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通过什么途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企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通过什么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简介: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近年来出现职工大量下岗的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大军区
  党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
  党委,各人民团体: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日益突出,引起
  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和关
  心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
  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大
  力实施再就业工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
  的共同努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取得
  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形
  势依然严峻,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
  就业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
  们要确保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
  完成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必须进一步采取强有
  力的措施,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
  再就业工作。为此,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近年来出现职工大
  量下岗的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
  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也是长期以来重
  复建设、盲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
  累的结果。我们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
  企业制度,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从长
  远看,随着改革深入、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劳
  动力的相应调整与流动也会经常发生。要用3年左右的
  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促进国民
  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切实解决
  企业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虽然这会给一部分职
  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
  社会全面进步,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同时,还必
  须充分认识到,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
  障和再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
  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关系长远
  的战略问题。做好这项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责任。它关系着国有企业改
  革的成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因
  此,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着眼,增强紧迫感
  和责任感,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切实把这件事情办好,
  为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宏伟蓝图创造良好的社
  会环境。
  二、明确目标任务,
  加强宏观调控
  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并考虑到社会各方面
  的承受能力,中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解
  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把保
  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作为首要任务,并力争每年实现再就
  业的人数大于当年新增下岗职工人数,1998年使已下岗
  职工和当年新增下岗职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实现再就
  业。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行业)要坚持认真负责、尽
  力而为、突出重点、加强调控的指导思想,围绕落实上
  述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目标
  和要求,使这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同时,要
  坚持减员增效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职工下岗与社会承
  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把握好企业兼并破产、减员增效、
  下岗分流的节奏,加强宏观调控。要规范职工下岗程序,
  建立职工下岗申报备案制度。企业要充分考虑国家利益
  和社会责任,对本企业的职工负责到底。企业拟定职工
  下岗方案,应同时提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
  的措施,在充分听取职代会意见后组织实施。为保障职
  工家庭的基本生活,夫妻在同一企业的,不要安排双方
  同时下岗;不在同一企业的,如果一方已下岗,另一方
  所在企业不要安排其下岗。要尽量避免全国及省(部)
  级劳动模范、烈军属、残疾人下岗。要普遍实行劳动预
  备制度,对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1—
  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要继续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就近转移,合理调控进城务工的规模。
  三、普遍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国有企业下岗
  职工基本生活
  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是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
  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有效措施,是当前一项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各地要自下而上地建立再就业服务
  中心组织体系。凡是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都要建立
  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下岗职工不多的企业也可
  由有关科室代管。再就业服务中心(包括类似机构或代
  管科室)负责为本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下
