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也有民族性的说法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每一个民族拍摄至少一部电影,体现了哪一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基本原则)

寿喜烧Sukiyaki,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日本民歌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流传和歌唱,比如《北国之春》、《四季之歌》、《樱花》等,都是沁人心脾的经典民歌代表。

此外还有:《八木》、《信浓岔路口》、《索兰歌(拉网小调)》、《五木催眠歌》、《有时像孤儿那样》、《村子的英雄》、《七水仙》、《山风歌》、《海滩歌》、《夜出歌》、《雪橇歌》、《江户日本桥》、《茶山歌》等等。

民俗摄影——人类的记忆
沈 澈

一、从实践认识民俗摄影

一个新摄影门类的形成,以及对她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实践。
我初识民俗摄影,是从1980年自行车旅行创作而始。经过满世界的周游,我来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纯朴淳厚的民俗风情,丰富奇民的节日活动,绚丽多姿的服饰形态,使我“走火入魔”般地陷入到采风摄影的狂热之中,原定一年的自行车旅行创作计划已无法结束了。虽然为延长采风,我付出了昂贵代价,但却奠定了我终生从事民俗摄影的基础。第二年的采风,我改“满天飞”为选点深入,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一年之中,我仅采访了四个少数民族地区,无论从拍摄的质量还是采访的深度都大大地超过了前一年。实践使我悟出一个道理,要拍摄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风情民俗,了解、查询有关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1983年,我承接外文出版社《滇西北风情》画册的拍摄任务。由于在北京时就提前将五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各类节庆活动作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制作了每个民族的资料档案卡片,因而使7个月的采访创作没有顾此失彼,比较合理地作安排,最大限度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尝到甜头,一发不可收拾。回北京后,有空就读民俗学、民族学的书籍,并开始把所拍图片按照民俗学的分类标准,按地区、民族内容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和归档。通过学习才知道,原来民俗学有那么广泛的内容,而且绝大部分民俗活动的视觉效果都极强,拍摄思路豁然大开,呈现在我面前的天地如此宽广,等待去拍摄的题材永无尽头,一个酷爱摄影的“狂热分子”,从此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了归宿,找到了终生为之奋斗的“铁饭碗”!

