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归纳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归纳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无贵无贱。无,古义:无论,不论;今义:没有。

  句读之不知。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小学而大遗。小学,古:①小的方面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圣人无常师。常,古义:没有固定;今义:变化不定;鬼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古义:古人从师的风尚;今义:旧路,厚道。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不耻相师。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名词作动词,学习。

  孔子师郯子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位卑则足羞。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前一个“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孰能无惑。惑:形容词作名词,疑难的问题。

  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代词,疑难问题。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愚人之所以为愚。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

  爱其子。其:第三人称代词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

  或师焉。师:名词作代词,学习。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从:

  惑而不从师。跟从。动词。

  乃大惊,问所从来。自,介词。

  道:

  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的问题。

  惑而不从师。动词,有疑难问题。

  则耻师焉,惑焉。形容词,糊涂。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代词,它们,代“六艺经传”。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疑难的问题”。

  蚓无爪牙之利 。助词,定语前置的标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其可怪也欤。副词,表感叹语气,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于:

  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学于余。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 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受。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就是“不知句读,不解惑”。“之”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而耻学于师。介宾后置句,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固定格式, “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生乎吾前。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

  吾从而师之。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生乎吾后。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判断句。




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归纳视频

相关评论:
  • 19836912767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归纳
    罗斧泪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古...

  • 19836912767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必背文言文之师说
    罗斧泪【 #高一# 导语】文言文的学习除了掌握字词,还应该多看多背,为此 整理了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必背文言文之师说,请大家牢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

  • 19836912767高一语文《师说》原文及注释
    罗斧泪50.不拘于时:指不受当时以求师为耻的不良风气的束缚。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51.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嘉:赞许,嘉奖。52.贻:赠送,赠予。 高一语文《师说》翻译

  • 19836912767高一语文必修一《师说》中重点实词的解释?
    罗斧泪之,指知识和道理。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6]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7]闻道:语本《论...

  • 19836912767高一语文教案《师说》
    罗斧泪学习侧重点 1.本文思想观点。 2.正反对比的论证。 自读程序 1.从注释①中画出以下内容: ①韩愈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国子监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

  • 19836912767高一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师说原文及注释
    罗斧泪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知,懂得。4.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5.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6.闻:...

  • 19836912767高一语文《师说》词义解释 1生乎吾前的乎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也和固...
    罗斧泪1、“于”,相当于“在”;后者表示比较,可译为“比”2、本来;比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流传 4、以...为耻 5、明智 6、以···为师 7、比不上 8、像这样;而已:罢了 9、向

  • 19836912767高一语文必修一<师说>的讲解
    罗斧泪《师说》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充分,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章先从历史事实“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只能“传道受业解惑”、学者定会遇到疑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三个方面证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认为“无贵无贱,...

  • 19836912767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罗斧泪高一 语文知识 点归纳1 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

  • 19836912767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罗斧泪以下是 考 网高一频道为你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一】 一、实词 1、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合纵) 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 赢粮...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