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当时发生了什么?热到什么程度?~

乾隆八年,号称“历史上最热夏天”,那一年究竟热到了什么程度?

随着全球变暖的气象发展趋势成为了残酷的现实,炎炎夏日的酷暑难耐也就成为了常态,虽然空调在内的各种制冷电器可以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但是动辄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依然让人无法适应,所以说在没有空调的清朝因为夏日高温热死一万多人也就不难理解,这便是发生在公元1743年也就是乾隆八年的真实历史史实,据了解当年的夏天一度达到了44.4℃的高温。

正是因为如此之高的温度在此前并没有出现过,才会出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的表述,虽然至今并没有明确的官方解释,但是从理论层面来说,无外乎地球内部运动或者星系周期性运动等自然因素所导致,毕竟极端天气的出现,通常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因此这个猜测还是颇具说服力的。

清朝在乾隆时期虽然国泰民安,但当时并没有发达的工业,大气环境自然也不会像现代社会这样受到严重的污染,所以说全球气候变暖这个说法是无法解释当时的极端高温天气的,虽然皇家贵胄为了避暑纳凉无所不用其极,但作为普通老百姓却无计可施,从而导致一万多人因为当年的高温而丢掉了性命。

截至目前,关于当年的极端高温天气依然没有极具权威性的官方说法,作为旁观者自然也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也从客观上体现出了夏日高温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如果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全球变暖现象得不到缓解,或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还会遇到类似的自然现象。

清朝乾隆八年,那年夏天是有史以来中国最热的一次,公元的时间是1743年。高温涵盖了几乎有半个中国,酷暑的热情让人们招待不住。根据史料记载,六月丙辰,也就是公元的7月25日,北京城面临酷暑。

天津城自五月开始就酷热不已,土石都被烤焦,屋顶上的瓦片都被炙烤的融化,并且有不少的人都被热死了。山西浮山:夏天的五月非常热,在道路上走的人时常会有暴毙的,而北京城更甚,有在京城里面做贸易的也被热死,

山东高青:这一年大旱千里,屋里面的器具都非常的热,很多树木都被热死了。而当时最糟糕的应该还是北京城,有一个法国的传教士,名字叫做A.Gaubil,中文名则是宋君荣。那年他就在北京城中,后来他在寄往巴黎的书信之中这样写道,说是在北京城之中的老人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今年7月份这样的高温。

而当时一共北京城之中,热死了多少人呢?宋君荣就统计了当时朝廷官员们上报的情况,说是在城内和近郊已经有11400人因为炎热而死。说是热,但具体的数据有多少呢?根据现在的气候研究换算,发现在当时7月20日到7月25日的气温,都在40度以上,并且在7月25日已经到了44.4度。

看到这里,也可能有一些好奇的网友想问,那么当时正是乾隆八年。夏天既然如此之热,乾隆怎么就没有热死呢?问这种问题,完全是忘了古代皇帝到底是一个什么身份了,热死的也一定是劳苦大众,而皇帝怎么没有防暑降温的办法呢?我们先不说什么避暑山庄,就说在皇宫之中,其实也有着降温的方法,就好比乾隆,他就有这一件降温的法宝,那就是龙皮,这种东西是隔热降温的,只要往皇宫的门上那么一挂,外面和里面就是火冰两重天了。

而除了把龙皮挂上之外,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喝汤,御医当时会专门给皇帝开上一些防暑的汤,既能够防暑降温,也能够保养身体,当然这样的方法都不能够达到真正的降温。在皇宫之中,最有效的可能还是使用冰块。



每年的夏天,都让人们叫苦不堪,尤其是中国的四大火炉城市,从空调房去到室外都需要巨大的勇气,炎热夏季,一句“热死个人了”都成了人们的口头禅。纵观中国历史,如果要选出一个“中国历史上这个夏天”,这一年一定是乾隆八年。

要知道古时候可没有现在的降暑设备,更没有因为人类破坏环境而导致的气候异常。那么这一年的夏日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又热到了何种程度呢?

乾隆八年夏天气温

自中国气象局成立以来,中国有过两次极端高温纪录,1942年夏日华北地区出现的最高温度达到了42.6℃,1999年夏季华北地区再次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温度直逼42.2℃,这是北京历史最高温度吗?

