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书院,是官方的什么机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最早的书院~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635)设在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又名“书台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东都洛阳明福门外设“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又改称“集贤殿书院”),是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于五代末期基本形成,主要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
  书院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汉代,与汉代的“精舍”、“精庐”有一定的承继关系。“精舍”与 “精庐”为汉代聚集生徒、私家讲学之所。比如“问津书院”,其前身始建于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间,由西汉淮南王刘安修建,南宋以前称为“孔子庙”(“孔庙、文宣庙”等),南宋末年龙仁夫在此首创书院,命名为“问津书院”(因《论语》中孔子周游列国至楚国,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的典故而得名),传播儒学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最早的书院——最早的私立书院是:张九宗书院;最早的官办书院是:丽正书院;历史沿革最久的书院是:问津书院

是官方的藏书机构,同时也是民间的教育机构。所以答案应该是“藏书”。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起源于唐代,发达于宋代,至清代达到顶峰,1901年后改制为学堂。书院一般为私人创立,与官学相对应,选址在风光秀丽的名山、清溪、竹林等幽邃佳境,刻意追求“情景交融”的效果,在远离尘埃“无市井之喧”的地方建立校舍。而后,广收门徒,讲学著书,切磋学术,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中国古代的书院遍及全国各地,数量达7000余所。据统计目前至少有400余所书院以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形式留存下来,成为各地的文化教育场所及重要的文化景观,服务于今人,造福于社会。书院教育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可以说,书院是我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地方。走进任何一所书院都能感受到那无法言说的庄重和人文氛围。那些“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风致趣闻,给人一种舒适、爽朗的感觉。置身其中,拂去历史的尘埃,古老的书院就会浮现在我们面前。《中华文物》专版自本期起,特辟“古代书院寻踪”专栏,介绍中国古代书院,敬请读者垂注。说起“书院”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唐朝。它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讲学、著书、刻书、祭祀活动的教育机构。唐开元年间,国家富庶,经济和文化空前昌盛,史称“开元盛世”。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任命学士马怀素为修书使,专门负责国家图书,并且组织了一批文士在乾元殿整理编辑国家藏书,又借来民间流传的异本,派人抄录,使图书更加丰富。还委派了官员负责管理,设立了乾元院。转年,乾元院改名丽正修书院。后来,在京都长安的光顺门外、东都洛阳的明福门外,也设立了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召集张说和学士们设宴饮酒,唐玄宗非常高兴。当众宣布:“朕和众贤士在这里饮酒欢乐,就叫集贤吧。”于是丽正书院更名叫集贤殿书院。任命张说担任集贤院学士,管理书院事务。收藏的图书多达53915卷,唐朝学者自己著作的书,即有28469卷,真可以说浩如烟海,盛况空前。所有的书籍都抄写正、副两份,分别在长安、洛阳的集贤书院两处收藏。集贤殿书院除负责收存图书外,还向朝廷推荐贤才,并提出政策方面、文化方面的建议。书院,毕竟是皇家用来收集贮藏书籍的宝库,是推广和应用知识的地方,是经常同皇帝打交道的无比荣耀的机构,所以是读书人非常羡慕的所在。于是,一些私人也把自己的书斋书室夸耀为书院。开元年间曾经担任过集贤院学士的徐安负,退休后回到原籍浙江龙游,修建了自己收藏图书、读书治学的地方,便取名为九峰书院。就这样官方的文化机构,逐渐演变成了私人读书治学处所的名称。直至唐朝灭亡的一个半世纪的时期中,湮没无闻的不计,有记载可查的,先后建立的大约有30多所书院。为什么读书人对“书院”情有独钟呢?原来从汉朝起,私人讲学授徒的地方一直称为“精舍”,或者叫“精庐”。自从东汉时佛教传入了中国,到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起来,佛教的经师们借用名称,把传经授徒的地方也叫做精舍、精庐。这一混起来,弄得僧俗不分,释儒难辨,不知道精舍、精庐是哪一家的。这种现象令自视为正统的儒学先生们头疼不已,不情愿同僧侣们共用这一名称。感到用书院来命名治学读书、讲学授徒,比较恰当,于是,最终用书院的称谓,完全取代了先前的精舍、精庐的称呼。“书院”之称虽然出现了,但并不普遍,也还不是教育性质的场所,只能说书院尚处于萌芽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书院除了文人学士自己在这里读书治学以外,还附带着教授子弟,或收徒讲学。有了学生,于是兼有了教学职能。如江西永丰的皇寮书院,本来是吉州通判刘庆霖来到永丰定居之后“建以讲学”的。陈衮建立的江西备安东佳书院,收集书籍上千卷,供来学者阅读,子弟到了弱冠年龄,都来这里就学。这时候书院已经具备了雏形。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林立,连年战乱,官方办的官学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却为民间私人兴办书院提供了机缘。人们要读书求学,没有官学可入,可以进入书院学习,这就为书院发展创造了条件。像河南的太乙书院、江西的梧桐书院、匡山书院、广东的天衢书院,出现的书院数量虽然还不是很多,规模也不算大,但是已逐渐完成了向私立教育机构的转型,而且孕育着蓬勃生机,日益显示出书院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这时开始,书院在社会不断展示其魅力,吸引名师讲学,吸引众多的弟子入书院攻读。《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03月06日第八版)

