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哪种失败的战术,在金庸武侠中却能克敌制胜?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没读过原著,也一定听过“武松打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等经典桥段,不少文学创作者也深受《水浒传》的影响,比如咱们武侠小说界泰斗级的人物金庸也不例外,他的创作风格与众不同,通常情况下武侠小说作者都会以架空背景来创作,如此更利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发挥,然而金老却不同,他的作品都有时代背景设定,所以咱们也可以将他的故事以“戏说历史”的角度来读,比如天龙八部中的宋辽之争,双雕之中的宋、金、蒙古之争都将小家子气的武林纷争上升到了国恨家仇的高度,而金庸的作品中就有不少灵感来自于《水浒传》中。

读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书中的主角郭靖的设定就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的后人,不过郭盛在《水浒传》原著中的表现实在是没有太多亮点,几乎就是充当宋江身边保镖一般的角色,然而同为保镖的“小温侯”吕方在后期却是有与石宝大战五十回合的经历,两人差距明显,不知金老将郭靖设定为郭盛后人背后有何深意,至少郭靖所做之事要比郭盛伟大的多。

然而金庸作品与《水浒传》的关联可不只有郭靖与郭盛这一点,金庸笔下的一场关键战役中就曾经用到过《水浒传》中的一种战术,那战术从实战的角度来看愚蠢至极,甚至在《水浒传》中达到的效果也不咋地,金庸笔下的一位大侠却是用克敌制胜。

话说《水浒传》七十回前的故事讲的是大聚义之前梁山从各路收集人马,而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人缘构并不全是草寇,有一部分也曾经是官军,就比后来成为了五虎将之一的“双鞭”呼延灼,他登场时是作为汝宁郡都统制,奉朝廷之命来征讨梁山,结果最后是败在了徐宁的钩镰枪之下,继而落草上了梁山,而他用的那战术就是“连环马”。

呼延灼的“连环马”战术刚出现的时候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著道:“马带马甲,人披铁铠。马带甲,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披铠,只露着一对眼睛。宋江阵上虽有甲马,只是红缨面具,铜铃雉尾而已。这里射将箭去,那里甲都护住了。那三千马军,各有弓箭,对面射来,因此不敢近前。宋江急叫鸣金收军,呼延灼也退二十余里下寨。”

也就是说呼延灼这连环马阵是因为人和马都有铁甲,近乎刀枪不入,听起来还真是挺牛的,不过却忽略了一件事,《三国演义》中也有类似的桥段,即是曹操将战船连在一起,以此来进攻孙刘联盟,最后是被对方烧得大败而归,这种将载具连在一起的作战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一旦有其中一部分出问题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诸葛亮和周瑜用的是火,其实对于梁山来说也同样可以用火。

当然,梁山面临的连环马和孙刘联盟面对的铁索连舟是不同的情况,曹操的载具是船,而呼延灼的却是马,原理却又是一样的,船会被火烧起来,古代以畜生作战最大的弊端就是“畜生会怕火”,一旦以火攻,呼延灼的连环马自然也会自乱阵脚,无论如何,将载具连在一起进行作战的方式是显得十分愚蠢的,需要读者自降智商脑补配合才能完成对于那段剧情的想象。

而武侠的故事相对于偏历史向的《水浒传》来说又不同,武侠故事中用上这连环马还真就说得通,因为涉及到一些离奇的武功,金庸笔下使用这战术的人正是“神雕大侠”杨过。

原著道:“宋时战阵之中,原有连环甲马一法,当年双鞭呼延灼攻打水泊梁山,即曾以连环马阵法取胜。杨过将这八匹马连成二列,宛然是个小小的连环马之阵。但八匹马杂凑而成,未经操练,奔动之际或东或西,不成行列,全仗杨过袖力提缰,将八匹马制得服服帖帖,三十二只铁蹄翻飞,击土扬尘,疾驰而前。杨过施展轻身功夫,在八匹马背上往复跳跃。蒙古军那里见过这等神奇的骑术?惊奇之间,八匹马已冲入阵中。杨过衣袖一卷,抢过一面大旗,竖起在马鞍之上。”

一是因为杨过有高深的内力,能够将八马拉在一起,让这战术强制被执行,二是主角光环,杨过凭此救出耶律齐,吹响了反击的号角,继而大破元军,立下奇功。

武侠的故事中这计谋能成是可以理解的,但还是那句话,真实世界中将载具捆绑在一起进行作战的战术的确不太明智。




水浒传中的哪种失败的战术,在金庸武侠中却能克敌制胜?视频

相关评论:
  • 15537667103宋江三打祝家庄内容概括70字左右
    危康红答案概括:宋江率领梁山好汉三次攻打祝家庄,前两次因策略不当失利。经过总结和调整战术,第三次成功攻下祝家庄,收服一众好汉,增强了梁山的实力。详细解释:宋江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的著名故事。第一次攻打因不了解祝家庄地形和庄内情况,加之战术不精而失败;第二次虽调整部署,但又被庄民以诡计...