并不是,根据气象工作局的研究人员换算得知,乾隆八年的夏日,农历六月下旬,也就是这一年的7月25,高温达到了令人惊讶的44.4℃,这一数据要比近代高温天气要高出2℃左右。40多度的高温,让京城及畿南二十七州县出现了严重旱灾,这一年因高温天气死亡的人数达到了11,400人。

法国传教士生活报告

这种真的能够“热死人”的天气,在一位法国传教士寄往巴黎的生活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传教士在他的报告中这样描述当年的酷热景象:许多教徒都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所以他们不断的在教堂进行祈祷忏悔,那些没有地方居住的贫民,还有一些肥胖的人都被热死在了大街上。

当然,尚处于鼎盛的清朝政府并没有置之不理,皇帝和大臣每天都在为这种炎热的天气召开研究会,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京城里的主要街道和城市的门洞,都能够看到在不断发放避暑药和冰块的士兵。然而,人类的力量与大自然相比是非常渺小的,记录中上万余人的死亡数据,令人感到害怕。

乾隆皇帝

这种酷暑并不止出现在了京城,《中国3000年气象记录总局》一书中明确记载,这年夏天的高温天气在整个华北地区蔓延开来。各个地方的地方志,都记录了这个“最炎热的夏天”。天津、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县志中,基本上都出现了“五月大旱”、“人多热死”这样的字眼。

乾隆虽然待在皇宫,空中也有古代的冰箱、冰块、冰扇等工具用来解暑,他同样也感受到了这个夏日的异常。古人多迷信,这种极端的高温天气,让乾隆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一种警示,对此他接连下了几道谕旨,向朝廷迅速增加防暑措施。

消暑汤

五月二十九,下旨给刑犯减刑,罪行严重者,必须给他们添加凉席、冰汤、药饵;六月初一,再次下旨给京城九门拨款,并且在城南各处都备好冰水药物,以防中暑;六月初八,对于未曾有雨露的州县,缓至8月以后征税;六月初八,朝廷拨款赈灾。

从整个5月开始到11月,乾隆一道道抗暑赈灾的一直就没有停过,但是,用来解暑的冰水、冰块终究不过杯水车薪,更何况,乾隆的的一道道旨意惠及的,不过是京城一地罢了,更为庞大,人数更多的各地灾区,依然只能靠百姓硬抗,无数人在这样的灾荒年变得一贫如洗、甚至死亡。



说起夏天,可谓是个人人生畏的季节,虽然夏天可以感受到别样的味道,可以体会到夏秋交替的美妙,但是在这个季节中,让人们最受不了的便是它的温度了。每年夏天都出奇的热,就那今年来说,温度一度都快接近到四十了,简直是到了热死人的程度。而且在日常,人们为了能够防暑降暑,除了必要的上班之路,或是出门做其他的事,基本上都是窝在空调屋中,畅快的享受着这反季节的清凉。

可是在现代,人们可以利用空调避暑,那么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会利用什么避暑呢?而且在那个时候,人们降温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还没有风扇这样基本的装备,古人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呢?今天就让我来大家探秘一个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在那样的夏天,这些古人先辈会做出什么样的对策呢?

乾隆八年,最热的夏天

在这一年中,被热的不行的城市有很多,但毫无例外都是京津冀,以及山西等北方等地。而且在这一年中,大旱也是时有发生的。要知道,在古代那个崇尚“命数”,以及较为迷信的时代,如果在以俄国朝代中,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异象,则是说明了这个朝代的皇帝做了什么无德的是,或是做了什么惹怒上天的事,甚至是某种灾难的警告,总的来说,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身为皇帝的乾隆也愁啊,他愁的不只是热,愁的也是为什么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异象,也就好在他在位的时候,属于盛世,所以并没有出现什么不得了的幺蛾子。

在这个夏天中究竟有多热?

在那个时候,古人们便将这样的现象称为一种“热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再那个时候这样的高温是属实不多的,不然怎么会让人很是受不了。

而在《续东华录》中是这样记载那天的:“六月丙辰,京师威暑”。当然,除了这一句形容了当天的炎热外,还有很多典籍中也出现了描述这一天有多热的句子,例如在记录当时天气情况的《续天津县志》中,就有详细记载这一年酷热的句子:“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

而在当时的河北、山西、山东的各个地方“县志”中是这样记载的:“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大旱千里,室内器具俱热,风炙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六月间,自天津南武定府逃走者多,路人多热死。”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清楚地看出在乾隆八年的那一年,这个国家的一些地方究竟是有多么的热,是有多么的难过。因为古代科技的有限,所以他们降暑的方式过于原始和单一,所以他们在度过夏天时,不仅有很“热”的感觉,还有真的“热死了”的事情发生。

古代皇室的降温方式

就皇家而言,他们能够用到的降温方式有很多,除了采取冰块外,还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这个方法便是在皇帝所住的屋子内,设置“隔热层”,也就是清代所说的“贴龙皮”,从而利用这样的方法隔绝屋子和屋外的热感,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

除了清朝外,唐朝的皇室为了降温,直接从冰窖中拿出很多的冰块,然后放置在房间的一些地方,从而就能够给屋子起到降温的作用。



夏天的五月非常热,在道路上走的人时常会有暴毙的,而北京城更甚,有在京城里面做贸易的也被热死,说是在城内和近郊已经有11400人因为炎热而死

山西浮山:夏天的五月非常热,在道路上走的人时常会有暴毙的,而北京城更甚,有在京城里面做贸易的也被热死,


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8248033600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到底热到什么程度?_百度...
    梅韦疯答:乾隆八年,从六月一直持续到次年五月的高温热浪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发生的极端高温天气,热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但在乾隆处置下,将乾隆八年这次极端高温的损失降到了最小,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第一,乾隆重视灾情,处置及时。早在给苏禄国使臣安排之前,乾隆就已经认识到了灾情...

