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登山要测高度,那么古人登山会做什么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2020年5月27日11时03分,八名中国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此行的目的是时隔45年为珠峰重新测量高度。登山是一项既锻炼身体又考验意志的运动。在古代,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登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政治驱动 封禅颂德

在中华文明萌芽时期,人们对山岳怀有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山岳给人们提供栖身之所和果腹食物,另一方面山岳瘴毒猛兽横行,山洪落石肆虐,人们对山岳存在着既感激又敬畏的情感。《礼记·祭法》认为: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表达了人们对山岳的崇拜之情。

崇拜山岳的最好方式是祭祀。《韩非子》中记载:“黄帝合神鬼于泰山之上。”

这一行动显然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山岳的认识日益加深。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就有向山神占卜的内容。进入春秋战国,诸侯举办的登山祭祀,达成消弭灾祸、确立储君,相互结盟等目的,明显带有政治意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他亲临泰山封禅,意在歌功颂德,彰显权威。以后,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五位皇帝先后在泰山封神。女皇武则天独树一帜,亲封嵩山。皇帝登上山岳,搞一场政治直播秀,无疑是为了巩固统治。


情怀维系 登高励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通过登泰山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秋,汉末枭雄曹操北征乌桓凯旋,途经河北昌黎碣石山,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千古名篇。

魏晋时期,政坛暗战,战争频仍,许多士人只得将报国壮志转变成寄情山水。以陶渊明为首的隐居派,用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的态度,表达对“桃花源”的渴望。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游山派,借会稽山阴的兰亭举办的“禊事”,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以谢灵运为主的抒情派,写下了“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的诗句,抒发深厚的山岳情结。

登山还促进了文学的发展。“诗仙”李白喜好游历名山。他遍游岷山、紫云山、戴天山、大匡山、峨眉山等,成就了《蜀道难》《登庐山五老峰》《登峨眉山》等诗文佳作。北宋文豪苏轼游览庐山,写下了《题西林壁》,成为千古传唱的名诗佳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著有《小石城山记》,开创了山水游记的先河。在文人的参与下,登山有了清新高雅的文学气质。


宗教修行 普渡众生

古代宗教历来有“山中修行”的传统。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神仙思想和灵山崇拜。《汉书》指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

当时在五岳修行的道士有1000多人。时至南北朝,民间入山求道的人日益增多。《南雍州记》称:

“武当山……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若有于此山学者,心有隆替,辄为百兽所驱逐。”

随着佛教普及,中国继承了印度凿山造窟的传统以及“行脚游学”的理念。十六国前秦时期,人们深入山岳,凿窟立佛,其中尤以莫高窟最为重要。它历经千年,建立了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成为千年以来的佛教艺术圣地。

事实上,山岳见证了佛僧对“行脚游学”的坚持。三国时期,僧人朱士行西行于阗,抄录了《大品般若经》。晋代佛僧法显跋涉万里,翻越葱岭,到达印度,取经求法。而唐朝西行取经的玄奘更负盛名。贞观三年(公元 629 年) ,他从长安出发,途中时常陷入“山路崎岖,蹊径危险,既绝人里,又少水草”的境地。许多高山“风雪相继,盛夏合冻,积雪弥谷”。贞观十九年( 645 年),玄奘回到长安,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宗教的盛行,进一步拉近了山岳和精神之间的距离。


登高探险 兴趣盎然

明清以后,登山的意义发生了改变。随着登山活动的推广,出现了专业的登山器具和从业人员。胡三省给《资治通鉴》作注时,特别注明了“钉鞵”:“ 以皮为之,外施油蜡,底著铁钉。”

钉鞵的功能和现在的登山靴类似。明人谢肇浙在《游黄山记》中曾记述“募开道者,得二樵夫”,还准备了“舆人”和“糗糒”(粮食)、“铛”(锅)和“襆被”(铺盖) 等物品。

除了装备的改善,成熟的登山技巧已广为人知。明朝探险家徐霞客爱好登山,先后到过泰山、雁荡山、黄山、武夷山、庐山等名山大川。他还发明了攀冰的方法:

“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

后人纷纷沿用这一方法,效果甚好。清朝学者曾唯在《广雁荡山志》中列举了“游山十八法”,实用性很强。登山活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这项运动更具娱乐性。


