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纪录片还可在哪个方面有所突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解析国产纪录片与国外纪录片的差别或差距,希望能用具体数据来体现!越详细越好。。。高分悬赏!~~

国产纪录片中的“大片”:《故宫》、《圆明园》、《森林之歌》、《大国崛起》
2011年,随着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北京高清纪实频道的开播,中国纪录片频道已达7个;市场总投资约为8亿元,总收入超过10亿元,纪录片行业温度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纪录片人仍在赔本赚吆喝,国产纪录片的“钱途”至今还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
中国纪录片高产量、低收益
据《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纪录片播出总量约为5.8万小时,其中首播量约1.6万小时。据统计,2011年中国纪录片市场产品自制约占48%、外购改编占15%、国外供片数量占37%。这意味着国内去年自制纪录片总时长近8000小时。
面对中国纪录片如此之高的产量,就连美国两大老牌纪录频道都望尘莫及。报告显示,美国探索频道每年节目制作量仅800小时,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每年节目制作量更低至400小时,而央视纪录频道一家每年首播节目就高达2190小时,扣除约三分之一的引进节目,依然存在1460小时的节目制作量。
“中国纪录片大都是低端制作。低端制作是自杀式的制作,所以这么多产品居然找不到多少适合纪录片频道播出的内容,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现实落差。”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表示,这几年来,业界已经做了非常悲壮而且勇敢的冲锋,但是我们的处境并不乐观,简单可以概括成:局部的出击、整体的沉默、基本的市场模式还没有形成。
事实上,高制作量和播出时长并未给中国纪录片带来理想的收益,特别是纪录电影。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尽管2011年获得公映许可证的纪录电影已经由2010年的16部增至26部,其票房在130亿元的电影总票房里却仅占3000万元,其中超过2700万元还进了法国纪录片《海洋》的腰包。2011年14部有票房数据的国产纪录片里,获得最高票房的《归途列车》票房不足4万元,其他影片区区数百元的票房更是触目惊心,与2010年度《复兴之路》200万元和《外滩轶事》50万元的票房成绩相差甚远。
观众群体需要培养,市场也是如此。目前国内一年上映的纪录片电影仅有一二十部,根本谈不上什么规模,有的纪录片即使幸运公映了,在影院也是“几日游”。院线难进,纪录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回收成本的念想也每每沦为奢望。国产纪录电影去年总票房只有200多万元,没有一部通过票房收回投资。
期待纪录片院线的建立
难道纪录片只有文化价值而缺乏产业价值?如何破解当前中国纪录电影的市场困局?
据了解,去年美国有超过300部纪录片在纽约的院线上映,票房前三名《非洲大猫》、《生来狂野》和《哈勃望远镜3D》,票房均超过1000万美元。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影片是在专门的纪录片院线放映的,但目前在国内,类似这样的纪录片院线还是一个空白。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高峰表示,该厂正在筹划纪录片电影院线的建设。他分析说,目前在国内院线,即使是来自国外的珍贵纪录片,也很难从商业剧情片中挤出黄金档期,“我们建设专门的纪录片院线,就是要尽量做到与商业电影互不干扰。”这个计划让不少纪录片人看到了一线希望。
同样给人希望的是近来电视纪录片的一系列利好。相比纪录电影的惨淡收益,电视纪录频道似乎已经提前看到了自己的“钱途”。据了解,去年全国各个纪录频道的节目广告销售收入提升明显,行业整体收入涨幅高达20%至30%。其中,央视纪录频道2012年的广告招标已突破两亿元。有数字显示,美国探索传播集团2011年总收入为42.35亿美元。尽管参照国外同行的成绩,中国纪录频道仍有不小差距,不过,随着视频网站全面加盟纪录片采购市场,国产纪录片也迎来了新一轮商机。中国网络电视台、搜狐、爱奇艺等网站纷纷设立纪录片频道,大规模收购纪录片,网络还尝试与纪录片融合,创造新样态。贾樟柯依托网络传播策划《语路》系列纪录片计划。崔永元《我的抗战2》不仅选择网络首播,还与企业进行网络互动。据悉,目前网站收购纪录片的价格也正在水涨船高。
纪录片的“大片”带来清新气息
在张同道看来,中国纪录片最近几年在传播方式上有一点觉醒,那就是大片的出现,“大片的出现必将给中国的纪录片带来清新的气息,以《故宫》、《圆明园》、《森林之歌》、《大国崛起》为代表的一批大片,为中国纪录片带来的市场拉动是不可低估的,在沉睡了这么久之后,这些大片凭借自己的力度赢得了观众对纪录片的重新关注。”
张同道说,2011年纪录片市场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片投资升温,社会资本开始规模进入纪录片制作,纪录片价格从每分钟30至50元升至100至200元,价格向价值缓缓靠拢,尽管差距依然遥远,但行业标准正在逐步建立。
《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启动了纪录片产业化引擎,可谓产业元年。随着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以及地面纪录频道逐渐分化发展,社会各界对于纪录片的认知发生变化,一些地方政府、大型企业与社会机构发现了纪录片的力量,社会资本涌入纪录片行业。民营传媒机构趋于活跃,纪录片制作量与交易量明显提升。
也是在这一年里,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各地纪录片频道购片活跃,撬动纪录片运营机制由自产自销向制播分离的市场机制转化。“但要撬动我们纪录片的市场,最核心的元素是来自于市场的投资行为。”在张同道看来,只有投资才有约束,才有期待,才规定你必须走什么方向,也只有市场才能撬动真正的大众影像。

