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花源记》和《与子俨等疏》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具有怎样的性格?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从《桃花源记》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

此问可谓高明。这是对依据作品探求“陶渊明的品格(境界)”的一种呼声。拙见认为:《桃花源记》的千古传诵,受到历来阅者的崇仰,本身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虚”极一面的绵长源流和存在威权。
如果政治、公共历史的动态迁延是人类文明的主流、实在,那么“桃花源”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的存在就是恒常永续、相对静止的边缘、虚空之文明镜像。
《桃花源记》以及《归去来兮辞》都传达出了陶渊明是一个深具道家髓魄且兼具个人主义理想的“自然大道”行者。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
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
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告诉严、俟、份、佚、侮诸子:
  天地赋予人类以生命,有生必定有死。自古至今,即便是圣贤之人,谁又能逃脱死亡呢?子夏曾经说过:“死生之数自有命定,富贵与否在于天意。”孔子四友之辈的学生,亲身受到孔子的教诲。子夏之所以讲这样的话,岂不是因为人的穷困和显达不可非分地追求,长寿与短命永远不可能在命定之外求得的缘故吗?
  我已经年过五十,年少时即受穷苦,家中常常贫乏,不得不在外四处奔波。我性格刚直,无逢迎取巧之能,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自己为自己考虑,那样下去必然会留下祸患。于是我努力使自己辞去官场世俗事务,因而也使你们从小就过着贫穷饥寒的生活。我曾被王霸贤妻的话所感动,自己穿着破棉袄,又何必为儿子不如别人而惭愧呢?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只遗憾没有求仲、羊仲那样的邻居,家中没有像老莱子妻那样的夫人,怀抱着这样的苦心,内心很是惭愧。
  我少年时曾学习弹琴、读书,间或喜欢悠闲清静,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看到树木枝叶交错成荫,听见候鸟不同的鸣声,我也十分高兴。我常常说,五六月里,在北窗下面躺着,遇到凉风一阵阵吹过,便自认为是伏轰氏以前的古人了。我的思想单纯,见识稀少,认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时光逐渐逝去,逢迎取巧那一套我仍十分生疏。要想恢复过去的那种生活,希望又是多么渺茫!
  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的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
  《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陶渊明是一个清高、耿直、傲骨、率真、厌恶仕途的人,他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现实的浑浊让他无所适从,最终以归隐田园逃避现实的不如意。

从他的归隐山林以及所写的《桃花源记》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官场黑暗,保持自身清高的性格特点。


从《桃花源记》和《与子俨等疏》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具有怎样的性格?视频

相关评论:
  • 18285096069从《桃花源记》和《与子俨等疏》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具有怎样的性格...
    裴信古陶渊明是一个清高、耿直、傲骨、率真、厌恶仕途的人,他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现实的浑浊让他无所适从,最终以归隐田园逃避现实的不如意。

  • 18285096069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与子俨等疏》陶渊明
    裴信古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晋朝人陶渊明一生贫穷,年轻时曾经外出做过官,生活条件得到~点改善,他马上给孩子们雇了一个童子,给孩子们写信说:这个人可以帮助你们,但他也...

  • 18285096069与子俨等疏--陶潜(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二)
    裴信古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陶渊明作品》《陶渊明诗全集_大家艺文天地》 【译文】 严、俟、份、佚、佟诸子: 天地赋予人类以生命,有生必定有死。自古至今,即便是圣贤之人,...

  • 18285096069陶渊明与子俨等疏翻译
    裴信古陶渊明与子俨等疏翻译,详细介绍如下:天地赋予人类以生命,有生必定有死。自古至今,即便是圣贤之人,谁又能逃脱死亡呢?子夏曾经说过死生之数自有命定,富贵与否在于天意。孔子四友之辈的学生,亲身受到孔子的教诲。子夏之所以讲这样的话,岂不是因为人的穷困和显达不可非分地追求,长寿与短命永远不可能...

  • 18285096069《与子俨等疏》 翻译全文
    裴信古《与子俨等疏》 晋宋-陶渊明 原文: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

  • 18285096069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裴信古想找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的翻译和解析耶!!但都找不到的说...所以就来请教各位贤能了,拜托大家啰!!谢谢!!!这句是说在归生帮助下,伍举于失败(因罪出逃)后回国立了功。〔韩元长〕名融,字元长,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没齿〕没世,终身。〔泛(fàn)稚春〕名毓,字稚春,西晋...

  • 18285096069与子俨等疏文言文阅读
    裴信古出自:陶渊明[晋朝]《与子俨等疏》。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大约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诗人五十三岁时,当时他所患痁疾曾一度加剧。 重病中他自恐来日无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质的家信。《与子俨等疏》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

  • 18285096069与子俨等疏译文中举了鲍叔和管仲的意图是什么
    裴信古作者举了鲍叔和管仲的意图是为了交到他的儿子们相互团结。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与子俨等疏》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大约五十出头时,因经历一场病患,在“ 自...

  • 18285096069《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原文鉴赏
    裴信古《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原文鉴赏 告俨、俟、份、佚、佟1:天地赋命2,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4。”四友之人5,亲受音旨6,发斯谈者7,将非穷达不可妄求8,寿夭永无外请故耶9?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10,东西游走11。性刚才拙12,与物多忤...

  • 18285096069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裴信古- 《桃花源记(并诗)》- 《晋故征西大将军滑吵长史孟府君传》- 《五柳先生传》- 《扇上画赞》- 《读史述九章(并序)》6. **疏祭文 - 《与子俨等疏》- 《祭程氏妹文》- 《祭从弟敬远文》- 《自祭文》陶渊明的这些作品,尤其是《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