民俗演化 约定俗成

在民间,登山还是一项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农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寓意长久。据西汉经学家刘歆的《西京杂记》透露,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宫中流行九月九“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的习俗,并且

“三月上已,九月重阳,仕女游戏,就此拔楔登高”。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与钟繇书》也曾直言:“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而佐证了汉魏时期重阳登高已蔚然成风。

西晋冯翊太守孙楚在《茱萸赋》中坦言:“有茱萸之嘉木……历汉女而始育……疗生民之疹疾。”将登高和养生保健相联系,使重阳民俗更接地气。唐朝诗人王维的名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足以证明重阳登高在民间的重要性。民俗元素的加入,保证了登山运动的旺盛生命力。


作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自1921年有攀登记载以来,成功登顶珠峰的人数已超过4800人。对它的高度各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登山队此次登顶“测高”,代表着国家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测量结果有助于结束国际上对珠峰高度不一致的混乱局面,对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当今登山要测高度,那么古人登山会做什么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7820636456为什么人类要不惜代价登上珠穆朗玛峰并进行高度的测量呢?有何意义...
    习昂何答:为什么人类要不惜代价登上珠穆朗玛峰并进行高度的测量呢?有何意义?珠峰标高测量行为测量登山队举办考虑典礼,30多位计划登顶的测量登山队友当日从海拔高度5200米珠峰登山本营向更高原地区考虑,计划把握住的天气对话框,择日登顶测量。假如取得成功,将会变成在我国专业测绘工作人员初次登顶珠峰测量。攀爬...

  • 17820636456黄山记为什么处处写古人登山的情形
    习昂何答:黄山记处处写古人登山的情形的原因是表达主旨。表达了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文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增加本文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全文分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看似各自独立,其实有一条脉络暗中勾连。这就是表现黄山胜境的...

  • 17820636456古人为什么在高兴时高登山?为什么要在悲伤时登山,他们登的是什么...
    习昂何答:就和现在的人一样,高兴时喝酒,悲伤时也喝酒 他们登的不是山,是心情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 17820636456作者写登山经过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的情形
    习昂何答:作者写登山经过处处都写古人登山的情形是为了从正面表现登山之险。文章写登山经过处处都写古人登山的情形是为了从正面表现登山之险,文章包括各种文体的著作、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科学论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 17820636456为何要不定时给珠峰测身高?怎么给珠峰测身高?
    习昂何答:为何要不定时给珠峰测身高?怎么给珠峰测身高?衡量登山团队联合组成我国国家传感器和中国登山队正式开设了2020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以衡量顶部,在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从珠穆朗玛峰的两个营地开始大约5300米以上海平面。将通过东翼冰川,中营,高级营地,然后抵达7028米,7790米和8300米,终点,第三...

  • 17820636456登山运动起源于什么地方?
    习昂何答:因此项运动源于阿尔卑斯山区,故亦称“阿尔卑斯运动”。我国的登山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8月14日和15日,我国4名登山运动员登上了位于苏联境内海拔6773米的“团结锋”和6780米的“十月峰”。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两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于1975年准确测出该峰高...

  • 17820636456为什么要对珠穆朗玛峰测量高度?有什么意义
    习昂何答:对珠穆朗玛峰测量高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珠峰高度发生了变化;二是珠峰测量技术也有了大的飞跃,新技术可以明显提升珠峰测量精度。对珠穆朗玛峰测量高度的意义如下:1、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作出贡献,其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是十分巨大的。2、珠峰...

  • 17820636456为什么要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习昂何答: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

  • 17820636456登山登山简介
    习昂何答:中国对登山运动的贡献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出现了第一批登山运动员,1956年成立了第一支登山队。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在1975年精确测出其高度为8,848.13米,这是国际登山史上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在多次登山活动中,运动员与科学工作者合作,进行了丰富的高山...

  • 17820636456唐伯虎的登山哲理是什么
    习昂何答:1. 关于登山哲理诗句 关于登山哲理诗句 1. 关于山的哲理性句子 绝不测量山的高度—除非你已到达顶峰,那时你就会知道山有多低。 [哈马绍]没有人爬山只为爬到山腰。为何甘于平庸呢?[詹姆士·哈特]学习就像爬山。爬上这一座头,还有另一座更高的山,永无终点。 [永崎一则] 怒海不及我们顽...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