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根据表中三位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你总结出了什么普遍规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主要内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全文条理清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

此文被选为2017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0课课文、2017年鲁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8课课文和2019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5课课文。[1][2][3]

(概述图来源[4])

作品名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品别名
一百个问号之后
创作年代
1981年
作品出处
《叶永烈文集》
文学体裁
散文
快速
导航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名家点评

作品影响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5]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81年,当时是为安徽新创办的《科苑》杂志写的,最先发表在杂志的创刊号上。
大学期间,叶永烈作为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在正课之余,读了许许多多化学史著作,诸如丁绪贤教授的《化学史通考》袁翰青教授的《中国化学史论文集》等等。之后从化学史进而扩大到科学史,亦是大量阅读。在二十岁的时候,叶永烈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其写《十万个为什么》的“技巧”之一,就是从科学史上有趣的故事说起,从中引出相关的科学原理,回答“为什么”。比如,《水是什么》从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利的故事说起,从而引申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变成水,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结论。后来,他写科学杂文,也就以生动的学事例论证科学主题,论证哲理。此文是科学杂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6]
作品鉴赏
中心思想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主要是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论断。
艺术特色
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这是此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同时亦条理清理,通俗易懂。从结构上来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首段,此处作者开门见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此处作者开门见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从“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此处作者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证明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科学真理的发现,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第三部分,从“在科学史上”到结尾,此部分是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7] [8]
名家点评
当代作家徐鲁《享受散文的陶冶·24堂经典散文阅读课》:“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科学发现、科普知识,同样也是散文里常见的题材。科学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字里行间总是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令人欣喜的是,中小学《语文》课本里,也选人了许多优美的科学散文名篇。例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等。”[9]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健《美文读本》:“真理对于人来说是一个神圣的东西,许多人认为发现真理的人都是伟大的人物,而作者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通过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三个事例来说明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很平常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阐述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标题表明观点,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事理结合的论证使观点令人信服。”[10]
国家“十五”教材《实用语文》主编、教授尤冬克《议论文的论点与论据》:“叶永烈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论点就是科学真理的发现和诞生必须要有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围绕达一论点,文章列举了世界上三位科学家发现真理过程的例子,论证了真理的诞生,要有善于从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题之后,必能找到真理”这一观点。文章所选择的材料完全服从中心论点的需要。”[11]
作品影响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为2017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的第20课课文。[1]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为2017年鲁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的第28课课文。[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为2019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的第15课课文。[3]
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 ),笔名萧通、久远等。科普学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化系。毕业后到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1979年9月25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调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担任常委,兼任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并从事专业创作。1987年调往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至今。现职称为一级作家、教授。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2011年出版《叶永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7]

叶永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009-04-25 11:27:14 阅读2365 评论7 字号:大中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三个关于科学家发现的故事,找出他们的相同点。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初步学会用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总是很尊敬那些善于发现真理的科学家。同学们能说说在你的心目中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伟大的成就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谈话:是啊!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板书课题: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教师板书课题后,要求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能告诉大家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生字,把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学生朗读。

(1)坚持生字新词:洗澡 机械 逆时针 玫瑰 领域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特别好?或者是你认为难读的句子,或者自己读得不怎么好的句子?读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3)学生质疑。提问:有什么不懂的词语或不怎么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相机释疑)

3.教师谈话:这是一篇说明道理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打上“☆”)文中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打上“△”)

(1)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2)找出写具体事例的段落,大声地自由地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个事例的具体内容。

(3)检查读书情况。

①指名三个学生读3、4、5自然段。(读后简要点评)

②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具体的事例?

③选择一个事例在小组里说一说(提示:要说清楚他是谁?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教师导入:刚才我们着重了解了课文的3、4、5自然段作者用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课文其他自然段说了些什么呢?