这个问题我知道。

中国四大书院,包括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除应天书院位于闹市,其余三个书院均依山而建,掩映在参天古木之中。

如果要追溯“书院”名称的由来,绕不开盛唐。开元年间,国家经济、文化空前昌盛,史称“开元盛世”。《旧唐书·马怀素传》记载,当时“秘书省典籍散落,条流无叙”,且内库“文籍盈漫,皆怠朽虫西早断,签藤纷舛”。侍读马怀素上疏:“南齐已前坟籍,旧编王俭《七志》。已后著述,其数盈多,《隋志》所书,亦未详悉。或古书近出,前志阙而未编;或近人相传,浮词鄙而犹记。若无编录,难辩淄、渑。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藏之秘府。”而同为侍读褚无量也建议玄宗对图书典籍进行整理,“无量以内库旧书,自高宗时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旧唐书·褚无量传》)。


于是,唐玄宗接受并将马、褚整理图书的建议付诸行动。据《新唐书·百官志》载,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玄宗在洛阳“置乾元院使”,令褚无量于东都乾元殿编辑国家藏书,又从民间借来流传的异本,派人抄录,使图书更加丰富。乾元书院自此正式成立。

此外,在诏书里,玄宗还提到:“国之载籍,政之本源”,“三五以还,皆率兹道也”(《唐大诏令集》),可见他深谙文治教化离不开图书典籍。

翌年,乾元书院更名丽正书院。与此同时,还扩大了书院机构,增加了学士、直学士、检讨官、刊正官等人员。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四月,唐玄宗改集仙殿丽正书院为集贤院,并设置学士、直学士,人称“开元十八学士”。有关事项,《唐会要》卷六十四里做了详细记载:

十三年四月五日,因奏封禅仪注,敕中书门下及礼官学士等赐宴于集仙殿,上曰:“今与卿等贤才同宴于此,宜改集仙殿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乃下诏曰:仙者,捕影之流,朕所不取。贤者济理之具,当务其实。院内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中书令张说充学士,知院事。散骑常侍徐坚为副。礼部侍郎贺知章、中书舍人陆坚并为学士。国子博士康子元为侍讲学士。考功员外郎赵冬曦、监察御史咸廙业、左补阙韦述、李钊、陆去泰、吕向、拾遗毋煚、太学助教余钦、四门博士敬会默、校书郎孙季良并直学士。太学博士侯行果、四门博士敬会直、右补阙冯晖并侍讲学士。

其首任院长张说,字道济,祖籍范阳(河北涿县),世居河东(山西永济),徙家洛阳。弱冠应诏对策及第,历官太子校书、右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兵部员外郎、兵部侍郎、弘文馆学士、中书侍郎、尚书左丞、中书令、相州刺史、岳州刺史、右羽林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中书令……玄宗时期曾先后三次为相。

至此,唐玄宗在东都洛阳设置的皇家图书馆,正式命名为集贤书院,终唐未更。


从集贤书院诞生的过程,我们可知其职能涉及修书、整书及藏书。据李林甫《唐六典》卷九《集贤殿书院》载:“集贤殿书院,开元十三年所置……其后,更置修撰、校理官……集贤殿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徵求焉……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又据《旧唐书·职官志》载:“(集贤书院)藏书、校书之事。”其实“书院”两字就是“修书院”的缩写。

书院编撰出版的图书数量十分可观。仅唐天宝年间的文献编撰量“从(天宝)三载至十四载,库续写又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三卷”(北宋王溥《唐会要》)。

书院的藏书更是浩如烟海。据北宋王溥《唐会要》载:“时集贤院四库书,总八万一千九百九十卷。经库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三卷,史库两万六千八百二十卷,子库两万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库一万九千八百六十九卷。”所有的书籍都抄写正、副两份,分别在长安、洛阳的集贤书院两处收藏。

除此之外,集贤书院还向朝廷推荐贤才,并在政策、文化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据《旧唐书·张说传》载,张说“既遭汕栋,罢知政事,专集贤文史之任”,即使这样,“每军国大事,帝遣中使先访其可否”。要知道,当时的张说,不仅是集贤书院院长,还是大唐宰相。因此,书院学者们在收集各类书籍、编撰各种图书中,发现利于治国安邦的内容,会上疏朝廷;书院还十分重视培养有经世之才的人,还可以向朝廷推荐人才。实际上,当时的集贤书院已经成了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重要场所之一。

不过,集贤书院只能算是官方首创的书院,而民间创办的书院在《全唐诗》里也有所提及。如《南溪书院》、《书院二小松》、《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宿沈彬进士书院》、《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等,可见民间书院在唐代已很普遍。对于民间书院的起源,学术界一般认为有两种:


