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九年,苏轼为何日益贫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宋朝官员的俸禄那么高,为什么苏东坡日子过得那么艰难?
十二读书
十二读书
原创3年前
文章图片1
文|丁十二

中国古代读书人挤破脑袋参加科考,有的甚至考了一辈子,一方面确实是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认很多人是为了官俸。白居易有诗歌“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可见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是很可观的。除了明朝,因为朱元璋是穷苦出身,所以明朝的官员的俸禄是历朝历代中最低的。

而历代官员中俸禄最高待遇最好的,当属北宋。一方面得益于北宋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都城,也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据考证北宋GDP约占全球经济总量3/4。中国最早的纸质货币交子就出现在北宋,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质货币。足见宋朝经济之繁荣。另一方面,宋朝“重文轻武”,对士大夫十分优待。所以在宋朝做官是十分幸福的事。

可是既然宋朝对士大夫待遇这么好,苏东坡为什么会在给秦少游的信里哭穷:度囊尚可支一岁有余……意思是说积蓄最多支撑一年,一年过后就没钱吃饭了。那么苏东坡在贬谪黄州时的“工资”到底是多少?

文章图片2
这里首先来了解一下宋朝的官俸制度。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朝官员的俸禄大致可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类。正俸包括俸钱,春冬服装衣料等。根据记载,宰相、枢密使每月俸钱300贯,春冬衣料每年绫40匹,绢60匹,棉100两,罗1匹,每月禄粟100石;地方官员如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俸钱为20贯,小县县令12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且地方官员还配有职田。除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与具体官职挂钩。

文章图片3
宋朝部分官职月俸

宋朝的官职,在元丰五年改制之前,文官通常都具有官、职、差遣三种职衔。官,也称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监等的各种官称,它只作为官员定官位和俸禄高低的官称,称为寄禄官或阶官。苏轼在湖州时的官就是祠部员外郎,为从六品。

职,也称职名。指馆、阁、殿的学士、直学士、侍制、修撰、直阁等,在馆阁中实际任职的称为馆职。其他朝廷和地方官员多带的修撰、直阁等较低的“职”,称为贴职,除宋初外并不担任其职,只作为文官的荣誉衔,需通过考试获得。苏轼在湖州时的“职”为直史馆。

差遣是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也称“职事官”。“差遣”本事无品级。差遣名称中常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知制诰、直秘阁、判祠部事、提点刑狱公事之类,如苏轼在湖州为“知湖州军州事”,暂时代理的则为“权”,如苏轼在徐州、密州,为“权知徐州、密州军州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官阶可以按年资升迁,即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领取俸禄,但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所以真正决定其实权的不是官阶,而是差遣。

文章图片4
现在我们来看看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官职是什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任上被奸佞小人构陷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被判贬谪黄州。他的正式官衔是——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水部员外郎是工部第四司水部的副长官,著名的唐朝诗人张籍也做过这个官。但前面有“检校”一词,“检校”在当时是代理或者寄衔的意思,并非正任之官,也就是散官。这是苏东坡被贬后的官。再看看他的职,根据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此时苏东坡没有了“职”。再来看看他的差遣是团练副使,团练副使本是地方军事助理官,但这里也只是挂名而已,因为后面写了“不得签书公事”。所以总体来说,苏东坡在黄州官为七品散官,差遣为从八品散官,无权参与公事,实际上近似于被黄州负责看管的流放官员。

据《文献通考》记载,元丰改制前,团练副使从八品官员的俸禄为“禄米62石/年、月俸650钱、食料300文/月(以实物折支)。但是在苏东坡写给秦少游的信里说: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虑之。

所以苏东坡在贬谪黄州期间,是几乎没有实际薪俸的。不但没有收入,连住的地方也没有,苏轼刚到黄州的时候住在定惠院,也才有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文章图片5
“检校”官员没有实际薪俸,只能以实物折支,得到的多半是官府用剩的酒袋。这些酒袋是可以在市场出售的。这在苏轼的《初到黄州》诗里有提到。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东坡《初到黄州》

在诗句的末尾说,他说惭愧的是自己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家俸禄,领取压酒囊。所以这里也可以看出他领到的是实物折支,没有现钱。

有说法说此时苏东坡每月的俸禄是4500文钱,是不对的,一是和北宋官俸制度不符,二是在给秦少游的信里已经说了:廪入既绝……度囊尚可支一岁有余……度囊就是积蓄的意思,所以这每月的4500文钱是从苏东坡的积蓄中拿出来的,而不是领到的俸禄。

另外苏东坡当时拖家带口二十几口人,养活这些人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上面提到的每月4500文钱的计划开销不光是家用,还包括了苏轼的亲人朋友如苏辙、陈慥(zào)、王巩、参寥等人来时用于接待的开支。而前面说了苏东坡初到黄州连住所都没有,先是住在定惠院,后来搬到了临皋亭,没有固定住所。所以他不是在向秦少游哭穷,他是真的很艰难。

