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原文出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十八岁及其他 原文~

《十八岁及其他》的原文是: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
一、十八岁东东: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似乎,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半夜喊破喉咙把医生从睡梦中叫起,那种焦急忧虑,还像是昨天的事。似乎,你刚能坐起,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十八岁有许许多多令人沉湎眷恋的回忆。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而曾使你难过。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一位日本作家也说:“当孩子在你身边的时候,多宠爱他们吧。不要等到你不能宠爱他们时再来后悔。”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
孩子长大了,许多父母都会感到一些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因为,孩子长大了,便不再整天粘着你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朋友和活动天地;他不再那么依顺,他甚至开始反叛了。但是,对于我,反倒高兴有了一个可以谈话的朋友了。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啊!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是不?东东,让我以这样的心情来祝贺你的十八岁生日。
二、两代人的矛盾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不致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其实,在这“两代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大家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东东,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你可以在我的书架上找到),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孩子,我从小丧父,没有享受过父爱,也没有机会服从或反抗父亲。但是,即使对于温柔慈祥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已是后悔莫及!
孩子,我可能有许多错误,你也可能有许多错误,可是,希望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我,当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够对你们“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属于你的时代。
孩子,我真希望你们兄妹,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已,让二我们共享你们的喜乐,分担你们的烦恼。
三、读书的苦乐
现在你正为准备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我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笞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说起来是非常令人诧异的,享受过自由自在的读书生活的我们这一代,在思想上、制度上却布置了一个叫你们憎厌的读书环境。自以为爱护下一代的我们,却使你们读书受到那么长时期(从幼稚园到大学)的身心折磨。我记得故乡老家后院临天井的小书房里,曾祖母曾挂了一条横幅,写着“读书最乐”四个字。我年少时常为这四个字所表现的意思所感动,并引起共鸣。我们这十代人是较幸运的,虽然我们读书也曾感到“光宗耀祖”、“十年寒窗”一类的传统压力,但并没有像你们这样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你们高中国文课本里也许还有蒋士铨③的《鸣机夜课图记》。你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读出昔人读书之苦,但也—定能感受到那洋溢于文字中的读书乐。以我来说,从连环图画、《西游记》到《红楼梦》;从郁达夫到屠格涅夫④;从徐志摩⑤到吉辛⑥;从新月派⑦的诗到美国惠特曼⑧的《草叶集》,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快乐程度。我现在闭着眼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面吃饭一面读书(不是功课)的“迷样子”(祖母的话)。我在你这个年龄,曾经捧着肖洛霍夫①的《静静的顿河》,整夜地不睡觉,等到发觉窗外泛白,才意犹未足地合起书本起床。这正是当前长年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读书“闲”趣。东东,你来信说,希望我不要对你期望太高,你对于选择科系的“志愿”也表示了独特的意见。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干涉你对“志愿”的选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我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唱反升学主义的高调,尽管我希望你能从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我祈祷你能够随意读书,不再为“功课”苦恼的日子快些来临。那时你可叫做一个率性读书的人。在学问的海洋中,有无数的蓬莱仙岛,涉猎其中,其乐融融。孩子,扯起你的帆去遨游吧。
四、青 春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②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十八岁使我想起我当年跟学校大队同学远足深山。春夏初交,群峰碧绿,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桠上翘,新芽竟长,欣欣向荣。我指着其中挺秀的一株对同学说,这就是我,十八岁的我。好自负的年龄啊!
东东,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销金镜,壮志消残,我也不免有些感触。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日;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景;想起陪你考幼稚园、考初中、考高中的一段段往事;还有那无数琐碎而有趣的回忆******孩子,一切都历历在目,我真不相信十八年已溜走了。不过,看到你英姿俊发,我年轻时的梦,正由你在延展,亦深觉人生之乐,莫过于目睹下一代的成长、茁壮。你读过《金缕衣》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学习目标】
1. 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理解。
2. 认识并能处理两代人的矛盾。
3. 体会父母之爱,学会感恩。
【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学习难点: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3,学习方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法、联系实际对比法。
【作者】扬子 原名杨选堂 作品《浸洒的花朵》(小说)、《感情的花季》。
【事例】
17岁的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的学生,他的母亲要求他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排在班级前10名。徐力感到压力很大,重压之下不禁觉得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了,同时母亲提出的要求他也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放学回家吃过中饭后,他的母亲对他又是一阵说教,他感到忍无可忍,便拿了一把铁榔头将母亲杀害。

