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的末年镜像,以元朝为例,会让人想到一些什么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一个王朝的末年镜像,以元朝为例,会让人想到一些什么吗~

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元朝进入“末年”的呢?这个也曾经生机勃勃的王朝,怎么就一下子被摧毁,变为历史时空深处的一抹烟尘了呢?这里边有没有一种共通的东西,证明在绵延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历史中存在着一条强固的历史逻辑链呢?有,这种东西就是我前面说过的“一个社会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和文化状况的总体形态”,我把它们归结为三点——
  一、统治集团的内部权斗松懈了国家机器的坚韧度,国家意志在传导过程中被耗损,从而在上层统治层面为国家溃解准备了条件;二、统治集团的政治腐烂和对社会财富的穷凶极恶掠夺,致使国家权力合法性丧失殆尽,从而在社会层面为社会变革制造了空间;三、统治集团妄自尊大,无知而颟顸,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无理性镇压,从而在历史发展层面点燃了社会革命的导火索。
  这三点并非彼此孤立,相反,它们几乎同时存在,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在绵延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勾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末世景象。

元朝(1578年—46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我”(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368年被新兴起的明朝逐出中原地区。另外,根据蒙古国2003年12月出版发行的五卷本《蒙古国通史》,这段时间也是蒙古国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

元朝历史

大蒙古国(1481-1953)

蒙古高原原为金朝的附属地区。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不再臣服于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7月13日),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后,由幼子拖雷监国,本来拖雷应当继承汗位,但拖雷为免纷争,于是推举窝阔台继位。传说,后来拖雷因替窝阔台饮下有诅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随后再次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德意志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正当此时,窝阔台逝世。远征军于是东还,后来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1246年,贵由在窝阔台的皇后支持下继位。拔都与贵由在长子西征以后不和,贵由在远征拔都途中病死,拔都本有资格承继汗位,但他无意即位,另举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1251年,蒙哥继位。1254年灭大理国。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1259年,占领大马士革。这时,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时,在合州城下去世,军队于是东还。

初期(1260-1294)

元朝建立


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内战,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结果导致四大汗国纷纷脱离,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与蒙古本土(起初还包括承认忽必烈汗位的伊儿汗国,但在忽必烈去世后也独立了)。大蒙古国不复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大元”,是中国第一个把“大”字加于正式国号之中的朝代,之前各朝的“大”字均为尊称。[1] 这是蒙古国家由世界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之前对中原的统治是掠夺性的殖民地式统治,只有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体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现,故“元朝”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

统一中国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兵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元朝遂统一全中国。

之后,元军曾入侵周边一些地区,如越南、日本以及爪哇(今属印尼),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

中期(1294-约1345)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后期(约1345-1368)

元朝后期,特别是1340年代中后期至1350年代期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与此同时,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北迁(1368-1388)



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元惠宗在明军的追击下逃离大都来到上都,随后又逃到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并组织反抗,失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继续北逃至漠北,并多次与明军交战。北迁的元君臣一直沿用“大元”这个国号,史称北元,直到1388年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

元朝的统治

蒙古人在消灭南宋前,统治者忽必烈为了方便管治中土,就已在中土开始开始行汉法,建立了一套以传统中国中央集权作蓝本的政治体制,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在朝中任用了大批儒臣,包括刘秉忠、姚枢、许衡等。后来,又恢复了科举制度,尊崇孔子,并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元朝的官方思想。

然而由于元朝的覆盖面积太广,除中原地区外还包括许多其它地方,不少中亚汗国君主以及蒙古王室成员都不满忽必烈行汉法的举动,故忽必烈的汉法也施行得不彻底,而忽必烈晚年也渐与儒臣疏远,因此汉法并未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如科举制度终元朝也不过举行过约十届,而汉人取录的机会不但相当低,取录后也多授以不重要的官职。


元朝疆域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1200多万平方千米。

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

另外,元朝皇帝名义上同时又是作为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的蒙古大汗,其汗国在名义上对四大汗国拥有最高的宗主权,因而其领土在某些时候被泛指为整个蒙古帝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曾一度囊括了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域。不过,蒙古帝国实际上早在忽必烈时期已经分裂,各个汗国都已形成独立的国家,各自为政,甚至有时互相交战,因此蒙古大汗所在的汗国的疆域并不包括各汗国领土。而元朝设立的行政机构(如行中书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这些领土。


军政机构

* 行政机构
o 中央机构
+ 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
+ 尚书省,负责执行重要政令,不过有时废除。
+ 宣政院(总制院),负责佛教及吐蕃军政事务。
+ 枢密院,执掌军事。
+ 御史台,负责督察。
o 地方行政机构
+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
# 路
* 府
o 州
+ 县

* 军事机构
o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o 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o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有关元朝的争议

有关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由于元朝从忽必烈即位后就开始“行汉法”,定国号大元,即位称帝,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将首都定于中原(大都,即北京),同时管辖地也主要是现在的中国的疆域,因此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这种观点通常对元朝持正面的看法。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元朝时期包括整个蒙古统治的地区,故元朝及四大汗国当时均成为了中国的领土。不过,也有人不同意上面的看法,这种观点认为,元朝(或称蒙元)是将中国南方代表中国正统的南宋地方政权灭亡,并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外国或外族政权,因此此时中国处于亡国时期。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中国”仅是指统治者来自汉族的中国或者中国内的地方政权,而“外族”是以汉族为本位称呼蒙古族。这种观点通常对元朝持负面的看法。尤其因为他们认为元朝有歧视等级制度等政策。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见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条目。