一、由聚书的读书山房演变为聚徒授学的书院。如唐江州德安(江西德安)李渤书堂;陈衮创建的江西备安东佳书院,收集书籍上千卷,供来学者阅读,子弟到了弱冠之年,都前来就学;吉州通判刘庆霖来到江西永丰定居之后,以“建以讲学”为目的创建皇寮书院。

二、由地方家族聚书授徒以应科举而兴办的家族书堂。如江州陈氏东佳书堂、洪州洪城桂岩书院等。”清朝乾-嘉年间,王昶在《天下书院总志序》中说:“夫书院非古也。古之比阊乡党莫不有长,即莫不有教。”“井田废,比阊乡党之制不行,于是始以教养属之郡县。郡县又不能教,至东汉始设校官。至唐末,校官又旷厥官,而乡大夫之有力者,始各设书院。”点明书院的私塾性质。

老铁求点赞。



中国最早的书院是那一所长期以来一直以来的有所争论,有的人说是以前的书院岳麓书院、有人说是历史悠久的湖南大学,有的说是清朝盛宣怀最早创办于一八九五年的北洋大学堂和一八九六年的南洋公学,有的说是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的。是官方的办学机构。

中国的四大学院包括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松阳书院和英田书院。除了位于市中心的英田学院外,其他三所学院都建在山上,并掩映在高耸的古树之中。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最早出现于唐朝。

这个就是政府的一个读书学习机构,统一的学习的地方


中国最早的书院,是官方的什么机构?视频

相关评论:
  • 18311735037书院始于唐代,是官方什么机构
    魏万衫是官方的藏书机构,同时也是民间的教育机构。所以答案应该是“藏书”。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起源于唐代,发达于宋代,至清代达到顶峰,1901年后改制为学堂。书院一般为私人创立,与官学相对应,选址在风光秀丽的名山、清溪、竹林等幽邃佳境,刻意追求“情景交融”的效果,在远离尘埃“无市井...

  • 18311735037中国最早的书院,是官方的什么机构?
    魏万衫中国四大书院,包括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除应天书院位于闹市,其余三个书院均依山而建,掩映在参天古木之中。如果要追溯“书院”名称的由来,绕不开盛唐。开元年间,国家经济、文化空前昌盛,史称“开元盛世”。《旧唐书·马怀素传》记载,当时“秘书省典籍散落,条流无叙”,且内...

  • 18311735037中国最早的书院,是官方的什么机构?
    魏万衫中国最早的书院,是官方的什么机构?1. 中国四大书院包括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其中,应天书院位于闹市,其余三个书院均依山而建,掩映在参天古木之中。2. 唐代开元年间,国家经济、文化空前昌盛,史称“开元盛世”。当时,秘书省典籍散落,条流无序,内库文籍亦多有遗失。侍读马...

  • 18311735037两湖书院“书院”溯源
    魏万衫书院在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组织形式中占据重要地位,最早出现在唐代。书院最初是官方用于藏书、校书的地方,而真正具备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起源于庐山国学,即后来两湖书院的前身。此后,许多书院相继建立,如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蒿阳书院、石鼓书院和睢阳书院等,其中不乏知名度极高的学府。南宋时期,书院...

  • 18311735037中国最早的书院
    魏万衫是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于五代末期基本形成,主要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书院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汉代,与汉代的“精舍”、“精庐”有一定的承继关系。“精舍”与 “精庐”为汉代聚集生徒、私家讲学之所。比如“问津书院”,其前身始建于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间,由西汉淮南王...

  • 18311735037中国书院起源于哪个朝代
    魏万衫1. 书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书院被称为桐神敬,分为官方和私人两种类型。2. 私人书院起初是私人书房,用于读书和学习。在唐贞观九年(635年),位于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成为较早的私人书院之一。3. 官立书院则起初是官方的修书局、校书所,或用于皇帝讲经的场所。例如,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

  • 18311735037书院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流行与兴盛于哪个朝代
    魏万衫导读: 古代书院是由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袭至元、明、清,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了1000多年,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留下了一份珍贵遗产。书院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起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据考,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乾元院被改为丽正...

  • 18311735037书院最早是什么地方
    魏万衫1. 书院起源于唐代,唐玄宗时期的丽正书院是官方设立的藏书之地,其初衷是为了整理和储存图书。2. 书院起初的职能是整理经典,并为朝廷选拔人才,这一功能在唐代已经有所体现。3. 到了宋代,书院演变为民间学术研究的中心,著名的书院如《四库全书》的编纂,标志着书院制度的发展和成熟。4. 书院的教育...

  • 18311735037试论我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什么影响
    魏万衫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始于唐朝中期,最初书院是作为官方学术机构而被使用,主要是帮助皇帝了解经史典籍,举荐贤才和提出某些建议。经唐末五代至宋朝真正形成制度,此后直至明清,逐步发展成以私人创建为主、聚书研修、讲学授徒的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书院时兴时废,时盛时衰,但...

  • 18311735037中国最古老的书院
    魏万衫官立书院起初是官方修书和校书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将乾元院更名为“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二年(724年)在洛阳明福门外设立“丽正书院”,后于开元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这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的诞生。五代末期,书院开始具备聚徒讲学的功能,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书院...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