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讲述了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约翰·克利斯朵夫》主要讲了什么?~

多卷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认为是“我们时代最高水平,最优美的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一特定的时代氛围里,在德、法、意等西欧主要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塑造了一个贝多芬式的平民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再现了他为追求纯真的艺术与“和谐”的生活理想而奋斗的一生,展示了十月革命前一代有头脑、善思考、不懈追求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思想蕴涵十分丰富,它的主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性的,归结起来,大致有3层:第1层,通过平民音乐家克利斯朵夫顽强奋斗的一生,揭示十月革命前西欧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反抗-幻灭的心灵历程,讴歌他们孤军反抗不合理世界的“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义精神;第2层,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遭际,反映当时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国家的黑暗现实,抨击依赖于金钱与权势的虚伪、堕落的艺术,倡导真诚的能净化道德的艺术,以此创造健全的文明;第3层,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是反对西欧各民族间的仇恨和战争,企图以“博爱”作为实现人类的和谐与团结的纽带。


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


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艺术观上,舅舅教导他创作要发自心声要真诚的影响明显占上风;而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则得之于祖父的教诲。


克利斯朵夫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极其丰富而敏感。由于家庭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他从小就饱尝了人间不公。在少年时期,他与一个贵族小姐弥娜纯洁的初恋因门第悬殊而告吹。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与独立,他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冲撞。克利斯朵夫第一次与社会的公开冲突发生在他的祖国。他敏锐地发现了德国艺术的虚伪和鄙俗,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对其进行了尽情的嘲笑和批评。为此,他遭到了围攻,被当作国民公敌对待,连他的台柱子——宫廷也同他决裂了,他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面对一系列的厄运,他毫不服输,对责备他的亲王说;“我不是你的奴隶,我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在德国,他的叛逆性格已初露锋芒。到法国后,他对不健全的文明的反抗更是锋芒毕露了。由于他在一次郊游时打死了一个侮辱村姑的普鲁士军官,他不得不亡命法国。曾以大革命震撼过世界的法兰西,一直是他向往的理想王国和自由艺术的圣地,但冷酷的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尽管这位青年音乐家的名声早已传到了法国,但他的才华无人赏识,只得靠教授钢琴和改写乐谱来维持生计。尤其使他失望的是,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简直像个杂耍市场。那里口头上高喊为艺术而艺术,实际上为金钱而艺术,在艺术繁荣的表面下掩盖着普遍颓废堕落的景象,“到处弥漫着精神卖淫的风气”。克利斯朵夫不仅不愿入乡随俗、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来换取名誉地位,反而不顾自己客居的地位,对法国的艺术界、文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无所顾忌的抨击。


这样,他得罪了一大批艺术界的权贵和政客,遭到了比在祖国更惨的命运:出版商不肯出版他的作品,音乐会上不予演奏,文艺沙龙对他闭门不纳,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对他大肆讨伐,甚至断绝了他的生计。他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挣扎,要不是同公寓一位好心的女仆搭救了他,他几乎成了异国的亡魂。面对这一切挫折,他比以前更执拗,更顽强。他轻蔑地对一个艺术权威说:“好吧,你批判我吧,我也批判你,100年之后,看你投降不投降!”


克利斯朵夫对现实的否定是与他对未来的理想联结在一起的。他之所以奋斗,是希望通过真诚的艺术力量和天才的个人力量来改变现状,重建欧洲健康文明。


克利斯朵夫的个人英雄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法国生活的运期,在奥里维的带动下,他意识到“唯有跟别人息息相通的艺术才是有生命的艺术……连贝多芬也得照顾到大众”,因此,“他不再希望音乐只是一种独白,只是自己的语言”,而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走出艺术的象牙之塔,到民间去,到工人区去,与工人交朋友,他还想办一所平民音乐学校。虽然他对工人的思想和斗争并不理解,也不赞同,但他与工人们相处得很融洽。在工人的五一示威游行时,尽管他是无意中卷入的,但他毫不退却,高唱着自己编的革命歌曲,同工人们一起同前来镇压的反动军警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知识分子“秀才”们对社会的反抗,理想青年的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反抗,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奋斗无望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如此严重、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唯一手段是艺术,唯一思想武器是“爱”。他追求的真诚的艺术是超阶级的“纯艺术”,不为党派之争服务的艺术,这种艺术是超乎一切社会斗争之上的精神力量。音乐艺术能减轻人间的苦难,净化人们的灵魂,实现世界归于“和谐”的理想。这种认识基于其博爱主义,他的博爱主义最终使他走向妥协。他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把奥里维的儿子和葛拉齐娅的女儿结合成美满的一对。