  岗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组织下
  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实
  现再就业。为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力量,
  可从行政机关抽调得力人员到中心工作。
  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对象,主要是实行劳动合同
  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不含从农村招
  收的临时合同工),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
  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
  的人员。对于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且合同期满
  的人员,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有
  关规定终止劳动关系;合同期未满而下岗的,也要安排
  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期
  限一般不超过3年;3年期满仍未再就业的,应与企业
  解除劳动关系,按规定享受失业救济或社会救济。下岗
  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期间的基本生活费,原则上可按
  略高于失业救济的标准安排并按适当比例逐年递减,但
  最低不得低于失业救济水平,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
  再就业服务中心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缴纳
  社会保险费用的资金来源,原则上采取“三三制”的办
  法解决,即财政预算安排三分之一、企业负担三分之一、
  社会筹集(包括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三分之一,具
  体比例各地可根据情况确定。财政承担的部分,中央企
  业由中央财政解决,地方企业由地方财政解决。对于困
  难较多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中央财政给予一定
  的支持。国有独资盈利企业和国有参股、控股企业保障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原则上都由本企业负担。财
  政承担和社会筹集的资金,由财政部门按专项资金管
  理。资金的安排,由再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研
  究提出意见,然后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保障下岗职工
  基本生活的资金,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
  用,不得挪用于其他任何方面开支。再就业服务中心的
  管理费用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不得在保障下岗
  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中列支。
  国务院确定的111个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
  市,以及兵器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列入《全国
  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的企业和纺织行
  业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仍按国务院的有关
  规定执行。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分流安置和再就业渠
  道
  我国人口众多,做好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解
  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抓
  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机遇,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
  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劳
  动密集型产业,以利于扩大就业。要把发展第三产业,
  特别是商业、饮食业、旅游业、家庭和社区居民服务业
  等,作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方向。对下岗职工从事
  社区居民服务业的,要简化工商登记手续,3年内可免
  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性收费。要把发展中小
  型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作为促进再就业的重要途
  径。各国有商业银行应设立小型企业信贷部,为其发展
  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要大力发展集体和个体、私营经
  济,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或组织起来就业。对下岗职
  工申请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家庭手工业或开办私营企业
  的,工商、城建等部门要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开业一年
  内减免工商管理等行政性收费;对符合产业政策、产品
  适销对路的,金融机构应给予贷款。要鼓励企业主动吸
  收安置下岗职工,对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技术发
  展多种经营,多渠道分流本企业富余人员和安置下岗职
  工的,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具体政策措施,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研究制定。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安排专项资金,组织下岗职工
  参加市政与道路建设、环境保护、植树种草等公共工程,
  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一些边远地区和矿
  区,可采取相应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开发荒山、荒地、
  荒滩,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
  五、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
  要求相适应,在所有企业(包括个体、私营等非国有企
  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中推行和深化养老、
  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建立健
  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常流动
  创造条件。
  对于下岗职工无论以何种方式实现再就业或不再就
  业,过去的连续工龄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与以后的缴费
  年限合并计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享受相应
  的养老保险待遇。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后,在原
  企业的住房,已按房改政策购买的,应根据有关规定明
  确个人和原企业的产权关系;未购买的,可以继续租用,
  租金标准按当地政府规定执行。对生活特别困难的下岗
  职工子女就学,应减免学杂费。要加快建立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下岗职工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保
