一般人在写古典诗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习惯不按格律平仄去写诗词,他们在格律上的使用,习惯按普通话发音确定,所以,出律与否不提了,本就没有按格律写作,但是,韵却很可能出现错误,我固执的认为,一首古典诗词,它能错律但绝不能错韵,否则就完全谈不上古典而属于现代诗歌,甚至属顺口溜了。另一部分朋友喜欢按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平水韵”或者是“声律启蒙”里的规定,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尽管已有不少人呼吁以普通话发音去确定一首诗词韵声部,但是,这些呼吁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或认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诗词在韵上不出现错误,还是要使用古人为我们写出的这些规定。牵扯到韵的使用问题其实不多,除了用字可按韵书规定外,再就是把几个必须掌握的概念弄明白就可以了。

  总结归纳一下与韵有关的定义,也算是名词解释吧:

  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韵:既首句与末句押韵,第二句与道第二句押韵,以此类推向中环抱的押韵方式。
  9、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
  10、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11、排韵:既从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三、对仗:

  “对仗”如果细说,不如买本书自己细看,主要是内容实在太多了。记得当初我看见“对仗”这个词的学习资料居然有那么多的时候,吃惊极了。总以为掌握基本知识就够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了解。在对仗的每部分里,又分出各小部分,枝枝叉叉难以在这里归纳全面,所以,只能拣一些易记、多用的知识作为笔记内容,再深的知识,就必须看书了。

  诗词中的对偶,就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由。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而上句又叫“出句”,下句又叫“对句”。

  律诗中的对仗与对联中的对仗是不同的,如果照搬则属错误。对联里的对仗面很宽,意思到了就算工整(又称宽对),但律诗就不同了,律诗的对仗在工整方面要求的非常严格,甚至比词、曲中的对仗都要严。 因七律诗里对仗比较多,颔联、颈联都要求必须对仗,所以,对仗又多在格律诗中的“七律”体裁上使用,绝句则少用对仗。词、曲的对仗要求比较松,一般来讲,古典词里出现的五言、七言句子,只要两两相对的出现,均要求使用对仗,词的开篇两句如要求使用对仗,词谱会做专门要求,比如“西江月”、“踏莎行”等词谱的开头两句,都是要求对仗出现的。好在这些要求不少词谱没有刻意提醒,所以,现在我们在填词时,这方面即使出现错误也多被忽略不提。

  律诗的对仗规则有下面几个重点:
  1、句法相同。
  2、不能用相同意思的字相对。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允许的,在律诗中则不允许。
  3、词性要相对。既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对仗里不能是同义词。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这样的对仗,才叫做工对。
  4、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5、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使用。

  词的对仗,有两点和律诗不同。
  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非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又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城对河,是平对平;外对下,是仄对仄)。
  第二,词的对仗可以允许同字相对。如“千里冰封”对“万里雪飘”;又如“马蹄声碎”对“喇叭声咽”;“苍山如海”对“残阳如血”。
  除了上面这两点外,词的对仗跟诗的对仗是一样的了。

  关于对仗使用中的几个名词解释:
  1、合掌----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合掌是作诗的大忌。
  2、流水对---- 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四、古诗、古词用韵的不同点:

  古诗的用韵与古词的用韵有一些不同。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体律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律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2、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
  3、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齐梁体”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词的用韵可以在词谱里查,填词时的用韵不象格律诗那样要求一韵到底,在词韵允许范围内可以选择其它韵部使用,这样的做法称为“通押”。通押的韵部也不是可以自由使用的,依然还是词韵中规定的部分。

  诗韵、词韵和曲韵都有所不同,可以从网络搜索中找到,这是知识全是古诗词创作时的必备工具,如想写出一首合格合律的古典诗词,就不得不依靠它们才能做到准确无误。毕竟诗韵的内容太多,我们根本记不住,所以,打印出来放手边,或者是购买一本书籍,还是最佳选择。


  五、其它方面的几个问题:

  1、近体诗格律常识记忆诀窍:
  从首句,往下推,联内必对联间粘。一三便,二四定,平勿孤独仄可单。
  尾字平,是韵脚,句后三声调莫同。中间联,讲对仗,句式尚变字性通。
  截邻联,成绝句,有无对仗各自便。前加顿,为七言,后面无疑何须颦。
  字再多,理一样,只是格律稍放宽。诗再长,律无异,中添几联自相安。
  注:
  (1).最后三字不得同平或同仄。
  (2).不得犯“孤平”。即可平可仄处必须为平。
  (3).一三不论,二四不动。
  (4).粘:联间第二字平仄相同。
  (5).对:各联内各字平仄相对。颔联和颈联各字词性要相同。
  (6).韵:偶句押韵。首句末句平字,须押韵

  2、“孤平”与“拗句”的定义: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就叫作“拗句”。

  3、“拗救”的定义:为了避免孤平,就必须作些改动,把平仄音作些调整,(如第一个字必须是仄音时,那么,第三个字就换成平音救一下一句诗中平仄的不符),这样就避免了孤平出现。而这种作法,就叫作“拗救”。

  特别交代:
  自救孤平。非常常见,非常有用。
  拗救万金油。多用在起句。
  特拗句,合律。常用于尾联。

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过很多人问过了。
《红楼梦》中提到的“一先韵”、“二萧韵”、“十三元”、“十四寒”和“十五删”等,皆出自《平水韵》,它是古时文人作“韵文”时要用到的一种韵书(相当于参考手册,但古人多是背诵下来的)。其中“一”、“二”、“十三”、“十四”和“十五”等为各韵部在《平水韵》中的序次,即第几个韵部;“先”、“萧”、“元”、“寒”和“删”等都是相应各韵部中所有同韵字的代表字,用以命名其所在的韵部(相当于相应韵部的名称,各韵部不另单独取名)。
由于语言的历史演变,所以汉字的音韵(读音)在古代与现代有很多不同,因而古代音韵与现代汉语拼音也就不同,故难以逐一对应。“删”跟“寒”虽然在现代汉语拼音里的韵母一样,但在用《平水韵》的时代却不一样,所以属于不同韵部。正如现代汉字“黑”在古读“贺”音,而“斜”在古读“霞”音一样。研究“音韵学”的人可从中找到读音演变的规律,而仅仅掌握汉语拼音的人却很难一下理解音韵的这种变化。欲要进一步探索这种语音的变化,建议看“音韵学”和“语言学”方面的资料,而《平水韵》可以再网上查察和下载完整韵部。
希望我的解答能使你满意。

【参考文录:http://baike.baidu.com/view/55341.htm】
诗韵,是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一共106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哈哈,严重赞同tanggazi6,如今很多提问者很不靠谱,知友认真给出了答案,提问者却往往给胡乱回答的知友“满意答案”或者“赞同”。甚至还有,收到答案后,就不露面了。让回答问题的知友很不平衡。

我是个守规则的知友,不抢他人之功。韵就不说了。顺祝提问者、答题者春节愉快!

十三辙: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6],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盐十五咸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它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近似的韵)在读音上有甚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我们只须知道:它们在最初的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在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起初是限于功令,在科举应试的时候不能不遵守它;后来成为风气,平常写律诗的时候也遵守它了。在《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故事:林黛玉叫香菱写一首咏月的律诗,指定用寒韵。香菱正在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的时候,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这一段故事可以说明近体诗用韵的严格。

上平十四寒韵

寒韩翰丹殚单安难餐滩坛檀弹残干肝竿干阑栏澜兰看刊丸桓纨端湍酸团抟攒官观冠鸾銮栾峦欢宽盘蟠漫干汗郸叹摊姗珊玕奸貆刓剜漙慱棺驩讙钻盘鞶瘢镘鬗谩瞒潘啴跚羱剬胖弁豻箪瘅拦完瓛岏莞髋般磻拌掸驙汍芄綄巑攒敦倌繁曼馒鳗痑禅籣谰貒峘洹狻眢涫湾羉樠

