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 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简称非遗协会,成立于2013年11月6日,其隶属于文化部,是一家以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的社会团体法人机构。
一、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滩头年画的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二十余种。滩头年画多以祝福新年的喜庆丰登,免除灾祸的古老民间习俗为题材,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精神寄托。
二、江永女书

江永女书是现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风俗。女书记录的语言是女书流行与众不同的永明土话。
三、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
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四、西安古乐

西安古乐又称西安鼓乐、长安古乐、长安鼓乐等,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宫廷音乐的风貌,庄重、肃穆、高雅。乐谱至今依然沿用古老的俗字谱(工尺谱系列)。
五、南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参考资料:
中国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度百科-滩头年画
百度百科-江永女书
百度百科-南京云锦
百度百科-西安古乐
百度百科-南音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form:http://www.lygtzy.gov.cn:8080/lygtj/zong_he/xwqj/szyw/940.html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
  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
  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 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 县、乐都县
  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山花儿)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 Ⅱ—28 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县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 Ⅱ—37 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 Ⅱ—40 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
  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 Ⅱ—46 板头曲 河南省南阳市
  78 Ⅱ—47 宜昌丝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乐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 Ⅱ—51 广东汉乐 广东省大埔县
  83 Ⅱ—52 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市梁平县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乐 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88 Ⅱ—57 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
  (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
  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 Ⅱ—60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
  丰县
  92 Ⅱ—61 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 地区、麦盖提县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 陕西省绥德县
  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 重庆市
  (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 四川省泸县
  坛彩龙)
  108 Ⅲ—5 狮舞 河北省徐水县
  (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 山西省襄汾县
  狮子、广东醒狮)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 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
  (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
  110 Ⅲ—7 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
  舞)
  111 Ⅲ—8 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112 Ⅲ—9 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跷、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 西藏自治区
  树卓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热巴舞 西藏自治区
  (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125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
  山珠)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136 Ⅲ—33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137 Ⅲ—34 㑇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139 Ⅲ—36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县
  144 Ⅲ—41 塔吉克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 Ⅳ—1 昆曲 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园戏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戏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剧 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
  150 Ⅳ—6 青阳腔 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县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
  市
  152 Ⅳ—8 新昌调腔 浙江省新昌县
  153 Ⅳ—9 宁海平调 浙江省宁海县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戏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戏 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 Ⅳ—12 川剧 四川省
  重庆市
  157 Ⅳ—13 湘剧 湖南省衡阳市
  158 Ⅳ—14 广昌孟戏 江西省广昌县
  159 Ⅳ—15 正字戏 广东省陆丰市
  160 Ⅳ—16 秦腔 陕西省
  161 Ⅳ—17 汉调桄桄 陕西省汉中市
  162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剧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内乡县
  169 Ⅳ—25 怀梆 河南省沁阳市
  170 Ⅳ—26 大平调 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 Ⅳ—27 越调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剧 中国京剧院
  北京市
  天津市
  辽宁省
  山东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剧 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174 Ⅳ—30 汉剧 湖北省武汉市
  175 Ⅳ—31 汉调二簧 陕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宁梅林戏 福建省泰宁县
  177 Ⅳ—33 闽西汉剧 福建省龙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戏 湖南省岳阳市
  179 Ⅳ—35 荆河戏 湖南省澧县
  180 Ⅳ—36 粤剧 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2 Ⅳ—38 宜黄戏 江西省宜黄县
  183 Ⅳ—39 乱弹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 Ⅳ—40 石家庄丝弦 河北省石家庄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灵丘罗罗腔 山西省灵丘县
  187 Ⅳ—43 柳子戏 山东省
  188 Ⅳ—44 大弦戏 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189 Ⅳ—45 闽剧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寿宁北路戏 福建省寿宁县
  191 Ⅳ—47 西秦戏 广东省海丰县
  192 Ⅳ—48 高甲戏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孝义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调 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 Ⅳ—51 评剧 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滦南县
  辽宁省沈阳市
  196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剧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沪剧 上海市
  199 Ⅳ—55 苏剧 江苏省苏州市
  200 Ⅳ—56 扬剧 江苏省扬州市
  201 Ⅳ—57 庐剧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剧 湖北省
  203 Ⅳ—59 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潜江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陕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戏 山东省枣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戏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 Ⅳ—65 采茶戏 江西省赣州市
  (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 Ⅳ—66 五音戏 山东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 Ⅳ—68 曲剧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214 Ⅳ—70 秧歌戏 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215 Ⅳ—71 道情戏 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县
  情戏、蓝关戏、陇剧) 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 Ⅳ—73 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 Ⅳ—74 白字戏 广东省海丰县
  219 Ⅳ—75 花朝戏 广东省紫金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 Ⅳ—77 灯戏 重庆市梁平县
  (梁山灯戏、川北灯戏)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灯戏 贵州省思南县
  (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云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东省临邑县
  224 Ⅳ—80 藏戏 西藏自治区
  (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
  西宾顿、黄南藏戏)
  225 Ⅳ—81 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 Ⅳ—83 侗戏 贵州省黎平县
  228 Ⅳ—84 布依戏 贵州省册亨县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县
  230 Ⅳ—86 傣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 Ⅳ—87