二、民俗摄影的特性

民俗摄影主要属于纪实摄影范畴,民俗摄影要注重民俗活动、民俗事件的真实性。有些民俗活动的报道还可以属于新闻摄影的范畴,但无论如何不能受摄影者摆布、异常。拍摄者只有对准备拍摄的民俗事件事先做过大量的了解和采访,凭着自己娴熟的技艺,以及对事物特有的敏感和预见,才能拍出能够体现出“突出性事件”和“突发性瞬间”的优秀民俗图片。
与新闻摄影不同的是,民俗摄影可以做到对事件发生的典型瞬间有更大的预测性。这种预测的程度取决于摄影工作者拍摄前对有关资料的掌握和深入采访的程度。因为任何民俗活动都会有一定的历史发展脉络,民俗文化经文字、经口传,会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重复总是在一条主轴线上延伸,更容易被拍摄者预料。民俗摄影应该是一种学术性的摄影门类,从事民俗摄影的专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学者。
民俗摄影与一般地拍摄民俗图片还有所区别。现在不少摄影作者开始转向,拍摄一些反映汉族或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照片。这些大都局限在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某一风俗范围内,而民俗摄影是将所有的民俗事物提高到民俗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从宏观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全面的挖掘、拍摄和整理工作。从事民俗摄影的专业人员不仅从单一的民俗活动或民俗事件资料中寻找要拍摄的内容,列可以从长年积累的民俗知识和拍摄经验中寻找“比较民俗”这一更为开阔的思维与视觉天地,从而拓宽自己的拍摄思路和确立更为丰富、有更高研究价值的拍摄选题。
民俗摄影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具有更强的社会性。但由于民俗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礼仪等生活习俗,直至生产劳动、宗教信仰和文化活动,民俗事物的可视性又极为强烈,要把民俗提高到文化的高度上,把拍摄民俗活动提高到更宏观的认识上,就需要向有举或有志于拍摄民俗题材照片的朋友展示出更广阔的民俗摄影的天地。
很多摄影工作者实际上早就开始拍摄民俗题材的图片。由于没有意识到民俗摄影这一新的摄影门类的概念的意义或涵义,还没有更宏观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工作,以至于使自己的采访和拍摄工作,无法更加自觉地体现出摄影创作以外所应该具有的更大的效益,所以常常发生“杀猪只吃里脊肉”的遗憾现象。
民俗摄影的社会性还表现在任何民俗事物都可以找到与它相对应的或能与之相比较的民俗事物。很多民俗活动还具有边疆性,这就给摄影作品提供了更强的可视性,所以民俗摄影更需要有一大批专业的和业余的热心者来合作完成对某一民俗活动的更系统、更完整和更有研究价值的采访拍摄工作。有时为了对一个涉及面广而又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民俗活动进行报道或收集民俗资料,往往需要组织十几个甚至数十个乃至更多的民俗摄影家同时进行采访拍摄。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拍摄,往往比个别摄影家自行拍摄的结果更好,更有效,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急需有一个专业的民俗摄影组织来直辖市、引导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和组织工作,使我国的民俗摄影工作更有成效更正规。
还有,为了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造成民俗文化的断层,为了挽救更多的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我国不但需要有一个权威性的民俗摄影机构来组织民俗摄影活动,还必须尽快地组建起民俗图片库,有计划、有步骤地征集、组织拍摄各类民俗图片,并系统地分类、整理、归档。这是一件繁杂而宏大,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却极有意义的工作,在民俗文化资源上堪称“超级大国”的中国,在世界民俗摄影事业中应该是无与伦比的!
在民俗摄影中不能不注重积累。无论是民俗知识还是民俗活动的采访技能,都与作者工资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按照民俗摄影特有的规律认真做好先期调查研究和学习,民俗摄影的失败率几乎为零。凡是老资格的民俗摄影工作者,都可以从各个普通的民俗活动现象中发现实质性内容,从而提前做好充分的拍摄准备。一旦预测能力与拍摄的技术准备相结合,就不会只顾光影、构图效果而失去拍摄民俗事物本质的机会,就不会为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民俗摄影经验的积累,往往决定着一个摄影家的创作质量。同一场合的活动,有的摄影者可能有拍不完的内容,有些新手则只能听见别人的快门声咔嚓咔嚓不断,自己却半天按不下一次快门。
从事民俗摄影,深度采访和系列报道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民俗摄影中,尤其要强调深入生活,只有了解了各种民俗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阶段、高潮以及结尾,才能拍摄出有说服力,有研究价值,更能被读者接受、喜欢的照片。在民俗摄影中,“系列”的概念很多,可以以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俗活动作为一个系列,也可以以贯穿多个民族,多个地区的某个专题作为系列;可以是以一个民俗的相比作为系列,也可以把不同民俗的对比来作为系列。总之只要把拍摄民俗照片的工作提高到宏观的高度上来认识,就能形成“横排,竖比”皆成文章的境界。

三、民俗摄影的职能

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民俗摄影具有极强的可视性。一个训练有素的民俗摄影家在进行实地拍摄时,已经把摄影的技术“忘记”了。他们的视线始终盯在民俗事物演变、发展的关键,他们总是希望自己拍摄的画面更知识性、学术性,希望画面中的环境、人物能够反映出民俗活动的本质意义。真正的民俗摄影家既是利用摄影来作学问的学者,又是一个有学问摄影家,民俗事物丰富的内容为民俗摄影工作者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从世界性的民俗学研究活动看,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利用照片来论证自己的研究专题。可以预测,在世界性的民俗学研究中,一种不分国籍、不分民族,无语言障碍的新型“图片式论文”必将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走上民俗学研究的论坛。作为挽救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民俗摄影有其独特的作用。随着经济、交通的日益发展,现代文化、现代文明的冲击会快使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包括一些汉族偏远山区)的传统风俗消失殆尽,特别是一些没有文字、靠口头传播文化的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民族同化的程度会更快。用摄影手段来挽救、收集、整理这些地区和民族的民俗文化,为后人积累一座有现场感、可视性又很强的民俗文化宝库,已成为当代民俗摄影工作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这种形式将比单纯的文字考察记录更被读者接受,越是系列的、较完整的内容,也就越具有研究价值。
民俗摄影更具摄影的民族性,所以民俗摄影作品的文化交流活动就更具有世界性,更不受时尚潮流影响。民俗摄影作品展览对国内将是一种并非枯燥的爱国主义的教育,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祖国的稳定和统一。民俗摄影作品对外展出,则有利于我们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并且能够弘扬祖国56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中国民俗摄影的现状与前景