纪录片《二十二》上映之前,导演郭柯小心翼翼地提出了“排片率1%,票房能到600万元”的目标。他很清楚,一部展现慰安妇生存现状的纪录电影,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寻到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不过,影片并没有被市场忽视。《二十二》自8月14日上映后,排片率和票房都实现了“逆袭”。23日,排片率从首日的1%上升到11.2%,从400多万的票房飙升至1.5亿元——这也成为国内首部票房过亿元的纪录电影。“不是我的片子拍得有多好,”郭柯分析说,一切只是因为他与片中的老人们有缘分,电影“得道多助”,加上观众也希望看到类型更为多样的影片——最终的成绩是《二十二》与社会各界共同完成的一个奇迹。


今年以来,纪录电影的“黑马神话”不止一次地上演。此前,《重返狼群》收获3293万元票房,带有浓郁纪录片色彩的《冈仁波齐》票房直逼1亿元。与《二十二》同期上映的《地球:神奇的一天》也已突破3000万元。

这些“现象级”作品让业界意识到,市场的风似乎开始转向了。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让纪录片进入“公众时代”,那么《二十二》有望引领纪录电影迈入“大片时代”。
大家喜欢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希望导演们能拍些好片。

行业题材纪录片有新提升

在“工匠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2016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另一大亮点是行业题材纪录片的发展与提升。这其中,既有像《我在故宫修文物》《超级工程2》等更多关注行业与国家社会的作品,也有像《本草中国》《传承》《功夫少林》等更多关注行业与历史文化的作品。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在互联网上走红,该片历经5年的调研,以朴实的表现手法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成了“网红”。此后,电影版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推出,这种电视纪录片成功之后的跨媒介转换,近年来在我国纪录片中并不多见。央视纪录频道原创纪录片《超级工程》,第一季先后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2016年播出的《超级工程2》依然展现出中国工匠的技艺与智慧。《本草中国》《功夫少林》《传承》等作品则更多以历史与文化的视角,展现了不同行业中“工匠精神”的历史承袭以及蕴含其中的价值之问、文化之脉、精神之根。

现实题材纪录片有新成就

中国电视纪录片在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并形成新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第一个高峰,便源于现实主义纪录片创作的勃发。不过近年来品质上佳的现实题材作品,最多是零星出现,罕见批量涌现,这成为当前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不足与遗憾。


可喜的是,2016年现实题材纪录片《我从新疆来》《人间世》《生门》《不如跳舞》《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等作品的集中出现,体现了中国纪录片在现实题材上的一些新成就。《我从新疆来》展现了18位离开新疆到其他省份打拼的优秀新疆人的真实经历;《人间世》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给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生门》讲述了4位遭遇极端情况的产妇及其家人在医院生产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考验以及这背后关于生命与生存的故事与思考。

自然题材纪录片有新突破

相对而言,自然类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发展的短板之一,因为我们在拍摄中对动植物专业问题重视不够,导致组成的中国自然专家团队跟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拍摄这个领域的中国纪录片人也很少具备专业动植物知识素养,我们的摄影师往往是拍一个“热闹”。