在创作上,他潜心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他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完全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当年的作品像春天的雷雨”,“现在的作品却像夏日的白云,积雪的山峰”。就这样,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克利斯朵夫是一位贝多芬式的英雄。这不仅指他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更主要是两人在思想气质上非常想象,贝多芬那唐突鬼神、蔑视天地的反抗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再现。萧伯纳称赞贝多芬具有“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用这句话来概括青年克利斯朵夫是十分恰切的。他在同旧的精神世界作斗争时那种嫉恶如仇、奋不顾身的搏击行为确实充满了英雄气概。但是,他和贝多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后者的一生贯串了法国大革命的资产阶级英雄时代,而前者生活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间整整隔着一个世纪。克利斯朵夫仍打着资产阶级反封建时代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以“纯艺术”为武器,单枪匹马地向旧世界冲杀过去,必然遭致挫折和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不过是一个20世纪的堂吉诃德罢了。


克利斯朵夫思想上的落伍与作者早期思想上的局限有直接关系。罗兰的人道主义与托尔斯泰的基督教人道主义颇为相似,他一方面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文明的不健全,另一方面又倡导以博爱、人道来改造社会。


克利斯朵夫由一个嫉恶如仇、顽强反抗的艺术界的斗士变成一个隐忍恬退的旧世界的妥协者,表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代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悲剧。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独树一帜的作品。


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是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罗兰在作品“原序”中声明:它“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的确,作者很少像巴尔扎克等现实主义大师那样用许多具体的细节去描绘主人公的外部特征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是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穿插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段,去表现主人公丰富而又奔腾的内心世界,展示他生命的流程,即一生精神探索的曲折历程。


总的看来,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同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理性的思考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是具体可感的,不像意识流小说那样捉摸不定。如作品第一册中,作者将一场倾盆大雨及雨过天晴后自然景象的变化,同正处于青春期的骚乱与困惑之中的克利斯朵夫的心理感受交融在一起,暗示了他在肉体上和心灵上也经历了一番暴风雨的洗涤,从旧的躯壳中蜕化出了一颗新的灵魂。同时,罗兰的心理描写,不只是为了在更深的层面上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是为了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中心点去看客观世界,即以心灵为窗口去反映外部的大千世界。罗兰在这部小说中展现了当代法国的社会生活图景,在“节场”一卷中表现最突出。在这里,主人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主要是通过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在“反抗”和“节场”卷中,现实的针对性强,批判毫不留情,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笔法一脉相承。


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贝多芬用音符和旋律谱写的英雄交响乐,罗兰用语言文学谱写了出来。这部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它的结构是按交响乐的结构方式设计的。作者在此书的原序中说,他把这10卷作品分为4册:少年、反抗、悲歌和复旦,“相当于交响曲的4个乐章”,即序曲、发展、高潮和结尾。作品采用这种结构方式,更适宜于展现作为音乐家的主人公的心灵发展史,因为他的一生就是为追求真诚的音乐艺术而斗争的一生。


同时,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调性”,作者自云,他是以“气氛与调性来做结合作品的原则”的。克利斯朵夫可谓这部乐曲中的主音,处于核心地位;奥里维、安多纳德和葛拉齐娅则是其余的基本音,它们都倾向并围绕着主音。更重要的是,音乐是主人公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真正的音乐家是生活在音响的宇宙中的,只要是颤抖的,震荡的,跳动的东西,在他听来都是音乐”。这种无所不在的音乐,在克利斯朵夫心里都有回响。他所见所感,全部化为音乐,“他的岁月就等于音乐的浪潮”。音乐是作品中无所不在的灵魂,作品中环境气氛的渲染和主人公情感的触发,往往渗透着音乐气息。如小克利斯朵夫和舅舅在野外见到的夜色,就是一幅用色彩、音响和旋律组成的奇妙而清新的大自然图景,在朦胧的月色下,青蛙、蛤蟆、蟋蟀和夜莺都在以各种不同的音调歌唱,令人心旷神怡。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作者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最伟大的小说,它是法国杰出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的一部史诗般的巨著。因这部作品作者荣获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及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该小说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展开,描写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德国音乐家克利斯朵夫在德国、巴黎、瑞士和罗马的生活经历,描绘出欧洲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克利斯朵夫出身于音乐世家,自己也是个有才能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他不愿以音乐来逢迎时好,猎取功名利禄。他为人爽直,富于正义感,认为艺术家为了表现生活的美好理想,应向社会上的消极势力展开不妥协的斗争。然而,他却蔑视广大劳动群众,自以为高人一等,他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自始至终坚持个人主义的反抗。

