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用的是什么酸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用的是什么酸?~

湿法炼铜也称胆铜法,是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copy铜置换出来。
我国很早就掌握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的技术,汉代著作多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他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南北朝的陶弘景说:“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百铁,皆作铜色”,即不纯的度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显然认识的范围扩大了。
宋代胆铜生产前期工序多采用把铁放在胆矾(CuSO4·5H2O)溶液(俗称胆水)中浸泡。

湿法冶金在我国古代就有,《天工开物》中好像有记载---增青得铜。
就是在铜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如铁,可以得到铜。其实就是用金属性强的物质,去置换比它弱的金属,如CuSO4+Fe=Cu+FeSO4(此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它成为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水法炼铜的原理是:
CuSO4+Fe=Cu+FeSO4
在汉代许多著作里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他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南北朝的陶弘景说:“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即不纯的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显然认识的范围扩大了。到唐末五代间,水法炼铜的原理应用到生产中去,至宋代更有发展,成为大量生产铜的重要方法之一。
湿法冶金作为一项独立的技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在提取铀等一些矿物质的时候不能采用传统的火法冶金,而只能用化学溶剂把他们分离出来,这种提炼金属的方法就是湿法冶金。陈家镛是我国最早从事湿法冶金的人,他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奠定了我国湿法冶金事业的今天。

劳动人民很早就会施法炼铜,使用的是什么酸呢?



先给出答案吧,使用的是硫酸。所谓湿法炼铜又称胆铜法,就是用硫酸将铜矿石里面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之后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实际上湿法炼铜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我们古人说掌握了,汉代著作多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都曾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又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他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如南北朝的陶弘景就曾表示,“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意思就是不纯的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可见当时的认知范围又扩大了很多。


再来说一下湿法炼铜的生产过程吧,湿法炼铜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1步就是浸铜,简单理解就是把铜矿石放入硫酸当中浸泡,把铜矿石里面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之后再将铁放在硫酸溶液(俗称胆水)中,使胆水中的铜离子被金属置换成单质铜沉积下来。第2步就是搜集,简单理解就是将置换出来的铜粉收集起来,再加以熔炼或锻造。



当然,古人具体操作时各地都有所不同,有的地区是选在有充足胆水的地方就近随地形高低挖掘沟槽,再用茅席铺底,把生铁击碎,排放在沟槽里,将胆水引入沟槽浸泡,利用铜盐溶液和铁盐溶液颜色差异,浸泡至颜色改变后,再把浸泡过的水放出,茅席取出,沉积在茅席上的铜就可以收集起来,再引入新的胆水如此往复进行生产,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缺点是铜的杂质较多。

除了这种方式以外,还有另一种方法是在胆水产地设胆水槽,把铁锻打成薄片排置槽中,用胆水浸没铁片,至铁片表面有一层红色铜粉覆盖,把铁片取出,刮取铁片上的铜粉。这种方法虽然比上一种麻烦一些,而麻烦之处就是将铁片断打成薄片,但是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增大了铁片的表面积,这就大大的增加了铁和胆水的接触面,能缩短置换时间,提高铜的产率,提取出来的铜的纯度更高一些。



湿法炼铜也称胆铜法,是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我国很早就掌握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的技术,汉代著作多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他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南北朝的陶弘景说:“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即不纯的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显然认识的范围扩大了。
宋代胆铜生产前期工序多采用把铁放在胆矾(CuSO4·5H2O)溶液(俗称胆水)中浸泡。

硫酸呀,用硫酸浸出氧化矿,经萃取、电积后产出阴极铜,流程简单,成本相对低廉,需要大量消耗硫酸将铜转变成可溶性的铜盐,再将铁放入铜盐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



用的是硫酸。古人使用硫酸把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放进去铁,把铜置换出来。


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用的是什么酸视频

相关评论:
  • 15839198337我国古代“湿法炼金”的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来
    殷邢卢答:湿法炼铜: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湿法炼铜技术是我国古代人发明的,其原理就是用置换反应制取金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1.CuO + H2SO4 == CuSO4 + H2O 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2....

  • 15839198337湿法炼铜是什么
    殷邢卢答:湿法炼铜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元素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湿法炼铜技术是我国古代人发明的,其原理就是用置换反应制取金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湿法炼铜也称胆铜法,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浸铜,就是把铁放在胆矾(CuS...

  • 15839198337古代湿法炼铜
    殷邢卢答:湿法炼铜也称胆铜法,是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我国很早就掌握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的技术,汉代著作多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

  • 15839198337胆铜法简介
    殷邢卢答:胆铜法,又称湿法炼铜,是一种将铁与硫酸铜溶液(胆水)接触,通过金属铁置换铜离子,使单质铜沉积下来以获取铜的产铜方法。最早关于胆水取铜的记录出现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一书中,书中记载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现象,其中曾青指的是天然硫酸铜或其他可溶性铜矿物。这表明早在西汉时期,...

  • 15839198337古代湿法炼铜
    殷邢卢答:1、湿法炼铜是一种古代的冶金技术,它利用化学反应将铜从其矿石中提炼出来。这种技术在中国古代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使用,但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和遗址中,湿法炼铜的记载和证据相对较少。采矿和选矿:首先从铜矿石中开采出含有铜元素的矿石,然后进行选矿。2、将铜矿石与其他杂质分离出来。焙烧:将选出的铜矿...

  • 15839198337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用的是什么酸
    殷邢卢答: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了湿法炼铜的技术,这一过程主要使用的是硫酸。湿法炼铜,亦称胆铜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硫酸将铜矿石中的铜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铜。随后,将铁放入含有硫酸铜的溶液中,铁将铜离子置换为单质铜。古代中国对湿法炼铜技术的掌握可追溯至汉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例如,晋代葛洪的《...

  • 15839198337湿法练铜
    殷邢卢答:湿法炼铜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湿法炼铜技术是我国古代人发明的,其原理就是用置换反应制取金属.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1.CuO+H2SO4=CuSO4+H2O(条件:高温)2.CuSO4+Fe=Cu+FeSO4 ...

  • 15839198337什么是湿法炼铜
    殷邢卢答:结论:湿法炼铜,即水法炼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要发明,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开创了湿法冶金术的先河。这种方法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湿法炼铜的原理基于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cuso4+fe=cu+feso4。早在汉代,古人就已经通过"石胆化铁为铜"和"曾青涂铁"的实验,认识到铜盐与...

  • 15839198337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用的是什么酸
    殷邢卢答:所谓湿法炼铜又称胆铜法,就是用硫酸将铜矿石里面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之后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实际上湿法炼铜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我们古人说掌握了,汉代著作多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都曾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期...

  • 15839198337“湿法炼铜”在我国历史悠久,其中在宋朝大规模地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
    殷邢卢答:我国古代“湿法冶铜”的反应原理是铁和硫酸铜反应,铁比铜活泼,可以置换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该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置换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