一年后,弹尽粮绝之际,幸亏他朋友的多方奔走和努力,终于在黄州城东批给了苏轼一块荒地。为了生活,苏轼带领全家早出晚归,开垦荒地,自给自足。第二年,趁着农闲,苏轼还在这里盖了几间农舍,苏轼为其取名雪堂。

文章图片6
至此,苏轼——心归东坡号居士,身居雪堂望春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苏东坡《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虽然依然困苦,但苏东坡也乐在其中。多年后,苏东坡重回庙堂,身居高位,却无比怀念雪堂前的小桥流水。

本文参考资料:

张全明《也论宋代官员的俸禄》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作者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广告图片
喝莲爽,自然爽广告00:25
莲爽鲜磨莲子汁
查看详情
写评论
0

为官九年,苏轼为何日益贫?答:因为苏轼太聪明了,而且特别耿直。他总能发现当权派的错误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戳到权贵的痛处,使他的仕途坎坷,被一贬再贬,甚至还坐过监狱,所以他越来越贫穷。


为官九年,苏轼为何日益贫视频

相关评论:
  • 18924833108为官九年,苏轼为何日益贫
    干劳怀有说法说此时苏东坡每月的俸禄是4500文钱,是不对的,一是和北宋官俸制度不符,二是在给秦少游的信里已经说了:廪入既绝……度囊尚可支一岁有余……度囊就是积蓄的意思,所以这每月的4500文钱是从苏东坡的积蓄中拿出来的,而不是领到的俸禄。另外苏东坡当时拖家带口二十几口人,养活这些人已...

  • 18924833108苏轼后杞菊赋并序原文赏析鉴赏
    干劳怀苏东坡只是用天随生食菊之事作为引子,来引出了“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的境况,指出此赋是用以“自嘲,且解之云”。历来隐士穷困潦例,并不令人费解,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其穷已青史有知,但他“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陶然自乐,却也令人神往,天随生...

  • 18924833108求苏轼<后杞菊赋>序的译文,谢谢
    干劳怀宋·苏轼 【题解】苏轼于熙宁七年冬十一月至密州,因灾情严重,生活困苦,采杞菊以食。但他心胸豁达,超然物外,以潇洒的态度看待艰难,表现了不羁心于外物,不戚戚于贫穷的博大襟怀和深邃涵养。文章记叙逼真,谈论风生,颇有谐趣。此文后被诬为讥讽朝廷减削公使钱太甚,成为“乌台诗案”罪证之一。唐代...

  • 18924833108苏轼简介
    干劳怀在私垫里就读的孩童都是商人和农民子弟,苏拭在私垫里度过了童年,这培养了他的庶民性格,对他日后的为官做人有很大的益处。 苏轼在天庆观的私垫里读了三年,十岁时母亲教他念《后汉书》,读到《范傍传》时,他感慨很深。不自觉地就叹息起来,并对母亲说:"做儿子的如果也像范谤,母亲高兴不高兴?"程氏说:"你如...

  • 18924833108写苏东坡聪明的言论
    干劳怀“臣伏见熙宁以来,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民日益贫,刑日益烦,盗日益炽……又官吏无状,于给散之际,必令酒务设鼓乐娼优,或关扑卖酒牌子。农民至有徒手而归者。但每散青苗,即酒课暴增,此臣所亲见而为流涕者也。”2.苏东坡任官之时,做了些怪事:有一个商人因债务受审...

  • 18924833108杞菊赋序的原文啊
    干劳怀因作赋以自广。始余尝疑之,以为士不遇,穷约可也,至于饥饿嚼啮草木,则过矣。而余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不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庭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然后知天随生之言,可信不谬。作《后杞菊赋》以...

  • 18924833108东鲁遗风今犹在,十万人家读书声。出自苏轼那首诗?
    干劳怀当时的密州是那样贫瘠,生活与苏东坡刚刚太守任满的杭州有天渊之别:“余仕官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素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太守尚且如此,民生更何以堪。正值大旱之年,加以蝗灾,老百姓负担不起赋税,儿童在路边奄奄一息。“...

  • 18924833108我们更该记住“吃野菜”的苏东坡
    干劳怀密州是个很穷的地区,地瘠民贫,且连年歉收,苏轼在此地的生活自然和杭州时有着天壤之别。他在《后杞菊赋》序中写道,“余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杞菊...

  • 18924833108苏轼的三起三落的资料!!!急!
    干劳怀二起:东山再起。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

  • 18924833108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2
    干劳怀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一〇八六—一〇九三),在这些年间,苏东坡的蜀党当权。元祐党人碑是哲宗元祐年间当政的三百零九人的黑名单,以苏东坡为首。碑上有奉圣旨此三百零九人及其子孙永远不得为官,皇家子女亦不得与此名单上诸臣之后代通婚姻,倘若已经订婚,也要奉旨取消。与此同样的石碑要分别在全国各县竖立,...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