  证。同时,要使社会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补
  充,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完善失业保险机制,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
  能力,从1998年开始将失业保险基金的缴费比例由企业
  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三,由企业单方负担
  改为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其中个人缴纳百分之
  一,企业缴纳百分之二。
  在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同
  时,要继续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立法
  步伐。要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证按时足额发
  放养老金,不得发生新的拖欠,对过去拖欠的应逐步予
  以补发。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
  收缴工作,努力提高收缴率。1998年,要在全国实现基
  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机制,省、
  自治区、直辖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系统管理;中央
  有关部门(单位)实行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的企业改为参
  加地方统筹,具体实施办法请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
  要尽快完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形成
  财政、银行、社会保险机构相互监督的机制。要将养老
  保险基金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推进社会化管理进
  程。要严格控制企业职工提前退休。除国务院规定的111
  个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破产工业企业和3
  年内有压锭任务的国有纺织企业的细纱和织布工种中符
  合条件的职工,可提前退休外,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
  行扩大提前退休的范围。
  六、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强化再就业培训
  要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
  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
  方针。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大力加
  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各地区特别是各大中城市要充分利
  用电视、广播等现代化信息网络,提供求职、招聘、职
  业指导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
  开设专门服务窗口,加强对下岗职工的职业指导,并实
  行免费服务。要进一步加强街道就业服务工作,对再就
  业难度较大的下岗职工要逐一列出名单,由专人负责帮
  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对用人单位要实行空岗报告、招聘
  广告审查等制度,鼓励用人单位优先招用下岗职工,特
  别是下岗女工。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法》及其他有关规定,不得歧视下岗职工,切实保护他
  们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防止乱收费等不正之风,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严厉
  打击欺诈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
  实行在政府指导和扶持下,个人自学、企业组织和社会
  帮助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下岗职工特点和社会需要,突
  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
  力。对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的,可给予一定的补
  贴。劳动力市场建设和促进再就业的经费,由财政部门
  核拨。
  七、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宣传教育
  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发扬党同
  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切实加
  强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坚决制止和克服官僚
  主义倾向。要深入企业、深入下岗职工家庭,及时了解
  和掌握下岗职工的生活状况,体察他们的疾苦,听取他
  们的呼声,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决不允许采取不闻不
  问、麻木不仁的态度。企业经营者在抓好企业生产经营、
  千方百计使企业摆脱困境的同时,要积极组织下岗职工
  开展生产自救,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
  题,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坚持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
  不搞特殊化。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下岗职工基
  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多为他们办好事、献爱心、
  送温暖,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
  有关方针政策,教育下岗职工及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体
  谅国家困难,积极支持企业改革,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要注重树立并大力宣扬下岗职工自强不息、积极创业的
  先进典型,引导下岗职工摒弃“等、靠、要”的思想,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他们认识到在国家政
  策、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做任何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
  之分,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光荣的,从而去主动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八、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
  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把国有企业下岗职
  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
  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行业)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
  彻本通知的具体办法,确保本通知精神落到实处。要充
  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
  众团体的作用,群策群力,共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
  认真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