历史就是历史,然而对历史的叙述,却常常因为叙述者的立场不同而发生改变。比如颠覆了一个旧王朝,本质上虽然只是一次打江山坐江山的暴民运动,却可以被描述为代表这个国家所有人意志的伟大革命;明明是体现这个国家大多数民众意愿的抗争行为,具有不容忽略的社会运动的性质,却可以被涂上灰色,用群体性事件来概括,让你不辨其貌,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我们的教科书往往把农民起义概括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不持异议,但是我同时也想到,所谓农民起义,在今天不就是被称之为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运动么?为什么不用这种方式考察一下历史呢?如此,会不会产生不同的历史观感呢?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念头进入元朝末年的。
在一定意义上,“末年”是逻辑概念而不是时间概念,这两个字很不吉利,它往往标志一个王朝按照历史规律进入到了行将消亡的阶段,不可逆转了。然而这是我们后人的想法,当朝的人,尤其是那些掌握着国家统治大权的人和特殊利益集团成员是不会有这个见解的,他们仍旧在兴致勃勃地宫廷密斗,仍旧在无休无止地掠夺社会,仍旧在残酷凶暴地打压民意……你什么时候听到过统治者发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末年”的喟叹呢?永远听不到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当事者迷,他们自我感觉太好,往往看不到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再就是普遍人性使然的不见棺材不落泪,没到呼啦啦似大厦倾的那一天,他们是绝不会承认有什么危机的。结果,1368年,随着明朝崛起,朱元璋作为另一个皇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元朝也就走到终点,灰飞烟灭了,这是“元朝末年”的末年,或者说是元朝历史的最终结局。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王朝更迭,元朝的溃灭属于常态,仅只是无数次历史重复中的一次重复,我选择元朝进行考据并非由于它有多么深刻的典型性,只是读书兴之所至,突然发现所有王朝的覆灭几乎都沿着同一条路径和方向,显示出几近相同的规律性,这才对末年两个字格外在意了起来,觉得这是一扇进入历史与现实的门,如果走进这扇门,到元朝末年去看一看它是如何崩解为历史原野上的一堆瓦砾的,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家之言,敬请指正。


一个王朝的末年镜像,以元朝为例,会让人想到一些什么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7093307147一个王朝的末年镜像,以元朝为例,会让人想到一些什么吗
    郭伊劳结果,1368年,随着明朝崛起,朱元璋作为另一个皇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元朝也就走到终点,灰飞烟灭了,这是“元朝末年”的末年,或者说是元朝历史的最终结局。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王朝更迭,元朝的溃灭属于常态,仅只是无数次历史重复中的一次重复,我选择元朝进行考据并非由于它有多么深刻的典型性,只...

  • 17093307147一个王朝的末年镜像,以元朝为例,会让人想到一些什么吗
    郭伊劳一、统治集团的内部权斗松懈了国家机器的坚韧度,国家意志在传导过程中被耗损,从而在上层统治层面为国家溃解准备了条件;二、统治集团的政治腐烂和对社会财富的穷凶极恶掠夺,致使国家权力合法性丧失殆尽,从而在社会层面为社会变革制造了空间;三、统治集团妄自尊大,无知而颟顸,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无理性镇...

  • 17093307147一个王朝的末年镜像,以元朝为例,会让人想到一些什么吗
    郭伊劳改草换代的年代是让人兴奋的 以元代为例的话 还有个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

  • 17093307147古代皇后有多少权利?
    郭伊劳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拥有自己的官署(如汉朝的皇后三卿),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嫔御、后宫的宫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属。皇后(拼音:huáng hòu)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后”...

  • 17093307147古代的皇后都有哪些权利
    郭伊劳在政治上具有这种贤惠素质的皇后,元朝的卜鲁罕后可算一个典型。她的丈夫成宗体质赢弱,疾病缠身,长期无法正常工作。她挺身而出,代替丈夫料理天下事务。考虑到自己是个女人,在某些事情和场合上不太方便,她特许相臣哈刺哈孙以便宜行事之权,从而不仅有了个得力的助手,而且摆脱了琐事务杂务的纠缠。如...

  • 17093307147宋朝变成元朝,是不是一场革命?是否是改朝换代?
    郭伊劳你好!宋朝边城元朝,肯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只不过在封建年代,还没有“革命”这个名词而已。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改换了朝代,这就叫做更新替代。

  • 17093307147中华文明的伟大何在
    郭伊劳由于国力强盛,外族入侵往往不能长久,多以失败告终.华夏文明中虽然有两次入侵中原并取得政权,但只是皇权易人,从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上仍沿袭过去的做法.这说明皇帝可以取代,但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不会变。其四,文化上的优势.中国的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最为活跃,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自由竞争的时代,儒、释、道...

  • 17093307147门神的来历,又谁,为什么是他们,谢谢了大神们帮帮忙
    郭伊劳北魏时期的将军门神,呈左右镜像对称,几乎完全相同的,都是须发竖立,虎视眈眈的形象,而唐代的门神则是一披甲缨盔的武将与簪冠朝服的文臣,一个性情暴烈,一个温文尔雅,仿照的是皇帝御前文臣武将分班站立的情景。这种格局是唐代门神画的一大创新,从审美上趣味,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使画面富有韵律感,更加丰富耐看。

  • 17093307147韶关以前叫什么名字
    郭伊劳简称:韶;旧称:韶州,城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广东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 17093307147五湖四海是指哪五湖哪四海,分别在哪里呢?
    郭伊劳五湖: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指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1、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2、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 鄱阳湖,为长江流域的重要一个过水性...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