苗族鼓藏节、跳花节、苗族姊妹节、苗族服饰、苗族蜡染等。

1、苗族鼓藏节

苗族鼓藏节,贵州省雷山县传统祭祀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

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存在。在汉文典籍中对苗族“吃牯脏”的文字记录,始见于清代。苗族鼓藏节主要流布于雷山县全县的9个乡镇的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雷山县申报苗族鼓藏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Ⅸ—19。

2、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

2008年6月7日,跳花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苗族姊妹节

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

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于榕江、杨家、偏寨,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

台江县域内各支系的苗族过姊妹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大都在正月至五月间。台江苗族姊妹节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施洞地区的姊妹节。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台江县申报的苗族姊妹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2)

4、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65)。

5、苗族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

2006年5月20日,该蜡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姊妹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跳花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鼓藏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服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蜡染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下:

民间文学:①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的苗族古歌;②贵州省施秉县的刻道。民间音乐: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靖州苗族歌鐾。
民间舞蹈:①芦笙舞(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的锦鸡舞、鼓龙鼓虎一长衫龙、滚山珠);②贵州省台江县的反排苗族木鼓舞;③湖南省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湘西苗族鼓舞。 民问美术: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的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
传统手工技艺:①贵州省丹寨县的苗族蜡染技艺;②贵州省雷山县的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③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④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凤凰县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民俗:①贵州省雷山县的苗族鼓藏节;②贵州省台江县的苗族姊妹节;③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系列坡会群;④云南省保山市的昌宁苗族服饰。


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视频

相关评论:
  • 18686122903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左审辉苗族鼓藏节,贵州省雷山县传统祭祀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存在。在汉文典籍中对苗族“吃牯脏”的文字记录,始见于清代。苗族鼓藏节主要流布于...

  • 18686122903丹寨七个国家非遗项目
    左审辉1、苗族蜡染 蜡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流传于苗族聚居区的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古法造纸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3、苗族锦鸡舞 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境内。4、苗族贾理 ...

  • 18686122903苗族节日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左审辉1. 苗族鼓藏节是贵州省雷山县的传统祭祀节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节日又称为祭鼓节,是苗族各支系用以祭祀先祖神灵的重要庆典,民间亦称其为“吃鼓藏”。据记载,鼓藏节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夏王朝时期,古三苗国便已有此节日。2. 苗族龙船节庆祝时间定于农历五月的24日至27日,是苗...

  • 18686122903苗族节日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左审辉1、苗族鼓藏节,贵州省雷山县传统祭祀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存在。2、苗族龙船节在每年农历的5月24日至5月27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

  • 18686122903听说墨戎苗寨有很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是什么?
    左审辉它们的苗族银饰、苗族四方鼓、苗族刺绣、苗画都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很有纪念和保护价值。感谢您一如既往的对我认可和支持

  • 18686122903苗族的传统节日是花山节吗
    左审辉1. 苗族的传统节日确实是花山节。2. 花山节是流行于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的传统民俗活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 花山节,亦称“跳场”“跳花”“耍花山”“踩花山”,是一个用以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4. 该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间举行,包含倒爬花杆、对歌、跳烂胡冲...

  • 1868612290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左审辉1. 苗族古歌是贵州省台江县和黄平县的传统民间文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首古歌涵盖了从宇宙诞生到人类和物种起源,再到苗族大迁徙和古代社会制度的广泛主题,是苗族古代神话的重要集合。2. 布洛陀是中国广西百色敢壮山的地方传统民间文学,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布洛陀被选...

  • 1868612290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左审辉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古歌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2、布洛陀,中国广西百色敢壮山地方传统...

  • 18686122903走进非遗之——苗族织锦技艺(贵州省凯里市苗族织锦工艺)
    左审辉4. 在2008年,凯里市的苗族织锦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5. 凯里,这个苗族人口众多的地方,织锦技艺的演变独具魅力。6. 舟溪“中裙苗”的背带细丝锦,堪称丝织艺术的巅峰之作。7. 拦判渗苗锦的纹样繁复多样,动植物纹经过艺术加工,既夸张又生动;...

  • 18686122903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左审辉序 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7...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