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二、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
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
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节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出自:唐·柳宗元的《敌戒》

意思是:秦国因有其他六国和它对抗,便能小心戒惧因而国富兵强;一旦六国除去之后,便骄傲自满起来以致终被灭亡。

原文: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译文:

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作为自己仇敌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利的一面。

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能够兢兢业业,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已经除灭之后,秦朝骄傲自得,不久就灭亡了。晋国军队大败楚军于鄢陵,晋国大夫范文子感到忧虑。晋厉公不考虑范文子应知戒惕的意见,越发骄横,搞得全国上下冤声沸腾,最后被人杀死。

鲁国大夫孟孙速憎恨大夫臧孙纥,孟孙速死后,臧孙纥感到忧虑;臧孙纥去孟孙速家里吊丧,哭得很悲伤,说孟孙速憎恶我,这就好像是能够帮助我治病的良药,现在孟孙速死了,没有了药物,我也活不长了。明智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何况当今某些人根本不去思量这个道理呢!

敌人存在就害怕,敌人没了就得意忘形,解除戒备,自满自足,这恰恰会造成更大的祸患。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不存在了,思想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才能够长寿;自恃强壮的人,容易死于暴病;纵情逞欲而不知警戒的人,不是傻瓜就是混蛋。我写下这篇《敌戒》诗,能够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可以免除过错和灾祸。

赏析:

《敌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短文。这篇短文精辟阐明了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敌人的存在虽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强的敌情观念,能够以敌为戒,常备不懈,奋发图强,就能够转害为利。如果在失去对立面以后,就忘乎所以,必定招来无穷祸患。全文语言古朴精简,是一篇典型的”戒“体文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柳宗元的《敌戒》,揭示的是一个政治辩证法,就是在有敌国的时候,要以敌为戒,常备不懈,而在敌国消失以后,也不能忘乎所以,思想懈怠,这样才能够在有敌和无敌的时候,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柳宗元的《敌戒》和美国人的“敌癖”完全不同。美国人的“敌癖”思想,是一种为了保留对立面以激励自己而故意和人为制造敌人的实用主义,是为了适应美国的政治需要,把本来不是敌人的国家非作为敌国来定位,来对待,来使用。



兢兢以强,迤迤乃亡。是出自唐柳宗元的《敌戒》“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迤迤乃亡。”,意思是:秦国因有其他六国和它对抗,便能小心戒惧因而国富兵强;一旦六国除去之后,便骄傲自满起来以致终被灭亡。
后面的不是很清楚


急求原文出处?视频

相关评论:
  • 19778596192急求原文出处?
    武受哪出自:唐·柳宗元的《敌戒》意思是:秦国因有其他六国和它对抗,便能小心戒惧因而国富兵强;一旦六国除去之后,便骄傲自满起来以致终被灭亡。原文: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

  • 19778596192急求原文出处?
    武受哪“急求原文出处”这一句话本身并不是出自某一特定文献或作品的原文,而是一个通用的表达,常用于学术、研究或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需要找到某个观点、事实或信息的原始来源时。在学术研究中,引用原文出处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了对他人知识产权的尊重,也是学术诚信的体现。通常,原文出处会包括作者...

  • 19778596192急求古代诗歌3首 标明时间和出处
    武受哪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

  • 19778596192急求 朱自清散文《背影》全文
    武受哪出处:出自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背影》。

  • 19778596192...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急求徐志摩原文出处必须原文。
    武受哪原话本为“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出自徐志摩:“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中写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

  • 19778596192《狼来了》的课本出处及原文内容
    武受哪《狼来了》出自《伊索寓言》,收录于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原文如下: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

  • 19778596192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古诗,急求!
    武受哪作者:王维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翻译: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

  • 19778596192...后两句诗句中的“若”字用的很好,请说说好在哪里?、、、急求...
    武受哪出处:《观沧海》作者:曹操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释义: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

  • 19778596192急求现代诗歌文摘要精美的哲理性的并且有出处的越多越好?
    武受哪希腊诗人埃利蒂斯(1911年-)的诗篇有着肃穆、庄严和伟大感:“又要爱又要梦想,那是犯重婚罪。”“我的上帝,你费了多少蓝颜料来防止我们看到你!”“在我的语言之乡,忧愁就叫发光体。”“人类倾向上帝,就像鲨鱼为血所吸引一样。”“一个构成错误的海是不可能存在的。”又如:就是那么久的时间...

  • 19778596192急求严复这句话的出处
    武受哪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娱;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