  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为
  有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中央确定,由国务院国有企业
  改革工作联席会议负责指导和组织协调,具体工作由劳
  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组织实施。各地
  区也可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以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
  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根据本地
  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中共中央
  国务院
  1998年6月9日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集中对下岗职工再就业时所使用的求职途径进行分析。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下岗职工在寻求再就业时,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寻找新职业?使用这些途径的效果究竟如何?使用不同途径的下岗职工各有什么特点?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经验社会调查①的结果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求职途径的划分及下岗职工使用的求职途径
再就业的求职途径指的是职工获得再就业的具体方式。卢汉龙曾根据经验调查的结果总结出现阶段我国城镇劳动者取得职业的四种主要的求职渠道,分别是:计划体制渠道、劳务市场渠道、人力资本渠道和社会网络渠道②。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职工就业途径是否制度化③及其发挥作用的制度背景这两个维度,将下岗职工再就业求职途径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化就业渠道——政府和单位安置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我国实行的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劳动力招收和调配制度,个人取得新职业的途径几乎无一例外地是通过国家统一分配或者是单位统一安排的方法。改 ①
本文使用的经验数据主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共同进行的武汉市下岗职工调查,调查于2000年9月到10月在武汉市进行,通过随机抽样和“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武汉市九个企业中抽取了630名下岗职工,然后由调查员对他们进行了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21份,有效回收率为98.5%。本文选取了其中440名成功实现再就业的职工为分析样本。 ②
卢汉龙:《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就业渠道的转变:从求职过程看中国市场化变化的特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2期。 ③
李培林曾指出:社会结构可以划分为“制度化结构”和“非制度化结构”两种,前者指由法律和政策法规规定的各种制度构成的结构,后者指由个人、家庭、社会潜网等构成的较松散的社会结构(李培林:《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本研究中对求职渠道是否制度化的划分也沿用了这种划分标准。
1
革开放后,建立劳动力市场制度成为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计划安排途径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大大下降了。但具体到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由于在传统体制下企业与职工之间存在一种事实上的承诺关系,政府和企业对职工再就业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通过政府或单位安置获得新工作仍是下岗职工获得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本研究中,凡通过原单位安置或政府劳动部门安置途径寻求再就业的,均被视为使用过“政府或单位安置”途径。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制度化就业渠道——劳务市场或自谋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表现在劳动就业领域,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对于劳动者来说,通过各种职介部门和中介公司获得工作,或是通过其他媒介获得就业信息并最终获得就业的均属通过劳务市场渠道获得就业。同时,就业者依靠本身所具有的人力资本能力,通过就业考试、直接到新单位应聘等方式自谋职业,也是通过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化就业方式。因此,本研究中将以上两类方式合称为“劳务市场或自谋”途径。
第三,非制度化的就业渠道——社会网络(亲戚朋友和熟人介绍帮忙)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概念,它指的是一群特定的人之间的一种纽带联系,从这种联系或关系组合起来所形成的“网络”中,个人可以获得所需的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①。在求职过程中,凡利用个人的亲朋、熟人等特定社会网络关系获得工作的,都可以视为是通过社会网络渠道获得就业。大量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渠道这种
非制度化的就业途径在不同社会体
表1 下岗职工再就业时使用的求职途径分布 再就业使用的求职途径 政府或单位安置 劳务市场或自谋 社会网络关系 政府+市场 政府+网络 市场+网络 政府+市场+网络 (N)
络途径,其余依此类推。
制下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
本次调查中有440名成功实现了再就业的职工回答了他们在再就业过程中所使用过的求职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有不少职工在求职时并不是单纯使用以上提到的某一种求职途径,而是同时使用两种甚至三种求职途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的一种复杂心态和行为模式。因此,我们允许职工在回答求职途径时复选,并对不同求职途径的组合情况也进
频数 百分比
3.4 19.8 46.6 1.8 6.1 18.9 3.4
15
87 205 8 27 83 15 (440)
说明:“政府+网络”表示求职时同时使用了政府安置和社会网
行了计算。从表1可以看出,单纯使用社会网络关系是下岗职工使用最为频繁的求职途径,劳力市场或自谋途径次之,结合使用社会网络和市场途径的职工也不在少数,而依靠其他途径获得再就业的职工则相对较少。
作为一种非制度化途径的社会网络渠道却成为下岗职工求职的最主要途径,这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当前我国传统的计划安置就业制度已基本失去了作用,而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尚存在诸多缺陷,在正式制度缺位的“真空”期,使用正式制度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故下岗职工只能更多地依靠社会网络关系这种非制度的求职途径来寻求再就业;第二是由于下岗职工的个人条件限制,他们大多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一种不利的竞争地位,对他们来 ①
Wellman, B. 1988. “Structural Analysis: From Method and Metaphor to Theory and Substance”. In B. Wellman and S.D. Berkowitz, eds., Social Structures: A Network Approach.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②
参见边燕杰:《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国外社会学》1999年第4期。