笔者曾访问过日本和韩国。日本国除大和民族以外,还有一个少数民族,而韩国则是单一的朝鲜民族。但是,就是这两个幅员极小的国家,民俗摄影活动却令人刮目,仅韩国每年出版的民俗图书、画集,就不下数千种,活跃在韩国各地的民俗摄影家们每年都有新的奉献。他们有自己的组织,每年都举行各种类型的拍摄和研讨活动。我曾访问过一位民俗摄影家,他自己的家就是一个小小的民俗图片库,仅仅是他拍摄的韩国萨满教的活动就出版了系列画册十多套,近百册!我在汉城访问期间,他除了带我去参观、拍摄诸如巫室、古老的崇拜活动以外,更对中国具有无尽的民俗摄影题材羡慕不止,他说,如果到中国拍片,就是活500岁也不够。
由于日本只有阿依努一个少数民族,政府每年大量拨款保护阿依努人的传统生活,为日本从事民俗摄影的专业工作者提供了拍摄和研究的良好机会,每年有关民俗图书的出版活动就更多了。这些国家的现有的民俗文化资源与民俗摄影工作的现状,与我国相比却刚好相反。从民俗文化资源说,我国堪称世界“超级大国”,而由于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诸多原因,使我国的民俗摄影工作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但中国的民俗摄影有着极广阔的前景,仅汉族而言,东北、江南、两广、福建等地的民情风俗,无论语言、生活习俗、婚丧嫁娶都各具特色,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有些民族仅支系就有数十支或上百支,如分布在中国五省(区)的藏族,不仅有三个方言区,而且服饰种类达80余种。苗族的支系可达百余种,大家都熟知的傣族,也有水傣、汉傣、花腰傣之分,何况还有未定族称的登人、夏尔巴人等等未识别民族。每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交通、渔猎、宗教、节日、婚丧、礼节、集市等等,都是民俗摄影工作者取之不尽,拍之不竟的采访、创作源泉。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料不仅引起了国际民俗摄影工作者的重视,一批批国外摄影工作者到中国各地拍摄中国的民俗风情,丰富的民俗活动还吸引了各国的旅游观光者,他们也把观光的热点转向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在中国也都拍了很多照片,就像专业摄影师在归去时满载而归一样。
我国的摄影工作者、专业摄影师近年来纷纷转向,开始拍摄本乡本土的民俗风情,在历年摄影比赛、艺术展览中,民俗照片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民俗摄影作品被评为优秀、获奖的也越来越多,这说明民俗摄影正被更多的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接受和喜爱。
中国的民俗摄影热正在消然兴起,而且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但是,由于对各民族风俗的了解不够,常常会发生一些误会甚至矛盾。这就给民俗摄影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从事民俗摄影的专业或业余工作者在采访创作前,必须先了解党的民族政策,了解掌握必要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知识,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在民俗摄影中,由于宣传内容与研究资料的界限模糊,也常常发生一些本应作为内部学术研究的资料被公开刊用、宣传的事情。这些刊物利用这些内容来满足某些读者的猎奇心理,谋求扩大刊物的发行量,却根本没有意识到会伤害少数民族朋友的感情,引起民起民族地区的不满,甚至引起民族之间的矛盾。
国内目前尚未开展有关民俗摄影的研讨工作,摄影界更缺乏有关民俗知识、民族政策的学习和必要的进修,而民俗民族学界又缺乏一定的摄影技能的培训,以至很多摄影工作者在采访拍摄中,舍本求末,不得要领;学术界在民俗考察中也常因摄影技术问题而失去很多再难遇到的拍摄良机。所以,民俗摄影工作必须提倡摄影家学习民俗专业知识,研究学问,并且要照相机、笔杆子一起抓,提倡用摄影做学问,做有学问的摄影家。
目前,民俗摄影在中国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有一个社会团体来有计划、有组织地统筹协调,引导、组织广大民俗摄影者进行采访拍摄工作。
基层的摄影工作者有两个烦恼:一是缺经费,二是片子没有出路。我觉得根本的问题在于要以民俗摄影的观点来拍摄民俗活动和民俗事物。民俗摄影的社会性就是强调对民俗系列完整地采访拍摄。很多摄影工作者拍了几十张甚至数百张图片,但被刊用、发表的往往是极个别的一、二幅。如果从民俗摄影的角度去研究,去拍摄,用摄影手段却反映每次民俗活动的各个过程以及民俗事物的本质面目,配上有学术性的简要文字说明(一个在拍摄前做较多先期准备工作的摄影工作者,写照片说明是件简单的事情),其发稿量可能就会增加许多倍一个有眼光的编辑是不会放过对某一有意义的民俗活动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报道稿件的。
除些,建立我国完整的民俗图片训,也是促使民俗图片刊用发稿特别是出版的有效途径。民俗摄影作品的出版、发表是最能体现其积累程度和社会性的,而大型专题系列画集和图书的出版,依靠个人力量远远不够。只要拓宽图片的出路,摄影者的经费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有些基层的“发烧友”嚷嚷,我们有了民俗摄影协会的组织以及具有权威性的中国民俗图片库,作为全国广大民俗摄影工作者的“娘家”和“红娘”,民俗摄影就会在我国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掀起热潮。
目前,中国民俗图书、画册的出版,由于经济原因还处于“处女地”状态。出版民俗画册虽然对民俗文化的传播能起到更加生动和形象的作用,但毕竟耗资巨大。我国的民俗图片大都是个人投稿,由国外或港、台出版机构出版为多。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自行出版的民俗图集、画册,一定会越来越丰富,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和精神食粮的需求。