上平十五删韵

删潸关弯阛还环镮鬟锾圜班斑颁般蛮颜奸菅攀顽豻山鳏间蕑艰闲闲娴鹇悭孱潺殷斒斓湲纶眅憪擐轘跧扳瞷鬘黫讪澴靬患獌


关于韵部的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7067745648一首词,韵有仄和平,须在一个韵部吗?
    白邵璐词牌有转韵格的,有的是两韵,一个平、一个仄,有的是三韵,平仄平、仄平仄交替。要理解韵部问题,先要知道什么叫“韵”。韵指连贯的押同一个韵的作品或作品的段落,例如,一首律诗不能换韵,叫“一韵到底”。一阕词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转韵一次的属于“两韵”,转韵两次的,属于“...

  • 17067745648中华新韵的问题说明
    白邵璐它两个其实是一个韵母,只是与不同的声母相拚时,才造成了读音的微小差别。《平水韵》同归五歌,《十三辙》同入“梭波”,说明古时差别更小。《注音字母》中用ㄛ、ㄜ表示,采用两个形近的字母,正是反映了读音的实际情况。因此,把 e、o 归入同一韵部,是在实际发音上是不违反“同身同韵”的标准...

  • 17067745648诗韵的问题
    白邵璐目前古典诗家所通行之韵部,为清康熙时颁布之【佩文诗韵】。该诗韵乃是以元末阴时夫所考定之“平水韵”为蓝本,共一百六韵。其中平声分上、下二部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其一东、二冬等之数目,只用于标明韵目之次序,非有他义。而上平、下平亦祗是平声上卷、下卷之分...

  • 17067745648关于古诗的用韵问题
    白邵璐另一部分朋友喜欢按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平水韵”或者是“声律启蒙”里的规定,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尽管已有不少人呼吁以普通话发音去确定一首诗词韵声部,但是,这些呼吁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或认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诗词在韵上不出现错误,还是要使用古人为我们写出的这些规定。牵扯到韵的使用问题其实...

  • 17067745648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
    白邵璐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

  • 17067745648押韵的规则
    白邵璐2、同义字相押,多音字非本义相押”这几个问题也要注意。重韵:在同一首诗里面,不能使用两个相同的字押韵。落韵:平水韵中“东”和“冬”不在一个韵部,如果通押就算落韵。近体诗如果使用平水韵,这就是“出韵”。3、凑韵:凑韵就是为了押韵使用了非常别扭的字,一看就是为了押韵而凑的字。

  • 17067745648浅说“韵”的历史
    白邵璐知乎上有人问关于韵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字分多少韵 ?这个问题问得比较笼统,只能简单列举一下。每个时代使用的韵是不一样的,而现在又不能完全还原当时的用韵情况,只是凭借后人的归纳和考证,大致如下的历程:1、《诗经》时代,古韵分十一类、二十九部。2、《楚辞》时代,古韵分为三十部。3、南朝...

  • 17067745648什么叫押韵?
    白邵璐中华新韵把韵母读音相近的字(邻韵字)划分在一起,有分成十八个韵部之说。详细划分可参见墨香斋主的博客网址:mxzz55.blog.163\/...56897\/问题九:什么是押韵规律?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汉字有四声――平、上、去、入声,...

  • 17067745648诗词往往讲究韵律,那么诗词讲究哪些韵律呢?
    白邵璐诗中韵脚“枝”、“思”两字便属同韵字押韵,它们隔句在同位置上重复出现从而造成一种和谐和回环的音韵之美,使得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关于押韵,现在有很多观点,但主要的是押韵从宽从严、用旧韵还是用新韵的问题。新韵的韵书有很多版本,但若你普通话说得很好,这些韵书也就没什么必要,顶多备本新华...

  • 17067745648请教高手:唐诗的押韵问题
    白邵璐所以,对于楼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读唐诗时非韵脚的字就按照普通话读即可,韵脚的字为了好听则可就一下古音。而现在自己创作格律诗时,如果要依<平水韵>或者<佩文诗韵>的话,我个人建议,在关键字上,最好不要用在普通话里已转为平声的入声字。一来容易被读者(特别是北方人)误以为出律;二来读起来也确实别扭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