2
说,使用社会网络途径获得再就业是一种虽然无奈但却较为现实的选择。
二、使用不同求职途径的效果
我们已对职工使用求职途径的情况进行了描述,那么他们使用这些途径的效果如何?使用不同的再就业途径所得到工作的质量有无差异?下面我们将对此作进一步分析。
决定一份工作质量的因素有许多,但工资收入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下岗职工而言,获得一份新工作的主要意义也在于获得收入来源。因此我们在这里用职工再就业获得的收入来反映职工新工作的质量。表2显示了使用不同求职途径所获得新工作的工资收入分布情况。从结果中我们发现,通过“劳务市场或自谋”途径获得工作的收入最高,结合使用“社会网络”和“劳务市场”途径获得收入次之。一个大致的规律是:只要求职时使用过市场途径,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结合其他途径,都会获得比较高的收入。而使用过“政府或单位安置”途径获得新职业的职工收入则相对较低。
表2 使用不同求职途径获得再就业收入的均值
求职途径 政府或单位安置 劳务市场或自谋 社会网络 政府+市场 政府+网络 市场+网络 政府+市场+网络
(N)
月收入(元)
445.0 591.3 480.5 395.0 406.3 515.7 508.6 (440)
标准差 248.7 401.8 278.1 127.8 156.9 286.8 264.6
以上分析未控制其他相关变量的影响,为此,笔者还以再就业的工资收入为因变量,以职工使用的再就业途径为自变量,并将职工的教育水平、党员身份、年龄、性别等变量作为控制自变量引入后建立起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达到在控制相关变量作用的情况下,了解职工使用的不同再就业途径对工资收入的“净影响”的目的。限于篇幅,回归分析的具体模型和系数未在本文列出,从分析结果看,我们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再就业时
使用过社会网络途径”和“再就业时使用过政府安置途径”都对工资收入表现出显著的负作用,也就是说使用过这两种途径的职工将得到更低的收入。而“使用过劳务市场与自谋途径”的作用则是正向的。这一结果与上面的分析具有一致性,说明通过劳务市场途径获得再就业的质量要高于政府安置途径和社会网络途径。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人们预料之中的,通过“劳务市场途径”获得再就业是最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化就业方式,因此通过此种方式获得再就业的效果最佳。相比较而言,通过非制度化的“社会网络途径”途径或传统的“政府单位安置途径”途径获得再就业的质量自然要打一些折扣了。
三、影响职工求职途径选择的因素分析
在分析职工选择的求职途径时,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哪些职工更有可能选择某一特定的求职途径?换句话说就是决定着他们选择某种求职途径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下岗职工的个人背景对他们再就业求职途径选择的影响。
我们的基本假设是,下岗职工将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所具备的优势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再就业方式。为此,我们在这里引入了个人资本的概念。在社会分层研究的最新发展中,越来
3
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用个人所拥有的各种类型的资本来反映其在社会中的地位,我们在本研究中将集中关注职工的三种个人资本。首先是他们的“体制资本”(institutional capital)情况,也就是他们在传统体制中所拥有的各种资源①。我们使用了职工下岗前是否党员、是否干部、是否获得过厂级以上荣誉称号等变量来代表他们的体制资本情况。由于体制资本反映了职工在传统体制中的“成功”程度,我们假设拥有较多体制资本的职工更可能从旧体制中获取资源,或是对传统体制更为依赖,故将更可能选择带有计划体制色彩的“政府或单位安置”方式获得再就业。其次是他们的“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情况,即他们对自身教育、技能、健康的投资和积累,在研究中用职工的受教育年数、职称或技术等级、接受职业培训情况、健康状况等变量加以代表。按照经济学理论,人们之所以愿意对人力资本投资,就是因为他们预期这种投资会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更高的回报,故我们假设那些人力资本丰富的职工在寻求再就业时将更可能选择“劳务市场或自谋”途径。最后是职工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情况,也就是他们从自已的社会网络中所可能调动的资源。在研究中我们测量了职工社会网络的规模及网络中嵌入的资源情况,以之反映职工的社会资本。布迪厄曾指出,社会资本的形成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投资策略的产物,在遇到重大事件时,个人将使用自己积累的社会资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②。因此,我们假设拥有较丰富社会资本的职工将会在求职中充分使用社会资本,也就是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获得再就业。
为充分了解职工拥有的各种资本对再就业途径选择的影响,我们以职工的个人资本为自变量,以他们再就业时选择的求职途径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由于这里的因变量都是虚拟变量③,故在分析时采用了logistic回归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数学转换达到将因变量的概率函数用自变量来线性表达的目的。通过对方程中各自变量发生比率(odds ratio)的考察,可以确定该自变量一个单位的变化对因变量原来的发生比带来的变化,从而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具体的统计结果列于表3中,其中模型一因变量为“是否使用政府安置途径”,模型二因变量为“是否使用劳务市场或自谋途径”,模型三因变量为“是否使用社会网络途径”。
从模型一的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党员身份的职工以及那些下岗前获得过厂级荣誉称号的职工在再就业过程中明显地更倾向于使用“政府或原单位安置”途径获得新工作,这一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研究者指出在原有体制中较为成功的下岗职工们对传统体制具有更强的依赖性④,因此他们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以这种传统方式获得新工作。除此之外,我们发现有较高的职称或技术等级的职工、下岗后接受过职业培训、教育程度较低的职工和健康状况较差的职工也更可能使用政府安置途径获得再就业⑤。在计划体制中,一个人的职称和技术等级评定的根据除了其拥有的技能和水平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的资历和等级,因此我们认为职称在此的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体制资本而非人力资本的作用。政府在实施“再就业工程”时,十分重视对下岗职工的培训,在为下岗职工重新安置工作时,往往是以他们接受一些必要的培训为前提条件的,因此“职业培训”在这里可能主要表现为 ①②
参见李路路:《私营企业家的个人背景与企业成功》,《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③
例如当我们分析职工是否选择了社会网络途径寻求再就业时,该变量只有两个选项,即“选择过”和“没有选择过”,凡在求职过程中“选择过”网络途径的个案均被赋值为1,“没有选择”赋值为0,这样就得到一个由0和1组成的变量,统计学中称为“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为分析方便起见,在这里我们没有再区分结合使用多种求职途径的情况。 ④
王汉生,陈智霞:《再就业政策与职工再就业行为》,《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4期。 ⑤
方程中“教育年数”和“健康状况”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这意味着教育程度越高、健康情况越好,则职工选择政府安置方式获得再就业的发生比越低。
4