五、民俗摄影工作者的两个感情

民俗摄影工作者对事业的感情,以及与对被采访对象的感情是决定这个拍摄者能否克服一切困难,拍出感人至深的照片的重要因素。
拍摄民俗照片,必须深入到民俗活动中去,特别是到那些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拍摄,常常需要作者有吃大苦、耐大劳的坚毅的事业心。很多同志以为民俗摄影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实际上,在经济、交通发展迅速的今日,即使再偏远的山寨,也可以找到翻译和向导,而考验民俗摄影工作者意志的,正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吃饭、睡觉、走路三大要素。入乡随俗,你能到藏区喝酥油茶、吃糌粑吗?在生活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能一个星期甚至十来天把土豆当菜又当饭吗?睡觉是恢复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是条件较差的山区没有床没有被,甚至还有各类小动物的干扰,或者十多人乃至几十人共享一个大帐篷甚至露宿,你能保持足够的休息来维持连日紧张的工作吗?再说走路:过溜索,骑马,攀越白雪皑皑的山脉,背上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连续几天或十几天的步行——所有一切构成了民俗摄影工作者的艰辛的工作写照。民俗摄影的收获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时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如果对民俗摄影事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对事业深厚的感情,也许一个跳蚤就会把你吓回去。
民俗摄影工作者的第二个感情就显得更为主要。这个感情问题实际也就是立场问题,无论哪个民族,即使是最贫困、最弱小、最偏远的民族,采访者都应对他们抱着诚恳、平等、尊重的态度,只有抱着这种态度才能被他们接受,才能受到他们的信任。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偏远小山寨,一个外人的到来是会引起“轰动效应”的,很久以后,甚至几十年、上百年后都会由爷爷传诫子孙,某人汉人是我朋友,某某汉人是个骗子。他们待人的态度是认真的,甚至是刻板的,是凭感情来认识的。对待你的被采访对象最好方式就是诚意。有诚意就不会有误会,有诚意就可以交朋友,有诚意就会培养出深厚的感情。一旦与被采访者之间有了感情,你就不会去拍猎奇的照片,哪怕拍一间破茅屋,拍一位破衣烂衫的劳作者,也会充满了温馨,充满了人情味,你就会从现实的贫困中找出他们和昔日的不同,你就会从相对的落后环境中发现在现代城市里已经难以找到的情感与信任。你就不会嫌脏,你就不会嫌穷,你就会带着充满诚意的镜头去寻找能反映他们真情实感的一举一动,去对准他们虽然贫困,但却认真而火热的生活,你也会在这样的采访中获得升华的快感,悟到更多人生的真谛,一切的艰难困苦,一切生生死死的威胁都会超脱在你那高于感情的采访热情之中!
民俗摄影真的那么重要,那么富于吸引力,那样让摄影工作者们迷恋吗?我希望大家试一试,去体验一下那种从采访拍摄开始就可以享受到的人生的美好。

在艺术上民族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而影响民族风格的因素也很多。例如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将影响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的形成,更直接左右其艺术风格。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一个重文轻理的国度,士大夫的思维方式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而西方绘画的基础在于科学,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科学观念的影响颇深,于是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而成为绘画的法则。
摄影也是如此,作为实用艺术虽然现在主流的摄影趋向强调意识与自主性较强,但是他始终无法脱离大众而独行。民族的文化应该是世界的,所以不要片面的强调民族或是本土的艺术特色,更加要融合,有机的合理的融合。
摄影的民族性是一个艰巨的课题,同时又是一片肥沃的处女地。要想开垦和收获,首先要充分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养分,且熟练地掌握现代工具和方法,然后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才能取得劳动的硕果。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民族性体现不单纯是形式上技术上的表现,更多的是精神上内涵上的表达,从一个深度着手文化传统作为底蕴。总而言之,他不应该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真正的具有时代体征的表达。
粗浅的个人认识希望能给你帮助。