1.学生自读,了解自然段内容。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第2自然段: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科学真理的发现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

第6自然段:是对3、4、5自然段中三个具体事例的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

第7、8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知微见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2.教师小结:这篇课文条例非常清晰,首先作者提出观点,接着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教师板书:提出问题——事例证明——总结全文。

三、复习生字。

对本课的5个生字,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提示要告诉同学注意的吗?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和你自己喜欢的词语(不少于5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2.作者例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二、研读课文,交流感悟。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用着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要求: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书上做好批注,想好后在小组的同学里交流交流。)

【学法提示】想一想、划一划、圈一圈、写一写。如:每个事例里“司空见惯”的现象是什么?(用——划,再想想)“?”是什么?(用~~~~划,读一读、感悟到了什么?),“!”是什么?(用双~~~~划,读一读)科学家是怎样把“?”拉直变成“!”的?(用……划,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

2.谁能大胆地说说自己的想法?(课堂交流,师生点评)

“洗澡水的漩涡”的事例:却 敏锐地注意到 紧紧抓住 反复实验和研究

“紫罗兰的变色”的事例:立即 敏感地意识到 许多实验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的事例:感到很奇怪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反复的观察实验

3.比一比、读一读: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放,进行了反复实验和研究。”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从这三个事例中你们发现了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终于发现了真理。)

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而科学家们把“?”拉直变成了“!”,都发现了真理。因此,科学的发现需要的是——“见微知著+追根求源+锲而不舍”,有利地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后提问: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你们还能再举例子吗?(自由发言,适机点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鲁班发明锯子、瓦特发明蒸汽机、魏格纳蚯蚓发现欧美洲板块学说、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

读到这里你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品读课文,学习升华。

1.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想法?

2.课文中哪些句子对你深受启发,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3.这两段对课文有什么作用呢?

四、总结全文。

1.现在你对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2.课文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吗?(学生质疑,教师视时释疑)

五、作业。

1.摘抄课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并读一读、想一想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

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普遍规律。

解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全文条理清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81年,当时是为安徽新创办的《科苑》杂志写的,最先发表在杂志的创刊号上。

大学期间,叶永烈作为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在正课之余,读了许许多多化学史著作,诸如丁绪贤教授的《化学史通考》袁翰青教授的《中国化学史论文集》等等。

之后从化学史进而扩大到科学史,亦是大量阅读。在二十岁的时候,叶永烈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其写《十万个为什么》的“技巧”之一,就是从科学史上有趣的故事说起,从中引出相关的科学原理,回答“为什么”。

比如,《水是什么》从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利的故事说起,从而引申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变成水,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结论。后来,他写科学杂文,也就以生动的学事例论证科学主题,论证哲理。此文是科学杂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

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男,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 。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上海文史馆馆员。

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等。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其《床头上的标签》《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被选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进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当编导。1980年调上海市科协技术协会担任常委,从事专业创作,1987年起任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2000年退休。曾任全国青联常委、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等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根据表中三位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你总结出了什么普遍规律?视频

相关评论:
  • 1787232625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根据表中三位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你...
    於章琳解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全文条理清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

  • 1787232625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原文
    於章琳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

  • 1787232625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段落结构是怎样的?
    於章琳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是真理。第二段: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中,在科学领域中有所建树的人的成就都是解答了“100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第三段:列举一个示例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

  • 1787232625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论证了什么观点?
    於章琳这些事例论证了时间不是问题的观点: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创作背景:《...

  • 17872326253名人事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於章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

  • 1787232625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完整句子是?
    於章琳这是一道句子理解题,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完整句子为:”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理解: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

  • 1787232625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文中出现过的"偶然的机遇"包括什么?_百...
    於章琳课文中“偶然的机遇”分别是指:有准备的人遇到的机遇、善于独立思考的人遇到的机遇、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遇到的机遇。作品简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文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 1787232625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课文内容
    於章琳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洗澡是一件...

  • 1787232625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於章琳1、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2、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 17872326253...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小练笔300字。_百度...
    於章琳今天,我们学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这篇文章主要举了三个例子: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这些例子都有真理。洗澡水的漩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敏锐地注意到...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