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0.1.1 国际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调查评价科技研究现状
1. 降雨诱发型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近30年来,降雨型滑坡研究成为滑坡研究的热点之一。核心是通过研究降雨与滑坡的关系,预测可能的滑坡状态。全球至少23个国家的学者进行了研究,美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香港和内地学者发表了较多研究论文。中国香港政府自1984年以来加大了研究力度,特别加强从更深层次上研究滑坡与降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型滑坡形成机理的本质在于雨水入渗斜坡后破坏了斜坡的应力平衡。
2. 岩溶塌陷发育机理和判据研究
多位学者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或数值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非黏性土潜蚀塌陷的过程。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中,包含了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
3. 区域滑坡和泥石流调查与危险性评价
早期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主要依据野外调查与航空相片解译情况,由专家进行地质灾害敏感性判断和评价。20世纪70年代,利用多参数图的加权(或不加权)叠加得到区域滑坡灾害预测图的方法得到推广。20世纪80年代,多元统计分析预测方法引用到区域滑坡空间预测中,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与推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GIS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与定量化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模型方法的结合成为研究新领域。
10.1.2 国际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方法研究现状
1. 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的临界降雨量与气象预警研究
各国学者确定降雨诱发滑坡临界值的方法很多,不同点在于考虑的因素不同。1986年美国旧金山湾地区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预警工作,通过电台、电视台以及美国国家气象中心的特别预报方式进行预警。香港地区建立了用于滑坡灾害的降雨量监测网络,将雨量资料定时传给管理部门。
2.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发达国家如美国、瑞士、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对滑坡和泥石流进行了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地面位移、地裂缝、地下位移、地下水位(水压力)和水温、地声等。采用常规监测、自动观测、GPS和卫星通信等相结合。
3. 地面沉降监测预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地下水水位与基岩标、分层标布设在同一孔内同时进行自动化监测,能够判明是否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所致,并能够得出地下水开采量(水位)与地面沉降量的相关关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GPS测量已经取代了区域性的地面标高的水准测量。美国用于探测地面沉降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处于开发和试验之中。
4. 岩溶塌陷监测技术研究
美国学者提出利用地质雷达进行监测预报的方法,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的一条军用铁路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在广西桂林柘木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岩溶塌陷灾害监测站。
10.1.3 国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技术研究现状
1. 地质灾害防治理论
基于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如日本针对温泉地区的滑坡特点,研究采用排气工程和地下水截水工程进行滑坡综合防护;法国针对降雨诱发的粘土滑坡采用虹吸排水技术;美国和日本在研究植被覆盖好的地区发生的浅层滑坡,开展采用调整植物类型的生物措施研究等。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国外对于复杂支挡结构设计技术、地下水排水技术设计,基于环境和景观设计的技术规程和实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比较配套的设计计算理论方法和产业化软件。
3.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技术
广泛应用土工织物、预应力复杂支挡结构、地下水排水技术。美国、西欧、日本和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投入大,成就显著。如日本地附山滑坡治理工程,耗资达150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可算得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博物馆。
10.1.4 国际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究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是重视地质灾害早期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领域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和能力,建立3S(即: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发展和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动态实时监测网站和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平台和共享通道,提高地质灾害减灾防灾技术的支撑能力。


国际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视频

相关评论:
  • 19428393554国际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缪昨阮答:广泛应用土工织物、预应力复杂支挡结构、地下水排水技术。美国、西欧、日本和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投入大,成就显著。如日本地附山滑坡治理工程,耗资达150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可算得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博物馆。10.1.4 国际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究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未来的总...

  • 19428393554国际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缪昨阮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以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为主要特点,具有属性数据库与图形库动态连接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与定量化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模型方法的结合也成为地质灾害研究的新领域。 Mario Mejia-Navarro和Ellen E.Wohl(1994)在哥伦比亚的麦德林(Medellin)地区...

  • 19428393554地质灾害防治效益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缪昨阮答:1 美国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包括洪水、风暴潮、海啸、地震等多种灾害。为了减轻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美国开发了多种减灾技术,并通过联邦、州和地方的公共政策实施。保险机构和团体的资助帮助灾区的生产和生活得到恢复。以美国为例,可以了解地质灾害效益分析的研究现状。2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

  • 19428393554国内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究现状与形势
    缪昨阮答:2001年,成都理工大学完成了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山区流域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的GIS系统”,进一步促进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技术发展,初步实现了小流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区划。 在岩溶塌陷研究方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先后开展了“中国南方岩溶塌陷研究”、“长江流域岩溶塌陷研究”和“中国北方岩溶塌陷研究...

  • 19428393554地质灾害防治效益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缪昨阮答:12.1.1 国际研究现状 美国是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的灾害主要包括洪水、风暴潮、海啸、地震、膨胀土、滑坡、强风、台风、龙卷风等。为减轻这些灾害的损失,开发了很多减灾技术,并通过联邦、州和地方的公共政策付诸实施。保险机构和其他团体的资助,使灾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得以维持和恢复。现以...

  • 19428393554国家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缪昨阮答: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现状与进展显著,已取得积极进展。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及技术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在重大灾害气候形成机理与预测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洪水演进与预报、近海环流形成变异机理及环境影响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台网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完善了气象、海洋、水文...

  • 19428393554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研究开展情况
    缪昨阮答:把自然灾害评估纳入实现减灾目标的重要措施。围绕国际减灾十年计划行动,北美及欧洲许多国家在已有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与土地使用立法的风险评估研究,把原来单纯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拓展到了综合减灾的系统研究。 美国于1970年开始,对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滑坡等10种自然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

  • 1942839355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缪昨阮答:一、今年灾情及我部防范工作情况 今年,我国气候极端异常,部分地区前旱后雨,瞬时暴雨,持续强降雨,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群发。1至6月,全国发生19522起,造成464人死亡和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8.6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32.3%、177.8%和190%。 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今年上半年作出60多次...

  • 19428393554环境地质学与地质灾害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缪昨阮答:从学科内容来说环境地质学应研究地质环境的自然地理地质特征及其演化历史和发展趋势,研究地质环境评价和预测,编制环境地质图系,研究地质环境(包括地质灾害)的勘查、监测和防治技术方法,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和措施等。 1)地质环境评价和预测 定性地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如综合区域地质地理条件,地壳稳定性,岩土特...

  • 19428393554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缪昨阮答:(1)通过综合分析多种监测方法的监测数据,确定地质灾害稳定状态及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测,防止或减轻灾害损失。 (2)研究导致灾害体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作用机理,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在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分析灾害体变形发展趋势及工程施工的扰动,保障施工安全。 (4)施工结束后,进行工程效果监测。 (5...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