摄影也有民族性的说法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3461575653摄影也有民族性的说法么?
    甘春缪民俗摄影主要属于纪实摄影范畴,民俗摄影要注重民俗活动、民俗事件的真实性。有些民俗活动的报道还可以属于新闻摄影的范畴,但无论如何不能受摄影者摆布、异常。拍摄者只有对准备拍摄的民俗事件事先做过大量的了解和采访,凭着自己娴熟的技艺,以及对事物特有的敏感和预见,才能拍出能够体现出“突出性事件”和“突发性瞬间”...

  • 13461575653摄影民族化的主要含义包括哪两个方面?
    甘春缪近年来,以刘铮、王劲松、洪磊等为代表的当代摄影艺术家更加注重在全球化浪潮下探讨摄影艺术的民族主体性,研究视野和创作理念更加先进和开阔。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全盘西化,盲目追随西方艺术,忽视民族性主体;另一种是以民族化为借口,完全排斥和忽视对外来艺术的吸收和借鉴,固步...

  • 13461575653摄影艺术的中西艺术
    甘春缪一个半世纪以来,摄影艺术在中国文化的土篮里生长,许多摄影家在摄影艺术创作中追求民族形式和东方神韵。中国传统美学的养分使中国摄影艺术根深叶茂。我们既应当看到摄影的本体特征是纪实,其瞬间的长驻性和纪实的逼其性的特征,表现在中国摄影家与西方摄影家的艺术创作时的方式上是相同的。但也应当看到由于中国与西方所...

  • 13461575653人文摄影和纪实摄影的介绍
    甘春缪所以人文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人文就是以人为本位,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人,关怀的是人,尊重的也是人。 人文摄影大概应是研究性的,陈述某种或某些价值的,须摄影者长期体验和思考而积累成专题,在这里摄影才还其手段和工具的本质。观看这些照片的人开始是不会注意它的影调、质感等形式要素的,而是一下子就...

  • 13461575653民族风格人像照怎么拍摄?
    甘春缪三、形神兼备最重要 也许提到少数民族人像,很多朋友都会在脑海中想起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们那异样的眼神,深深刻入了我们的内心。之所以看到照片能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拍摄者拍出了形神兼备的作品,看到这样的孩子,通过他的表情,一定会让你浮想联翩。其实,不仅仅是民族人像风格的作品,所有的人像摄影...

  • 13461575653艺术摄影系毕业论文范文
    甘春缪[摘要]:民俗摄影创作,是用民俗摄影这个手段来记录人类 文化 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记录社会和变革,记录人类进步的历史。最终以摄影来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这必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民俗摄影 民风民俗 文化内涵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

  • 13461575653民俗摄影特性
    甘春缪学术性是民俗摄影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它与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紧密相连,通过摄影作品深入探讨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摄影作品本身既是技术的体现,也是学问的研究,要求摄影师具备深厚的民俗知识和艺术理解力。最后,民俗摄影的包容性使其能与各种摄影形式交融。纪实、新闻、艺术、人像等摄影手法在民俗摄影...

  • 13461575653人文摄影什么意思 什么是人文摄影
    甘春缪人文摄影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摄影也叫人文纪实摄影,就是忠实的记录和反应一个民族生存方式的照片。简而言之,人文摄影就是将一些人的生活这哪个台,出行方式等等一系列事情记录下来。这些照片就叫做人文摄影。举例分析:例如照片上只有一座大山,这不能...

  • 13461575653摄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甘春缪摄影的逻辑在于表现存在的多样性方面,创制者选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展现其本己存在的某个可能,在理性逻辑无意义的地方获得诗性的意义。在此所借用的“逻辑”二字,与源于爱利亚派存在论的唯理逻辑不在同一个范畴,而恰恰是在巴门尼得所指向的那条意见之路上,诗性的意义才更向我们展现出澄明之境...

  • 13461575653摄影艺术中西方摄影艺术比较
    甘春缪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摄影艺术在本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许多摄影家在创作中追求民族特色和东方神韵。中国传统美学的滋养使中国摄影艺术根深叶茂。摄影的本体特征是纪实,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摄影家在艺术创作中都追求瞬间的长驻性和纪实的逼真性。然而,由于中西方在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进程及文化传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