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的意思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骈文的意思是什么?~

骈文 (pian wen)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此处所述不当。据刘勰《文心雕龙 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而刘勰本人的观点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而非散文骈体之别。而况,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韵,故加修正。)

中学课本中的,《与朱元思书》—吴均 就属于骈文

  1、释义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汉民族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起源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3、骈文形式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之辩。据刘勰《文心雕龙˙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其以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
  4、文体的发展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读音】:pián wén  。

【释义】:骈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多四六对仗,故又称四六文或四六、骈俪、骈体等,具骈文要点而有押韵者称骈赋。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该文体在文学史上评价不高主要因为后期华而不实,适于写景而不适于说理。



意思是文体名,也叫骈体文。因其字句皆成对偶而得名,其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为基本句法者,别称四六文。并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



  1、释义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汉民族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起源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3、骈文形式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之辩。据刘勰《文心雕龙˙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其以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
  4、文体的发展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骈文”的意思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3197638814骈文是什么意思,读音
    却晴胥骈文读音是pián wén,意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骈文简介: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起...

  • 13197638814骈文是什么意思
    却晴胥骈文是一种字句两两相对的篇章文体,骈文通篇主要是双句或是偶句,它讲究对仗工整,声律铿将有力,辞藻华丽。骈文和赋在含义和特点上都有所区别。骈文也叫骈文体,骈俪文等,在我国古代,骈文是一种字句两两相对的篇章文体;赋在我国古代是一种讲究文采和韵律的文体,同时它还兼有了散文和诗歌的性质。

  • 13197638814骈文是什么意思(骈文的特点有哪些)
    却晴胥骈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又称“骈俪文”。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里认为从司马相如、扬雄以后就有了骈体文,清代李兆洛的《骈体文钞》把贾谊《过秦论》、司马迁《报任安书》、扬雄《解嘲》等都收录进去。的确,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文章是用了许多平行的句子,东汉班固、蔡邕等人的文章更...

  • 13197638814骈文是什么意思
    却晴胥骈文的意思:用骈体写的文章。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没搏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引证解释:文体名。指用...

  • 13197638814“骈文”的意思是什么?
    却晴胥【释义】:骈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多四六对仗,故又称四六文或四六、骈俪、骈体等,具骈文要点而有押韵者称骈赋。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该文体在文学史上评价不高主要因为后期华而不实,适于写景而不适于说理。【造句】:那些辞采华丽、骈四...

  • 13197638814骈文是什么意思?骈字读音怎么读?
    却晴胥骈文,其名称源于汉字"骈",读作pián的第二声。这个字形由"马"和"并"两部分组成,原意是指两马并驾一车的景象。在古代文学中,骈文是一种独特的文体,与日常的散文形式相区别,也被称为骈体文或四六文。它的显著特征是句子结构对偶,通常以四字或六字为基本句法,如"质杂减钱呢散聚格",这种...

  • 13197638814骈文是什么意思
    却晴胥骈文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特指指古代中国的一种文体,以字字都能对 应古文, 亦即连用词和句都是古文者 ,这种文体可以是古体诗或骈文散文等。骈文注重对平仄、对仗、用词和句式的规范,要求辞章华丽、紧凑、富有韵律感,通常用于表达感情、抒发哲理、塑造人物等。

  • 13197638814骈文是什么意思
    却晴胥骈文是一种文体,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和语言特色的古代文体。它以双句为主,注重语言的对称性和音韵的和谐。骈文的对仗工整是其显著特点,句子中的词、短语乃至句子都讲究对仗的精准。此外,骈文的声律也很重要,它追求语言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使读者在阅读时...

  • 13197638814骈文是什么意思
    却晴胥骈文是一种文体,又称骈文、骈文或骈文。在中国古代,骈文是由两个对立的句子组成的。因其常用的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散文”或“平行四里六”。整篇文章主要由两句话(隶句、偶数句)组成,注重对仗工整、节奏铿锵。骈文是起源于汉末、南北朝形成并盛行的一种文体。其四字六句,俗称“四六字”...

  • 13197638814什么是骈体文
    却晴胥骈体文简称骈文,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典型的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