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与七录斋的启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张溥与“七录斋”》对你的启示~

张溥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因此他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后改庶吉士。曾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叫做复社,兴复古学,进行文学与社会活动。复社表面是讲学"以文会友",实际是评议时政,并与贵族大官僚斗争的一个政治集团。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张溥名声很大,复社影响甚广。《七录斋集·国表序》载有复社活动的盛况。"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其影响遍及南北各省。执政巨僚由此颇为忌恨。里人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案未结而溥已故世。

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但他在提倡兴复古学的同时,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与前、后七子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有所区别。

张溥散文,在当时很有名,风格质朴,慷慨激昂,明快爽放,直抒胸臆。其《五人墓碑记》,赞颂苏州市民与阉党斗争,强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为"缙绅"所不能及。叙议相间,以对比手法反衬五人磊落胸襟,为传诵名篇。

一介书生张溥,成长于晚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满怀一腔热血,继东林而起,联合正义之士,组织和主持文人团体复社,欲只手撑起明朝摇摇欲坠的天下。二十三岁时他在苏州创立应社,团结了吴中有抱负的文人;二十六岁愤而作《五人墓碑记》,风神摇曳,正气浩然,矛头直指腐败的明王朝的宦官和贪官;二十七岁入太学,目击朝纲不振,丑类猖狂,与北京文人结成燕台社,作檄文揭发阉党罪行;二十八岁又召集了尹山大会,在会上,张溥倡导合大江南北文人社团为复社,关心国家政事和民族兴亡。崇祯六年,三十二岁的张溥主盟召开著名的虎丘大会。“山左(西)、江左(西)、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人”。他站在千人石上登高一呼,群起响应,朝野震惊。

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 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1.嗜:特别喜欢2.已:毕,完。(止、罢了) 始已:文中指才停止3.是:这样4..管:毛笔管。(笔杆)5.皲(jūn):皮肤因受冻而开裂。6.沃汤:用热水浸。沃,润泽。汤,古代指热水。7.斋:书房。8.索:索取。(讨取、要)9.立就:马上完成。10.名高一时:名声在当时最响。11.即:立刻。12.名:命名。13.俄顷:时间词,一会儿。14.毫:毛笔。15.始:才。16.文:同纹,思路17.幼:小时候18.张溥:明朝著明文学家

张溥自幼喜欢读书,凡是读过的书都要抄写,抄完一遍就烧掉,如此直至抄写七遍,所以他的书斋就叫“七录斋”。可以看出他刻苦学习,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意图,更加激励自己刻苦做学问 。


张溥与七录斋的启示视频

相关评论:
  • 15021984184张溥与七录斋启示是什么 张溥与七录斋原文内容及翻译
    艾侧览1、《张溥与七录斋》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在学习上要一丝不苟,认真思考,只有勤奋才能出天才。一个人只要付出不懈努力,就能得到收获。2、原文: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 15021984184张溥与七录斋的启示
    艾侧览张溥自幼喜欢读书,凡是读过的书都要抄写,抄完一遍就烧掉,如此直至抄写七遍,所以他的书斋就叫“七录斋”。可以看出他刻苦学习,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意图,更加激励自己刻苦做学问 。

  • 15021984184读张溥与"七录斋" 这则故事 给你什么启示
    艾侧览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 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

  • 15021984184七录斋反应了张溥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艾侧览《七录斋集·国表序》载有复社活动的盛况。"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其影响遍及南北各省。执政巨僚由此颇为忌恨。里人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案未结而溥已故世。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

  • 15021984184工之桥为琴,烛邹亡鸟,张溥与七录斋,歧路亡羊的翻译及道理
    艾侧览8.斋:书房。 9.索:索取。(讨取、要) 10.立就:马上完成。 11.名高一时:名声在当时最响。 12.即:立刻。 13.名:命名。 14.俄顷:时间词,一会儿。 15.毫:毛笔。  16.始:才。 17.文:同"纹",思路 18.如是:像这样。 19.《张溥与七录斋》又名:张溥七录道理:要刻苦学习。

  • 15021984184张溥的书斋名 七录斋的含义
    艾侧览七录斋的故事:张溥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人,生于明朝末年,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张溥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完后朗读一遍,然后焚化烧掉。接着再抄、再读、再焚,一篇经典文章非得如此六、七次后,才肯罢休。因为每一篇文章张溥都要抄七遍,他右手握笔的地方,...

  • 15021984184张溥为什么把他的书房称之为“七录斋”?
    艾侧览《七录斋集》,诗文集,明张溥撰。此书于崇祯年间刻成,有六卷本与七卷本行世。 此集之所以命名《七录斋集》是有一段典故的。张溥的父亲有十个孩子,溥为婢子所生,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不被宗党所重,就连仆人们都不把他放在眼里。有一次,伯父的家人无端制造事端在溥的父亲面前诬陷他,他听说了这事,又羞又...

  • 15021984184张溥为什么把他的书房称之为“七录斋”?
    艾侧览便是手抄一遍,读后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如是凡七次才罢。冬天干燥,手指皮裂,他用温水暖一下手再抄;夏夜蚊多,便将双脚伸在空坛中再读。由于奋发读书,谙熟各家著述精义,终于成为明代的著名文学家,被人称为“百世师”。他成名后,将书房取名“七录斋”。摘自《太仓小掌故》...

  • 15021984184求文言文《张溥与“七录斋”》的译文
    艾侧览《张溥与“七录斋”》的译文如下:张溥小时候就善于写文章,考虑事情周全,而且爱好读书。他家中藏书有数千卷,他用来校对、摘录,他建了一个书房叫“七录斋”,在其中用心努力写作。如果发现书有错误,即使只差一个字一个词,他也不放过,一定要改正过来才甘心。他因此而写的一篇文章,动辄以千字...

  • 15021984184张溥字天如文言文翻译
    艾侧览张溥遭此侮辱,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后来他把自己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自己的著作也题名为《七录斋集》。《明史》记有张溥“七录七焚”的佳话。 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授庶吉士。与同邑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天启四年(1624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