  • 18248033600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_百度...
    梅韦疯答:清朝乾隆八年,那年夏天是有史以来中国最热的一次,公元的时间是1743年。高温涵盖了几乎有半个中国,酷暑的热情让人们招待不住。根据史料记载,六月丙辰,也就是公元的7月25日,北京城面临酷暑。天津城自五月开始就酷热不已,土石都被烤焦,屋顶上的瓦片都被炙烤的融化,并且有不少的人都被热死了。山...

  • 18248033600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最热夏天”,发生了什么?
    梅韦疯答:据部分文献记载,在乾隆八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743年,中国迎来了一场史上最热的夏天,说是北京从五月份就开始热起来,等到六月时,完全是薰热难当,房子的墙壁就如火灼一般,而家中的铅、锡等金属都被热化,很多人被热死。这一年,关于这场大“热灾”记载共计是56处,剔除重复部分,...

  • 18248033600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当时发生什么?热到什么程度...
    梅韦疯答:这首诗是乾隆八年夏天,中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时,乾隆皇帝在酷热中写下的一首诗。说来,乾隆当时这诗多少有点“蹭热点”的意思。乾隆这诗的意思是说:朕在舒适冰凉的屋子里待着,可心里却苦闷得紧,毕竟百姓还在酷热中挣扎。说得再白点就是:我在空调房里,心里却苦闷,因为你们正在...

  • 18248033600乾隆八年的夏天为何是“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当时温度有多高?_百度...
    梅韦疯答:乾隆八年那年夏天的温度。乾隆八年那年夏天被称为中国史上温度最高的夏天,那当时的温度究竟有多高呢,根据史料记载,在这一年的七月份,华北地区下午的气温普遍高于40°C,而在7月25日那天,气温更是高达44.4°C。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样的气温下,是会热死人的,根据史料记载,仅在天子脚下...

  • 18248033600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当时发生了什么?热到什么程...
    梅韦疯答:乾隆八年,这个历史上最热的夏天,最高温度可达45摄氏度,热到热死人的程度,那句形容天气炎热的话“打个鸡蛋到大街上都能熟”再不是夸夸其谈,是真的会实现。至于热死人这种荒唐的谬论也是有实凭实据可考究的。《青城县志》里称:“大旱千里,屋内用具皆热烫,风炙草木向西南辄多死,六月间,从...

  • 18248033600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历史上最热夏天”当时发生了什么?到底热到什么...
    梅韦疯答:而乾隆晚上睡觉人家睡的象牙席,在不济还有承德避暑山庄消暑,这都没得比。所以这一年老百姓那叫个遭罪。此后咱大华夏的地头上也有温度奇高的年份,但压根就没有乾隆八年的温度高,最高的是,1942年出现的42.6度。大家伙瞅着这温度比44.4度低不了多少,但请大家伙记住了,空气这东西,每高一度,这...

  • 18248033600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温度到底有多高?_百度...
    梅韦疯答:不过在乾隆八年的夏天是例外,这一年别说晚上睡觉能不能睡的舒坦了,根据史料记载光是在京师附近便有超过了10000人因为炎热而导致死亡。《浮山县志》有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实际上热死在京城附近的都是从天津、山东等地方逃难过来...

  • 18248033600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炎热的夏天”,究竟有多热?
    梅韦疯答:执笔君言总而言之,乾隆八年的夏天的确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炎热之最”,除了乾隆这种有权有势之人潇洒快活以外,大多数百姓都忍受着酷暑的煎熬,死亡人数已经过万。而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攫取破坏,如今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普遍上升,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如果我们再不及时...

  • 18248033600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的乾隆八年,究竟有多热?
    梅韦疯答:乾隆八年夏天气温 自中国气象局成立以来,中国有过两次极端高温纪录,1942年夏日华北地区出现的最高温度达到了42.6℃,1999年夏季华北地区再次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温度直逼42.2℃,这是北京历史最高温度吗?并不是,根据气象工作局的研究人员换算得知,乾隆八年的夏日,农历六月下旬,也就是这一年的7月...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