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的《螳螂捕蝉》劝谏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什么书可以证明刘向是西汉的~

《汉书·艺文志》和《后汉书·刘向传》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年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汉朝宗室,先祖为丰县刘邦异母弟刘交。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刘向的《螳螂捕蝉》劝谏吴王

《螳螂捕蝉》就是一篇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智劝吴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
告诉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鼠目寸光,毫无远见,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翻译: 园子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一边悲伤的鸣叫,一边吸饮露水,(它)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后面;
螳螂紧贴树枝弯曲前肢想捕食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吃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正要弹射它)。
这三种情况都是力求要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忌它们后面的灾祸啊。
【课文分析】
  蝉、螳螂、黄雀在同一背景的舞台上,演出着相似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却都在于贪图眼前小利而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人如果这样,也免不了悲剧的结局。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潜伏的危机、杀机,最终是免不了要招致灾祸的。所以,居安思危、近忧远虑,应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一种原则。

吴王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鼠目寸光,毫无远见,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刘向的《螳螂捕蝉》劝谏吴王

《螳螂捕蝉》就是一篇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智劝吴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
告诉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鼠目寸光,毫无远见,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劝谏吴王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刘向的《螳螂捕蝉》劝谏吴王

《螳螂捕蝉》就是一篇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智劝吴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


刘向的《螳螂捕蝉》劝谏谁?视频

相关评论:
  • 15224798368刘向的《螳螂捕蝉》劝谏谁?
    白雄琳刘向的《螳螂捕蝉》劝谏吴王 《螳螂捕蝉》就是一篇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智劝吴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告诉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鼠目寸光,毫无远见,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忘...

  • 1522479836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根据古代哪个故事而来的?
    白雄琳《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典出西汉刘向的《说苑》。 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吴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故事中的少年利用譬喻的手法,巧妙地采取智劝的策略,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文章采用对话,叙述故事生动传神。注意前...

  • 15224798368螳螂捕蝉主要批评是谁
    白雄琳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成语,作者刘向,西汉人。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示。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也在暗算自己...

  • 15224798368《螳螂捕蝉》主要写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白雄琳出自刘向的《庄子·山木》,主要写的是: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处死他!”有一位年轻的(大臣的)门客,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天。吴王知道后说:“你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一棵树,...

  • 15224798368螳螂捕蝉的劝说吴王的少年是谁
    白雄琳《螳螂捕蝉》选自刘向《说苑 正谏篇》.《说苑》和《新序》是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舍人名叫少孺子,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 他回答说:“园中...

  • 15224798368螳螂捕蝉什么什么在后?
    白雄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庄子 山木》。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

  • 15224798368巜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白雄琳故事的起因是吴王不听大臣们劝他“放弃攻打楚国”的建议,且十分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螳螂捕蝉》的故事由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 正谏》中的《吴王欲伐荆》改编而来,讲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劝说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故事。

  • 15224798368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白雄琳《螳螂捕蝉》赏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成语,作者刘向,西汉人。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示。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也在暗算自己。也可以说只为利益,将有报应。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

  • 15224798368<课文>螳螂捕蝉中少年是如何劝说吴王的(简要)
    白雄琳“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你究竟在看什么?”那位大臣说道:“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吴王笑了说...

  • 15224798368螳螂捕蝉出自哪里?
    白雄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