一种“门槛”的作用,也就是说那些接受过职业培训的职工才更有可能获得政府安置。至于那些教育程度低和健康状况差的职工,由于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显然处于较不利的地位,他们对传统就业方式的依赖也是容易理解的。
表3 下岗职工个人资本对再就业途径选择影响的Logistic回归系数
模型一
府途径)
模型二的分析结果说明我们关于人力资本对选择市场就业途径作用的假设也是可以成立的。职工的“受教育年数”、“接受职业培训情况”和“健康情况”都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受教育程度越高、身体健康情况越好、接受过职业培训的职工都更可能通过市场或自谋方式获得再就业。正规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健康都是个人对于自身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表现,具有较丰富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就处在一种有利的竞争地位。同时,也只有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人力资本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报。因此这些职工选择劳务市场或自谋方式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党员”和“女性”更不可能选择劳务市场或自谋方式,而“干部”则更可能
模型二
场途径)
模型三


企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通过什么途径视频

相关评论:
  • 14756574743企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通过什么途径
    郜咱复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人们预料之中的,通过“劳务市场途径”获得再就业是最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化就业方式,因此通过此种方式获得再就业的效果最佳。相比较而言,通过非制度化的“社会网络途径”途径或传统的“政府单位安置途径”途径获得再就业的质量自然要打一些折扣了。三、影响职工求职途径选择的因素分析在分析职工选择...

  • 14756574743下岗员工如何安置 再就业有哪些法律规定
    郜咱复关于职工下岗后的再就业管理,《通知》规定:下岗职工都应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应与已离开劳动岗位,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协商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并借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对协商不一致、又不愿进中心的,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再就业...

  • 14756574743国务院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关规定是什么?
    郜咱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近年来出现职工大量下岗的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也是长期以来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2)普遍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行业)要坚持认...

  • 14756574743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后,要怎样才能办理退休?
    郜咱复我认为所谓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是指下岗职工找到了新工作,有了新的工作单位。这应该是件好事,太令人欣慰了!根据现行政策和法律,下岗职工在被下岗前在原单位的连续工作年限,或视为实际缴费年限,仍由本单位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备案,是合法的。且有效,与国策一致,认同与责任相一致。 ,其法定社会保障...

  • 14756574743下岗就业贷款
    郜咱复如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贷款成本,提高金融机构的参与度,进一步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总之,下岗就业贷款是为了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而设立的一种贷款产品,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重新融入社会,实现再就业。

  • 14756574743下岗再就业贷款
    郜咱复1. 定义与目的:下岗再就业贷款是面向曾经下岗的职工,在他们寻求再就业或创业时提供的一种贷款支持。这种贷款可以帮助下岗职工重新融入社会,通过创业或就业实现生活改善。2.贷款的具体内容:这类贷款通常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具体的贷款额度、利率和还款期限会根据不同的政策以及申请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 14756574743为什么要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郜咱复为了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为了更快地把经济搞上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下岗职工的权益,促进其再就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 业服务中心,能够对下岗职工实施有效的管理。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这是解决职工下岗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制的必要 ...

  • 14756574743下岗贷款政策
    郜咱复下岗贷款政策是为了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而实施的一种贷款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下岗职工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创业或再就业培训,从而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详细解释 政策概述 下岗贷款政策是针对下岗职工的一项特殊贷款安排。这些职工由于企业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而失去工作,但政府希望通过提供贷款...

  • 14756574743长康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有没有什么贡献?
    郜咱复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失业人员再就业享受以下优惠政策:(1)再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兴私营企业,有关部门优先登记手续。(2)再就业人员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取得的营业收入,个人自其持《失业证》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之日起,个体工商户或者安置再就业人员人数占60%以上的企业自其领取税务登记证...

  • 14756574743企业安排社会下岗工人就业政府有何奖励措施
    郜咱复应该消除下岗职工这个概念和实体,在企业内部就是就业,出门就应该叫事业。资本主义可以有事业,社会主义就不叫事业吗?都是搞市场经济,事业就无法避免。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当然,这个就业和事业,也要有一定的发律制度来约束,不能让厂长等以权谋私或行打击报复。最后,下岗职工再就业,也是必须要支付...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