未来,我们期待中国纪录片在如下几个维度,能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一是从产业角度,如何使艺术与产业更自然地融合,创造出更大的复合价值;二是从创意角度,如何在人财物的分配方面平衡创作的各环节,在机制的保障下,激励有创意的、多主题、高水准的作品持续出现;三是从传播角度,如何创作并传播出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并以此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价值;四是从人才角度,如何锻造出高素质的创作人才、优秀的产业运营人才、具有国际视野能承担国际化合作任务的人才等多类高端人才;五是从接受角度,如何让严肃性、专业化的内容获得大众化的接受,实现一种更好的对接




国产纪录片还可在哪个方面有所突破?视频

相关评论:
  • 18536253250记录片与新闻的区别?
    米有唯答:电视纪录片创作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以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观点看,纪录片通过多种的纪实手段可以深刻地达到解释历史、分析现在、导向未来的作用。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小到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审视再现了华夏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无疑是推动社会文明...

  • 18536253250纪录片应该具备的三点特征是什么?
    米有唯答: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

  • 18536253250纪录片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哪些纪录片让人增长知识?
    米有唯答:却留下了足迹。有一个很冷的知识,汉武帝开拓西域时那边很多小国(如大宛、月氏)都是希腊氏的城邦,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中国离欧洲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这部片子的主题曲由希腊作曲家雅尼写成,也可以看做中国和希腊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次交汇了。这部剧如果喜欢看纪录片的小...

  • 18536253250电视纪录片的重大事件
    米有唯答: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与纪录影片不同,它是在因电视的诞生而衍生出的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里极大地影响观众并受到观众支持的电视节目的一种类型。说它受到观众支持.其最大理由突出地表现为制作者与观众之间已经达成共识—一在电视纪录片中的所见所闻均为“确确实实的存在”。但是进入90年代,在日本被称作“作假”事件的...

  • 18536253250哪部纪录片让你看完大呼上头?
    米有唯答:《河西走廊》他讲述以河西走廊为主了,也从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把汉武帝、张骞、霍去病等主要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宛如一部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正剧,顺便补齐所有知识点,他也让我掌握很多历史知识。

  • 18536253250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米有唯答: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1 《大国工匠》纪录片选取了中国卫星、中国高铁、中国住建等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现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专业又敬业的精神内核。 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上名大学而是...

  • 18536253250有很多高质量的纪录片值得大家去看的,其中都有哪些值得大家去欣赏...
    米有唯答:才导致文物的破损,可以说既知道了文物的破损原因,也大致学到了应该怎么样修复。很多的景点纪录片都会安利景点,推荐去这个景点旅游,好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这部纪录片就不会,而只是给你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带你观赏风俗人情,带来视觉上的盛宴,综上所属,这就是我觉得值得欣赏的纪录片。

  • 18536253250纪录片《沙与海》分析
    米有唯答: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类型下有着淳朴奋斗的人们,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顽强地生活着,世世代代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纪录片简介 纪录片《沙与海》是康健宁和高国栋共同完成的作品,他们分别选取了内蒙古沙漠中刘泽远一家和辽宁一个孤岛上刘丕成一家进行拍摄,通过他们生活状况的对比,反映了他们在恶劣环境之下...

  • 18536253250纪录片《最后的棒棒》
    米有唯答:第二,纪录片主角是在不自知的状态的下被拍摄的。 第三,何导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纪录的,而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棒棒,沉入其中一年多跟踪拍摄的。 第四,整部剧的画面、转场、特写等镜头,自然比不过专业的了,甚至有的网友说,简直是简单粗暴。虽然如此,这些缺点也掩盖不了它的光辉。 第五、纪录片的基本特点是纪录,...

  • 18536253250怎么看待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首播便口碑爆棚?
    米有唯答:从节目所呈现给观众的整体效果中也足见导演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用心和诚意,特别是第一期节目结尾处关于父子俩捕鱼的纪录感动了很多观众,捕鱼镜头的捕捉更是看得观众惊心动魄,摇摇摆摆的穿上,夹杂着大风和大浪,拍摄难度可想而知。一档美食节目的纪录片竟然让大家直呼过瘾!对于这样一档近乎完美的美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