罗曼·罗兰不仅是大作家,而且是音乐家,对艺术史、音乐史有精湛的研究,其音乐才能也渗透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人物和情节之中,影响到作品的结构和描写手法,赋予小说以音乐性和节奏感,从而在小说创作中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被人们称为“音乐小说”。首先,小说具有音乐的构思。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曲,有序曲,有发展部,也有尾声。每一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人物的思维活动又像不断变换的旋律。前三卷为序曲,写克利斯朵夫的故乡环境,最初的朦胧感受,经常接触的人物,他的初恋以及逐渐体会到的生活苦味和社会不平。接着的五卷是发展部。描写了克利斯朵夫对当时社会及资产阶级虚伪艺术的反抗,叙述他的友谊和恋爱。第九卷是高潮,写他投身于工人阶级的斗争,寻求同人民结合的道路。第十卷为尾声,主人公晚年万念俱灰,隐居山中,专心于宗教音乐的创作,最后在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及往事回忆中死去。

综观全书结构,都是以“感情为程序”,“以艺术的内在因素为先后,以气氛和调子来做结合的原则”,写出了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艺术观,形成了一个个回旋流动的乐章。在描写手法上,作品插进一些散文的笔调,乐画相映。作者还发扬了法国小说中传统的心理分析,把心理描写与自然景色描写以及作家本人的哲理思想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衬托了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人物的感受,使作品既富有抒情和政治特色,又有着音乐的意境,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约翰·克利斯朵夫》讲述了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8922294712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简介?
    程服菲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约翰·克利斯朵夫》发表于1912年。19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了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小城里的主人公,他从小随宫廷乐师的父亲进宫廷演出,目睹了封建贵族的骄横、小市民的奴颜,他鄙视豪门,攻击市侩。然而...

  • 18922294712译林版《约翰·克利斯朵夫》《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分别多少万字...
    程服菲译林版《约翰·克利斯朵夫》1209000字 《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

  • 18922294712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哪些主要内容?
    程服菲《约翰·克里斯朵夫》内容概述:作品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座小城,他们家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世家,祖父曾是王府乐队的指挥,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做厨娘的母亲胆小善良,父亲却经常酗酒,以至家境逐步败落。小克里斯朵夫长相丑陋,但受到祖父的喜爱。祖父送他一架旧钢琴,还...

  • 18922294712《约翰·克利斯朵夫》大致讲了什么
    程服菲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作者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

  • 1892229471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_百 ...
    程服菲这本书的主角约翰,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音乐家。虽然家境开始衰落,但祖父并没有放弃对约翰的教育,他想通过在约翰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来开创自己的事业,而他的父亲从约翰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学习音乐,约翰的音乐天赋也非常惊人,他随意哼唱的曲子,也可以变成乐谱。11岁...

  • 18922294712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以谁为原型创作的
    程服菲《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该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

  • 18922294712什么是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展现了一个...
    程服菲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是罗曼·罗兰,他的代表作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长达10卷的传记小说,讲述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一生。罗兰以其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他也对贝多芬所处的时代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约翰·克...

  • 18922294712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什么
    程服菲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穷音乐师家庭里。从小就被他的祖父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克利斯朵夫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音乐,他很有音乐天赋,被夸赞为“在世的...

  • 18922294712《约翰克利斯朵夫》
    程服菲这篇是2021年的最后一篇,我也嘚瑟一回,写个不折不扣的大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恢弘壮丽的小说,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他从孩童时期的苦难生活,到成为优秀的音乐家,最后达到清明高远的超脱境界,写出不朽的音乐作品。同时,小说借由克利斯朵夫的人生历程,展现...

  • 18922294712约翰·克里斯朵夫点评鉴赏
    程服菲约翰·克里斯朵夫这部作品,堪称一部壮丽的文学史诗,它以深刻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的心灵之旅。故事围绕着一颗坚韧不屈的心,如何在内心深处的怯懦与卑鄙中寻找力量,从稚嫩走向成熟,其心灵的演变过程如同一部心灵成长的戏剧。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音乐家的故事,更是克利斯朵夫与社会...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