  • 15537667103水浒中的失败战术,金庸笔下的大侠是如何用来克敌制胜的?
    危康红然而金庸作品与《水浒传》的关联可不只有郭靖与郭盛这一点,金庸笔下的一场关键战役中就曾经用到过《水浒传》中的一种战术,那战术从实战的角度来看愚蠢至极,甚至在《水浒传》中达到的效果也不咋地,金庸笔下的一位大侠却是用克敌制胜。话说《水浒传》七十回前的故事讲的是大聚义之前梁山从各路收集...

  • 15537667103国大名著<水浒传>的作品核心
    危康红然就其结局来说,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是失败,即使最后一种,表面看来似乎是胜利,但实质上也是失败,因为它无法改变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只是起了个改朝换代的作用。《水浒传》中义军接受招安的结局正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一种形式。 当然,从小说的具体描写来分析,义军队伍所以走上招安投降的道路决非偶然,...

  • 15537667103宋公明三败高俅分别是哪三败?
    危康红宋江三败高太尉,是指《水浒传》中,梁山泊众多好汉三次大败北宋太尉高俅高太尉。当时的水泊梁山势力越来越大,朝廷开始忌惮梁山的势力,于是派兵攻打梁山。在说宋江三败高太尉之前,我们要先说宋江两赢童贯。宋江聚集108好汉,在梁山泊落草为寇,举兵起义。随着梁山的势力越做越大,朝廷也越来越重视梁山...

  • 15537667103《水浒》中谁三败高太慰
    危康红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三次击败高太尉的军队。这三次败仗不仅展示了梁山好汉的英勇和智慧,也揭示了高太尉的无能和腐败。第一次败仗是在梁山好汉聚集之初,高太尉派遣大军前来围剿,但被梁山好汉巧妙地击败。第二次和第三次败仗则是在梁山好汉势力壮大之后,高太尉再次派兵前来,但都以失败告终。这...

  • 15537667103《水浒传》中方腊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危康红方腊起义在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据史学家说,当时在最强盛时期他们共占据了六州52县,拥兵数百万。跟宋江的队伍比起来真的是强大了很多倍。但最后这样拥有百万的军队为什么会起义失败呢?其实是因为方腊在此次的军事指挥上出现了错误,才造成了这场起义的致命失败点。原本在方腊准备起义时,北宋军队正在为...

  • 15537667103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吴用使的计策为社么叫双掌连环计
    危康红吴用又差石秀出战,故为孙立擒去,使祝庄不疑。乐和于庄内智除祝氏兄弟,结合庄民钟离老人等内应,宋江外攻,里应外合,双掌连环,大破祝家庄。三打祝家庄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被认为是《水浒传》中最为精彩动人的故事之一。这个故事侧重于描写事件和矛盾,描写战略、战术和解决矛盾的...

  • 15537667103水浒传,宋江三败高太尉概括,起因经过结果,详细一些好?
    危康红一、答案 宋江三败高太尉,是水浒传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起因是高俅设计陷害梁山好汉,经过三次较量,宋江以智取胜,最终击败高太尉。二、详细解释 起因:高太尉因梁山好汉多次反抗朝廷,欲消灭梁山,便向皇帝进谗言,设计陷害宋江及梁山好汉。他谎报军情,声称梁山贼势浩大,只有以强硬手段镇压才能解决。皇帝...

  • 15537667103最近看水浒传,我想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危康红1、其实不少出身官宦的人员上梁山是被梁山的人逼的,如:秦明、朱仝。还有些是战败被俘,无奈上梁山的。通过招安回归朝廷也是一条道路。2、按照水浒传中以朝廷添油战术(每次只是抽调部分兵力)的方式围剿梁山是不可能一下子灭了梁山的。但梁山的实力毕竟有限——地盘有限、兵源有限,若朝廷采用堡垒政策...

  • 15537667103水浒传梁山泊(集团)最终失败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危康红水浒传梁山最终失败的历史原因是由封建社会小农思想的局限性造成的。梁山最后接受招安只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失败的一种形式。梁山中的大部分人原来都是宋庭集团的人或想加入宋庭而没能加入的人,他们上山的目的只是“暂在安身”、“等候日后招安”。这种思想和义军领袖宋江的“忠君报国”和“盼望早日招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